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宋词按照婉约和豪放分类不合理,为什么现在还这样分类?
有人说宋词按照婉约和豪放分类不合理,为什么现在还这样分类?
最新跟帖
madeinzhenhai
准确地说,应该是词。词据说出现于唐代(还有说隋,应该是唐),在五代繁盛,极盛于两宋。唐代早起有词作的传为李白(还有待商榷),但是白居易有词作是被认可的。晚唐时温韦都是词作能家。从唐、五代到北宋中前期,词的风格、内容大多是记述生活、舒缓优雅的,或者多宴饮赏心之作。或者写离愁别绪的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欧阳修的生杳子 去年元夜时、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大多如此,柳永阐发的慢词更当然了。北宋文坛领袖由欧转苏后,创作变型更明显了。我们把宋词划为婉约和豪放,代表人物为柳永、李清照和苏辛。实际上除了柳永的词,其他人创作应该是非唯一的(柳词我读的少不知道有没有气韵高张的)。苏轼的诗词风格被评论为“乐观旷放”他的相当多的作品跟我们认为的“豪放”不一回事,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还是带有些疏远之气的。由于政冶动荡、社会变化,两宋之交后词的创作题材更广阔了,风格也随着“南渡”和“恢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刚硬性。辛弃疾的词作内容风格是多样的,恐怕很多人也喜欢清平乐 夜行黄沙道上鹧鸪天 代人作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等不太豪放的。倒是有一批“辛派词人”,他们的词够豪迈奔放,但艺术造诣远不及稼轩,甚至流于粗陋。现在很多写诗词的,不喜欢锤炼语言,热衷于采用“大气”的字眼,自命“豪放”。其实婉约只不过是舒缓婉转,豪放也不是长声高呼。像大苏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心”也并不亚于“射天狼”,稼轩的“天凉好个秋”“以手推松”也未必弱于“千古江山”“几番风雨”。当今学习旧体诗词,不可以兴趣为由选取“豪放”或“婉约”,最好是博学多家。因为今人的学问、识见、襟怀应该都不如古人了,如果学习创作时再拘窄视野,作品的质量和造诣只会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