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以《百合花》为标题的意义

如题,《百合花》以《百合花》为标题的意义
提到的作品

[作品]百合花

《百合花》收录了《关大妈》、《妯娌》、《鱼圩边》、《黎明前的故事》、《新当选的团支书》、《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如愿》、《春暖时节》、《里程》、《静静的产院》、《三走严庄》、《同...

茹志鹃

最新跟帖
雨露

雨露

我觉得应该是首先点名文章主题,其次为全文的叙述埋下伏笔,从而引发读着思考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到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但“我”更见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美好心灵,两颗火热的心。

总以为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当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于是在星期天时,重读了这部经典的小说。是的,小说非常的清丽、精致,淡雅,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作为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的简单,以“我”一位文工团战士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描写的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入伍仅一年的小通讯员,为了挽救担架队的百姓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刚结婚三天的新媳妇,为抢救伤员,献出了自己唯一的嫁妆——绣着百合花的一条新被子。如果小说仅此而已,只是单纯地描述着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激发不起读者心灵的层层涟漪,因为这样的故事在革命战争年代不胜枚举,精彩处有过之而无不及。觉得《百合花》之所以构成经典的意义,在于发现美、品味美,升华美,为读者刻画了美的人物,抒写了美的情感,营造了美的物象。

小说塑造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虽取材于战争生活,却没有正面写战争场景,只是撷取了战争生活中的一个侧面,通过通讯员带路,借被,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献被和盖被的细节,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茹志鹃如一位画家和音乐家一样,既能文字描画人物形象,也能用文字传递声音,笔下的两个人物形象是那样的生动而逼真,给读者留下美好印象。

这是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充满爱恋,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他憨厚朴实,拘谨腼腆,带路中“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表现出小通讯员质朴、纯洁的心灵。但他又十分关心人,走走停停也好,给两个馍馍也好,十分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的小战士形象。在借被中,更看出小通讯员的真诚、憨厚和不善言辞。当他意识到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新媳妇造成不好影响时,就马上爽爽快快地跟“我”前去解释。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这是人家新婚时惟一的嫁妆,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这不是个高大完美的形象,却是个鲜活的、真实而可爱的战士形象。

小说对新媳妇形象的刻画也是那样的细腻而真切:“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这样的描写如发生在读者的面前,有身临其境之感,而新媳妇善良、纯洁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当然,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还通过更震撼人心的盖被这一情节来表现的。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她害羞腼腆,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答应做我的下手。可当看到小通讯员为了保护群众而受重伤时,“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试着身子……” 新媳妇已经知道通讯员牺牲了,可她还是细细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其实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对“我”的不解以示强烈不满。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的性格美。

小说不仅刻画了两个有着百合花一般美好心灵的人物形象,还真切地抒写了一种百合花般的美好情感。小说用诗意的方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美好情感。小说中的“我”与小通讯员在路上时,从“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到“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再到“ 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直至一起去借被后“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在这递进式的情感变化里,体现了一种纯朴而真诚的由浅入深的情感交流,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当然,小说的情感表达由淡而浓,主要体现在新媳妇在包扎所里的言行举止里。在包扎所,让新媳妇帮着卫生员给伤员包扎,但仍很害羞,说了半天,她才肯跟在后面打下手。可是,当她看到伤员是那个向她借被子的小战士时,她惊不住短促地“啊”了一声,听说他是为了救其他同志而自己扑向手榴弹时,她又短促地“啊”了一声,一声极度地惊讶,一声极度地敬佩,都是情感自然而然地在流露。她“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重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新媳妇庄重而虔诚的姿态反衬着小通讯员的无比的崇高。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色发白,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月光下,她眼里晶莹发亮,那条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可以想象,新媳妇此刻的心情何等的悲伤。那挂在衣服上的破布片,就是他很害羞地从新媳妇手里抱被子时,不小心被新媳妇家门上的钩子划破的,才多久的时间啊,可是他永远地躺着了。新媳妇心里的悲的感觉甚至还有崇敬的感觉无法言表,她只有很虔诚地为他缝衣服,当“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不要缝了,因为小战士的手已经冰凉了,可是新媳妇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这异样的一瞟,让我的心为之一颤,这里面包含了太复杂的内容,辛酸,悲痛,爱怜……她的动作虽然简单,却深深地饱含着泪水,透着一份真诚的情感。这份情感也象百合花一样纯洁与美好,也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美好品格的升华。

此外,小说为烘托两个美的人物和表达一种美的情感,还营造了一个以百合花为主体的富有象征色彩的美的氛围。小说中,有雨后的秋庄稼,有通讯员步枪筒里稀疏地插着的几根树枝,还有与通讯员分别时,看见他背着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有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有包扎所周围的许多野草,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也烘托着人物的美好心灵。小说也写到了中秋月色。小说在战斗的残酷环境里,平静地描写了这个中秋,并引领到了作者的故乡,以充满诗意的笔调赞美中秋的美好。然后更富象征意味的笔调描写了战时的宁静月色,营造了一个月光流照,万物生情的意境。当然,小说的对物象的象征性描写更体现在百合花上。小说名为百合花,就包括着浓重的象征色彩,而小说中只出现了三次,而且都出现在每一段落的结尾,每一次出现都深化着主题,加重着象征的色彩:“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百合花纯洁而美丽,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美丽人生的向往,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对衬中,也暗示着小通信员不仅享受着“拖毛竹”般的平静生活,也应享受着有着美好爱情,但小说以小通讯员被残酷的战争夺去年轻的生命,用“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以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悲剧美,打动着读者的心灵,产生一种深重的惋惜之情。

因为《百合花》赞美了百合花般的美的心灵、美的情感和美的物象,使作家茹志鹃也在熟知《百合花》的读者心中,也成了那位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的新媳妇一样,深印在读者心里。

这就是小说的魅力,经典的意义。

dairong

dairong

表面上指的是新媳妇被子上的百合花,更深的层面表示了以新媳妇和通讯员为代表的军民的纯洁高尚的情怀,寓意着军民之间开着一朵纯洁的花,表现了军民之间纯洁的感情。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

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百合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2、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过程

1、展示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学生阅读作品,梳理文脉

师: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生:“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生: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被子。

师:好,下面谁能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

生:“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师:概括得很好。这是文章的主旨。下面我们来看,文中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线索人物。

师:对,“我”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生:“生起气来”----“发生了了兴趣”----“从心底爱上了这个个傻乎乎的同乡”----怀着崇敬的的心情怀想他。

师:“我”眼中的小通讯员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师:那“我”眼中的新媳妇呢?

生:害羞。

师:就此一条吗?新媳妇和小通讯员有——三次相遇,找出第二次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讨论新媳妇为何开始不肯借而后来肯借了,从中再看人物形象。

学生举荐一男一女两同学分角色朗读,提议女生读得太快,不合人物性格,换一女生,略带羞涩,读完后学生鼓掌。

生:新媳妇初到一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她害羞、腼腆,但她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从文中她总是“笑”可看出来。起初不肯借被是不舍,“这是她唯一的嫁妆”,但她又是深明大义的,故最终她还是借了。

生:我认为她与小通讯员的性格还有一共同点,即封建意识。不肯借是因为若把被子借给一陌生男子,怕丈夫回来责怪,这和小通讯员的“男女授受不亲”是同出一理!但“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故还是借了。

师:这就是思考,这就是言这有据的“一家之言”的创新!下面请大家从文中勾勒原句,具体来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生:勾勒原句。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老师小结: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参照板书“我”对小通讯员情感的变化),这就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

huaxuanfeng

huaxuanfe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