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元朝不足一百年,却产生了跟“唐诗”与“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

为何元朝不足一百年,却产生了跟“唐诗”与“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
提到的作品

[作品]西厢记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久享盛誉的作品。 作者王实甫,名信德,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不详,约是由金入元时期的杰出戏曲大家。所著杂怖十三种,大多散佚,除《西厢记》外,尚存有《丽堂春》?恢旨啊盾饺赝...

王实甫

[作品]汉宫秋

《汉宫秋》是元杂剧中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也是元朝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汉元帝时期,因叛臣毛延寿从中挑唆,强盛的匈奴胁迫汉元帝送爱妃昭君娘娘出塞和番的故事。昭君慷慨赴行,最后投江殉情。故事感...

马致远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救风尘

《救风尘》是元朝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该剧描写了妓女赵盼儿为搭救从良受骗的同伴宋引章,机智巧妙地与富豪恶少周舍作斗争的故事。情节曲折,矛盾突出,妙趣横生,人物形象鲜明,是一出引人入胜的好戏。

关汉卿

[作品]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朝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贫穷的窦天章将女儿卖给蔡婆婆。蔡婆婆在索债途中遭人暗算,被张老头、张驴儿父子救下。张氏父子强行与蔡婆婆、窦娥分别成亲,窦娥不从。张驴儿欲毒死蔡婆婆,再霸占窦娥...

关汉卿

[作品]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

白朴

[作品]天净沙

小说通过描写两代治沙人的情感与经历,真实地再现了胡杨河流域的沙化与治理的艰难,用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治理这一流域的迫切性。同时揭露了学术腐改与官场腐败,揭示了人的贪欲对环境构成的巨大破坏。作品具有强烈的现...

许开祯着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lala兔

lala兔

元朝短短不足一百年,却产生了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这是由特殊的元朝的时代背景和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唐宋各历三百余年,均为汉族天下,先后创立了盛况空前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领域随之具有飞跃式的发展。尤其是唐诗宋词,一度成为文化发展的时代里程碑,成为中华文化无可争议的瑰宝。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铁木真武力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东夏、金等国。成吉思汗铁木真死后,1260年忽必烈争得了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并在1272年迁都于北京,时称大都。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称帝的首个大一统王朝“元”。元朝建国以后,一边继续向东南亚沿海国家扩张,但屡遭失利;一边与世界各地从事贸易往来,对外贸易相对比较发达;另外,以北京、杭州等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城市集中。但由于长年战乱,朝政政变频繁,政治实际上从没上过正轨,经济也不如宋朝。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北方民间稍稍兴起和流传,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在大都(北京)、临安(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大地区流传开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音乐相互融合,逐步演变为能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总称,是元代文学的主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因具有其独有的特色,与唐诗宋词鼎足并立,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元曲中杂剧的影响和成就远远大于散曲。四折子一楔子是元杂剧的显著特点之一,一人主唱是其另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就是“唱白相生”。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例如:剧本注重舞台化,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的真实,用类型化、象征化等手法,表现剧作内在的本质的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生活的真实相结合等等。它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完成了戏曲的综合过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元杂剧揉合了当时各种说唱和滑稽表演等各种各种表演形式的特点,并在金院本和宫调的直接影响下逐渐演绎形成的完整的较为成熟的戏剧。并以唐宋词曲为蓝本,创作出了完整成熟的剧本。元杂剧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既能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能对社会百态冷嘲热讽,感情色彩较浓,深受当代人们的喜爱而广为流传。《窦娥冤》、《西厢记》等一大批优秀的元杂剧,苴到今天,仍在梨园折射着万丈光芒。散曲是将传统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进行改造,有选择地传承,并掺合民间的通俗俚语逐渐形成的文学体裁。比唐诗宋词更通俗,更直白,更火辣,更活泼,也不乏名家名篇。元朝短短不足一百年就产生了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促成的:①元朝地域辽阁,人口相对较多,加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发展城市经济,促成了人口相对集中,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音乐的相互交融和揉合。这为元曲的产生创造了诸如经济、场所、观众等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创作源泉。②唐诗宋词本来就是中华汉文化的瑰宝,加上唐宋时期的小说,传奇,说唱表演,音乐艺术为元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废除了科举制度,以曲艺取仕,汉族文人倍受排挤,地位一落千丈,前途渺茫,无聊之下,出入秦楼楚馆等风月场所,促成了文人与歌妓丝竹管弦,诗酒歌舞和词曲的有机融合。这从侧面促成了元曲的产生。④元朝建国以后,少数民族的贵族阶层和文人,对诸如唐诗宋词等汉文化不能全盘接受,便会同汉族中部分文人对汉文化予以有选择地传承并加以改造。并且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相融合。这直接促成了元曲的产生。正是由于上述主要原因,形成了元曲产生的基础、素才和需要,元曲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横空出世了。因此!尽管元朝短短不足一百年,就产生了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元曲。
seoven

seoven

每种文化产生都需要土壤!
股海龙

股海龙

唐诗宋词元曲并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三座高峰。唐宋诗词都是在汉人的统治下产生的,并且时间较长,唐朝近三百年,宋朝包括两宋三百多年,但元朝不足百年何以也产生了和唐诗宋词并列的元曲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原因。第一,随着国家的统一,都市的发展人民娱乐的需要,出现了专供人民娱乐的场所勾栏瓦肆,并且出现了专门以此为生的唱戏艺人_优伶。第二,元朝统治者没能实行科举制度,使得许多中下层知识分子断绝了进入上层统治阶级的路线。他们怀才不遇,为发泄不满,他们只好接近甚至参加了唱戏艺人的队伍。二者的结合,很快产生了有别于唐诗宋词的文学样式_元曲。比如关汉卿,除了能写,还能登台演唱。第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带来音乐的多样性和语言的多样性,打破了唐诗宋词格律固定性呆板性,使得当下语言的表现力有了很大进步。西域胡人在元朝大量涌入大都,也带来西域的音乐和语言,在和汉人的融合过程中,为元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第四,一大批中小层知识分子的加盟规范了元曲和折子戏的语言,增强了元曲的文学色彩,使得元曲有民间艺术上升的文学艺术的高度。在这里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等。总之,一个文学样式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元曲如此,明清小说也是如此。正是所谓,李杜文章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Mr . 花

 Mr . 花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也是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最为绚丽的篇章。元朝时代,戏剧兴起,出现了元杂剧,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等合为一体。当时还有一种歌曲,称为散曲,元杂剧,散曲合称元曲。元曲是当时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明快,情感丰富,充满着朴实的民间市井气息。艺术性高,感染力强,完全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元朝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裕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关汉卿最为突出,他的作品窦娥冤家喻户晓。描写一个年轻女子,受人陷害,有冤无处可澄清,反而被受贿的官吏判以死刑,临死誓愿惊天地,泣鬼神,六月飘漫天飞雪,悲壮惨烈。关汉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窦娥的誓言得以实现,愤怒无情地鞭挞了黑暗势力。元曲是我国诗歌最后的辉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必将一代一代地承传下去,永不褪色。
熱戀不傷痕

熱戀不傷痕

谢悟空邀请。元朝不足百年,可也整整八十年,够几代人成长了!崖山之后,南宋汉人沦为南人,塌塌实实地做了亡国奴,眼里禽着的除了泪水还是泪水!但生活还得继续,无论心中有多么不情愿,十万军民跳了海,总不能整个民族都去蹈海吧!原有的生活节奏已被打乱,新的生活方式也悄然产生,读书再也不能做官,也已换不来黄金屋和高头大马。加上大量原有的官家女子沦为官奴,充斥勾栏,娱乐业却畸形发展了起来,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生计,加入其中,充当写手,于是新的艺术形式一一散曲由此诞生。原有的大江东去、铁马冰河、揾英雄泪当然不再适合,更多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多了份精巧细致,幽怨婉转,悲愁苍凉。而且语言也随之悄变,胡汉夹杂,插浑打科也多了起来。如张养浩朱履曲: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家庭中添些盖着,囊箧里攒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唐宋时期从未见过的语言都出来了。元朝虽只八十年,对后世影响却巨大,《红楼梦》里的语言就有好多元时痕迹。
JoeyChan-

JoeyChan-

这跟现在一样,拍出经典的影视没见几部,火山小视频却遍地开花。百年之后,后人从大浪淘沙中撷秀,又会象小编发这种提问一一元朝真正入后世文化人法眼的应该是萨都刺,元好问之类人的作品吧?元人什么文化底蕴,不兴这些下里巴人还能指望他们文起八代之衰?清朝更甚。
day

day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継焉也。话虽然是怎么说,但是,当我们谈到各个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一部文学史分割成一段一段的。这样机械地分割历史,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我们都知道,诗歌在唐代出现了一个高峰。但是,这不是一座飞来峰,不是一座孤立的山峰。从先秦到汉魏六朝,不论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建立和发展,从思想内容、语言风格、手法技巧,加上声律的运用,这都为唐朝诗歌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李白、杜甫的诗歌的成熟,诗风的形成,得益于对前人的批判和继承。谈起宋词,我们能甩掉唐代中晚期的词的发展过程?词是何时产生的?绝不会是到了宋代才有的。文学研究者发现,初、盛唐时期,已经有了词的萌芽。比如沈佺期的“回波乐”以及唐玄宗的“好时光”。唐代流行的杂曲歌词称为“曲子词”,也就是后来的词。在唐代文人词中,较早的作家有张志和、刘长卿、韦应物等人。中唐以后,文人词的写作者逐渐增多。特别是著名的温庭筠,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词的写作成绩突出。五代时,有人选录了以温庭筠为首的十八家词人作品编为《花间集》,花间派词人的称呼由此而来。宋词的繁盛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谈到的元曲,分为两大类。这就是剧曲和散曲。剧曲就是存在于戏剧里的。而散曲是独立的。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在这里,我还要重复这个观点,元曲不是到了元朝才独有的。他的历史甚至要追溯到中晚唐的酝酿时期,到了宋金南北分立的时期,又吸收了女真族、蒙古族等民族乐曲的营养,作为散曲的诗歌形式,已经开始流传了。关于元曲,我最好还是回到悟空问答的题目上来。元曲之所以在元代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居然和唐诗宋词并肩而立,这不是偶然的。他也有一个从孕育到发展,从发展到成熟期。元曲这个娃娃,早在前朝就已经坐胎了,已经经过了幼儿期,只是到了元代才成长为一个大人。
zygr2010

zygr2010

战斗时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形式一一元曲蒙古鞑子剿灭了南宋之后,将人分成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原北宋臣民)、南人(南宋臣民)。他们在原汉族人耕作的土地上大肆圈佔,改作牧场和狩猎场。失去土地的汉族人大量涌向城镇从事手工业劳动、家庭服务业、演艺事业和其他行业,以换取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人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叫"天报”,指苍天有眼,会主持公道。他们特别贊赏宋孝宗为岳飞平反这件事,几乎所有的汉人都口口相传,述说秦桧等人跪在岳武穆之前,是天报的结果。他们迫切希望天报会迅速落在那些些迫使他们失去生产资料的鞑子身上。在这种形势下,以"天道轮回、报应必爽"为内容的一种文艺形式一一元曲问世了。元曲大量地吸收了唐诗和宋词,特别是宋词这种长短句的精典文学形式的创作成果,把元杂剧和散曲紧密结合起来,改造成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和道白融成一体的独具汉族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一一汉族戏剧的前身。其中元杂剧活泼、灵巧甚至夸张,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流行,散曲主要流行于北方各地。当时出现了许多把韵文和散文形式组合起来的空整的文学剧本,其中的韵文甚至直接引用唐诗或宋词的原句。成长起一大批熟悉各种门类文学艺术形式的作家一一当时俗称写手,当时社会公认的高级写手有关汉卿(主要作品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主要作品《墙头马上》)、马致远(主要作品《汉宫秋》)、郑光祖(主要作品《倩女离魂》)等四家。其中尤以关汉卿所写《窦娥冤》对天报主题的宣示最为坚决、彻底,最具感召力。多少次在斩杀窦娥的戏剧现场雷声隆隆,六月里大雪飄飘,台上台下呼成一片…。元曲题材形式多样化,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精神。大家甚至至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八月十五喝烧酒、听元曲及杀鞑子的习惯。元曲在汉族人反元的战斗风雨中成长,甚至成为元朝存续期间凝聚汉族人团结意志和精神取向的主要文学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元曲成为加速元朝灭国的断魂曲。从对后世的影响耒说,就文学形式而论,明朝汤显祖所写牡丹亭惊梦显然借鉴了不少元曲的韵文形式。清朝的康麻子(即康熙大帝)显然从元曲加速元朝灭亡的事实中吸取了不少统治经验,一是怀柔汉族知识分子,二是大兴文字狱浇灭反清复明的文艺火焰。因为他感受到了文艺作为战斗武器的威力。咸阳人
胡尕峰

胡尕峰

浅析元曲发展到鼎盛的原因。依据的原理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依据的原理二,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文学艺术的变化发展同样遵循着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和质量互变原理。文学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发生质的变化。具体讲,诗歌在唐朝已发展到最高峰,到了宋朝再不可能像唐朝那样偏爱诗歌了,必然要改弦更张,这是内因在发生着作用;从外因看,社会对唐诗的欣赏已出现了审美疲劳,从而使宋词兴盛起来,进而发展到最高峰。同理,到了元朝,必然又要另辟蹊径,从而使元曲繁荣起来,直到顶峰。如同前些年我们喜欢小品,现在对小品逐渐谈化了。众所周知,到了明朝又兴盛起长篇小说。 以上观点是用哲学原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仅供大家参考。
游米小虾

游米小虾

元朝时,文化发达的江南,读书人不愿入元为官,他们流落民间,为民间的小戏班写唱词,编戏曲。所以元杂剧从民间兴起。一些戏曲的唱词文化气氛浓郁。逐渐出现了曲牌,成为文人交流的一种文化手段。一些不是整折戏曲的曲牌,就成了散曲,称元散曲。
夏日飘雪

夏日飘雪

应悟空邀:首先,表达一个观点,元曲可作为元朝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但个人认为在文学上,仍不足以与唐诗和宋词并论。今日我们可背诵出很多唐宋名篇,也很多人进行诗词创作。而元曲则趋于边缘化,读、写曲的人口远远小于诗词。诗歌至唐,分成两脉。其中偏文字为主的律绝一脉,盛况空前,成就了唐诗的辉煌。宋词则由乐府发展,再吸收唐人重文字之风气,使宋词文、乐俱佳,独树一帜。即使至今,词的乐谱尽佚,词仍能单凭文字传世。元曲又分为散曲与杂剧。散曲取径宋词,特别是当中的小令,仍带有很重的“词味”,如马致远和白朴的《天净沙》: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散曲在元时又称乐府,最初并未划入元曲范围。其在金未已开始盟芽,成因是基于金未元初取消了科举,文人无所寄托,时常出入风月场所,使“词”与当时歌妓们修集创作的文间俚曲结合,从而一改宋词的典雅,倾向俚俗、浅白,形成了更接地气的散曲。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但对后人的影响较大的是杂剧。散曲和杂剧都是采用北曲的演唱形式,其吸收了“蕃曲”、“胡乐”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宫调”。又以两支以上的“宫调”,形成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最后发展成融合各种表演艺术一体的完整戏剧形式,对后人戏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更多是一种综合的表演形式,不象唐诗宋词这么纯粹。
katherineh

katherineh

(風叔)唐宋盛世各三百,唐诗雅对尽风流。宋诗填满繁华时,元朝未入不雅台。
刘隽

刘隽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