为啥陈平,英布,韩信都要背叛项羽?

如果说韩信嫌官小背叛优势的项羽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古代几千年,很少有从优势势利投降劣势势利只为升官的吧?被干掉了怎么办?
最新跟帖
tristashan

tristashan

自己的才能不受重用,并且他们眼中的项羽不是一个有气量胸襟的天下雄主。

amw_19820315

amw_19820315

首先,项羽是一个好将军,却不是一个好统帅,更不是一位好君主。他不具备君主应该拥有的气概和见识。从个人性格上来说,项羽不仅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更多的是像一个只会和你谈日常感情而不和你谈利益分配的领导。


项羽对于身边的人可以说的上是关怀备至,入则同食,出则同骑,在日常生活方面都很照顾身边的文武将官。可是在一些功过奖罚大事上,却显得吝啬而不公。用韩信的话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此外,他所真正信任重用的基本上都是项氏的族人。用陈平的话说:“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这样的人才观念肯定会失去大量的杰出人才,毕竟普通人可能只是希望在你的麾下安身立命,有一份安乐茶饭即可满足。可是真正的人才是希望建功立业,要的是实实在在功名富贵。所以,一般有能力的人才逐渐都远离了项羽。


此外,项羽对于合作者之间的态度也很蛮横。项羽不顺应历史潮流,分封天下,自称霸王。可是却没有稳定天下的能力,齐国因为项羽的不公平分封很快就陷入了混乱,项羽只会一昧用强,以武力强行压制。而英布作为诸侯的一员,项羽也没有完全的信任他。不仅让英布亲手暗杀了天下共主——义帝,还让他为自己的背了黑锅。但是,项羽却没有给予英布额外的封赏。英布是势利小人,所以在楚汉相争时英布就开始左右摇摆,举棋不定,项羽也没有好好地安抚。按照刘邦谋士随何的话说“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必以楚为彊,可以讬国也。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军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汉王战於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骚淮南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讬国於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讬,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就是这样的情况,英布最终也倒向了刘邦,还为刘邦截断了项羽的退路,逼得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ykxu6953

ykxu6953

很多国企、上市公司的人才为什么还要跳槽,甚至独闯?不怕被干掉吗?


因为他们在原单位根本吃不饱!

yaoxiaoze

yaoxiaoze

楚汉之争,最终以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而告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许多人们为项羽的结局而感到惋惜,但是历史不能重演,项羽失败自有其失败的理由,其中,留不住人才,致使人才的大量流失,就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比如韩信、英布、陈平,这三人可都是难得的人才,起初他们都是项羽的人,最终却转投刘邦。实属可惜。

项羽剧照

先说韩信。韩信后来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军师才能在当时那是无人可比的,但是,韩信在项羽帐下得不到重用,他多次向项羽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都没有被采纳,所以韩信转投刘邦。

韩信剧照

再说陈平。陈平是当时有名的谋士,跟随项羽之后,很受项羽的器重,陈平也确实有才能,所以在项羽帐下多次升官得赏。陈平有一次奉项羽之命收复了一座城池,但是后来这座城池又被刘邦夺了回去。项羽因此大怒,准备杀掉之前平定这做城池的将领和官吏,陈平亦在此列。陈平害怕被杀,自己带着宝剑抄小路逃走了。

陈平剧照

最后说英布。英布是楚汉时期的一员猛将,骁勇善战,反秦之战吕布功不可没,被项羽封为九江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以后,拥兵自重,项羽作战田荣的时,要求英布增援,英布称病不出,只派出几千戎行去塞责;攻击彭城,英布又称病拒绝了出兵。至此项羽与英布有了隔阂。后来,刘邦派使者随何游说英布,英布在随何的游说下,同意暗中归汉,此时正值项羽使者来找英布,游说冲进使者的房间,对着项羽的使者大喊“九江王已归附汉王”。使者听了把腿就跑,随何又说事已败露,不能让他跑了,英布杀了使者,彻底公开背叛项羽。

归根结底,这么多豪杰背叛项羽,是因为项羽自身的原因。项羽虽勇,但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而且喜怒无常。相对的刘邦就宽和得多,出身平民的刘邦更熟悉社会生活,更了解人民的心理。像韩信、英布、陈平这些出身平民的人肯定会选择刘邦。而这些曾经的叛徒将,最后都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真是可悲可叹!

Doravmon

Doravmon

第一,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

项羽的出生比刘邦好太多了,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就认为项羽要比刘邦大方得多。项羽的确是很大方,但是那是在小事上。在真正的大事上,比如谁立了军功,项羽却不会大大方方的赏赐。



据说每次要给立功之人封印的时候,项羽都不会立即给到人家,都要自己留在手上把玩。一直到玩旧了,他才愿意给到别人。而刘邦的性格恰恰相反,虽然他是在市井之中长大的,出生难登大雅之谈。

但是刘邦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立了功就是各种赏赐,如果犯了错,也是丝毫不会包庇的。

第二,英布和项羽也不能算做是君臣关系。

英布当时来投靠项羽,本就不是一个人来的,他是带了一对的人马过来。所以英布跟项羽手下其他的干将不一样,并不是项羽一手带出来的,也不曾跟着项羽出生入死的打拼。



虽然英布来投靠了项羽,但是英布的傲气依然还在。他们两个人不像是君臣关系,更像是合伙人。所以,英布对于项羽的命令经常是阳奉阴违。两个人本来就在小事上经常有摩擦,后来更是直接生出了嫌隙。

项羽在准备攻打齐国的时候,向英布征兵。虽然英布的确是给项羽派兵了,但是英布本人却没有出现。就是这件事情使得项羽开始怀疑英布,项羽觉得英布可能另有打算。



第三,英布这个人天生反骨。

有些人天生反骨,就不会在一个人的麾下好好效力,英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项羽的麾下本来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实力,但是偏偏他又不安于现状。最后会背叛项羽投靠刘邦,也不算是太让人惊讶。

天马独行

天马独行

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说 他们三人陈平和韩信不存在背叛一说 只是转投刘邦 英布是做出背叛的事的 我先说说项羽 楚国大将军项燕之后 正牌的楚国贵族 虽然小时候落魄了 但他叔父项梁确实按照贵族的方式教育的项羽 长大后的项羽各方面素质那是顶尖的 他的身份同时也深深影响着项羽做事的方式 堂堂正正 勇敢坚毅 一往无前 气吞天下 项羽一生从没坐过拐弯抹角的事 直接明了 光明正大 再说陈平 韩信 他们同时有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道德上有瑕疵 这点作为贵族后裔的项羽在心里就会瞧不起 别小瞧这个 道德的问题就是放到现在中国 对你的影响也非常大 更何况在古代 很大概率他们会面对这些问题:领导的轻视 同僚的排挤与嘲笑 生活不如意 看不到希望 再有就是陈平擅长阴谋诡计 韩信擅长因地制宜 避实就虚 他们这些做事方式和项羽完全相反 在项羽手下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说的不好听的 项羽根本看不上 他们的离开只是为了找到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所以他们去投靠刘邦 心里没有一点负担 同样 项羽也从没在意 就跟一个打工仔一样 这个老板混不下去了就换个老板 也许有人会说 那范增怎么跟着项羽?可要搞清楚的是范增可不是项羽招揽的 是他叔父项梁留个项羽的 后面范增被项羽气死说到底也是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俩个人完全南辕北辙 也证明项羽的做事方式 英布是项羽手下大将 武力超群 为项羽立下了很多功劳 他被封王那是实打实的军功换来的 可是他却不能真正的融入到项羽的体系里去 项羽只是欣赏他的武艺 却成不了心腹 为什么?这是英布的身份决定的 英布是骊山囚徒 说白了就是罪犯 无论他是不是被冤枉的 他罪犯的身份和项羽贵族的身份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项羽为了团结天下豪杰可以和你结交 但绝对不会和你真正的交心 因为他的身份是不允许他这么做的 所以英布看似项羽的手下 其实双方也是合作关系 但毕竟英布的地位是项羽给的 不像陈平 韩信 项羽压根就没正眼瞧他们 英布最后的作为还是可以称为背叛的 既然是合作关系 那决定英布态度的就是利益了 谁给的好处多他就倒向谁 要知道英布本来就是罪犯 礼义廉耻根本不在乎 有奶就是娘 他们最后都投靠了刘邦 刘邦按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出生草根 没有项羽那么多的优势和资源 同样也就没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束缚着 做事毫无原则 能达到目的就行 这反而出现了一个现象 就是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在刘邦那里发挥自己的特点 没有规则就意味没有限制 各种人物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只要能成功 刘邦从不在乎过程怎么样 陈平 韩信 英布最后都和刘邦站在一起其实就是因为刘邦能够实现他们的需求 他们不是一定要和项羽对立 而是因为刘邦和项羽对立 他们既然选择了刘邦 那自然就站到了项羽的对立面 同样 如果项羽能实现他们的需求 他们也就会站在刘邦的对立面 这印证司马迁的话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流年似水

流年似水

秦朝末年,随着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声音,天下英雄纷纷揭竿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项羽的实力最强,谁能想到最后项羽却被刘邦给掀翻了,临死前却说是老天要亡他,不是自己打仗不行。

项羽临死都不知道自己失败在哪里,或者说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一是不能识别和任用有才能的人,二是舍不得分给别人应得的好处。

比如陈平、韩信二人人就属于这种在项羽手下怀才不遇,最后离开项羽投入刘邦手下的人。

英布属于脏活、累活全干,最后没有捞到足够好处,经不住怂恿离开项羽的人。

韩信

韩信离开家乡,慕名来投奔项羽,但是到了这里,项羽只给了他一个小官,并且韩信提了多次建议,项羽都没有采纳,韩信的梦想是封王,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心灰意冷之下,韩信溜了!

陈平

陈平少年时家贫,后来天下大乱,于是投奔魏王咎,再后来又到项羽手下做谋士,多次帮助项羽出谋划策。

陈平因为犯了错误,项羽非常生气,准备杀掉陈平,陈平早就察觉项羽不是容人之人,于是提前跑了,投奔了刘邦。

英布

英布是项羽手下大将,而且是项羽手下专门干脏活的人,活埋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兵,半路劫杀义帝等都是英布替项羽干的。

后来英布被封为九江王,项羽要攻打背叛的田荣,英布不肯帮忙。项羽很生气,刘邦派人去拉拢英布,英布怕项羽跟他算账,只好投奔了刘邦。

所以不怪别人背叛项羽,是项羽自己做人的问题,导致别人都离开自己了!

Warm-眉

Warm-眉

不能用才,太任性

-木木纸莹仔-

-木木纸莹仔-

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虽骁勇善战、力大顽强、刚烈坚定,可惜志大才疏、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多疑凶残、又不纳忠言、妇人之仁、不知重用谋臣良将,所以导致陈平、英布、韩信纷纷背叛投于刘邦。

棋

项羽是一个好将军,带兵打仗绝对是一流的,但不是一个好领导。首先做好一个领导,不需要事事都自己去做,而且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放在什么位置,让人尽其才。而项羽不会看人识人,往往都是一个人说的算,认为什么事他自己可以搞定,而且有功不赏赐,任用人总是自己的亲人。作为一个领导,一个国家负责人,很多事情都要通盘考虑,有些事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而他项羽就偏偏做不到,认为男人顶天立地,不应该做那种龌龊的事。项羽也就是一个英雄,一个将军是绝对合格的!

susan_tnj

susan_tnj

项羽太年轻,只讲情怀不讲利益,重道义却不察人心,刚猛果断认死理,以恐怖恫吓手段管理下属不符合人性。是人就会犯错,犯错就会被严惩从不姑息,以刚猛死板的手段令所有人都恐惧害怕,不敢犯错误,这明显不符合人性,没人愿意成天胆战心惊的生活。

是人就想出头陈平和韩信这种人都想出头,是人就想拥有自由,在项羽手下当差胆战心惊不痛快,在刘邦手下当差顺心舒适还有盼头,是你的话估计也得叛变。

这个跟在公司中是一样的大公司未必就能留得住人才,人才要的不仅仅是高官厚禄,他们还要有尊严有自由有奔头!小公司也未必就不能吸引人才,因为他们在这里能够得到自由能够得到尊重能够得到发挥,但还是有一个前提,人才到哪里都是人才没有高官厚禄小公司的老板们还是洗洗睡吧!

年老力衰的mm

年老力衰的mm

项羽此人贵族出身,力大势沉有匹夫之勇,在智谋、用人、厚黑等帝王之术方面与刘邦差距甚远,在鸿门宴上完全可以干掉刘邦争得天下,却怀有妇人之柔,下不去狠手,最终放虎归山,项目在赢得民心方面做的很差,攻下秦朝都城阿防宫以后竟一把火将其焚毁,可见其深谋远虑安抚民心扩大战果方面做的不够,这些方面足以证明项羽独断专横任人唯亲,不善纳谏,不会用人,至使大好局面被丢失,众叛亲离。而刘邦出身草根,仗三尺剑走天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善于采纳各方意见,见风使舵,广居各流英豪,英雄不问出处,善于将将,手下萧何、张良、陈平、倝信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实力不行的时候敢于示弱,不呈匹夫之勇,终于推翻秦朝统治,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秋映兰香

秋映兰香

这个问题以我个人看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因为项羽为人刚愎自用,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周围的随从莫不关心,说白了与文臣武将的沟通不够,展现在大家面前的状态总是高高在上,使人不容易接近,谋臣献计总是不理不睬,对武将更是不加笼络。

二、陈平、英布,韩信这些人可绝非碌碌无为的平头老百姓,他们这些人是心怀远大志向的人物,经过与项羽接触后,大部分都得不到重用,因此心里落差比较大,终究会寻找能够重用自己的明主,结果刘邦的出现使这些人看到了希望,实现自己远大志向指日可待,并且刘邦能够平易近人,态度谦和,重用贤臣武将,与项羽的自以为是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这些人最终离开项羽。

综上所述,大家背叛有项羽是多种因素

促成的,但是我认为是上面两个因素起决定作用。

我叫尹君怎么了 ~

我叫尹君怎么了 ~

项羽给不了或者不愿给陈平,英布,韩信的需求,而刘邦却能却愿意。好比男女之间的婚姻。给得了对方需要的,就能婚姻继续下去,否则各奔东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燃枫之夜

燃枫之夜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