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开头,施耐庵将梁山好汉写成是妖魔的转世,有何深意?
naples
人性。人性木善。
人性也本恶。在利益。诱惑。权利。金钱。
面前,人性真的很丑陋!
不要把人想的多好,
也不要把人想的多坏!
ぜ良ヘふ
确实有一部电视剧,开头是打开一块石板,飞出一大批黑气……这是胡编乱造。因为水浒传说,108将是36天罡星,72地杀星下凡。这可能吗?
跟我走四方
土匪不是一般人
夏眂
宋仁宗在位的第二十七个年头,宋朝莫名其妙地爆发了大瘟疫。在医疗水平甚为发达的当今,一旦遭遇瘟疫,也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古代就更不用提了。《水浒传》在引首中说: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无其太半。开封府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哪里医治得住,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秦闻天子,专要祈祷,禳谢瘟疫。宋仁宗面对如此棘手的疫情,“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然而,疫情我行我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料其年瘟疫转盛”。尽管如此,宋朝依然没有转变抗疫思路,仍旧乞灵于神力。其实也没必要苛责古人,因为在科学并不昌盛的时候,人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可想呢?
在古代的宗教和文学中,在人们患了不治之症的时候,神力往往是起了巨大作用的。比如失明和瘸腿的人,到了耶稣那儿,往往立马就能重见光明或是健步如飞了。宋仁宗虽然在东京也请僧侣做了法事,但明显此僧侣的道行不高,所以在祛除瘟疫这件事上并不奏效。宋仁宗需要更高一级的神力襄助。大名鼎鼎的参政知事范仲淹建议宋仁宗派遣使者去江西龙虎山请来张真人作法。
洪太尉作为特使,在请张天师的途中虽然遭遇了不算小的波折,但到底请到了。如若不是因为一件意外的插曲,引出了“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也算是完美交差。
那这件意外的插曲是什么呢?
洪太尉在完成公干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他游山。洪太尉在赏玩景致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所写有“伏魔之殿”四个金字的殿宇。这所殿宇有胳膊大锁锁着,兼有数十道封皮,一望便知是非同小可的禁地。但洪太尉按捺不住自己危险的好奇心,不顾众人的劝阻,非要进去一探究竟不可。洪太尉在殿宇内凿出石碑后,“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这番景象即是一百单八将降世的预告。
《水浒传》将梁山一百零八将称为“妖魔”的含义是妖魔因朝廷大官入世,暗喻整部小说的“乱自上生”。洪信仗着太尉的权势肆意妄为,强行开封,才导致一百零八妖魔入世。正因为朝廷有了宋徽宗和大批奸臣贪官,所以人世间才出现了梁山。
《水浒传》将梁山一百零八将称为“妖魔”的含义之二是指梁山一百零八将既然是妖魔入世,那注定不可能成为真命天子,注定要被“正道”降服。暗指梁山不可能“杀上东京,夺了鸟位”,建立自己的政权,只有接受朝廷招安这一条出路。
《水浒传》将梁山一百零八将称为“妖魔”的含义之三是借妖魔来讽刺黑暗的世道。妖魔的行事本来不符合常理,但梁山行事的宗旨却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在小说里竟然成了不符合常理的“妖魔行为”,北宋末年的腐朽与黑暗可见一斑。
综合来讲,《水浒传》将梁山一百零八将称为“妖魔”是告诉读者:一,梁山好汉本质上是脱离正常社会的人,作出残忍狠毒的恶行并不奇怪,最终的结局也不会好;二,能让妖魔在人间如此轰轰烈烈地走一遭,北宋朝廷已经无可救药。
caty979
实际上水浒中梁山好人不多,李逵就是个悪霸,宋江是骗子官迷;晁盖是悪势力头;时迁是偷盗贼;张青,孙二娘卖人肉包子……。
小二你吃了吗
有问题吗?看完水浒你会发现,在梁山真正的好汉没几个。
蜗牛速度
这是施耐庵提前暗示了!梁山好汉的最终去处。
《水浒传》的开篇,就描写了一个宋朝的官吏,洪太尉,在游寺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大殿,紧锁着大门,就叫来僧人问,这大殿怎么回事,僧人告诉洪太尉,这大殿里镇压着妖魔,洪太尉赶紧让僧人打开看看,僧人无奈打开了大殿。
洪太尉看见只有一座高大的石碑,就让手下人挖开石碑,结果黑气冲天,石碑下面的妖魔跑了,洪太尉看惹祸了,赶紧也跑了。
施耐庵把梁山好汉,比做了魔星,这也就是提前暗示了,梁山后来的命运,其实在施耐庵心中,也应该只是单纯的想演绎一段故事而已,把梁山好汉比做魔星,也是增加了故事的看点。
但妖魔只能是为祸一时,作者把梁山好汉,比做妖魔转世,就注定了梁山的命运。因为被比做妖魔的梁山好汉,肯定代表不了正义,只能是猖狂一时,最终还是会灭亡,宋江等人,不能成就大事,只是一群草寇而已。
作者心中其实也应该挺矛盾的,本来想写梁山好汉,反抗当时黑暗的压迫,如果按照正常的写法,施耐庵完全可以写,宋江等人,成就了大事,功德圆满。
可这作者施耐庵,就留下了这伏笔,让宋江等人轰轰烈烈,反抗黑暗的宋朝,想要打破当时宋朝的体制,最后宋江等人,却落了个惨淡的收场,这施耐庵的心中的想法,真是难以猜测。
作者施耐庵完全可以给宋江等人,一个好的结局,却偏偏给宋江等人一个悲剧的结局,在作者心中,宋江等人既然是妖魔转世,就不应该活在世间。
wydsandy
深意是梁山好汉,是二十八宿转世,时代兴衰,是否能称王都是上天造好的。晁盖是盖着妖魔的盖子。
比如红楼梦,黛玉是降珠仙草转世,宝玉是金英侍者,金英侍者天天浇灌仙草,那么一起转到世上,黛玉眼泪相还。
古典小说都有一个前因后果,善恶有报的结果。作者思想里都存在这种认识,就编个故事,来复合这种认识。
小丸子-
古代人认为,不凡之人,必有异兆,多半是天上的神仙、星宿下凡。像宋仁宗是赤脚大仙下凡,包公是文曲星下凡,狄青是武曲星下凡,诸如此类。
就连《红楼梦》也有类似的痕迹: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临凡。《三国演义》中,则是让关羽死后成神,做了武财神。算起来“四大名著”,只有《西游记》第一主人公孙悟空是真正的草根出身,其他唐僧是金蝉子转世,猪八戒是天蓬元帅犯罪被贬、误投猪胎,而沙僧则干脆就是卷帘大将下界为妖。
同样的道理,《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也要找点什么东西对应,否则就不成其为故事了。
但是,一部描写造反的书,本来就很容易受到朝廷疑忌了,如果再宣扬梁山好汉是天神下界、瑞兽临凡,会不会引起“文字狱”的迫害?
于是改为妖魔出世,就能够顺应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了。
听茶之韵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典型套路
中国古典小说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宿命论,或者说神话、迷信色彩。
而《水浒传》有一条很完整的神话故事线索,我来简单地扒一扒。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水浒》,无论是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还是金批本七十一回,都保留了开头的那部分故事,就是看上去和一百单八将毫无关系的“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段。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原书中说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霹雳大仙下凡,而他的重孙子宋仁宗,则是赤脚大仙下凡。
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就让《水浒传》从一部普通的世俗小说,变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小说。
这样一来,《水浒》中的有些事情就不能用常理逻辑来解释了,神仙下凡怎么解释呢?对吧?
接受了这种设定,后面的事情就能理顺了。
第二,故事的起源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那为什么要放出妖魔呢?
那是上天的旨意,让他们来祸乱人间,为气数将尽的大宋王朝添一把火,好让这个腐朽的王朝早死早超生的。
从故事设定上讲这是没什么毛病的,放出妖魔搅乱乾坤,让社会发展、前进,此所谓不破不立。
从内涵所指上讲也没太大毛病,因为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有意义、有所指的,施耐庵借助宋朝的故事,暗地里批的是明朝(书中出现很多明朝的官职、地名、度量衡等)
典型的例子就是少华山的三个强盗,分别叫朱武、陈达、杨春,暗指朱洪武、徐达、常遇春,而与他们对打的好汉叫史进,可以理解为历史在前进。
第三,故事的中间,有一个不太著名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还道村事件
还道村事件让整部水浒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一段也是古典小说宿命论、神话色彩的集中表现。
还道村事件的主要人物是宋江,他被郓城县的两个都头追捕,回家的途中进了一座破庙,突然感到一阵阴风,自己迷迷糊糊中来到了一座宫殿,见到了九天玄女娘娘。
下面看原文,他们的对话:
宋江到大殿上,不觉肌肤战栗, 毛发倒竖,下面都是龙凤砖阶。青衣入帘内奏道:“请至宋星主在阶前。”宋江到 帘前御阶之下,躬身再拜,俯伏在地,口称:“臣乃下浊庶民,不识圣上,伏望天 慈,俯赐怜悯。”御帘内传旨,教请星主坐。宋江那里敢抬头。教四个青衣扶上锦 墩坐,宋江只得勉强坐下。殿上喝声卷帘,数个青衣早把珠帘卷起,搭在金钩上。 娘娘问道:“星主别来无恙?”宋江起身再拜道:“臣乃庶民,不敢面觑圣容。” 娘娘道:“星主既然至此,不必多礼。”——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注意九天玄女娘娘对他的称呼:宋星主
星主这个词,很明显就是神仙的称号了,这也正好印证了全书第一回的逻辑——宋江是一百零八个下凡的魔君之一,算是神仙,不是凡人。
九天玄女娘娘和宋江谈话,然后送了他三卷天书,告诉他危急时刻可以打开,而且只能和天机星一起看这个书。
天机星指的就是吴用,按九天玄女的视角来说,也是一位星主。
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宋江是为了躲避两个都头的追捕才进入破庙的,而这两个都头和宋朝皇帝一样,都姓赵,你猜为什么这么设定?
还道村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还是水浒全书的关键逻辑所在,“还道”有“还于道法”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返璞归真、了解了什么是“道”,想必宋江由此也明白了自己是星宿下凡,带着任务来到人间的。
四、宋江和众好汉被九天玄女娘娘骗了
按照宿命论的观点看,宋江这帮人下凡是命中注定的,而且在还道村的时候,九天玄女给宋江许诺了,原文说:
“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 勿留在世。所嘱之言,汝当记取。目今天凡相隔,难以久留,汝当速回。”便令童子急送星主回去,“他日琼楼金阙,再当重会”——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最后一句话很重要:他日琼楼金阙,再当重会。
这就是给宋江许诺了:你接受诏安,按照天书的安排做你该做的事,然后就可以返回天上继续当神仙,我们那时再回。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招安不是宋江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上天的旨意,不做也得做,不然的话这一帮下凡的魔君就不能返回天上享受琼楼金阙了。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宋江和众好汉们九死一生,立下了大功,南征北战,大部分好汉都战死了,按照书中的逻辑说,就是天罡星都回到天上了,地煞星都返回地下了,阴阳造化都用尽了,一切都结束了,大家终于成为了神仙,当上了——
水泊梁山的土地公
我想宋江如果知道是这个结局,肯定会气得跳脚骂人吧?
这就是《水浒》中众好汉的悲剧所在:当神仙的时候被贬为魔君锁起来,到了人间做不受待见的强盗草寇,好不容易被神仙画了个大饼,最后还没兑现。
第五,贯穿水浒全书的三次道教活动
水浒全书中三次出现了道教的重大宗教仪式——罗天大醮,这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型活动。
第一次出现在开头,张天师祈禳瘟疫,就是设立罗天大醮向上天祈祷,祈求吉祥;
第二次出现在中间,108将在梁山聚齐,宋江让公孙胜他们登坛作法,设立罗天大醮为兄弟们祈福;
第三次出现在最后,打败方腊后回到杭州城,宋江想祭奠死去的兄弟和将士,就让道士设立罗天大醮,超度他们。
这三次罗天大醮,可以理解为神仙和人间沟通的过程,第一次是魔君下凡的预告,第二次是魔君凑齐了的预告,第三次是魔君们死了的通报(天罡星回到天上,地煞星返回地下了)
前后呼应,充满神话色彩,又让故事有了逻辑性,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总的来看,水浒这部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神话色彩的线索,讲的是108个魔王下凡、在人间干事,然后又回到神界的故事;
另一条线索是108个凡人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凑在了水泊梁山,干了一番事业的故事。
名著就是这样,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
一场预谋
梁山好汉并不是妖魔,《水浒传》“引首”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早就“洗白”了梁山好汉的身份: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天罡地煞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主,怎么会是妖魔呢?但是,施耐庵又分明在后面的故事中说洪太尉误走的就是妖魔。这是怎么回事呢?
导语中,我提到了《水浒传》“引首”,书中的妖魔就藏在其中。而且,就隐藏在这段话中: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 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
因为自古以来按照征四寇来解读《水浒传》,就把这部世界第一名著说成了反面教材。因而,绝没有读者对这段话引起重视,更无人参透其中的奥妙。这段话,应当是《水浒传》的总纲,隐藏着书中真正的妖魔。
施耐庵说,霹雳大仙赵匡胤自庚申年“受禅开基即位”。庚申年,即公元959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施耐庵绝对知道的历史大事——陈桥兵变。赵匡胤绝不是受禅开基立业的,而是以陈桥兵变谋逆而做了皇帝。谋逆之人便是真正的妖魔,所以,施耐庵说,赵匡胤就是《水浒传》中的总妖魔。
赵匡胤做了十七年皇帝,又是“传位”与宋太宗。前面的“受禅”是假的,这里的“传位”同样是假的,其中隐伏着烛影斧声,宋太宗同样是谋逆篡位而做了皇帝。
宋太宗继续“传位”,这次传位则是不合法的,也是谋逆行为。因为,宋太宗传位给了赤脚大仙宋仁宗,中间没有宋真宗。这一处细节,暗藏的是杜太后的“金匮之盟”。但是,宋太宗又违背了金匮之盟,非法把皇位传给了宋真宗。宋太宗不忠不孝,就是一个妖魔。
宋太宗、宋真宗都是排行第三的皇子,也就是后来要写到的“宋三郎”。“宋三郎”是妖魔,这一点都不假。但是,宋江不是“宋三郎”。
“引首”中,施耐庵已经区分出谁是妖魔,谁是上界星主了。谋逆篡位,违背“天道循环”的人才是妖魔,梁山好汉不是。
这就奇怪了,既然施耐庵说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天上的星君,为何杜迁、孙立倒成了妖魔的藏身之所呢?他们不是“人”吗?而且,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才是妖魔藏身之所啊。
《水浒传》的总纲中,其实就隐藏着“杜迁”、“孙立”,说的是两段皇位非法传承的历史。
杜迁,暗喻的是杜太后及其“金匮之盟”。因为这个“虚钱实契”,宋太宗以后所有的皇帝都是谋朝篡位的妖魔,尤其是宋三郎。
宋江在家中排行老大,他绝对不是“三郎”。“宋三郎”写的是宋太宗、宋真宗,以及梁山故事背景中的宋徽宗。宋徽宗原本是第三顺位继承人,因为另一个“王婆”向太后的干预,以“仁孝”之名做了皇帝。因而,他与祖上宋太宗才是真正的“孝义黑三郎”。
宋徽宗出卖祖业,导致北宋王朝迅速走向灭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是妖魔又是什么呢?
北宋所有的妖魔,都是因为“杜迁”而被误走的。所以,杜迁上应地妖星,宋万则上应地魔星,组合起来就是“妖魔”。梁山大排名时,这两人调换了位置,意味着“杜迁”之后,宋朝便不能一万年了。梁山四任寨主的名字中,就暗藏了大宋王朝灭亡的全过程,其祸根就是“杜迁”。
在北宋皇位传承的那段话中,还隐藏了“孙立”,这是“洪太尉”误走的另一个妖魔,即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
朱洪武同样是违背“天道循环”的妖魔,因为孙立,导致了靖难之役,朱棣(白额锦毛虎)、朱允炆(雪花大蛇)上演龙虎斗争夺皇位,也是搞乱乾坤,破坏天下太平的大妖魔。
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因为嘉佑三年三月初三的一次早朝。这一天,就是朱棣的化身玄武大帝的诞辰。朱棣也是放出妖魔,导致天下大乱的大魔头。
因而,《水浒传》中的妖魔都是皇帝,而不是梁山好汉。施耐庵以梁山故事为线索,暗藏历史真相,揭露皇帝们的妖魔行为。
很多读者认为,“洪太尉误走妖魔”是一段玄幻或者魔幻故事,其中充斥着神仙妖魔。其实,这其中隐藏着施耐庵深刻的人文思想,以及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境界,施耐庵反对帝制,反对“君权神授”的伪天言。
书中的张天师,其实就是捉鬼放鬼的妖道。负责看押玄武大帝镇锁妖魔的是大唐洞玄国师,而故意放走妖魔的,则是宋徽宗时期的虚靖先生。虚靖先生与霹雳大仙是一体两身,说白了就是一个人。
这是因为,虚靖先生发明了道家最高法术雷法,在《水浒传》中被写成“五雷天罡正法”。赵匡胤一出世,施耐庵便说他是“霹雳大仙”。霹雳就是雷霆,与雷法是一回事。
洪太尉误走妖魔时,先是“半夜军中一声雷”。张天师的徒孙,也是霹雳大仙的另一个分身公孙胜如法炮制,在梁山主持罗天大醮。于是,梁山西北乾方的天空又响起了一声雷,一百单八将全部封神。捉鬼放鬼,搞乱天下的都是霹雳大仙。
大聚义之后,梁山好汉不再受霹雳大仙的调遣,与九天玄女、罗真人的伪天言彻底决裂,把替天行道由“辅国安民”、“保国安民”改为保境安民,不靠神仙皇帝,而是以天罡地煞的武功抗击金兵,保境安民。
这是因为,梁山那声雷鸣之后,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是赵匡胤咏日时中所写的“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大宋宣和遗事中说,这只大金盘是北宋被金国灭掉的大预言。同时,施耐庵说,因“金盘”的出现,“明月”将终。大明王朝不就是亡于来自西北乾方的后金吗?
妖魔把两个王朝都整没了,他们绝不能代表天道,梁山好汉不会“替天子行道”。
霹雳大仙是书中的最高神仙,而九天玄女则是个山寨版的,甚至就是一个妖魔。《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殿写的其实是皇宫,这个玄女是赵匡胤、宋真宗、朱洪武、朱棣等人的合体,一同高调宣称自己的君权神授,要宋江执行“天言”,辅佐妖魔皇帝。这些皇帝们不断上演“二龙相戏”闹剧,相互之间以违背“天道循环”的非法手段夺取皇权。因而,他们都将落得个“二龙相戏”的下场。
“二龙相戏”的直接隐喻,就是宋徽宗、宋钦宗坐井观天。
其他诸如张天师、罗真人等等半仙们,其实都贴着皇帝的符码,神仙皇帝们都是真正的妖魔。梁山好汉与这些神仙皇帝们的反,一百单八将肯定不是妖魔。
zi_young
1、社会的产物;作者为保全自己,仙化、妖化不与当时的政治冲突。2、古典文学,许多历史无从考证,只好神话一带而过。3、误走妖魔与九天玄女遥相呼应,为宋江排坐次埋下伏笔。
忢囧裱達德仁
主要以此引出后来社会适合这些妖魔的存在,毕竟那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