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嫡庶之别真的有小说里那么严重吗?
东海渔夫
比小说还严重,就像妻妾之间的差距一样,古代妻子的地位是小妾绝对无法撼动的,不要被那些电视剧误导了。
痞子
袁世凯,她生母是小妾,袁母去世的时候袁世凯想把老妈进祖坟,当时他已经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大清红人,但是他的嫡兄就是不干,他也没辙。
大富翁
如果家里有爵位,庶子不可袭爵。嫡子殁而有嫡孙的,嫡孙袭爵。没有嫡子的,本人的嫡出弟/侄袭爵。嫡出弟/侄子也无的,向前撸,三代内嫡脉的嫡出子弟都比你亲生的庶子有继承权。
然后是家产。嫡子可得八分(有些朝代是九分)。庶子得一二。但是人这一辈子呢,嫡子的数量一般都会比庶子少。也就是说,三个嫡子分八,九成家产,七八个庶子分一两成。
最后,不要迷信什么真爱小妾扶正,那是脑残电视剧的桥段。除了皇家有时候不太讲究之外(但是谷梁也训诫君主毋以妾为妻,只不过特权阶级嘛大家懂的),你正室死了也得另聘良家子为填房。妾室扶正律称“以妾比妻”,是犯法的。敢这么干衙门抓住是要罚款(虽然古代司法系统的核心之一是劝民息讼,但这类基本上是翻不了案的,不算麻烦。关键律法给设的罚款金额也比较高,又是有关风气教化的案子,大多数情况下得到消息还是会管的。),杖刑然后把小妾打回原形“责其另聘”的。
其实古代也有为了“真爱”不惜私奔的妹子,可惜“奔者为妾”,不管你曾经是什么身份,大家小姐还是良家子,做了妾就是低人一等。妾通买卖,个别恶劣的时候甚至是“律比畜产”也是emmmm…
阿帅阿大
看现实情况吧,我个人觉得嫡长子对庶子最实际的优势并不在宗法制度下的优先继承权上,而在于姥爷和舅舅上…一般来讲所谓娶妻以德,讲明白了就是正妻要门当户对,所以嫡长子的姥爷舅舅一般都是比较有权势或者财势,无缘无故想要动嫡长子,还真得考虑考虑,万一人家姥姥家不愿意可怎么办?周幽王想做掉太子,另立褒姒之子,结果被老丈人申侯勾结犬戎活活给坑死了吧。当然你就是比你丈人家强一个数量级,或者嫡长子的确是不成器,那考虑庶出继承也是没办法的事。
瘦不下来的许许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做过一首名为井底引银瓶的诗,后来被元朝的白朴改编为著名的杂剧《墙头马上》。无论是原诗还是后来的杂剧,剧情都是围绕一个和情郎私奔的少女展开,只不过相比于杂剧的大团圆结局,白诗里这位私奔的女子因为得不到男方家族的承认,只能被迫以妾自居,日后更为凄苦。那么,诗里这种“聘则为妻奔是妾”的情形到底只是诗人为了艺术而夸大其词,还是唐朝社会的真实写照呢?
snoopy6449
比小说严重,再六国时期妾生的女儿只能给嫡出的姐姐当陪嫁丫鬟。妾生的孩子跟奴婢差不多
黛
99年的时候,我家两个老太奶前后走的,是我太奶,还有小太奶。小太奶和她儿子(我大爷爷,二爷爷,姑奶)对我家人特别恭敬,小太奶死了以后我才知道,她是我太爷新中国前娶的小妾。小太奶八字宜子,我亲太奶是从小娃娃亲不能退婚的。大爷爷二爷爷家人从来不喊我名字,包括我堂姐堂哥。我是我家老大,她们要么喊我大妹妹,或者云姐。有时候会有种亏欠大爷爷二爷爷家人感觉,我爸爸上的大专,大爷二爷的儿子女儿最多上个初中就回来种地了,家里要把资源都给我爷爷家的孩子。我觉得嫡庶真的很严重,从出生就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fiakoh
可能性…极低。中国古代对嫡庶的区别,落到实处的其实只有嫡长子和其他嫡子、庶子的区别。嫡长子只是在宗法制上享有优先继承权而已,虽然还往往落空。而其他的嫡子和庶子呢,其地位不是靠母亲的身份,而是靠老爹赏识不赏识…至于嫡长女啊其他嫡女啊庶女啊……真的区别不大,完全取决于老爹的喜爱程度。
秋的无奈
就这么严重,说个事。微子启和纣王一个妈生的,纣王年龄还比较小,为啥微子启不可以当国王呢?因为生微子启的时候他妈还是王妃不是王后,所以微子启是庶出…就这么严重。
梨花开不败
不说嫡庶了,就是长子、次子、幼子,也还有区别。家在福建农村,老父亲将家里财产(田、林、山、房)按3:3:3:1比例划分,我哥先挑,然后是我,最后才是我弟来挑。剩下的一成,直接给我哥了,说是长子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