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作为后三国时期的名将,为何死前仅杀死五六名敌军?

如题,姜维作为后三国时期的名将,为何死前仅杀死五六名敌军?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Cally

Cally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人物评价 诸葛亮:①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②须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粮运将匮,频於危殆”,直抵江油。江油关据石门,临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但江油守将马邈却不战而降。邓艾自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令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督率诸军拒敌,邓艾的奇袭战略至此可称破产。可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尚书郎黄崇劝告诸葛瞻速速前行,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黄崇屡次进言,乃至痛苦流涕,诸葛瞻却不为所动,依旧在涪城不前。邓艾击破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一闻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又把涪关险城当大礼送给了邓艾。 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最后野战是役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战死沙场。不久后,邓艾兵临成都,蜀国百官一片哗然。后怀帝却听从从谯周主降的建议,投降了魏国,遣太仆蒋显别敕姜维使降钟会。

姜维在羌胡中有很高的威望,无论魏国境内还是蜀国国内的羌胡,都对姜维了很大的后勤支持。如魏国境内:姜维攻羌,收其质任,聚谷作邸阁讫。如本国境内:大将军姜维每出北征,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另外,姜维掌军的10年内,蜀汉的少数民族叛乱一次都没有发生,这不同于蒋琬费祎时期的内乱迭起。

姜维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怀帝想固守成都,有的说怀帝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主要向南进入建宁。姜维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郪县时,不久接到怀帝的敕令,就放下武器,解除甲胄,走到钟会在涪县的军营里投降,蜀国的将士都大为愤怒,拔出刀子猛砍着石头。无奈之下姜维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邓艾率军入成都,汉朝灭亡。

姜维投奔至钟会的帐下,并没有让钟会起疑心。相反钟会还与姜维折箭为誓,结拜为兄弟。姜维也声称,若是遇见邓艾,定然是死战不降的。三国志·姜维传载,蜀汉灭亡后,姜维就一直想图谋复国。该传注引汉晋春秋载:“(钟)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为此,他故意试探钟会,并与钟会形成了同盟关系,准备利用钟会的力量复国。他还特意将自己复国的企图告诉了后主刘禅。他在给刘禅的密信中提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钟会于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邓艾。十六日,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的旧官,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丧。并假借郭太后遗命,起兵废掉司马昭。钟会让众将士在版上写下同意作为凭证,委派亲信率领各路军队。而手下的将士并不跟从。于是,钟会把他们都关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严加看守。钟会有一个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旧属,他对钟会说:应派一名亲信为胡烈端饭倒水,诸牙门将也应按例备一员侍从。胡烈趁机编造谎言说,钟会已挖好大坑,想把将官一个个打死,埋在坑中。”众牙门将的亲兵们也把这个谣言口口相传,一夜之间大家都有所耳闻,人心浮动。有人对钟会建议:“应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杀死。”钟会犹豫不决。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与胡烈的儿子出门敲鼓,各路军士也没人统领,都涌向城门。当时钟会刚给姜维铠甲兵器,听外面有兵作乱。

” 在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会遣兵悉杀所闭诸牙门郡守,内人共举机以柱门,兵斫门,不能破。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会

姜维当时已经62岁了,在古代都算的上高寿了,又是一人打全军,还有放冷箭的,一个老人我容易嘛。据三国志·姜维传载:“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该传注引世语称:“(姜)维死时见剖,胆如升大。
boss_万万

boss_万万

姜维最终仅杀五六兵士而亡,应当是演义桥段,那么就以《三国演义》来解释吧。

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名将,武艺过人,年轻时曾与赵云大战不分胜负。后期北伐更是屡建功勋,战功赫赫,最终却仅杀数名军士而亡,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三国演义》一百十九回载:维领命,方欲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苏。忽报宫外人声沸腾。会方令人探时,喊声大震,四面八方,无限兵到。维曰:“此必是诸将作恶,可先斩之。”忽报兵已入内。会令闭上殿门,使军士上殿屋以瓦击之,互相杀死数十人。宫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杀入。会自掣剑立杀数人,却被乱箭射倒。众将枭其首。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

根据演义描述,不难看出原因。

其一,当时姜维突发心病,几近昏阙,不能力敌。

其二,当时姜维年近六十,垂垂老矣,身体素质等方面,早已不比当年。

其三,姜维计败,难以扭转,已无力回天,遂不再抵抗,自刎而死。

鸵鸟

鸵鸟

姜维作为后三国时期的名将,为何死前仅杀死五六名敌军?《三国演义》最令人悲伤的莫过于姜维之死,是罗贯中先生以无限忧伤之情为忠于蜀汉政权的姜维献上的最后一曲哀歌。姜维原为魏国人,武艺高强,精于谋略,后被孔明先生收服而喜爱,以平身所学相传,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武候遗志,后主刘禅委以军国大事,官拜大将军。曾九伐中原,以弱小击强大收效甚微。公元263年魏国五路军伐蜀,姜维与钟会相持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后主刘禅率众投降,敕令姜维降于钟会,维诈降并利用钟会野心,策反成功。企图重新恹复蜀汉政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姜维奇谋妙计即将实现而坑杀魏国将士的一刻,姜维突然心痛,它告诫姜维天命不可违,预示蜀汉灭亡无可挽回。此时此刻的姜维万念俱灰,他已没有丝毫欲生的希望和价值,悲愤地又毫无目标砍杀敌军五六人后,砍向了自已。作者的良苦用心在于传递伯约公征战一生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而不在于杀敌多少。姜维受孔明先生瞩托,矢志不移。人品受人尊敬。

alexmee

alexmee

感谢邀请回答,我最近一直在看三国时期的资料,刚好就邀请我回答了,楼主所问的是姜维作为三国名将,为什么死前仅仅杀死了五六名敌军,这个问题我就来给大家回答一下,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出来我加以改正。

姜维,字伯均,生于202年,死于264年。姜维是蜀汉政权后期的最高军事统领,在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以后,姜维就担当起了诸葛亮的角色,来为蜀汉作战方案做谋划,可以说在正史当中的姜维,其统帅能力是非常强悍的,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蜀汉的国力已经不能和三国中期相爱比了,当时的蜀国与曹魏的实力差距非常大,曹魏的军事兵力在五六十万人,而蜀汉只有十余万兵力,但姜维就是依靠这十几万兵力在数次北伐中取得大多胜利,可见其军师才能很是厉害,那么姜维在复国失败以后仅仅杀死了五六名魏国士兵,是不是没有完全显示出他的实力呢?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 姜维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画的那样勇猛,因为姜维在正史中的叙说是一位军事家,指挥家,而不是去冲锋陷阵的大将军。许多朋友被《三国演义》所吸引,所以将小说与正史混淆了,闹了笑话,而且姜维大多是以儒将的身份出现的,身为统帅,他不可能去阵前打仗的,两军对战,由主将在阵前厮杀定胜负这种情况也是电视剧所演的,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现代战争中也没有哪国总统去拿枪打仗的吧,他们大多只是指挥作战,而且姜维作为主帅,武力值肯定会高于一般士兵的,但是也达不到赵云关羽那种级别的。

2 就是我前面写过的姜维生于202年,死于264年,也就是说他逝世前已经62岁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在今天可能就跟八十岁的老人一样,六十多岁的老人去拿刀杀人能打得动吗,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这两点。一个原因是不会去亲自动手打仗,二就是是年龄大真的去打打杀杀也打不动。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在评论中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ryo龍

ryo龍

姜维当时年近六十岁了,能杀五六个人就已经很厉害了,还有这个原因是当时蜀国后方已被邓艾偷袭了,姜维已无心战斗,无颜面对已故的主公和丞相,只求速死,以身殉国。再说了,既然大势已去,杀再多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再多几个亡魂,多几个死去的儿子兄弟罢了,不如少作孽多积德了。

jenny521

jenny521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