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本武侠小说,主角的师傅是个道姑,还有一个师姐,他外出学艺很多年后回道观,结果师傅和师姐不知道那里

宝宝j贝贝
首先声明一点,下面要谈的并非普遍流传的单版《童林传》,而是作者署名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这部书我看过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就是市面上流传的两本装的“详细版”,从童林学艺到年羹尧失官印;另一版本有四册,而且还是“精简版”的,从童林学艺到胤祯准备夺位。比较下来,精简版的内容更多,但由于删掉了一些编者自认为“多余”的内容,故而在情节衔接上有一些问题,而详细版的内容较少,但文字圆润,语言精练,不过插叙过多,失之于罗嗦。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为止,详细版始终没有出接下来的内容,令人不能一窥全豹。这是我对于这两个版本的的印象。
关于书里的人物如童林等人,有很多人认为侠气不足,奴气有余,已经算不上真正的侠客了。我不这么看,从总的来说,童林等人是讲道理的人,没有见过他们仗势欺人,而且他们也很愿意为别人排难解纷,救人之所急而不矜己功,就凭这些,也足够称的上一个“侠”字了。当然,也的确有这个印象,就是奴气比以前的侠客要强了,如雍亲王一亮出身份,无论是谁都是到头就拜,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这是事实,但我认为这也与大环境有关,因为到清朝,是我国的封建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时期,随着专制的加强,个人的个性也逐渐遭到压抑、消磨,这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侠客也不例外,所以你就不可能在剑侠图中看到战国慷慨悲歌式的侠客,也看不到两汉力折公侯式的豪侠,而只能看到有些奴气的侠客,但不管怎样,毕竟还是侠客。
但话说回来,里面的侠客们有些事情的确是让人觉得心里不爽,象上面所说的雍亲王一亮出身份,无论是谁都是到头就拜,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这就不说了,因为这样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们同时也会看到有这样的情景,就是各路侠客,原本与童林为敌的,如李源、北侠、甚至后来的一些剑客,但在误会或者矛盾解决后,尤其是得知童林的*山是雍亲王后,不但是与童林化敌为有,而且反过来狠捧童林,待童林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当然,这也与童林的老实厚道的人格有关(的确童林是君子),但我更相信这些个老头态度的180度转变是与“童林的*山是雍亲王”有关,这样的场景也实在是太多了,从这些情节的字里行间,我分明看出了三个字:“老滑头”。

兜兜爱旅行
元月外道

行云流水SE7EN

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