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经典宋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怎样赏析?

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wl_houhouhahei

wl_houhouhahei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书所见而怀抱自出,是这首小词的特点。草堂诗余题曰:“孤鸿”,将其当成咏物词,不恰当,调后或有“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八字疑亦后来所加。但注明作地,对理解此词大有帮助。首句写景,“缺月挂疏桐”,表明秋夜桐叶已疏,下弦的月亮挂上桐梢,夜深寂寂,环境异常幽静。“漏断人初静”句,创造了一个极幽甚至有些凄冷的环境,此时诗人独在江边徘徊。不写为何事而徘徊,自然使人感到寂寞无告的心境。这正是苏轼谪居黄州的心情实况写照,妙在以景色渲染而不烦直述。谁能见到幽人的行踪?谁能体会幽人的心情?只有“缥缈孤鸿影。”孤鸿之“孤”与独往来之“独”两相映照,而前用“缥缈”,后用“影”字,使人更增加迷离飘忽之感。上半阕以人为主,写鸿之见人。下半阕则以鸿为主,写人之见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鸿为人所见,夜深被惊起,却没有高飞远引,而是回头望人,似欲诉衷曲。为什么如此?因为无人理解,“有恨无人省”。它恨何事,鸿既无言,人亦难知,然而从鸿的行动中可以悟出。“拣尽寒枝不肯栖”,不肯占据高树,而偏偏甘守“寂寞沙洲冷”。必有心事才如此。鸿本来只居芦苇沼泽田野,不栖于木的,于是有人抓住这一点,认为是语病,也有人引《易经》“鸿渐于木”证明不是语病,这种争辨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雁不栖于木,原是自然属性(因其堂间有蹼)。诗人并不是不知,而是有意强调鸿本身甘于寂寞,不愿高栖,这样鸿的本身正和幽人的不慕富贵的品格相一致。于是到底是在写鸿或是借鸿写己,鸿与人是一是二,若即若离,就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黄庭坚跋这首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正是强调这个特点。东坡此时之心怀正在此词意境中透露出来。你喜欢哪些宋词?留言说一说。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silviashe

silviashe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是苏轼名词卜算子中的一句。要赏析这句,还要从整阙词的赏析来深入。史料记载,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写。当时,被贬的苏轼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全家渡过来生活的难关,但是仍难掩内心深处的幽独和寂寞的。于此,这首词中他借由着月夜孤鸿来托喻自己的孤高及藐视流俗的心境。上阙中,写的是夜深院中的可见的一切景象。“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深深营造,而词人于此时置身于庭院深处,抬头望月,四周寂静一片,是怎样的一种孤寂月夜!月儿似知晓他的孤寂,从稀疏的梧桐树间隙里透出清冷的光影,凄恻地挂在枝桠间。紧接着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如是寂静幽深里,能有谁似自己这般在月色清冷里孤寂地徘徊,如同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雁!一个“幽人”、一个“孤鸿”,巧妙地将词人的孤冷超凡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人、鸟的意象妙趣融合,可谓是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得词人孤独的形象更具体丰满。下阕中,孤鸿和人同写,直击词人自己孤寂的心境。一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将孤寂的自己置身茫茫人世,如是会惊慌失措,会不时四顾回头寻觅,却找到的是更多的孤寂。可是,这种孤寂又是如此的无人可以真懂。世间无知音,孤苦更难耐!转而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探入更深更悲凉的孤寂之中。遭遇不幸的孤鸿,会心怀幽恨,于惊恐不安里会不断的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即便捡尽寒枝也不肯栖息,而是落宿于寂寞黄冷的沙洲度过最饥寒的夜晚。此处虽写孤鸿,实则暗喻落自己的处境,被贬黄州孤寂幽深,却是不肯随波逐流的情境。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的心境表达淋漓尽致,艺术技巧上表现的很是高超。
bjdxhcldm

bjdxhcldm

此句出自苏东坡的卜算子,全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起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轮半月挂空,月光洒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漏下几片残影,人们慢慢已入睡,只听得漏壶滴滴答答的声音。勾画出一幅风高月清、夜深人静的画面。接出“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词人自比幽人走在这寂静的夜晚,无人晓无人问,内心无比孤独,但词人话锋一转,自比缥缈的孤鸿,虽缥缈孤独却像鸿一样自由自在高远飞翔,此时词人内心无比温暖。此句词人化身“幽人”“孤鸿”,抒发其不得志的无奈,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之志,欲羽化成仙,逍遥自在的浪漫主义情怀!
良善师太

良善师太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词如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词意思是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读来能深切感受到苏轼内心身处的幽独和寂寞。这首词的背景是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带领一家老小住在黄州的定慧院,苏轼用了“寓居”一词可见全家的生活条件是直线下降的,心里肯定有落差的。虽然作为家庭支柱的苏轼表现的乐观旷达,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有自己对于内心追求不能得以实现和无人理解的遗憾和孤独。尤其词中“幽人”和“孤鸿”两个孤独意象的对比更是强烈的渲染了苏轼的这种心情。
woodenQT

woodenQT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