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金庸能从四大武侠宗师中脱颖而出,作品被频频翻拍?
夕阳武士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于八零九零后来说,金庸先生的作品脱口而出,笔下的经典人物和精彩情节更是能侃侃而谈,而与金庸齐名的梁羽生、古龙、温瑞安这三大武侠宗师,对于他们的作品却感到陌生,甚至于有时会惊呼于某些经典作品的作者竟是他们。近年来随着影视剧的发展,金庸先生的作品也频频登上荧屏,成了经久不衰的翻拍题材,其他三位大师的作品鲜有导演和制片问津,是他们的作品不够优秀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究竟为何呢?
他们的武侠观吸引力不同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的开山之祖,而且在评武侠方面也极有造诣。他自己曾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从本质上说明了两位大师武侠观的区别,一个古典传统,一个中西融合。
具体呈现在作品中便是,梁羽生笔下虽然也有白发魔女这样少数性格复杂、亦正亦邪、敢爱敢恨的主角,但整体依旧以传统正派大侠为主。这样的主角群体有感染力但也因为太过相似,具有重复性,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相较之下,金庸先生的武侠主角则是一副多姿多彩的斑斓画卷。
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大侠,有洒脱随性、挑战世俗的悲情杨过,有相逢一笑快意恩仇的浪子令狐冲。这样的人物群像构建起来的武侠世界无疑具有更持久和更深厚的感染力。另外,金庸的武侠作品是能够成体系的,有一定的连贯性,梁羽生先生的作品大多独立开来,这也对武侠世界或者武侠观的构建有所影响。
古龙和温瑞安两人都是另辟蹊径,一个走向境界意识流,一个走向悬疑判案流,属于独树一帜,自成一方天地,他们的武侠观相对来说更为小众独特。
他们的创作态度不同
梁羽生可以说是金庸的武侠领路人,两人曾是同事。当时的文化环境对于武侠作品的认可程度并不高,长期将其置于不入流之列。梁羽生虽然肯定武侠作品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更是新派武侠的奠基人,但也仅仅是应当允许其存在的态度。因此在武侠作品的创作上,梁羽生先生认为不过是雕虫小技,更多地是重复创作,后期更是将重心转到了散文和历史方面。
金庸先生则是恰恰相反,他是将全部的抱负和热忱投在武侠小说中,希望它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文学中的经典,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古龙则是率性而为,他这样的性格也注定他的作品无法像金庸那样长期保持高涨的创作热情和质量,有许多作品都是无疾而终或者草草收尾,有精品,更有许多残次品。温瑞安的代表作《四大名捕》系列就不难看出,温瑞安是打算走出自己的新路,但又局限在自己的题材中,形成了一个困境。
武侠大师们这样截然不同的创作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整体武侠生涯的不同走向,梁、金、古、温四人,一个过客,一个行者,一个浪子,一个困者,金庸这位行者显然能走得更为坚实长远。
他们的翻拍难度不同
梁羽生先生的武侠作品十分注重招式,一招一式皆师出有名,有形可查,同时强化了主人公形象,淡化了历史背景。现代的影视剧往往不注重交手的具体招式,而淡化的故事背景也不利于再创作来改编充实。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武功招式是次要的,更注重气氛的渲染,放在荧屏上可以用更多变的方式来吸引观众。并且强调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家国故事线本身就能勾起人们的家国情怀,也留下了很大的二次创作空间。古龙的武侠小说同样具有缺乏背景的问题,不知从何而起,更不知至何而终。而且古龙笔下故事情节经常十分离奇,叙事手段十分碎片化,人物常以境界定生死胜负,招式都是无所谓的,这种虚无缥缈的描述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改编难度较大。
不难看出,金庸先生确实是武侠流派的集大成者,一路砥砺前行,潜心创作,博采众长,无怪乎他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频频被翻拍登上荧屏。
且行且乐且感悟
780324
nnlove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