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时期有些军阀自称“大帅”,而不是“军长”或者“老总”之类的呢?

如题,为什么民国时期有些军阀自称“大帅”,而不是“军长”或者“老总”之类的呢?
最新跟帖
傻瓜走天涯

傻瓜走天涯

近代特别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各地的军阀头目一般都自称大帅,其部下对他们也是如此称呼,而很少称这些军阀的官衔。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其实北洋军头称帅源于清朝的官制,北洋与民国相距甚近,并且这些军阀很多人原本就是清朝的大员,所以他们对前清的称呼情有独钟。

长江巡阅使、有名的辫子大帅张勋

在晚清有资格称帅的人是各地的总督,清末全国共有九名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另外还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设置,但其地位和职能远远低于九名正式总督。这些总督管理一省或者数省军政事务,一般都有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兼衔,品级为从一品,仅次于内阁大学士。 清代的总督侧重于军事,因此称为“制军”,俗称“制台”,也被叫作“帅”或“大帅”。

东三省巡阅使、奉系大帅张作霖

北洋政府成立后,各省督军遵循前清总督称帅的先例纷纷称“帅”,当时可以称帅的非常多,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官至巡阅使、经略使的大军阀为了区别于一般督军,自称“大帅”,当时称大帅的只有长江巡阅使张勋、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两湖巡阅使王占元和两湖巡阅使吴佩孚(后任)等。直系军阀首脑为曹锟和吴佩孚,吴佩孚称大帅,于是曹锟便改称老帅,以示比大帅更高一筹,其实这时吴佩孚和曹锟已经并驾齐驱,甚至比曹更具实权。

直鲁豫巡阅使、直系大帅曹锟

由这些帅、大帅和老帅又衍生出许多其他称呼,比如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的“少帅”之称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当然对“少帅”这个称呼学界还有争议,在此姑且不赘。

臭宝嘛咪

臭宝嘛咪

大帅是称呼,军长是职位

民国时期有一大堆军阀头目被称作大帅,而大帅是个什么东西?大帅其实只是一种称呼,而元帅是正儿八经的军衔。

北洋军阀是继承的晚清时期的新军,处于一个封建和现代的交接处,很多称呼职位都继承于清朝时期的称号。比如,段祺瑞-建威上将军,张勋-定武上将军,冯国璋-宣武上将军…………这些称呼都是古代的称呼,而北洋时期的军阀都在古代的思想当中,一时间难以改变。

再看大帅,古代有三军统帅这一说法,而古代的三军统帅也就是军队出征时的总指挥。而大帅一词,也随着统帅应运而生,这些都是古代的称呼。

对于军阀,没有比大帅更适合的称呼

军阀是什么,他们不是国家元首,但他们拥兵数万,割据一方,牛哄哄的,叫主席,不合适,叫统帅,不好听,叫总统,也不行,叫太君,好像也不对。思来想去,也只有大帅最适合。大帅一词,比较适合古代三军统帅的身份,而这些军阀,他们发展的主要对象也是军队,帅字更适用于军队。同时,大帅一词更霸气,听着也好听。

比如牛哄哄的张大帅,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拥兵自重。手下人逢迎,大帅听着多顺耳啊,还不是固定官职,固定官职叫着感觉生疏而大帅既不是官职也不是军衔,叫多了反而亲切,最主要的是人家大帅自己也喜欢听。

yoyao

yoyao

因为近代的北洋军阀脱胎于清末的新军,这是一段由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的初期,也是由战争方式,武器变革,时代环境各种因素催生出来有关军制的变革。在这种过渡的或者说有时代印迹的军制背景下,必然会影响到军阀的称呼,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清末各地都在编练新军,新军的编制以镇,协,营等为主体,镇相当于师级单位,协相当于旅,营就是营了。这时期虽然出现过武毅军,自强军等等,都和以后的正规军的建制不是一个概念,领导也不叫军长,依然是提督等朝廷职务,比如直隶提督聂士成,陕甘董福详等等。所以,这时正规的军一级的编制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说总司令一职,因此不可能出现老总,军长的称呼。



这一情况延续到北洋政府取代清政府的初期,袁世凯论功行赏,各地手握重兵的大将或者支持他的大臣,都封为“上将军”,“将军”的称号。特别是六十五名上将军,日后成了北洋军阀中的骨干,如北洋三杰,曹锟,段芝贵,李纯等人。还有后起之秀的吴佩孚,冯玉祥,孙传芳,卢香亭等等。还有北洋军阀的支系张作霖,阎锡山等人。这些北洋大将,此时对总司令,军长的概念并不深,所以一般会以封建时期的元帅,大帅来称呼更加习惯。举个例子,甘军董福详就在同治时期就自称过“大元帅”。



后来,大元帅成了军职的最高代表,比如张作霖入主北洋时,就是安国军大元帅。孙先生北伐时也当过陆海空大元帅。于是大帅的称呼在北洋军阀中流行了起来,比如,晥系领袖段祺瑞是“芝帅”,奉系领袖张作霖,人称“雨帅”“老帅”,直系后起之秀吴佩孚,人称“玉帅”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军阀的儿子也称“少帅”,如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少帅,卢永详的儿子卢小嘉,就是那位把黄金荣抓起来的爷,也被称为少帅。所以,少帅并非张学良独有,因为名气太大了而已。



所以,北洋时期所谓的大帅,带着字号的帅,只是一种下级或者同级的称呼,和正规军的编制没有关系和联系。到了近现代,军制再次升华,正规军概念进一步深化,老一套军中的称呼已经被摒弃,也不适合新的时代发展。而老总和军长的称呼才是对那些真正在军队中担任总司令或者类似的职务,受人尊敬,才被称为老总,如我军的朱老总,陈老总等,特别是陈毅元帅,由于在早期和淮海战役担任了领导职务,所以人们尊称陈老总,又在新四军担任军长一职,有些部下也会习惯称呼为“陈军长”,比如粟大将。

由走游走

由走游走

首先肯定不能叫军长,因为军长是一个军职,军长的级别、统帅人数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近代的许多军阀手中的兵力远不止一个军,他的职位也不一定是军长,所以叫军长必然是不合适的。而“老总”的称呼,我们通常在电视中可以看到,民国时期老百姓为了奉承、讨好国民党等军阀部队,经常将其士兵也称为老总。

国民党军队

原因也很简单,早在清朝之时,军队中的军官一般称为总,比如旗总、千总等等。为了巴结奉承这些掌握武力的士兵和军官们,老百姓对他们一律称之为老总。而作为统领一军的一方土皇帝,军阀们和士兵一起被称之为老总,既没有逼格,也难以区分他的地位,因此,大帅这个称呼就应运而生。

民国军队

其实大帅也并非民国时的独创,早在清末年间,掌握一方大权的封疆大吏们,就已经被称之为帅了。例如湖广总督张之洞,被人称之为香帅;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被称为季帅;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被称为雪帅等等。很显然,曾统领一方,上马管军,下马牧民的一方督抚,才可被称之为大帅。

香帅张之洞

很显然,民国时期的军阀们也延续了这个称呼。民国时期的诸多军阀,有许多人被称之为大帅,而为了区分这些大帅们,又将他们的字或者号中的一个字拿出来,称之为某帅。如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字干卿,被人称之为干帅,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字子玉,因此被称为玉帅,而东北王张作霖,字雨亭,则被称之为雨帅。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军阀都是如此,例如曾发动溥仪复辟的张勋,因为他极其顽固的忠诚于清朝,麾下的士兵和他自己在清亡后仍留有辫子,因此他也被称为辫帅。而“雨帅”张作霖还有一个称呼,他也被人叫做“胡帅”,原因则是张作霖曾当过胡子,也就是土匪。显然,这些称呼也具有贬义。

雨帅张作霖

不过,无论褒贬,这些被称为大帅的军阀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一方土皇帝,有自己的地盘儿,有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最重要的是,对于军队和地盘,无论多少,必须享有完全独立的权力,上面没有“婆婆”管着。

否则,无论统兵多少,无论官职、军衔有多大,都不能称之为帅。例如国民党蒋校长麾下的统兵大将胡宗南,虽然统领的兵力高达几十万,但顶多被称为西北王,是没有人称其为大帅的。

胡宗南和蒋校长

还有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大帅不是元帅,更不是大元帅。大帅并不是官衔,也不是军衔,更不是职务。而是百姓和部下对于军阀们一种约定俗成的尊称。

而且对于民国的军阀来说,大帅这个称呼可以是可以伴随一生的。哪怕他失去了地盘儿,没有了军队,已经通电下野,甚至十分落魄,依然可被称之为大帅,这个称呼,大概也代表了他们逝去的辉煌吧。

我说我要开花

我说我要开花

张大帅,张作霖,吴大帅,吴佩孚,孙大帅,孙传芳,

greyowl16

greyowl16

在军阀时代以前,所有朝代的军队将领都是将军打仗,元帅统兵!军长跟将军差不多,元帅跟大帅才比较匹配!所以这些个军阀都才自称大帅而不叫军长!个人观念!

小莎鱼儿

小莎鱼儿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