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是可以唱的,现代人唱古诗,有必要吗?

古诗是可以唱的,现代人唱古诗,有必要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朗读者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

本哈德·施林克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楚辞

《楚辞》主要在精、全、注、装四个方面做了工作。 精,指精选古代诗文选本中最为优秀者予以推出。不仅注重编选者、编选思路的权威性,也注重流传的广泛性,使之具有真正的收藏价值。 全,指尽量全面地反映古代诗文...

黄凤显

[作品]相见欢

四十年的歲月,孩提變中年,中年成老朽,老朽入土,人世幾度浮沈滄桑; 四十年的兩岸阻絕,織就多少別離愁怨,再重逢時又有幾許相見的歡欣呢?.... 於梨華以一貫的敏銳筆觸,藉著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情人...

于梨华

[作品]蜀道难

音乐创作是音乐领域中的第一资源,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原生起点。在数百年的中外音乐出版历史中,各类原创作品及其改编形式的乐谱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其五十余年的历程中,在出版大量图书的同时,也出...

郭文景

[其它]悟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都是重利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又是重情的。情与利纠结在一起,便构成一幕幕人间悲欢离合的活剧。几声叹息,几番涕笑,道不尽人间悲喜;一段心路,几行文字,诉不完生...

东郭西门

最新跟帖
徐笨笨

徐笨笨

我觉得没必要,必要一词太绝对。不过唱古诗词有好处,能够提高人们对古诗词的欣赏兴趣,倘若曲好唱好,也能提升古诗词的魅力,扩大影响力。可惜大部分曲调我们不知道,现在也是仿古作曲,难度确实大了不少,有可能同实际上的曲调差距甚远。(并非厚古薄今)倘若曲调过于流行,大家很可能只把诗词当普通的歌词,甚至会有批判现象。如今许多古风歌就是拿古诗词当歌词,但好作品不多,见仁见智。曾经听过一个致力于唱诗的教授讲座,诗词唱起来确实别有一番滋味,有的地方也成立了作曲唱诗的社团或者文学社。这个现象还是蛮值得褒扬和推广的。至于质量与影响力,得日后才知咯。也请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咯。
cricy

cricy

有必要。按说,唱不唱,唱什么歌都是个人爱好,公然提倡貌似无必要,但把这问题至于文化复兴自己重拾民族自信的时代大背景下就很有必要了。中华文化传承的现状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清楚。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加大语文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考察比重。在这一背景下,重拾文化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优秀古诗词的学习以及再创作。如果能诵能唱,在快乐轻松中学习,何乐而不为?别扯什么我不学又怎样的谬论,你不学,不代表别人都不学。因提升文化素养,本就是提升审美层次和生活质量的很重要的途径。所以,有必要挖掘整理古诗词唱法,并加以普及。当然,要有甄别,风花雪月可以有但不可占主流,豪放派的可以多整理,或重谱曲。
天空之镜

天空之镜

这样挺好的呀。古诗词很多有很美的意境。邓丽君唱的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还有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都很经典。还有现在流传很广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仙,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那首,不也很好听吗?古代很多人为词谱曲。所以 传唱很广。现在如果多点专业作曲家认真的来谱曲,相信会有更多古诗词可以传唱。这几年国家提倡古典,想来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好诗词被传唱。大家从学唱古诗词开始理解学习古诗词,肯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tehtarik

tehtarik

说到古诗词,脑海中一下子会涌进很多脍炙人口,意境优美的诗句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这些诗句让人回味无穷,又内涵丰富。现在流传至今的唐诗宋词几乎首首都是经典,句句都有内涵。赏读和背诵唐诗宋词已经是国人文学积累的一个必备基础。这些诗词在古代市井中流传,多数是靠口口相传或者配乐吟唱,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可以看到,诗与歌不可分割。诗歌就是一种文学与音乐在艺术上的有机结合,史记·孔子世家就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诗经》305篇,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用琴、瑟等来伴奏。两千多年来,我国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发展到现在,古诗多数用来背诵,唱诗的很少。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特别火的节目经典永流传,通过个人或团体的精心制作,给一首首诗词谱上曲谱,把它们唱出来。节目一经播出,就收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很多的诗歌通过或欢快或哀怨或抒情的曲调,把其中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曲子好听,再加上经典诗词,诗歌一下子就被很多人接受并熟记。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诗词这个层面上来说,现代人唱古诗确实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古代诗歌经过现代的曲调融合,更加具有了时尚的元素,也可以说是古诗词的与时俱进吧。有些诗词因为词义晦涩很少有人认真去琢磨,就像李白的《蜀道难》,其中不乏生僻字词,大多数人记得的仅仅是第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经过谱曲,成为琅琅上口的歌曲,相信大家都乐于记诵。综上所述,我想古诗新唱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很有必要的。愿我们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
已注销的yyd

已注销的yyd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时候的诗也好,词也好,曲也好,最初都是有曲子的,只不过流传至今已经失传罢了。至于今人唱古诗好是不好,那就各花入各眼,谁也别管谁了。强迫现代人一定要会唱,这似乎有些强人所难……毕竟硬性要求这种东西,你叫五音不全的人怎么办?而今人对古诗词“填曲”这一做法,笔者是特别喜欢,也特别赞同的。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文化传承遇到了瓶颈。而恰巧又因为文化的互通性,我们的京剧在注入现代音乐元素之后有萌发了第二春,参看充满戏曲唱腔的《悟空》。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做法对于京剧而言,无疑是对时代的让步,但是笔者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并非是流行音乐影响了京剧,而是京剧渗透进了流行音乐!正是如此,才令我们对一首首“京味”浓厚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反倒认为迎合大众心理来做中国文化推广这一做法很聪明,我也很喜欢。其次,古人所作的诗歌换句话讲,就是古人的朋友圈。而古诗之所以变得伟大,并非单纯因为诗人的学问如何深如大海,浩如星汉,正是在诸多客观历史条件的集体作用下,才令伟大的,更加伟大。而就古诗文的理解来说,低学龄段的孩子未必可以在联系历史环境,创作环境的前提下来体会诗中的情绪。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从旋律中所传递出的情绪是最直观,且最不需言表的。就如前一阵子央视爸爸经典咏流传当中对于使至塞上的填曲演绎,笔者不但觉得抓心,更觉得心塞。王维在昔时因不受皇帝喜欢,而被指派独自出唐慰问边关将士的酸楚;得见空天旷地之下,大漠万里长烟一空的自然景观,而再复心绪激荡豪情丛生的情绪无需多言,便尽在歌里。学习便是“以易释难”,用歌的方式助人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这是好事。最后,仍然是针对低学龄段的孩子而言,让孩子会“背一首诗”与让孩子“学一首歌”相比,当然是后者优于前者太多。诚然,我们现在填的曲子都只是今人的理解;诚然,今人填曲的诗歌或许会影响其它人对于该作品情绪上的判断。但是我们不得不明确的一点是,即便一首古诗写得再美、再深刻,无人传承百年之后就只能变成传说。而假若一个人已经萌生出联系创作背景赏析诗歌的想法,并且开始懂得对配乐质疑的时候,你还何须担心他被别人的想法左右?更多资讯欢迎跳转传送门http://www.xskup.com/museum/index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踊跃讨论,如果你也喜欢我的观点,动动小手点个赞吧!
bactboy

bactboy

这个比较难,古诗多以平水韵,词多以词林正韵为准。古音与现代音差别很大,单是一个入声,古时候就已经搞不清楚了,何况今人?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古音就更加难以掌握。南方和少数北方地区方言中依然保留古音的音调。不学普通话,再去学方言?在学习外语的压力下,再加上一门方言?今天的人学习古诗词就按照今天音韵来就行。
supor苏泊三千

supor苏泊三千

我们都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由十五国采集的土风民歌,雅是周王朝宫廷宴享和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辞。《楚辞》则是源于越调,连同汉魏发展起来的古诗、乐府都是配乐演唱的诗歌。至隋唐,随着汉语言文字的成熟,诗歌又分出了一脉,即以文字为主,以呤诵形式发展起来的格律诗,而唐代众诗人亦借此将汉语言之美推到极至,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诗歌两字也被学者重新定义,即以文字呤诵者为诗,配乐演唱者为歌。至宋词则吸收了乐府和唐诗之长,既要求乐曲美,也要求歌词美。至今,虽然词曲尽佚,但仍可单凭歌词与唐诗比肩。而以呤诵为主的格律诗,也是风行历代。今日,不论是宋词和古诗的曲谱均已尽佚。汉文字的调值,古今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人也没有修复遗谱的能力。再之,以文字呤诵者为诗,配乐演唱者为歌的观念也基本坐实。例如,邓丽君、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大众都会将其认定为歌,而非诗或诗歌。央视一档《朗读者》的节目,将诗朗诵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野,这非常好。我一直认为朗诵才是诗的土壤,可惜今日,我们私下已很难见到有诗朗诵的聚会了。一但诗变为用眼阅读的文字,其首先不需要的便是声律。而诗与文的区别恰恰在于此。非常遗憾,这一切都正在发生。
lv_4u

lv_4u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