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派别有哪些?
宋词的派别有哪些?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包纸
问题:宋词的派别有哪些?..........前言简单区分的话,宋词分婉约与豪放两派。细细分辨的话,表现手法上又有柳永的铺陈、周邦彦的勾勒。还有隐逸词风、爱国词风、花间词的香艳之风、柳永的俚俗词风、苏轼的诗化词风。一、婉约与豪放的由来。词的特色就是婉转含蓄,即使是优秀的豪放词也不可缺少婉转要眇宜修的特质。词分婉约与豪放的叫法来自于明朝张綖撰写的诗余图谱:是编取宋人歌词,择声调合节者一百十首,汇而谱之。各图其平仄於前,而缀词於后。有当平当仄,可平可仄二例。而往往不据古词,意为填注。於古人故为拗句,以取抗坠之节者,多改谐诗句之律。又校雠不精。所谓黑圈为仄,白圈为平,半黑半白为平仄通者,亦多混淆。殊非善本。宜为万树词律所讥,末附秦观词及綖所作词各一卷,尤为不伦。这是我国第一本词谱,作者首词把词分为了婉约与豪放词。二、婉约词 李清照痛批苏轼 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曾经在《词论》中批评苏轼等人不懂词: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老街味道 这个女人不寻常 一篇短文将北宋名家一网打尽 批评苏轼不会写词婉约词是北宋主要词风,因此苏轼显得比较另类,其实晏殊、欧阳修也被归为婉约词人,苏门的秦观更是婉约词的代表:满庭芳·山抹微云[宋] 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三、苏辛一派豪放词因此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陈师道说:“子瞻以诗为词”。苏轼的诗化之词,李清照并不了解,在北宋灭亡宋人南渡以后,出现了大量的豪放词,都是继承并发展了了苏轼的词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结语豪放词与婉约词因为在题材、用调、风格、表现手法上多有不同,因此被婉约派词人认为并不正宗,其实即使是豪放词人,其作品中的婉约词也占多数。上面说过,词的特点是要眇宜修婉转含蓄,因此李清照对于苏轼的词称之为“皆句读不葺之诗尔”。@老街味道
lalagg
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嘉言の菲語
传统认为,宋词分成两个流派,一个是婉约派,一个是豪放派。婉约派出现较早,也体现了诗庄词媚的特点。晚唐词人韦庄,南唐后主李煜可以说是婉约派的前辈。宋词发展到北宋以后,其形式和技巧都趋于成熟。出现了一大批婉约派词人。如欧阳修、张先、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等。但是对婉约派贡献最大的,还是柳永。柳永把宋词发展成了流行歌曲,进一步促进了宋词的通俗化传播。在婉约派中,一般认为柳永、李清照、秦观和周邦彦水平最高。宋词另一派是豪放派。北宋词坛,基本上是婉约派占主流。而词发展到苏东坡就不一样了。苏东坡以超绝天外的思想和才气,把宋词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开创了宋词豪放词的先河。在此之后,南宋成为豪放派最为集中的时期。因为南宋老是被异族侵略,文人们的情感无处抒发,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豪放派词人和豪放词。尤其是大词人辛弃疾。可以说,苏东坡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两座高峰。手机回答不大方便,谢谢阅读。
IVEN27
宋词主要有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目暮,姜夔的杨州慢·淮左名都等。 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势恢弘雄放,语词宏博,南宋以后时代巨变,多悲壮慷慨之调。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的《满江红》等
xiejingxia
宋词两大派分别是豪放派与婉约派。
零上20度
宋词主要有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标志,故有“唐诗宋词”之称。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等。代表作:柳永:《雨霖铃》、《蝶恋花》;晏殊:浣溪沙、浣溪沙;周邦彦:《兰陵王》、《蝶恋花》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代表作:苏轼:《念奴娇》、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元干:《贺新郎》;张孝祥:六州歌头;岳飞:《满江红》。宋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_微微笑_要做潇洒小姐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派著名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从头婉约到尾。欧阳修、黄庭坚……另外,有些词人既有婉约派的词作又有豪放派的词作,比如辛弃疾~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词作,有摸鱼儿。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武陵春·春晚——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薇薇旅行者
宋词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以个人风格为依据分为许多“体”,比如“柳永体”“秦观体”“易安体”“清真体”“稼轩体”等。按风格来划分宋词大概可以划分为两大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词作以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抒写个人的愁绪为主要内容,音律能配合演唱。代表人物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秦观(鹊桥仙)、周邦彦等。豪放派:开拓了宋词的题材及内容,在写法上以诗为词。风格刚劲,境界宏大,不拘格律。多抒写理想抱负,抒爱国情怀。代表人物为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等。更为细致的划分西江派西江派也称婉雅派、江西派。以江西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为代表,是北宋前期承前启后的一个词派。这一词派的词作着重抒发温雅和婉、市井派市井派,也称俚俗派,市井派词对金、元散曲形成起了一定影响。该派以柳永为代表。柳永突破了传统格局而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体制形式诸方面都有大开拓与大创造。这一词派语言通俗,易记易唱,雅俗并陈,雅不避俗,俗不伤雅,自成一格,显示出文人词之高妙风韵。奇艳派这一派注重雅致,擅长小令;以张先、贺铸为代表。张先词与柳永齐名。他非常善于巧琢精雕,炼语纤腻艳冶,追求朦胧美、藻饰美和情韵美。正宗派,也称清婉派。正宗派的词在承继南唐以及西江派词作基本格调的基础上,兼有柳永词之长,进而呈现一种中和的清婉之美。正宗派以清新淡雅之语言、真挚明净之情感、凄怨哀婉之意绪、柔婉深蕴之韵味,形成了婉约派中的清婉体。以李清照、秦观为代表的正宗派被誉以“词家正宗”、“当行本色”。中兴词派中兴派,又称为豪雄派。这一派词人以张元干、张孝祥、岳飞以及李纲、李光、赵鼎、胡铨等“中兴四大名臣”为代表。这些词人多半是投身于疆场或政坛、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去保卫国土和主持国政的栋梁人物,他们作词是为了自励和鼓舞同僚及部下的斗志,因而一般都无暇或不屑顾及音律的精审和字面的妥帖,只以见真性情、显大气魄为贵。雅正派雅正派以姜夔和吴文英为代表。南宋中后期,由于金统治者的腐化,无力南征,使得宋和金处于隔江对峙的局面。这一时期词坛虽有少量词人,追随投降派沉湎于声色享乐、矫饰太平,更多的爱国词人是或选择寄情山水隐逸,或选择致力研究词律、创作正音雅词。闲逸派闲逸派主要以僧仲殊、朱芾、朱敦儒、黄裳、周紫芝等为代表,其词既不同于婉约和豪放两派,也不同于雅正派之典雅中正的特点。它以山光水色、闲情逸思为主要摹写对象,以自然疏放、悠闲飘逸为主要风格特色。关于宋词的派别,欢迎大家补充。感谢你的阅读!
aicc_
谢邀:中唐时期词的代表是白居易,刘禹锡,他们非常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词风朴素自然,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其后在词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花间派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词入宋,发展到鼎盛状态,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北宋初期词的主流依然是沿袭睌唐五代,注重词的抒情性与音乐性。
eddie^DD
清初王士祯著花草蒙拾,书中,他借明人张挺的“ 婉约” “豪放” 之说来论述宋词流派 :“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 :一曰婉约 ,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 ,豪放惟幼安称首 。”此后 ,世人论词的风格派别就多用王士祯的说法 ,把婉约与豪放并称为宋词的两大基本派别 ,一直沿用至今 。我觉得,婉约与豪放,正暗合中华民族所注重的阴阳一说,婉约即阴,豪放则阳,二者相生相克,也在互相转化中和谐共生。众多周知,苏轼开辟了“豪放”一派,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巨大贡献,也是北宋词坛上的一大革新。所谓豪放,词体的尊大,词境的开拓,以及后来能让这类词文学体裁成为针对腐朽时政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武器,都可以说是由于这一革新带来的。当然,一种新词风的形成和一种新流派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与当时文学风尚和社会发展都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苏轼转变北宋的词风,开建新的词派,即是由北宋初期词风的衰靡所引起,同时也即是北宋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在艺术中的反应而产生的。苏轼突破旧风尚,另辟新路,打破词必须以“芳艳”为正体,以“婉约”为本色的传统观念。当然,我们也不能给一个词人贴上简单的标签,李清照这位婉约派也曾有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迈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