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题格式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想请教一下语文说明文、阅读短文的答题规范和格式。
如:(打比方)运用了……的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注:不要大白话,要实用套路,谢谢!)
最新跟帖
家在北緯21°

家在北緯21°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自己也总结勒很多,不过没打,要是需要以后有时间打出来给你发

☂ .碎碎灬念

☂ .碎碎灬念

一、句子类题型:

【句子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

【句子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句子三】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句子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句子五】赏析句子: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词;

写出什么(人/物/事)怎么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段落篇章题型:

【段落一】某段起什么作用:

1 、开头,作用:引起下文、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 此段在文中,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 结尾,作用: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旨、照应前文、照应题目、引人深思

【段落二】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 XX 的特点,突出人物XX 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 的气氛,表达一种XX 的思想感情

豌豆喵怎么办

豌豆喵怎么办

排比句: .....的句式加强了.....的语气(气势)更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情感!!!

在想想哦

白云涧

白云涧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琳琅1

1琳琅1

排比句: .....的句式加强了.....的语气(气势)更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情感!!! 在想想哦
人见人爱小涵涵

人见人爱小涵涵

【记叙文】

做记叙文的时候先把文章大致看一遍

再看一遍题目后继续通读文章 这遍要很仔细 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

读的时候适当划出一些中心句

1.插叙

内容上,写了_____,对主要情节起补充拓展并深化主旨的作用,揭示__(品质、形象)___。

结构上,属插叙,充实内容,升华并突出中心。呼应了_____,为下文_____做铺垫。

2.修辞

①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表现了作者(主人公)______的情感或品质

②拟人:将_____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生动形象表现作者(主人公)对____的感情

③夸张:描写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先把反问的句子变成陈述句。增强语气,表现了_________的特点或情感

⑤排比:增强句式,集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感。

3.人物描写

①肖像

作用: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格式:描写了_______的样子,表现了__________的品质或情感

②语言

作用: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格式:____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_________内心,表现了_________

③动作

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格式:用动词,生动准确地刻画了____________

④心理

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心态,刻画了精神世界

公式:描绘了________的内心想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

4.环境描写

1.)出了__________环境,渲染了______气氛

2.)烘托了人物______的性格和品质

3.)表现人物_________的性格和精神

4.)为下文______情节作铺垫

5.句子/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写出了__(概括事例)__

②结构上,点明中心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的品质或情感,升华中心(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6.标题的作用

内容上:①浅层:概括文章的事件

②深层:联系文章的中心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

②呼应了开头或结尾

7.句子含义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8.引号的作用

①引用

②特定称谓

③讽刺意味、否定

④强调

CARMEN潘潘

CARMEN潘潘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