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诗人写过绝命诗,最出名的是哪首?
行者薛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扬州抗清,失败后甘愿一死以求全节,临行之日,面南而跪,遥拜故国,口中吟咏这首绝命诗,千载之下,还是英风四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百日维新变法失败,本有机会出逃,可是他也是引颈受戮,希望用鲜血警醒后人,留下的这首绝命诗,也是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创业艰难百战多,断头今日意如何。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他戎马一生,文武双全,他的这首绝命诗,充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精卫年轻时,投身革命,也是热血青年,孤身刺杀摄政王,被捉后也是看淡生死,准备从容就义,这首诗写的也是气概非凡,可惜晚节不保,成为汉奸,被人唾弃。
这四首诗,无论是行为还是意境,都称得上是佳作,可以合称四大绝命诗。
zhuzhen
诗画双绝——唐伯虎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明朝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后世一般称为唐伯虎。
唐伯虎的一生非常坎坷,远没有影视剧中所饰演的那么潇洒。他曾经在苏州府试中考中第一名,应天府乡试中再登榜首中了解元,故后人又称唐伯虎为唐解元。等待着唐伯虎的,本来应该是高中状元,进入仕途。但他却因为卷入了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没有机会再参加进士的选拔。从未作弊的唐伯虎,从此失去了进取心,放浪形骸之外,将自己埋没了诗和画的世界里。
唐伯虎最著名的诗,当属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表面上看轻描淡写,尽是诗人对官场的不屑,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实际上,它却写出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窘境时的无奈与心酸。
唐伯虎的临终诗唐伯虎晚年生活非常艰难,穷困潦倒,靠朋友接济为生。说什么靠桃花换酒钱,其实都不过是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罢了。唐伯虎死时,年仅54岁,和诸葛亮死时同岁。
诸葛亮用短短的一生,作了很多事,成就了千古一相的美名;唐伯虎却也阴差阳错的成了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伯虎的临终诗如下: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看得出来,这一首临终诗,和他桃花庵歌非常相似,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表面淡定,内心困苦。
唐伯虎的一生,并不是抗争的一生,他选择了认命,选择了纵情山水之间,今朝有酒今朝醉。但,除了这样,他还能怎样呢?
总结古往今来,多少人在为命运不停的抗争,但又有谁能对抗的了命运?我们被诸葛亮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精神所感动,但那又如何?强如诸葛亮,最后还不是惨淡收场?
唐伯虎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没人说的清楚。尽管他生前穷困潦倒,甚至无人问津,但死后,历史却记住了他。但相比较来说,我还是更欣赏诸葛亮的人生态度。
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们努力和命运抗争,似乎很可笑。不仅无法青史留名,甚至连命运都改变不了。但那有怎样?至少,我们曾经在那段或辉煌、或惨淡的历史上生活过。
正是无数平凡的我们,创造了整个人类灿烂的历史。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豫荐你,百万爆文作者,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人类历史讲述者,关注我,了解更多!
吐火的青蛙
中国文人的绝命诗,是文人用生命对于文脉的传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南宋的历史都离不开两个北伐,无论皇帝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再造江河的壮志,都有一腔北伐的理想。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南宋的北伐贯穿了整个历史,却是一输再输,输的大部分都已经心灰意冷了!
陆游,一生宦海沉浮,初心不改,北伐最坚定的支持者。这首示儿,既是对自己理想的至死不渝,更是对理想的传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南宋末年,文坛的扛鼎之人;政坛的擎天巨破,又是状元,更是右丞相和枢密使。文天祥背负赵氏国恩,又背负文人传承,天下人都可以投降蒙元,唯独文天祥不能!
文天祥的值得尊敬的地方,不仅仅在于牺牲自己,成就自己的忠贞之名,更在于赞同家人投降,不要因自己的名声所累!尊重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或者死的权力,这才是真正的文人道德!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为信念传承而作!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谭嗣同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他五人都是想活,唯独谭嗣同求死!谭嗣同的父亲高居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安心的做个宦官子弟,一生必然会衣食无忧。
谭嗣同,选择了最为凶险坎坷的变法之路!他为名为利?显然都不是,没有命,名和利都是浮云!
谭嗣同留下这首绝命诗的目的很简单,就唤醒,唤醒当时沉睡的四万万国人!世人都劝他逃的时候,他的回答激励了多少后来者:“各国变法无不从变法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
理想、信念、唤醒,中国文人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传承!@汉征西大将军山中¤背包客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从登上皇帝位,到被毒死于汴京,正好17年。他死的时候才42岁。李煜不是一个治国能君,但他是一个绝代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这首词是李煜做了宋的阶下囚后之后所写。他的南唐(今天的南京)故国早已灰飞烟灭7个年头了。繁华的南唐只能在梦中相见。
春花秋月是很多人喜欢的良辰佳景,可是词人上来就质问: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度日如年的阶下囚的岁月,哪里有心情去欣赏风景。如烟往事有多少啊。昨夜小楼又一次刮起了东风,在月明之夜故国难回首。那些南唐宫中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只是颜色淡了,不知那些宫中的女子如今流落在了何处。
问一问你的愁绪有多少?就好似这浩浩汤汤的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千古名句,词人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愁写的有形。愁多到什么程度,比江水还浩荡。这是夸张手法。这江,是长江。长江流经南唐,可还带来南唐的信息?李煜不写黄河,偏偏写长江。这条流经今天南京的大河,见证了当年南唐的繁华。那“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繁华,都是流年往事了。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写完之后就被赐死。
海利sherry
古代绝命诗举几个,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谭嗣同的"獄中题壁"。秋瑾在刑场就义前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但古代最有名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在严将军头,在稽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凜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共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闷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和南宋的另一位民族英雄,大破金兵的将领岳飞先后齐名。文天祥的诗,词,文章都写得很好,沉郁悲壮,直抒胸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最能表现他的思想感情的,还是他的诗。他写过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最有名的要算"正气歌"这首诗。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是他被俘以后,关在元朝首都燕京的监狱里写成的。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1281年,也就是诗人就义的前一年。
文天祥被囚禁的地方是一间很小的土室,潮湿阴暗,恶气熏人。他把那里的各种恶秽之气总扩成7种,就是: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在这些恶气的侵袭下,很少有不得病的。但是文天祥竞能顽强地生活下来,一直到被害为止。文天祥自己说,他所以能战胜这些恶气,是由于它有"浩然之气",也就是"正气"的缘故。他说:"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这种浩然正气,就是文天祥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体现。有了这种正气,就可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抗击一切邪恶的侵袭。这也就是"正气歌"的主题思想。
"正气歌"一共有60句,300个字,我们可以把它分为5段来读。
第1段10句,讲什么是正气?从文天祥本人的行动来看,从他的"正气歌"里所列举的历史人物来看,正气就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就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就是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就是正义,正直。这首诗开头,文天祥就说天地间存在着一种正气,他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下形成了山岳川河,在上形成了日月星辰。"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这两句并不是诗人要突出的,他只起开路先锋的作用。古人把天,地,人叫做"三才",人们读到了"在地","在天"的句子以后,自然要问"在人"呢?所以诗人紧接着说:"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浩然"这个词,出自"孟子",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天祥认为这种浩然之气是这样的充沛繁茂,充满了整个天地之间。我们不要放过"沛乎塞苍冥"这句诗,文天祥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正气的信念。尽管他被关在牢房里,朝不保夕,但是他坚信,正气是无处不存的,正气一定会战胜邪恶。这种"于人曰浩然"的正气,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表现。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国家前进的道路清明平坦的时候,君明臣良,四海安静,朝廷之上,无非中和之气。环境顺利,邪恶难以抬头,相形之下,正气凛然之士也就不容易显露。但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时局艰危的时候,一个人的节操如何,就会看得明明白白了。历史的图卷不是一桩桩一件件描绘了那些临危不惧,正气凛然的英雄人物吗?文天祥仰慕这些英雄人物,因为他自己正是处在"国步艰难"的时候,这正是考验他的"节乃见"的时刻。这10句诗押的是一个韵,一气呵成。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正气的理解,也突出了全篇的主题。
文天祥在第2段16句里,一口气列举了12个历史上的正气凜然的人物。那么,用1/4强的篇幅写这些例子有没有必要呢?完全有必要。第一,他让读者了解诗人心目中的正气凜然的历史人物都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也为上面"一一垂丹青"这句诗作了说明。第二,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有强烈的爱,他决心学习他们,希望自己也做一个名留史册,正气凜然的英雄人物。这一愿望早在文天祥被俘之初,已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出来。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文天祥所列举的正气之士都是些什么人物。"在齐太史简",说的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崔抒把国君杀了,史官立刻把这件事如实地记在竹简上,说"崔杼杀了国君"。崔抒把这个正直的史官杀了,史官的弟弟继续这样写,崔抒又把他杀了,可是史官的另外一个弟弟仍旧这样写,崔杼没办法,只好由他去写。"在晋董狐笔",说的是春秋时代晋国的赵穿杀了晋国国君,赵穿的兄弟赵盾身为晋国大夫对赵穿放任不管,当时的史官董狐认为这件事责任在赵盾,就写下了"赵盾弑其君"。孔夫子听到这件事,赞叹说:"董狐真是一个好史官啊!"
"在秦张良椎",说的是汉代张良少年时候的故事。张良原是战国时代的韩国人,秦始皇灭了韩国以后,张良要替韩国报仇,找到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那个地方用大铁椎暗杀秦始皇,但是没有成功。
"在汉苏武节",说的是苏武的故事。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19年,历经艰苦,但是他一直拿着汉朝给他的使节。"使节"就是出使外国时候所用的一种信物。
"为严将军头",说的是三国时代巴郡守将严颜被张飞俘虏,张飞要他投降,他:"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见他威武不屈,就把他释放了。
"为稽侍中血",稽侍中就是晋朝的侍中官稽绍,"侍中"是官名,是皇帝左右的近臣。奸臣要杀害晋惠帝,稽绍用身子遮住了晋惠帝,自己因此被奸臣杀死,鲜血溅满了晋惠帝的龙袍。
"为张睢阳齿",他是唐朝张巡。"睢阳"在现在河南省商丘县。安禄山叛乱的时候,张巡守卫睢阳,被贼兵捉住,张巡骂不绝口,被敌人打掉牙齿,最后被害而死。
"为颜常山舌",这句说的是唐朝常山太守颜杲卿被安禄山的叛军俘虏,骂不绝口、被割去舌头,他仍然含糊不清地骂个不停。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这两句说的是后汉管宁的故事。管宁看不起同学华歆热衷权势,后来华歆投靠曹操当了魏国的官,管宁却避居辽东,一直戴着汉朝的帽子,30年不肯出来做官。文天祥在这里赞杨他操守清白,像冰雪那样纯洁无瑕。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是指诸葛亮在前后出师表里所表达的那种恳切忠贞,忧勤国事的精神真可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这两句诗是说东晋的祖逖,痛恨外族侵占中原,自请统兵北伐。皇帝封他为奋威将军。当他领兵渡江的时候,击着船桨,发誓一定要收复中原。文天祥在这里形象地赞扬祖逖的英雄气概,说他好象要把外族侵略者一口吞灭一样。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说的是唐朝德宗时候,朱泚作乱,先和义士段秀实商量,段秀实说:"逆贼,要我和你一起作乱吗?"说完就用牙笏朝朱泚头上打去。这一段举了12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在第2段里,文天祥满怀热情地歌颂了一些历史人物。他进一步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就是"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他说这种磅礴于天地间的凜然正气,原本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而且还要千秋万世的存在下去。"凛然万古存"这一句诗和前面的"沛乎塞苍冥"那一句诗遥相呼应。"沛乎塞苍冥"是从横的方面来赞扬正气,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无处不有正气。"凜烈万古存"则是从纵的方面来赞扬正气,说古往今来,千秋万世,无时不有正气。就一个人来说,当他具有这种横贯日月,直冲斗牛的正气的时候,个人的生死安危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两句诗为前面那些历史人物视死如归的精神作了说明,也为诗人自己视死如归的精神留下了伏笔。诗写到这里,诗人已经把正气歌赞到最高点了。但是他不愿意就此打住,还要从儒家的理论上来做进一步的歌赞。那就是诗里说的:"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地维"是指地的四个角而言,古人认为地有4根支柱叫做"地维"。"天柱"是说天的砥柱。"地维","天柱",君臣,父子,夫妻的三纲,以及仁义道德,这一切都是儒家的根本学说。而这一切在文天祥看来都是靠正气来支撑的,甚至他们的存在也是靠正气来维系的,正气是他们的根本。
文天祥在原则上对正气做了各方面的说明和歌颂,以后自然要回到自己当前的处境中来,看看正气在自己身上起了哪些作用。这就是"正气歌"的第4段。这一段在全篇中最长,有22句。前4句是慨叹自己碰上的外族入侵,国家民族多灾多难的时候,做臣子的没有尽到挽救国家危亡的责任,反而做了俘虏,被送到元朝的首都燕京。据史书记载,文天祥是1278年年底因为兵败被俘的,他几次想以身殉国,服过毒,绝过食,都没有死成。元朝统治者问文天祥希望什么?文天祥一再表示:"有死而已"。"願赐一死足矣。"所以"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实在是诗人的肺腑之言。
在这种时候,死亡对于他却像糖一样甜,是他所求之不得的啊!但是元朝统治者一心想劝降文天祥,用以收买人心。他们不杀他,反而把他关在一间阴暗的土牢里受折磨。
"阴房阒鬼火,春院闷天黑"。这是诗人牢狱生活的写实。在幽暗潮湿的牢房里,死气沉沉,磷火闪烁。春天的庭院本来应该是春光明媚的,但是牢门整天关着,一片昏暗。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骏马和牛处在一个栏里,凤凰生活在鸡窝里,诗人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己高洁的身体处在外族侵略者的魔掌之中,感到无比的愤慨。接着文天祥想到:"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在这样的环境里,可能有那么一天会感染上疫病,那就要变成沟壑里的残骨了。但是是他奇怪的是:"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在这里关了两年了,却是百病退避,什么事也没有。没想到这样一个潮湿阴暗,不是人住的"沮洳场",居然成了诗人的"安乐国"。
人们也许要问:寒暑恶气,都不能侵害文天祥,难道他有什么高明的巧计妙法吗?文天祥紧接着就回答:"岂有他缪巧",没有什么别的法门,只因为"顾此耿耿存",所以一切瘟神疫鬼都要退避三舍,耿耿就是光明磊落,也就是正气所在。
以上,文天详叙述了自己的被俘,囚禁的情况,说明他自己所以能顽强地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就是因为正气在支撑着他。文天祥用亲身的体会,再一次论证了正气所在,百邪自退的道理。
想到耿耿的正气,看到牢獄里一片昏暗,诗人仰望窗外,但见白云悠悠。这时候,丹心白云,交相辉映。"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看到白云看到苍天,诗人不禁悲从中来,脱口而出,天啊!我的忧国忧民的悲愁,像茫茫的苍穹一样,哪里有个尽头!我们读到这里,不能不和诗人一起,洒下同情之泪。
最后一段只有4句,写了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写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坚贞不屈的耿耿丹心,尽情地歌赞了正气,这时候,文天祥的心境反而平静下来。他想到,古代的圣贤离开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一天天的远了,那些可以作为自己学习榜样的英雄人物也都过去了。在这民族危急,国步艰难的时候,就要看当代的忠臣义士了。而文天祥正是以这样的忠臣义士自许的。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在风檐下边,读着孔子,孟子这些圣贤的言论,读着记载古代正气人物事迹的史书,想到那些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文天祥憔悴的脸上,也显得有点容光焕发了。这4句诗作为全篇的结束,很好。文天祥充满凛然正气的一言一行,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古代圣贤给他的教诲,古代忠臣义士为他做出了榜样,这一点在文天祥的"自赞"绝笔里可以得到证明。文天祥在就义的那一年春天,曾经写过一首"自赞"放在衣袋里边,准备随时就义。那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作为爱国诗人,文天祥是以自己的生命来写这首诗的。公元1282年,元朝统治者终于杀害了坚贞不屈的文天祥。据史书记载,文天祥被害的时候面不改色,从容就义。他的行动为他的诗篇做了有力的证明。"正气歌"里所表达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将和文天祥行动中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一样,永垂千古。
jinghan9065
生命诚可贵,
爱……
rain_liuhuan
喜欢诗的人,时时处处都有诗,哪怕死到临头,也要用诗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情。将死之前、表达与世决别的诗称绝命诗。历史上的绝命诗有很多,这里只说几首,好多在读书时学过,不仅诗有名,作者更有名,并按诗的类别稍作分别:
慷慨悲壮: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战斗前所作的绝命诗,气势雄浑,感情深厚,奈何大势已去,只有穷途末路。
悲壮豪迈: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临刑前,在狱中写下的这首诗,面对死亡放声大笑,慷慨就义,何等豪迈、何等悲壮!
惆怅凄凉: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道尽一个亡国之君的哀怨与惆怅。
冷静深情: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俘以后,回忆一生时所作。一边忧虑风雨飘摇的国家命运,一边感叹自己孤苦无依的艰难处境,自知狂澜难挽,所以决心以死报国。前思后想,冷静决绝。
语重心长: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满怀报国之心,但一生壮志难酬,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临死之前,只能将这个美好愿望嘱托后人。遗嘱里都没有交待家事,还想的是国家,拳拳爱国之心,自古罕见。
青春热血:汪精卫绝命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辛亥革命时,汪精卫曾到北京谋刺摄政王载沣,被发现后遭到逮捕,自知命将不保,于是在狱中作此绝命诗,没想到清廷从轻发落,并未杀他,但这首诗为他后来增值不少。
勇敢乐观:陈毅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在梅岭被敌人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面对死亡威胁,毫无畏惧,充满英雄主义的乐观主义精神。
翩然一鸿
谭嗣同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早年在湖南提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主办了湘报,同时又倡导开矿山、修筑铁路,主张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写出了许多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代表作有《仁学》狱中题壁等。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并且写下惊天地、泣鬼神、不绝望、有大义、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清朝.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谭嗣同参与变法失败,但仍义气满在,希望其他参与变法改革的人,如古代被诬逃亡的张俭一样有人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诗人也希望其他维新人士,如古时一样经历的杜根一样,忍住求生坚持下去,等待时机而东山再起。谭嗣同在生死关头,仍然侠义在心,也寄希望于战友生存下来再去找机会完成变法维新大业。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两句诗写得悲壮豪气又有不变的志向和情怀,对诗人来说死不足惜,面对屠刀仍然仰天大笑而初心不改,但是仍要与志同道合的战友肝胆相照。而他不怕死不躲避,死生志向不变如初。无论生与死都肝胆相照,如昆仑山一样永立长存。
谭嗣同坚持自己信念,大义在心为自己的志向不惧砍头,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同时谭嗣同又见侠气冲天,临到生死关头时,仍然还顾及同为维新变法之人的安危,真是仁人志士的胸怀,让人觉得更加可敬而大赞。特别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写得精彩,向来为许多仁人义士,特别是爱国人士的称赞,并且经常引用。
然而清朝支持维新的皇帝光绪,斗不过有权术的守旧的慈嬉。谭嗣同等依靠光绪来改革变法,强国利民的维新失败又是必然。况且大清王朝到这时已经是晚期癌症,维新变法等于晚期癌症人打点止痛药,没什么用。
Q-Head东东
皇帝(朝廷和地方考试)就是命题作文。能写好命题作文的人焉能写不好自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