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代为何没有从历史中反思?
yaodaofei
既强大又忠心不二,有思想觉悟并且自愿参军的军队,别说古代,在现在,一只手就能数出来。
中国曾经有那么一支军队既有战斗又有思想觉悟,但你们又说他们被洗脑了?喵喵?
这支军队在没有根据地,没有补给,没有武器,没有食物,敌人围追堵截地情况下走完了大半个中国。并且军队指挥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历史上的凡是军队走过的地方都是残垣断壁,寸草不生。但是这支军队走过的地方,不久之后就变成肥田沃土,人们安居乐业,欢声笑语。但你们又说他们打劫???
这支军队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就能硬抗世界上最强国家带领的史上最强军团,还不落下风。但你们说靠人海战术堆上去的?
我哆啦A梦还能说什么?
古代的勉强说一支。
岳家军。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
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世居汉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就是岳家军子孙。
岳家军的十多万大军又由12支大军组成。
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游奕军、水军。
小狐Molly
题主没有明白一点,地球人总体是自私自利的,中国进入后传统社会(秦汉以后),人们思想更复杂了,更多的人不再信帝王是神,当然也不信官员是特殊人种(如印度),而人们晋级到官僚阶级种种的罪恶就会不断侵蚀帝国机体!相对长久的朝代都是能有一任帝王打击官僚阶级,如唐武则天,明朱元璋,清雍正。这也是为什么这三位被骂的最多。然而这三位是认识比较清楚的!可是帝王并非万能,能够克制官僚阶级的帝王也得非常有才干才行
题主的假设实在不现实!
夏荷
这提法就是缺心眼,古代为什么编史书,为什么讲礼仪,为什么有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为什么有经史子集,为什么有宋朝的以文治武。为什么有帝王杀功臣,家天下?5000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反思探讨这个问题。
小攸
因为古代军队本质上都是封建专制下,保护统治者政权合法性的工具,所以效忠的是权利,金钱,以及权利附属的"荣誉"。
古往今来,只有对外民族侵略战争中才会有为了国家,民族,荣誉的军队,这种军队的忠心不二,不是对统治者,而是真正源于心中的正义。
而任何军队,只要出于欲望的私念,那就不存在忠心不二了,谁的筹码给的多就和谁混。
搞清楚军队的本质,就不难理解古代军队为什么没有所谓忠心不二的军队了。
Long long
先问是否,再问如何。
关键字“强大”“忠心不二”。
军事强大需要国力,国力包含很多,如兵源、物资、舟车、力役等等,透支国力势必侵吞民力,民力衰竭无需战争单就民乱足以动摇一个王朝了。如兵役年龄过小容易造成民生艰难(三年作始有一年余,以及生育率降低等),这时合适的兵制就很重要了。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有征兵募兵府兵志愿兵等等,这也决定中国常备军的规模和训练程度,但常备军规模需要一个合理的人口比例,否则冗兵足以拖低整个军事力量的素质和消耗太多的国力。如何强军的根本不在技术层面,新的装备好的训练手段都需要制度的约束和保障,而且合理的制度建设可以约束军事这种国家力量不被放纵,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要指望个人品德来约束强大的军力不被滥用即所谓的忠心。赵匡义自己何尝想批黄袍?但黄袍加身得利最多的是他的部将,但失败了砍头的一定会是他而部将还不一定殉死。同理还有几大军镇,几大柱国。力量强大时即使最高主官自己都不一定能约束好,所谓有好处不赚天诛地灭背后还有句贫道不死死道友。中国一般会把军事力量的使用划分为练兵调兵领兵这几个环节,还记得影视里常见的虎符么?这个秦汉以前的商周就有了的。军事力量强不强大受限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模式,但忠心这方面虎符说明了强大力量面前任何人都不能轻信,也就是说中国很早就懂得制度约束强于道德自律。
此处不讨论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如兵器编制方面的内容,因为中国军事技术发展很是曲折复杂,比如兵器与相关材料技术发展并非并进的,典型的如宋的冶铁技术明显比唐高,却没发展出可以媲美唐刀隋剑的单兵兵器,这也和军事制度建设有不少关联的。有兴趣的同好可以单开一题来讨论。下面只略述秦汉以降历代兵制发展轨迹,我也是半桶水来晃荡晃荡,说好可以打脸(往死里打也是不太好的),但不要啐我的脸,脏。
秦汉,征兵制有卫、戍、役,基本是寓兵于农全民皆兵,每年一个月大演,但实际训练量不足,兵源分散不易集结调度。还有义勇队志愿兵,良家子从军如李广,算是专业军人。中央有南北卫但不是常备军,秦汉其实没有常备军。
唐,府兵制,折冲府即地方军区约600~800个按军事地利设置,各府设折冲都尉负责训练,中央十六卫各设大将军负责领兵。志愿兵制(免租庸调),兵源有家境要求贫困不得入伍。兵农合一就地屯垦,但兵员必须宿卫京畿一年,府兵为职业化常备军形式。养兵成本低,兵员训练充分,集结调度灵活。历史上广受诟病的节度使本来只是政治官僚,后中央放权成为军政门阀,更有不加甄别信任外族人和引进外族兵源,局势才失控的。
宋,二元兵制禁军及厢军,即中央军和地方军,募兵制为主。中央军地位略好,属职业化专业化军队,地方军地位实在低(刺配太伤人自尊了),常被充当力役杂配。但募兵制配合长期防御性国防政策不太合适了,不能不募,有募而无退,冗兵太多无法保持精锐。宋仿唐也有十六卫,但属于虚衔誉职用于消兵权,实际领兵的地位较低。也是兵将分离,领兵和训练分离(林冲是训练官),但分离程度太离谱,禁军轮番戍边,但领军将领固定卫边,兵不习将将不喜兵。养兵成本高,战斗力不高,兵士荣誉感低,"好铁不打钉好难不当兵"之谚语始于宋。
元是个多元世界,权柄掌握于外族手中,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灵活实用的色彩,军队也很多元化,多民族,多兵制,就不多说了,怕说不好被你们群殴我的老脸。
明,卫、所制度(规模大小不同而已),略同唐之府兵制,但兵源采用兵户制。都司府负责训练卫所兵员,五大都督府派员领军。兵户终身世袭制,国家授田免赋税,后有部分募兵兵源,但国家优免较少。优劣点略同唐朝,武功也只略逊唐朝。
清,军事上继承明的制度很多,但因政治上部族色彩浓厚,同样反映到军事上。二元制,八旗制和绿营制先后交替并行。八旗制和绿营制类似明的世袭兵户,两兵制崩坏后又有勇营制,湘军淮军楚军,募兵制。旗、绿制基本是被冗员玩坏了,但前期的武功还是可敬的。勇营制权力集中,凝练有力,算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救时之制。再往后就是新军了,习德习日,义务制募兵制并行,兵源素质较高,编制和装备日趋近代化,它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