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14篇小说的主人公形象及主题思想

如题,呐喊 14篇小说的主人公形象及主题思想
提到的作品

[作品]呐喊

鲁迅短篇小说集

鲁迅

[作品]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

鲁迅

[作品]阿Q正传

《阿Q正传》收录鲁迅中短篇小说17篇,包括《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等名篇。其中《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

鲁迅

[作品]明天

在俄罗斯优秀的文学遗产中,被誉为白银时代“语言艺术大师”的扎米亚京尤其令人瞩目。作为那个时代重要的作家,扎米亚京不仅小说出色,他那集讽刺、象征、幻想、现实为一体的“综合性散文”也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扎米亚京

[作品]新青年

《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呼唤》是《醒狮丛书》之一,原名《青年杂志》,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滥觞与摇篮,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一代文化巨匠和政治巨人们都曾在《新青年》发表过自己重要...

陈独秀

[作品]白光

《白光》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6月所创作的,描绘了一个辫子老童生陈士成的悲惨故事。画中,无论刻画人物表述环境烘染气氛战士情节都与整个主题丝丝入扣,沉郁顿挫,活画出陈士成这一个“苦恼人”的行状来,阅罢,...

鲁迅

[作品]端午节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端午节》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诗词以及端午节的当代演化等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

孙正国

最新跟帖
maggie821

maggie821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人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痛失独子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作者冷峻的写作风格显示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愤恨。精炼而写实的艺术显示了作者写作手法的纯熟。洗练而朴实的笔精彩的勾勒了一幅小镇风俗画,而人物的刻画与对话的描写,更难有一字更改,实在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本篇的写作特点,一是运用对比手法,将车夫和“我”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进行对照,显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射出车夫的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高大形象。这种对比的妙处在于以间接而含蓄的笔墨突出劳动者的朴实无私。在表现形式上,本篇好似一篇速写画,又近于当代的“小小说”,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长;情节真实可信,成为现代小说中传颂最广的名篇之一。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吧吧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

》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风波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靠撑船度日,经常来回于鲁镇与城里之间,因此知道这些时事。七斤在辛亥革命时剪了辫子,然而“皇帝坐龙庭”(即复辟)了又要辫子了。赵七爷先前盘着的头发也放下了,他还特意到七斤家严厉地责问:“七斤的辫子呢?”七斤嫂也没好声气地骂他。一时七斤家聚集了许多看客。但过了十几日,皇帝没坐龙庭,七斤相安无事,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七斤重新获得了村里的尊敬,村子里的景象也依然如故,人们在少有变化中过着与上辈人一样的生活。

阿Q正传》是《呐喊》中的名篇。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守小尼姑更觉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他的欲望,尽管严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对吴妈叫着“我和你困觉”,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顿,阿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于是打定进城。回来曾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听底细后又对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党进村,本是“深恶痛绝”,但一看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一直没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临死前的遗憾是画押的圈不圆。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社戏一文中的双喜,主要通过“借船看戏”一事表现出了他的聪明能干,胆识过人。当得知我因为没有看戏感到不高兴时,是双喜最先想到借八叔的大船,并决定陪我一同去。然而苦于没有大人同去,外祖母担心我的安危,又是双喜看出底细,知道大人们有顾虑,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8小小年纪却有过人的机智与胆识。“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9十几个十来岁的少年,要架一支大船,晚上行驶五里的水路,着实不易,非能干者是不能做到的。

看完戏,回家途中大家肚子饿,准备煮罗汉豆充饥,同去看戏的阿发建议“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20幼小的心灵有的是善意、纯真,是一尘不染的童心。

故乡》中的少年闰土同样是那样的活泼、机灵、能干。从肖像来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21又如月光底下瓜地看瓜,“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22在“我”的印象中,闰土不仅知道叉猹,并且他还知道许多“我”不知道的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冬天,雪地用竹匾捕捉鸟雀,夏天,到海边拾各种各样的贝壳等,这些是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我”所不知的新鲜事。社戏一文中的双喜、阿发们也都知道钓虾等。

无论是阿Q,还是中年闰土、华老栓、杨二嫂等,没文化见识短是他(她)们共同的劣根。落后就意味着挨打。欠缺文化教育的他(她)们,犹如井底之蛙思想狭隘,不可能有高深的谋略和远见,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无法改变自己低贱的社会地位。

他(她)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封建势力压迫的对象,生活疾苦,命运悲凄。阿Q的悲惨遭遇,最后莫名其妙地白白断送了性命;中年闰土麻木得像个木偶;华老栓、花白胡子等人也都生活在血腥的世界里,任人玩弄、蹂躏;杨二嫂的风尘生活;单四嫂子丧子后的失魂落魄等等。

白光》中的陈士成至死都对科举制度抱有幻想,“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30希望一朝中举,身价百倍,有钱有势,作威作福,得到“绅士们的攀亲”“人们的敬畏”等无尽的好处。可是县考的名榜“陈字不少”“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眼前只剩下“许多跳动的黑圆圈”,正如耳旁响起的声音“这回又完了!”。名落孙山、仕途无望的他渐渐精神错乱,神智不清,“连一群鸡也在笑他”。在寂静的院子里,莫名其妙地又确凿听到“左弯右弯……”的声音。“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这是祖宗在屋子里埋藏银子的哑谜,而它是自己的祖母的祖母所说,可惜“至今还没有现”。这实际上是陈士成不甘穷愁潦倒,沦落下层的表现。他想攀附权贵,图享荣华,白光出现在哪儿,便“狮子似的”奔向哪儿,哪怕是掘地三尺,也不放弃。结果挖掘几处,一无所获,有的是细沙、黑土、方砖、锈铜钱等无用的东西,到最后出土的是下巴骨,它“竟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也是对他说“这回又完了!”。升官几乎成了绝路,发财的梦也破灭了,精神彻底崩溃,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在疯狂的状态下,半夜离家,到山上去寻宝,结果宝没寻成,落了个“浮尸湖面”下场。哀哉悲哉!

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是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小职员的典型形象。他是一名教员且兼做官僚,特殊的身份地位,生成了他一套特殊的思想理论——“差不多说”。例如,“看见兵士打车夫,在先也要愤愤的,但现在也就转念道,倘使这车夫当了兵,这兵拉了车,大抵也就这么打,便再也不放在心上了。”34客气的说是“疑心是因为自己没有和恶社会奋斗的勇气”,35坦白的说本是如此,没有了勇气,只知“瞒心昧己的故意造出来一条逃路”。36他本是官僚,不平学生骂官僚骂得厉害,便解释说:“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族,是平民变就的;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辩解时希望学生接受他的“安分论”,而他的“安分空论”则源自于他的无用。因为缺乏勇气与无用,他是不肯“运动”的。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僚支持,他决不开口。他是教员,并且也缺钱,但就是没有加入教员的团体内,没有去索薪。他气愤于大官僚的“教员一手挟书包一手要钱不高尚”论,却不敢反驳,只会把牢骚发在被他叫“喂”的太太身上。即使到了有同僚索俸时,他仍然坐如泰山纹丝不动,并非他孤高,“其实是没本领”依旧无用,他怕见手握经济大权的人,怕别人摆“阎王脸”,将他当奴才看,似乎被别人操控着自己的生杀之权。

当“喂”太太与他商量以后的生计时,他再次道出了自己的无用,“我文不像誊录生,武不像救火兵,别的做什么?”37太太建议他给报馆做文章,他的回答是“况且我肚子里也没有这许多文章”。38碍于颜面,不敢一试,终归无用,这就是一名自欺欺人的旧式“士大夫”生动写照。

陈宝霓

陈宝霓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