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轻小说为什么越来越网文化?

如题,日本轻小说为什么越来越网文化?
提到的作品

[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

第八回「The Sneaker」大賞的受賞作! 「我對普通的一般人沒有興趣喔~如果你們其中有宇宙人,未來人,超能力者等,請到我這裡來找我!」在剛開學不久,就在大家面前撂下這麼一段奇特的自我介紹的,...

谷川流

[灵异]零之使魔

也许你不曾见过他们——残暴的,腥臭的,无理的,丑陋的,暴躁的,野蛮的.但从不愚蠢,并总是危险着; 也许你看见过我们——温和的,刺耳的,冰冷的,柔美的,野性的,安静的.但从不迟钝,并总是保...

ヤマグチノボル

[其它]灼眼的夏娜

某一天在平凡的高中生坂井悠二的身旁,出现了一位名叫“炎发灼眼的追踪者”夏娜的少女,她告诉悠二,说他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被称作“红世”的世界,那里的人们为了实现他们的野...

高桥弥七郎

最新跟帖
陶小八Miss8

陶小八Miss8

大家好,我是钟格,我来回答:

个人看法:

由于近年来有不少轻小说改编动漫的登场,导致了很多国内动漫迷都开始喜欢上轻小说。不过近期可能很多人都开始觉得日轻有变得像是国内网文的趋势,这也引发了日本媒体的关注。 所谓“轻小说”,应该跟网络小说不同,是专门针对宅的娱乐品牌。

在中国,宅人们提到日本二次元作品的时候往往会使用“ACG”这个词来概括。不过近年来由于轻小说的存在感日益增强,因此很多人将游戏拿掉,而把轻小说放在里面了。

在中国,很多宅人都是因为《凉宫春日的忧郁》、《灼眼的夏娜》、《零之使魔》等作品而入宅的,而这些作品恰恰都是改编自轻小说。再加上很多原本喜欢青年文化跟日本推理小说的读者也慢慢接触到了轻小说,因此目前轻小说已经成为了宅人们的一种品牌。

此外,轻小说的阅读范围很广,并且因为作品以对话为主要形式,所以表现力更强,因此也被中国宅人界所喜爱。或许因为这样的背景,导致了轻小说改编动画往往会在开播之前就已经拥有一批粉丝,另外讨论作品的人群也不在少数,比起其他题材的改编动画而言,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人气。

不过近年来,日本轻小说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原本是网络小说的作品,对此很多中国的宅人就感到了不解。

应该跟中国网文“不一样”的日本轻小说

实际上说到原创的网络小说,日本应该还是比中国方面发展得更早的。中国的网络小说基本是2000年代的头五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中国少见的、“没有被盗版毁掉、独自发展的作品类型”。

中国的网络小说有着“只要能复制,那么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大量提供给读者”的优点,因此如今成为了中国很多电影、电视剧、游戏原作的绝佳题材。最近一些针对宅人的改编动画,其原作也都来源于网络小说。

而以起点为首的中国网络小说网站则是通过字数来付费,这其中一部分费用给了作者,因此如果能连载人气作品的话,那么就可以靠网文吃饭了。进而商业出版、拍电视剧、改编游戏也不是问题……

总之,中国的网络小说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娱乐形式,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宅人界也很少将日本轻小说视为跟中国网文一样的存在。

因此,当很多人一直以为“跟网文不一样”的轻小说,如今慢慢变得接近于网文之后,很多宅人就感到了极大的困惑。

网文改编的动画也是OK的吗?

说到底,以日本网络小说改编的动画并不在少数,其中很多都有着非常棒的口碑。所以并不是说网文出身的轻小说就不被认同。例如说作为近年来中国宅人界都非常喜爱的作品,刀剑神域原本就是网文,最近几年还有期待在地下城邂逅有错吗、OVERLORD等获得好评的作品。尤其是OVERLORD更是作为网游穿越系的代表而赢得了不错评价。

就网文而言,日本跟中国的环境、背景、人气都不太一样,可是从吸引人的要素而言,其实还是有不少共同性的。不光是网络小说作品,一些普通轻小说也会因为某些固定的模板套路,导致在中国宅人界引发话题,对此津津乐道的人也不在少数。

“穿越”跟“龙傲天”其实是两国网文当中的必然套路

最后,就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网络小说跟中国网络小说里面有什么共通性吧!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网文,都会有着“经常出现的剧情”“模板似的展开”等等,但其中“穿越”系作品可以说都是两国读者喜闻乐见的。

穿越小说是中国网络小说当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主人公会穿越到异世界或者过去,然后获得一些开挂的能力、亦或者利用现代人的知识开挂等等。(这种类型的主人公在中国被称为“龙傲天”)。

虽然说穿越的形式、开挂的能力等都有所不同,但整个趋势还是比较类似的。而中国的一些穿越小说,或许也受到了《龙狼传》《零之使魔》等作品的影响也说不定呢。

不光是这种穿越,网文中很多套路都是跟日本网文共通的。也或许因为这样,尽管中国宅人们会感到困惑,但是那种能够迎合他们口味的作品被动画化之后,依然可以得到他们的认同吧!

欢迎有想法的小伙伴在下方评论,喜欢的点个赞点个关注呀️️️

行行摄摄

行行摄摄

轻小说这种介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产品体现了进入新世纪后资本市场对于产业链上游的需求——低成本、低门槛、高产出量、易于变现,因此,轻小说可说是现代动漫资本运作的产物,内容上最大限度迎合二次元用户的喜好,创作门槛低、容易改编为动画。对于绝大多数动画厂商来说,与其费尽心力做一部吃力不讨好的原创动画,倒不如在那些早已声名在外、已被“御宅族”检验过的轻小说中挖宝。

从2006年开始,日本的轻小说改编动画(以下简称“轻改”动画)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资本推动下的“轻改”动画泛滥很快对业界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动画化作品的题材针对性更强,因为轻小说是较为“核心向”的二次元产品,目标人群非常明确,从而导致其改编的动画作品有种浓厚的“宅”味;第二,内容上过于媚俗化,主要体现为“擦边球”大行其道(以及少量暴力),轻小说在日本常被戏称为“未成年人也能买到的色情书刊”,大多数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口味元素,改编成动画后虽然会根据播放时间段有所收敛(反其道行之的恶魔高校DxD姑且不论),但格调上不会有太大变化;第三,画面水准下降,数量众多的轻小说使长久以来困扰业界的“剧本荒”得到缓解,动画作品数量的增多导致平均经费下降,大量海外代工使作品画面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作画崩坏”出现得愈发频繁。

对于兴起时间并不长的“轻改”动画来说,这些负面影响很大,最明显的体现是动画BD/DVD销量在下降:2006年开始,“轻改”动画的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12年至2013年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2015年的情况可谓相当惨烈,若非有物语系列撑台面,恐怕数据还会更加难看。

市场的自愈:由“乱”到“治”的转变

客观来说,引发这种乱象的原因并非轻小说本身。和动画、漫画、游戏一样,轻小说同样是二次元市场链条下的产物,代表着目标群体对于二次元文化的诉求。只是在资本的驱逐之下,部分厂商变得急功近利,将角色进一步符号化。

事实上,伴随着周边产品在动漫产业链中的比重愈发增大,角色之于动漫作品的重要性渐渐超越作品本身,“轻改”动画的盛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流行趋势,诸如“傲娇、幼驯染、天然呆”之类的属性逐渐成为“定番”(注:意指常用的、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不受流行趋势左右的东西),使得很多新作品有种强烈的“换皮”感——在这种逻辑下量产出来的轻小说以及“轻改”动画自然就会带有浓厚的复制感。

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

举个例子,2008年的“轻改”动画销量冠军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带起“妹控”风潮的流行,随之产生了海量的“妹系”轻小说如其中一个是妹妹、就算是哥哥,有爱就没问题了,对吧……但这些跟风之作的销量大都不尽人意,没过多久就消失在茫茫书海中。

与之类似的还有学院武装题材、异能战斗题材的流行,但“始创者”之外的创作者都不太能玩得转。一时间,“轻改动画药丸(要完)”的看法甚嚣尘上,以至于不少动画厂商开始转换思路,改为从经典老漫画作品的土壤中发掘营养了。

这是否意味着“轻改”动画经过近10年的发展之后已被市场抛弃?并非如此。前文已经说过,过去数年间动画市场上“轻改”题材的非正常井喷式爆发其实是资本浮躁性带来的恶果,不应该由轻小说这一产品形式来背锅。

市场的好处在于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治愈。在历经了较长时间泡沫增长后,制作方渐趋冷静理智,开始将重心放回“产品质量”这一最根本的要素上,出现了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等一系列网游/奇幻世界穿越题材的优秀“轻改”动画。

资本的舞动固然能刺激市场高速发展,但对资本的逐利本性若是处理不当,则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资本的刺激之下,即便是已经高度成熟的日本动漫市场同样产生各种乱象,但只要冷静取舍应对,乱与治依旧不过是一对相互轮换的彼此。

回到当前中国动漫业的浮躁乱象,有其必然性和阶段性。无论资本还是受众都对内容有饥不择食之感,而国内市场庞大的体量变相允许了相当一部分粗制滥造产品的存在。在行业快速扩容发展初期,资本很多时候扮演了揠苗助长的角色,这时候慢一步就会被远远甩下,强求内容生产者都平心静气、耐心打磨,并不现实,泥沙俱下的状态不可避免。不过,快速发展也意味着快速迭代,市场终究会发挥优胜劣汰的自我治愈功能,大浪淘沙,让好内容沉淀下来。

elleninsummer

elleninsummer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