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摸金校尉吗?

好心的花园
现在的都有前段时间,江苏省淮安几个人跑去安徽省天长市去摸金校尉

贝都因
历史上确实有摸金校尉一职,不过主要是针对“官盗”。狭义上是指东汉时曹操设立的专门以盗墓获取钱财的军职。广义上除了官方盗墓集团如曹操设立的“发丘中郎将”、南宋伪齐政权的“淘沙官”等还包括五代的温韬、民国陵墓大盗孙殿英这类没有官职的个人。
乱世起而盗墓昌。战乱时期盗墓活动最为猖獗。中国最古就“事死如事生”的说法,认为用珍贵的物品陪葬,财富会伴随逝者进入两一个世界。所以上至王侯将相,下到有条件的普通百姓都很是重视陵墓及陪葬品。皇家陵墓更是气势恢宏,财宝无数。早在先秦时期,盗墓就很普遍。到战国时期更是猖獗。当然,在修建陵墓的同时也设置了反盗墓设施,如秦二世担心筑陵工匠泄密,竟下令“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以至“无复出者”。可见秦帝国为防止皇陵被盗,已是无所不用其极。
民间的盗墓数不胜数,大规模的“官盗”就有项羽焚烧秦皇陵之事。刘邦曾罗列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第4条即是“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刘邦立汉,反对盗墓活动,开始设守冢人。把盗墓挖冢称作“奸事”,视为违法行为,盗墓活动略有好转,但是到了西汉末年,依然有大规模的盗墓事件,汉魏之时更是高峰期,因为战乱需要盗墓来弥补军饷不足。据《三国志》载,董卓放火焚烧洛阳宫室,并“悉发掘陵墓,取宝物”。而在《后汉书》中则更详细地记载了掘陵行为是董卓指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与董卓的粗暴行为相比,曹操给盗墓行为“合法化”,为盗墓行为还设置了官职,专司盗墓事宜。例如《鬼吹灯》与《盗墓笔记》中常提及的“摸金校尉”与“发丘中郎将”就是曹操所设。曹操为盗墓设置官职,自己的陵墓当然是谨慎更谨慎,民间传说,曹操的“疑似墓冢”有72处之多,以防盗墓之贼。

danpat
在东汉陈琳给袁绍写的讨曹檄文为袁绍讨豫州中,就揭露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从之后曹操的反应来看似乎是默认了,可见曹操组建职业盗墓部门是真是存在的,但没有被记入史书

骑行的橘子
摸金校尉史书上确有记载,南宋宋前废帝刘子业,设立过摸金校尉一职。但是是也有记载摸金校尉一职起源于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为了师出有名,命陈琳写了一封文采斐然,千古流传的檄文-为袁绍檄文。
这篇檄文上把曹操骂的狗血淋头,其中一天就是就是大骂曹操,为了弥补粮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到处挖人家祖坟。我觉得这个观点绝不是空穴来风,原因有三:
(1)曹操又前车之鉴,董卓在迁都长安的路上,挖了不少汉室皇亲的坟墓,收益不小,曹操在打仗的时候借鉴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2)曹操在去世的时候,留下72座虚冢,这说明那时候盗墓已经盛行了,身为盗墓行家的曹操自然知道其中的威力,所以虚设72座坟茔。
(3)虽然檄文是为了贬低对手,壮大士气,但也不可能瞎骂一通,都是有根据的骂,哪怕是有一点嫌疑。
综上所讲,我觉得曹老板被扣上“盗墓鼻祖”的帽不冤。
这是新晋历史博主小靳哥的观点,欢迎大家的探讨、评论、点赞和关注。

389291179
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均出自陈琳的讨逆檄文,换句话说,这些称谓都是陈琳写来骂曹操的,在当时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官位。即便曹操确实派人盗墓,也不会傻到去弄一个这么露骨的官名去找骂的。
陈琳文采出众,一篇骂人的檄文也能看得曹操精神大振,头痛病都无药而愈了。并且还津津乐道的和手下群臣谈论精彩之处,毫不为一番疼骂而生气。或许这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便是此时的一番戏言吧!
后世的盗墓者们,本身干着不为世人所容的行当,却要为自己正名份,于是便自称摸金校尉了。

曹展鹏Boris
摸金校尉,是传说中三国时期曹操所设立的一个官职,该职务主要以挖坟掘墓得来的金银财宝来充军饷。虽然历史上确实有以盗墓为生的人,但并没有形成职业,更加没有“摸金校尉”这么一个说法。因此,“摸金校尉”只是一个小说中虚构的角色,历史上也没有任何的关于“摸金校尉”这种职业的记载。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盗墓都是一种违法行为,历代的王朝都明文禁止盗墓,因此不可能存在“官方盗墓”的行为。在古代,假如被发现盗墓的,盗墓者会遭受很残酷的刑法,将盗墓者吊起来棒打一百下,然后再处以绞刑;在现代,根据中国法律,盗墓者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盗窃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Vvvvoriiiia
据传盗墓者有四大门派,分别是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发丘祖师爷伍子胥,摸金祖师爷曹操,搬山的杰出弟子孙殿英,卸岭祖师爷项羽。
当然这四大门派一般都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不能当真,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在历史中确真有其事。
在建安五年时,袁绍在出兵征讨曹操时,曾命建安七子的陈琳写下了为袁绍缴豫州的缴文。
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缴文中写的便是曹操所盗之汉梁孝王墓葬。发丘指的便是挖掘坟墓,摸金指的就是在墓中寻宝。说的是曹操设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俩个官职专职盗墓。
据说曹操在打天下之初,因为缺乏军饷,就想起了盗墓这个营生,还专门设了俩个官职有组织的盗墓,而仅梁孝王这一个墓葬所得,就把全军将士三年的军饷解决了。
在袁绍战败后,曹操曾问过陈琳,你为什么骂我骂的那么狠,陈琳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所以据此推断,曹操确实是挖过墓,但这俩个官职更像是陈琳在写缴文时夸大其实加给曹操的。
而且曹操也不太可能明目张胆设这么俩个官职去挖墓,盗墓贼的名声可不那么好听。而这篇缴文流传到后世,越传越玄,人们也就信以为真了。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曾设过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不过这个刘子业就是个变态神经病,辱祖乱伦滥杀,还让宫女裸体嬉戏,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在十七岁就被人杀死了。他设这俩个官职更大的可能是为了侮辱他的叔辈,而不是挖墓。

xl123071
关于“摸金校尉”是否存在,目前还在争议中,但没有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明火执仗的官方盗墓机构。
在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中写到:
【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说曹操为了弥补军饷不足而搞“官方盗墓”贴补资财,虽然有可能,但并不为历史学家认可。毕竟,陈琳当时是袁绍的人,为了黑曹操,给他造点谣言,这种可能性比曹操公然设立盗墓军队的可能性更大。
并且,除了这篇打嘴仗的文章,在其他所有史料典籍中都没有关于“摸金校尉”的记载。历年的考古发掘,也没有发现真正跟“摸金校尉”有关的历史遗物和痕迹。
况且,“校尉”这职级可不低,“中郎将”更算是高官。为了盗墓设立高级武职,这可能性并不大。还有,曹操本身原是在汉大将军何进的麾下担任过“校尉”的。以此说来,曹操也不至于把这个头衔给盗墓者来间接抹黑自己。
三国时未必有,但历史上真的有。
宋代靖康之难后,北宋河北西路提点刑狱名刘豫,于建炎四年被金国扶植为傀儡皇帝,国号“齐”。每年,刘豫都必须向金国缴纳大量的“岁贡”,钱不够怎么办?于是,他在军队里设立了专门负责盗墓的“淘沙官”。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刘豫传记载:
【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
这也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官方盗墓机构”。

熵胤
古代是没有这两个官职的,我们试着翻译一下这两个官职就是偷摸寻金的校尉,挖祖坟的中郎将,哪个脑残统治者会以这样的冠名来送给自己的爱将们?除非是自己培养的暗地里偷鸡摸狗的组织。
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出自陈琳为袁绍讨豫州檄这里豫州就是曹操,曹操的祖籍地界在豫州,所以就以豫州代指曹操。这篇檄文在历史上很有名。陈琳也因为这篇文章被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盛赞,作为建安七子之一,刘陈琳的文章确实写得非常好。
陈琳写这篇文章时,他正在袁绍手底下干活,当时袁绍要讨伐曹操,于是命陈琳写下这篇檄文。这篇檄文被送到曹操的时候,曹操头痛发作,旁人在旁诵念,最后曹操猛然发汗,顷刻痊愈。可以说陈琳的一篇文章对曹操的头风病的治疗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陈琳在这篇文章中就将曹操骂为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指责曹操为了补充军用挖坟,搜刮随葬品来扩充军用,发展自己的部队,可以说上尽天良。
曹操作为魏武帝,统一北方,意气风发,算的上是一时豪杰,自古以来钦佩他的不在少数,盗墓贼将他尊为祖先也不为过。但是历史上是没有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样的职位的,明目张胆的给这些不入流的勾当官做,不是统治者打自己脸吗。这两个关翻译过来就是偷摸寻金的校尉,挖坟的中郎将这样脑残的官名谁会要呀,谁会去用呀?在封建社会敬天法祖的年代,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失去天下人心的作为呀。
文/红雨说历史

tongtong
据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因为财政紧张,为了缓解财政危机,于是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专门盗掘坟墓,以搜刮陪葬的金银财宝贴补军费。
这一说法最早的出处,是袁绍部下陈琳所写的为袁绍讨豫州: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据说曹操发掘的最大的一个坟墓是梁孝王刘武的芒砀山王墓。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之子,汉景帝的弟弟,生活时代正是西汉文景之治的繁荣时期,墓葬自然也是非常的丰厚。后世考古发现芒砀山王墓占地有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水经注疏中也记载:
据说光这一次的收获,就让曹操三年不为财政担忧,这足见曹操所获之丰厚。
不过也有人怀疑陈琳所写不过是为了攻击曹操而编造的,毕竟即使真的要盗掘墓葬,应该也是秘密进行,不会这么大张旗鼓任命专门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去做,曹操也更不可能亲临现场来指挥。
而且到80年代对芒砀山王墓进行保护性发掘时,墓葬里还是发现了金缕玉衣、玉璧等很多珍贵物品,如果曹操真的是有组织的带军队去盗墓,而且“破棺裸尸”,势必搜刮的干干净净,那么又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多的东西呢。
不过持肯定态度的人也表示,可疑的是曹操无论是在为袁绍讨豫州刚发出来时,还是在击败袁绍以后,都未对盗墓之事加以反驳。而且曹操自己也是身体力行的提倡薄葬,是不是盗墓盗多了,怕自己也遭遇摸金校尉呢,这个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也有说法汉墓留存的比较少,这个是不是和曹操有关。这个可能有一定的联系,不过考虑到汉代距今时间比较远,当中历经多个朝代,损坏的几率本身就大,有破坏也未必是曹操干的。而且按照陈琳所记载,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的时候还在官渡之战前,此时他占据的不过是衮州、徐州等地,河北、关中等地的汉墓应该不是他破坏的。
总的来说,曹操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一事确实有史料记载,至于是否肯定属实,目前还有一定的争论,也有待更多的资料加以证明。另外曹操的墓地在近几年还是被考古发现了,不知道曹操地下有知的话,会作何感想。
现在的芒砀山王墓,可见规模之大,可以想见当年西汉之繁荣。

八爪鱼走四方
有,但不是曹操所设。为什么这么说呢?
据说最早是曹操所设,据说发丘中郎将还有有一枚发金印,上面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是摸金校尉的头领,高职上要高一级。
曹操盗梁王墓有些事能说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不能说。盗墓这件事就属于能做不能说的,摸金校尉一词最早出现在陈琳为袁绍撰写的一篇讨贼檄文上,就是袁绍将要讨伐曹操前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为了制造宣传效果当然是怎么狠怎么写。据说曹操听了这篇檄文,头疼病气的好了。我们看原文中提到
曹操有没有干盗墓的事,有。要说这件事曹操也是为了报复,想想他讨伐徐州的名义是什么?要说刚开始陶谦做的太不地道了。陶谦贪图曹嵩财物,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这还是官员吗?这不是土匪吗?抢活人钱还杀人,要说人家曹操抢死人钱也不算过分。
不知道是不是挖墓挖上瘾了还是怎么地,曹操突发奇想想去梁王墓去看看,梁王是汉景帝的弟弟,可能是为了补偿不能生前做皇帝的遗憾,他的墓修得异常宏大,有多宏大呢,据说够曹操养兵三年。这件事情在曹操别传上有记载
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运七十二船,养兵三年。别传这东西大家看看就行了,曹操盗墓应该是确有其事,但是至于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无论是别传还是正史上完全没有记载,仅仅见于讨贼檄文上。
即便这事做了,这事能公开吗?能!南朝废帝刘子业告诉你什么是不作死你就不会死的典型。史书评价他
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刘子业做的荒唐事简直数不胜数,而且还特别喜欢虐自家人。他把自己的叔叔湘东王,建安王,东海王,山阳王分别改封为猪王,杀王,贼王,驴王然后把他们扒光衣服赶进沼泽里,当牲畜一样喂养。
他逼迫自己的亲姑姑新蔡公主留在后宫,并封她为贵嫔。出入同车,新蔡公主的驸马不甘受辱,拥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起兵谋反,被杀。刘子业还和自己的亲姐姐刘楚玉私通,刘楚玉对刘子业说:“我们都是先帝的子女,为什么你可以拥有后宫佳丽上万,而我只有一个驸马?”刘子业说道这有何难,赏了她30个面首。
刘子业还常常在自己的叔叔建安王刘休仁面前奸污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他还召来所有的公主,妃子让仆从们当众羞辱他们,南平王的妃子不从,刘子业就杀了她的三个女儿。终于诸王忍无可忍,联合起来,起兵废了刘子业。
也就这个败家玩意儿敢明目张胆的设置摸金校尉和发丘将军这样的官职,曹操是什么人他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