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意象就是意境吗?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意境吗?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苹小果
这个问题很大,从魏晋以来的的历代古人到当現代的王国维林纾等讨论了一两千年,迄今难以有个清晰服众的结论,可见是个难题。根据个人的写作体验,我认为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过程以后而呈現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个过程就是把具体的客观事物用抽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使这个事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深度、新的美学冲击力。如写月,用玉兔东升、蟾光、白玉盘来表現就是一种意象操作。如"十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写方塘这个客观事物,把它比做一面大镜子,倒映天色云影,那么这个方塘的清澈、波澜不兴等等都传达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单一的意象是创造意境的″砖头",叠加的意象就构成了意境。意境是诗人用诗的语言材料(意象)搭建起来的情景。那里有美、有浪漫、有思念丶有金戈铁马、有大漠孤烟。这些都要通过读者的领会(二次创作)而生成。是意、理、形、神在人头脑中的统一呈現。再写一会儿把自已都绕晕了。:

梵高的耳朵
意向和意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所谓意象是指单独某一个带有诗人情感的景物,而意境则是带有诗人情感的多个事物的组合!简单点说意象是带有情感的一个事物,而意境则是带有情感的一幅画。举个例子吧!“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就很典型,词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就是一个个意象,这些事物本身并不能成为意象,只有融入了词人的个人情感才能成为意象,即:事物+情感=意象。就像一个“藤”仅仅是景物,成不了意象,但词人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说出了“枯藤”,这一“枯”便已将使人内心寂寞全表现出来了,便成为意象了。同样道理,整首词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自然便形成了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则为意境矣!

阿donn
古诗中的意象不等同于意境!境由象组成,意境由意象组成,简而言之,意境大于意象!意象,客观事物之中倾注诗人主现情感,使客观事物具有了与诗人等同的生命体验。意境,是意象组合而成的大场景,是诗人精神场景的实体化,是众多意象的虚拟化。王国维《人间词话》讲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兴趣讨论一下这首诗吧?

菰城伞伞
当然不是啦,意象指的是具体的事物,比如雨啊雪啊花啊树啊鸟啊等等,意境指诗人通过意象构建出的情感。比如苏轼有首词中写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中的“缺的月、疏的桐、断的漏”就都是意象;通过这些传达出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感,这是诗人想表达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