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称同性恋属“性变态”,广州女大生学状告出版社,你怎么看?
逍遥七星
从1990年的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剔除,30年过去了,这个旨在让同性恋群体不必再蒙受医学上污名的决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早已不再认为性倾向是任何形式的疾病。2001年,中国精神学会常委会重新修改的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就是指正教材而已,就像有人举报谁工作辞退,不给钱媒体曝光一下来解决问题,这个是来解决教材错误改正的。
教材错了当然受理了13年到18年广州也有一起秋白也歧视教育局教材不经验证主观判断同性恋有病,首先看国内精神障碍的书,最不济简单的百度搜搜看专业普及吗这都不会,像年轻人去百度搜搜的,要求去除同性恋污名化教材,最后改了,因为本来就是性取向,人的性取向本来就是正常的,人有56种性取向,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酷儿,跨性别,间性恋兼性恋等等其他几十种,只是一些老师水平低或者为了完成任务不去验证就写了我国已经2001年已经剔除病例化,年轻人知道错误就去指正很正常啊,这也保证教材质量保证教师资源水平提高,走向多元化,平等化,这些纠正的平权运动底层人民需要花4,8年来起诉才能完成,比富人长一段时间。
蕾蕾的狗狗
作为一个同性恋人群,我是非常支持她这种做法的。回答区域我也看到有提反对意见的,我想送一句话给提反对意见的人:没有经历过他人的苦,就不要轻易劝他人大度。
你们或者会说,不就是图书上表述错误了!有必要这么认真吗?对于我们同性恋人群,我们还真有必要这么认真。
首先我们是小众群体,本来大众对我们就抱着偏见,好不容易出了同性恋不是精神疾病的定论,现在教程又称同性恋是性变态,这一观点势必会被一部分人大做文章,会再一次把我们打入深渊。
为什么我会说没有经历过他人的苦,就不要轻易劝他人大度。同性恋的苦我是深感体会的,我小时候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同学,一次他睡着了,我偷偷的去亲了他一下,被其他同学看到了,我是同性恋的身份立马在全镇传开,学校没朋友,村里没玩伴,大家都把我当异类。假如当时同性恋不是病,不是变态能够普及我相信大家对我的看法会不一样,我就不会有一个悲伤的少年。
教程的内容涉及到我们整个群体被社会接纳,协商不了我支持状告。同友们,点赞起来,让更多的同友看到。
LYK
出版社的说法没毛病,从心理学角度就是变态啊,心理学还有变态心理学一门,这种说法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变态”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学生的反应只能证明三个问题中的一个,要么她啥都不懂,要么就是故意找茬,要么就是自己是同性恋却没勇气面对,看到每句话都仿佛被人踩了七寸。
北山狼
个人也不太能够接受同性恋,毕竟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虽然不能够理解,但是我不会去喷,不会去骂别人。正所谓“存在即合理”,既然同性恋符合部分人的情感诉求,个人觉得还是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
2016年,广州一名大二女生“西西”(化名)发现,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她认为有关内容具有错误和误导等“明显内容品质问题”,多次与出版社联系,但屡屡无果,最终状告出版社。
我身边就有同性恋,他们每次都不顾世俗的眼光来进行牵手,只是他们的眼光里充满了不安,他们问我“是不是同性恋就应该被世俗所恶心呢”我跟他们说,这只是爱而已啊,真正的爱是不会在乎那个人的性别的,只是那个人是你,做自己就好了啊。你看,虽然世界说着接受接受,但是他们还是感到不安,害怕。
根据之前的相关统计数据,中国的同性恋人数可达7000万,其中男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000万以上,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500万左右,而在美国有1028万左右的男同性恋者和1349万左右的女同性恋者。英国研究所调查表明,英国大约有5%~7%的居民是同性恋者。由此可见同性恋的人数并不少,虽然在我们身边可能不是很常见,但是放眼到整个国家或者世界,这种现象还是大规模的存在的。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有句话说的是存在即合理,说的就是不管存在什么样的现象,只要出现了一定有它合理的一面。
同性恋在日常生活中生活需要更加的坚强,更别说结婚了,因为他们除了要面对异性恋面对的问题,还要直接面对人们存在的那些眼光和内心的想法,有朋友说同性恋人其实过的更苦,这话不假,看看身边的有些同志虽然在平常吃喝玩乐也是嘻嘻哈哈,但是私下深度交流都反映生活的有些压抑放不开,即使那种没心没肺的人也会有情绪的波动,实际上她们需要的是人们的理解和尊重,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即使结婚能够和其他异性结婚一样能得到祝福,他们的要求其实不多,但是实现起来却很难。
总结:对于同性恋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个更安静的保护空间,而不是侮辱,谩骂。希望,有一天世界能真正接受同性恋,那样,快乐的人应该会更多一些吧。
大长吟
我作为gay ,当然是支持女大学生行为。这个教材明显对同志是有歧视的,有很多异性恋者,害怕下一代,害怕年轻人变弯,那么我要说,gay 是先天基因促成的,他不是后天选择的,我这样说,那么有些人又会反驳我说,我身边有朋友本来是直的,后来结婚后,发现自己是弯的,那么,我要告诉你这种要么他是双性恋,要么,是他自己之前没觉察到,所以,同志是天生的,给你举个例子,我本人是gay ,我的家庭从小没有和我提过或者讲过同志好或不好,但我就是从小就喜欢男人,小时候,我也会像小姑娘一样,见到帅哥就害羞、脸红,异性恋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异性恋永远不可能变成同志,国家应该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观念:同性恋是人类另外一种爱情生活方式,同志和异性恋一样是正常的!
emma南瓜
首先纠正一下,此“变态”非彼“变态”!
在生活中,“变态”是一个骂人的词。但是,在精神心理学领域,“变态”是一个中性词,是指心理状态从一个“态”变成另外一个“态”。就像生物学上,把蝉的幼虫蜕变成蝉,也叫“变态”一样。
所以,不要认为教科书把同性恋描述为“性变态”,就认为是在侮辱同性恋。
其次,同性恋是否是“性变态”呢?根据上面的定义,“变态”要有一个“变”的过程。就是说,如果同性恋是天生的,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性取向,那么就不是“变态”。如果,同性恋是后天形成的,是一个异性恋受到一定的心理刺激后,转变而成的,那么同性恋就是一种“性变态”。
尽管,现在国际主流精神心理领域,不再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的结果。但是,坚持不同观点的力量依然强大。
同性恋不是“变态”,已经是主流观点,但是不能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在学术领域,容忍不同的观点,本身就是学术进步的表现。同性恋能够被正名,即是精神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也有着社会文化运动推动的因素。因为社会文化运动的参与,“同性恋”不是“性心理障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任何怀疑这种观点的人,哪怕是纯粹的科学探讨、学术研究,也会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压。
所以,我认为这位女大学生,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写信给相关的编审部门。而不是以所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一个学术观点之争。
零零漆
016年,广州一名大二女生“西西”(化名)发现,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她认为有关内容具有错误和误导等“明显内容品质问题”,多次与出版社联系,希望再版时修正这项内容。
不过,该书于2017年再版时,虽然修改部分内容,仍存在不少类似说法,西西便向法院提出诉讼。该案经两次延期后,终于确定于2020年7月28日在江苏宿迁宿豫区人民法院开庭。
西西提供的2013年版教材显示,当中将同性恋与异装癖、恋物癖和窥阴癖并列为“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又称同性恋是“性爱方面的一种紊乱或性爱对象的倒错”。
西西表示,该书2017年再版后,仍然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并保留将“性取向出现偏差”解释为“不恰当或错误的性信息”等说法。她指出,在世卫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中,同性恋已不被列入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行列,而这一标准早在1993年就已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等效采用。
2017年7月,她以“该书内容存在多处自相矛盾、错误、误导、语句不通顺、语病等明显内容品质问题”为由,向宿迁市宿豫法院提诉,状告出版社及销售该书的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京东网购平台)及其广州分公司。同月17日,宿迁市宿豫区法院宣布正式立案。
据新闻媒体报道指出,该书由国务院侨务办立项、彭磷基外招生人才培养改革基金资助,于2013年8月首次出版,编委会主编之一是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将星教授。
在延期3年后,该案终于获得开庭,西西称,自己目前已身在香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便前往宿迁,将由代理律师出庭。
此案曾获得多位心理卫生领域专家的关注。包括性学家方刚在内的多位学界业界专家向法院提交了学术证词。据西西称,艾滋病干预专家张北川也向该案的法官寄送了相关资料。
针对此案,媒体联系暨南大学出版社,行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向领导请示后表示“接受采访需要暨南大学相关部门的批准”。此书的另一位主编曾庆也以“需要向学校宣传部门报备”为由拒绝受访。
一半儿_一半儿
说句心里话,老穆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还挺纠结与焦虑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为何不能够多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呢?
我们为何不能在科技、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文学等领域来一场质疑与大讨论呢?
偏偏在“同性恋”和“性变态”这些问题上去纠结,有何意义?
我想,关于“同性恋”这个话题,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看法,尽管有些地区和国家已经认同了。
这位女大学生认为,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中,同性恋已不被列入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行列。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标准早在1993年就已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等效采用。
而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
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女大学状告了出版社。
至于结果如何,应该很快就会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通过这件事,老穆忽然想到了一些问题。
在疫情严重时,是谁救了我们?
是医学的发达!
在国际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是谁让我们安稳和平?
是科学和军事的强大!
在美国围追堵截我国科技领域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不应该有所感触吗?
少年强,则国强!
老穆想说,大学生强,则国强!
作为大学生,倘若整天想着或纠结情感或性取向等方面的问题,有何意义?能让国家变得强大吗?
当然,该女大学生较真与严谨的态度,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样的争论,意义何在?
结束语“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为大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质疑,本是一件好事,但质疑的内容与方式,是否有积极意义?是否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是否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呢?
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这只是老穆的浅薄想法,仅是探讨问题,不针对任何人!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
不管你什么恋都是个人自由,社会认同你们就是的进步体现吗?不要乱挂钩西方的东西来彰显自信,也不要带弯一些年轻人,待在你们的圈子里默默生活下去。我觉得男男就是搅屎棍,女女就是磨豆腐,不要得意洋洋的出来显摆追求什么同性恋权利和结婚和合法化,你们要是成功了。那些喜欢跟动物交配的人怎么办呢?难道要求社会发展到人跟狗也可以合法结婚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