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发展的黄金年代大清,出现了哪些著作?
安阳山人
清代是我国武侠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之一。
清代文言武侠小说作家众多,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可以说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绝美的篇章。从侠客的行为特征和武功类别来看,清代文言武侠小说可分为,技勇类和剑侠类两大类型。
所谓技勇类文言武侠小说,以夸张式的笔法描摹真招实式的武功技击,展现中华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小说通过侠客的以武惩恶和武技较量的场面来彰显侠义精神,一些作品还传达出“以柔软胜刚强”“强中自有强中手”的人生哲理。
在清代文言剑侠小说中,“剑术”蕴含着宗教文化意义,成为剑侠身份的标识。文言剑侠小说注重描写剑术的修炼,强调剑侠的道德品行,“剑术”也区分为正道邪道。剑术威力神奇,剑侠更是行踪诡秘。
清代文言武侠小说塑造了极具典型性的侠客形象,有替天行道的义侠,有盗亦有道的盗侠,有隐匿山林或市井的隐侠,还有以武谋生的镖师,尤其引人注目的敢爱敢恨的女侠。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行走江湖,干预社会。
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清代文言武侠小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对清以前的武侠小说有所继承,又结合自身时代特色有所发展,在作品的主题意蕴、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武功描写等方面,对近现代武侠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清代武侠小说都有哪些具体类型,又都有哪些经典之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清代武侠小说的种类可以说是非常繁多,大致有这么几类:
一.炫技类
这类作品依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组:其一纯粹描写侠客高深精湛的武技,注重武侠武功技能的表现与渲染;其二寓柔软胜刚强的哲理情思于侠客之间的武技打斗中,劝诫世人不可妄自尊大、逞强好胜;其三主要描写技艺高超、兼济天下的侠客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高继衍的万人敌:跃上马,横刀大呼,声如怒雷,从枣析迄北突入。但见树株左右倒,中开路一条。食项,已由枣析之南冲出矣。下马置刀,神色不变。
通篇仅是描写任衔惠数秒斩断数十亩宽广的枣树林,整个场面气势磅礴,可他本人却依旧面不改色。如此别开生面的武艺展示实在令人称赞。但是该小说也只是展现了一位武功高
明、技艺绝妙的侠客,文中丝毫没有就武功之外的内容展开描述。
第二类蕴含哲理与劝诫之意的侠客技艺较量作品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但内容精湛。蒲松龄的《武技》在这类作品中颇具代表性。
其中有一段描写:“邀游南北,周有其对,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跺去。尼骄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仆不能起。”
意思就是文中的李超年轻气盛,猖狂自大,轻视眼前这个文弱的尼僧,执意要与其一决高下。尼僧在多次退让后,看破李超的心思,便出手惩戒这个狂妄之徒。文中的尼僧看似柔弱却徒手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武艺高强的李超,这其中正是蕴藏了“以柔弱胜刚强”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同时,作者也是借李超这个狂妄之徒的教训来劝诫人们不可自以为是,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凡事不能争强好胜,应量力而行。
徐承烈的庄雯较力中人称“万人雄”的万永元自恃拳勇无敌,不满老雯与小童言其武艺不精,执意要与二者比武。
结果,无论是比较力气、拳法还是棍法,永元都落魄惨败。纪峋的丁一士中丁一士也因为自恃武艺高强而自招横祸。
这一类作品描写那些自以为技艺高超且卖弄小聪明的人物,通过与高人之间的武技较量,最后为自己的妄自尊大、不可一世付出代价,栽了大跟头。
作者通过这类文言武侠小说的书写,旨在揭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劝诫世人不可狂妄自大、逞强好胜。
二.奇才类
还有一类主要写技压群芳、胸怀天下的侠客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从而抒发作者对有用之才而不见用于世的感愤和悲叹。这类小说如:魏禧的大铁椎传、何洁的楚壮士、徐瑶的髯参军传、张培仁的东明寺异人等。
“项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稚,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稚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
如此恢宏壮观、以一敌百的局面,正是魏禧大铁椎传中对武侠大铁椎形象的正面描绘。
单枪匹马,仅凭一把四五十斤的大铁锤就横扫百人,这怎能不展现出大铁椎技艺高超、有勇有谋的高大形象呢?然而这位技压群芳、胸怀天下的侠客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
大铁椎在辞别宋将军时发出深深地感慨:“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宋将军乃是擅长武术之人,据说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然而当大铁椎在见过宋将军之后甚是失望,顿感自己没有施展才华与抱负的机会,便无奈选择浪迹江湖。
三. 公案类
公案类武侠小说,顾名思义,与官府、侠盗、案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弘扬传统侠义精神的作品,如蒲松龄的《田七郎》和崔猛,乐钧的毛生等;另一类为侠盗题材,如许奉恩的褚柞典,高继衍的窦尔敦,乐钧的葛衣人等。
蒲松龄笔下的田七郎,可以算得上是清代文言公案类武侠小说中,塑造得极其成功的侠客之一
nelson_名自
kittyca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