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说过很多武侠类评书,但金庸那种武侠书,他驾驭不了,真的吗?

TT想去全世界
在所有的评书演员中,单田芳表演的评书相当多,总计超过100本,包括传统的旧书如《三侠五义》,以及新书如随大流。然而,单田芳从未表演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不仅他不表演,他们这一代的说书人太多了,从来没有表演过金庸的作品。这一方面与金庸武侠和评书武侠的区别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未经授权有关。
金庸小说不适合改编成评书
单田芳于2018年9月去世,在他84年的生命中写了100多部讲故事的作品。代表作有《三侠五义》系列、《隋唐演义》系列、《三侠剑》和《乱世英雄》。总结一下这些书目,要么是有着多年的讲故事传统,是老一代讲故事人传承下来的,甚至是新书的内容,里面加入了很多传统的讲故事技巧和故事。《乱世英雄》就是这种情况,讲的是民国时期,但很多桥段来自传统的评书。
讲故事讲究一些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因果报应,比如给人面子。但金庸的小说并不完全符合说书人的口味。由于写作方法的不同,金庸小说无法直接讲述,因为不符合传统评书的技巧和思路。不是讲故事,是小说广播。如果要做大量的修改,讲故事人的能力会受到挑战。
即使可以改变,也很难适应
写小说《射雕英雄传》时,内心绝对是旧武侠乃至武侠评书的影子,但他却刻意跳出刻板印象,写了一部新武侠。不是所有的说书人都能适应这种写法。讲故事的粉丝和金庸的粉丝如果这样形容“三杰五义”,恐怕都不会满意。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单田芳有很多民谣,他们会觉得套路太多。第一个英雄被后来的英雄打败,最早的英雄变得越来越不值一提,最大的英雄要面对一个冒充他的假英雄,然后栽赃。可惜这个套路没用过,但是太常规了,用不了。
改编版权也很难获得
另一方面,金庸的作品无论何时只要说书人想改就不改,因为涉及版权问题。就拿拍电视剧来说,在此之前,金庸的剧都是港台制作人制作的。2001年大陆张纪中获得了拍摄版权,这不是任何人认为他能拍的东西。金庸应该对重新解读的人有充分的信任。他才放下拍剧这么久,当然不会为了评书而轻易开口。
而且金庸小说改编成评书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化利为弊,恐怕会失去很多精彩的作品,然后再加上不那么精彩的内容。在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时代,讲故事属于教育人向善的高平台。进入新时代后,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阅读量的增加,讲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过去吸引人的特点。
这样,金庸小说不改编成评书也不是坏事。小说的魅力一直在,等着没读过的读者去读。

哈倪恩


老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