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能力平平,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结局?
gwen1110
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
不知道题主为什么会认为丁奉能力平平。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丁奉有勇有谋,是一名良将。
丁奉年少时在甘宁、陆逊等名将部下,以骁勇出名。随军征战往往勇冠全军,经常斩将夺????,因此身上也负了很多伤。
魏将诸葛诞、胡遵攻吴东兴,丁奉随太傅诸葛恪拒敌。诸将都认为敌人见吴国太傅亲自出战,一定会上岸退走。只有丁奉认为敌人兴师动众而来,决不会轻易退兵,不能指望对方不战而走,还是得凭本事打败他们。丁奉凭借自己对形势的分析,否定了其他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出了正确判断。
军队舍船登岸后,丁奉又提出不能让敌军占据要地,率三千人仍走水路,乘北风疾进,两天内占据徐塘。然后趁大雪天寒敌军置酒高会之机,解脱铠甲,持短刀奋击,大破敌军。后续部队到达后,将敌军彻底击溃。
这一役中,丁奉有谋略,有勇力,雪中奋短兵更是经典,很有名将风范,决不是只会恃勇的武夫。
孙休继位后,想和张布一起合谋想除掉专权的孙纟林。张布就说,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必须拉丁奉帮忙。又是丁奉出的计谋,利用腊月祭祀的时机设伏斩杀孙纟林。
后来与诸葛靓攻晋国合肥,丁奉写信给晋将石苞离间对方,果然让石苞被调回。
这样一员良将,个人认为实在不能说是能力平平。
而丁奉后来因功自傲,被人构陷,被迁到临川。虽得善终,结局也还不错,但应该也不会让人觉得有所谓的“这么好”。
以上回答,观点与题主有不同,仅供参考。
Cisy
提到三国名将,我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蜀魏两国。如水淹七军的关云长,或是八百破十万的张文远。纵然提到吴国将军,肯定也是先谈周瑜太史慈等辈。
丁奉的名声跟这些人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但丁奉也绝非能力平平之辈,否则也不会位居江表十二虎臣之列。而他最后的结局也并不算好。戎马一生 有勇有谋1丁奉有勇
丁奉年轻时便从军参战,曾隶属甘宁,陆逊等麾下,是一个作战勇猛的小将。
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从一个小将一路升迁,位列冠军将军。丁奉的功名正是他出生入死,一刀一枪换回来的。
2 丁奉有谋
作战勇猛是一个将军的基本标准,但仅有勇武而无智谋,只能被称为武夫,算不一个合格的将领。为将者应当有勇有谋,方能百战不殆。而这两者丁奉兼而有之。
魏将诸葛诞率军攻东兴之时,吴国由太傅诸葛恪领军对抗。吴将俱以为诸葛恪大军一到,魏军必然仓皇而退。只有丁奉一人持反对意见:
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在上岸之后,丁奉又指出众将士挤在一处,行动迟缓,难以抢占先机。便分开三军,自己引军直入。而这一战中,丁奉彻底击溃了敌军,也被加封为灭寇将军。
从这一役中便可以看出,丁奉逢敌作战时,并非仅靠血气之勇。他能够冷静的分析局势,作出相应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冲锋,这都是他智谋的体现。
试问如此有勇有谋的将军,又怎么算是能力平平之辈呢?
丁奉并不完美的结局孙休即位时,丁奉已经官居左将军。当时丞相孙綝把持朝政,其心不轨。也正是丁奉献策。利用腊祭聚会,诛杀了落单的孙綝。
孙綝伏诛,利国利民,而丁奉则是头功,被升为大将军。
对外御敌,对内诛乱,可谓是智勇双全,更重要的是他对孙氏集团始终忠心不二。然而丁奉为什么没能得到好下场呢?
建衡三年,丁奉去世,他那不圆满的结局也正是开始了。原来丁奉随着地位的提升,也逐渐骄傲起来,开始目中无人。所以在他死后,那些怨恨他的人纷纷来掀他的老底,查出了他以前曾有出军无获之事。吴主孙皓便将丁奉一家全流放到临川。
生前战功赫赫,死后家人竟全被流放。对于丁奉来讲,这怎么算得上是一个好结局呢?
Ad说丁奉虽然无法跟当世名将相提并论,但他同样有勇有谋,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因此能力平平四字用在他身上,未免不妥。
而最后家人被流放的结局,则源于他自身性格上的缺点。以致生前树敌,死后遭报。
但当时丁奉已亡,凭他生前功劳也足以抵过。孙皓仍将他家人流放,心胸未免太过狭隘,毫无君王度量。
谈三国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aidair
说到丁奉其实大家也知道在三国中他也不是太出名了,相对于什么赵云七了八的,他真的一点都不出名了,但是丁奉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他竟然把张辽给杀了,张辽这个人多么厉害大家也知道的吧,所以这个丁奉是真的挺强的,那么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个丁奉到底是怎么杀的张辽呢?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省霍邱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丁奉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累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宝鼎三年(268年)至建衡二年(270年)间,丁奉数次北征,战果不利。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 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自曹操时交战至西晋初年,又侍奉孙吴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在演义中,为突出丁奉的战功,就给他安排了一出射杀张辽的情节,但其实,张辽的一生与丁奉并没有什么交集,张辽在曹丕当皇帝的第三年就因病去世,曹丕都亲自为其哭泣。而丁奉直到司马师执政时期,才开始在东吴崭露头角,随后一步步走上人臣巅峰,成为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之后的最后一位的大将军。
丁奉的出场其实毕竟早,但起点却比较低,他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投身军旅,却是从一个小兵开始做起,先后从属于大将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虽然骁勇善战,时常勇冠全军,但在人才济济的东吴,丁奉始终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如果就这样干下去,估计丁奉熬到死,最多也就只能在历史书上留下个名字。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在历史书上留给名字已经很了不起,但丁奉却不愿意,他也期待能够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而很快,他就把握住这个机会。 公元252年11月,在孙权去世后的第5个月,司马师趁着吴国政局动荡之际,率领二十万大军伐吴,历史上著名的东兴之战爆发。
这一年,丁奉已经五十多岁,他主动找到太傅诸葛恪,要求担任吴军先锋。 随后,在进行途中,丁奉觉得大军行军速度太慢,不如自己先率领三千精兵行而去,趁司马师的大军立足未稳之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诸葛恪同意他的请求。
当时,正值农历腊月,天空已飘起鹅毛大雪,路面都被白雪覆盖,还不时刮起冷冷的北风,丁奉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强行向前挺进,只用了短短两天,便到达前线徐塘。
此时,丁奉意外发现魏军的防御工事还没有修建完成,丁奉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对司马师展开一场突袭战。于是,丁奉带着他手下这三千将士,在白茫茫的风雪中开始快速行军,当他们悄然抵达东兴城下时,司马师下手下的大将胡遵正在营寨里饮酒取暖。
丁奉随即将亮出屠刀:“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说完,他命令部下脱去盔甲卸下戈矛,全部手拿大刀、盾牌,赤露上身冲入敌阵。由于天气韩冷,丁奉这三千人不得不拼尽全力大砍大杀,因为只有这样激烈的运动才能避免被冻死,也由此他们的战斗力被彻底激发出来。
丁奉本人更是手舞大刀一马当先冲入魏军军阵,左冲右突,大肆砍杀魏军士兵,搅得魏军营寨混乱不堪,魏军很快被打得狼狈不堪。慌乱之中,胡遵下令让韩综带领五千兵士展开反击,企图借以稳住脚阵。
这韩综是东吴开国名将韩当的儿子,后来因犯下错误,受到孙权惩罚,心怀恐惧的韩综便带着家人和曲部投降魏国,被魏拜为将军,封广阳侯,后数次带兵侵犯吴国边境,杀害人民,孙权在世时对他痛恨之极。此时,韩综接到命令后,当即挑选出五千精锐前去迎战。
韩综当年在东吴时,就没有把丁奉这位底层出身的小将当回事,现在就更不会把一把年纪的他放在眼里。所以韩综想也不想,直接就冲入阵中和丁奉厮杀,结果被丁奉一刀砍翻在地,当场阵亡,他也成为这场战役中第一个被击毙的魏军高级将领。后来,战役结束后,丁奉特意将韩综的人头献给诸葛恪,诸葛恪又特意将他的头颅送到孙权灵前祭拜,以告慰孙权的在天之灵。
在韩综被斩杀后,他的五千精锐因群龙无首很快溃逃,丁奉乘胜追击,直取胡遵本部大营,胡遵眼看形势不对,只好下令撤退,结果丁奉不依不饶继续追击,而后诸葛恪的主力部队也随即赶来加入战斗,胡遵本来还有序撤退的士兵顷刻间被打得四处逃散,直接引发前军整体奔溃,连带着司马师麾下的中军也开始全线溃散。
丁奉秉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司马师大军展开追杀,魏军在慌乱之中开始发生大规模的踩踏事,没被踩死的,掉进河里,没掉进河里的,被冲上来的追兵砍死。司马师看着这种局面,也只能果断加入到逃跑的行列中。
自此,东兴之战宣告结束,魏军被斩杀二万余人,跳河逃生淹死者过万,东吴大军缴获粮草辎重不计其数。丁奉也因为这场战役名震天下,并被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由此登上东吴的政治舞台中央。
三年后,魏将文钦来降,丁奉前去奉命接应,面对司马昭的追兵,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被封为安丰侯,两年复又因战功升迁为左将军,成为东吴军界的二把手。
一年后,丁奉又协助皇帝孙休,以鸿门宴的计策将东吴大将军孙綝擒杀,随后被正式升为大将军,成为东吴军界的第一人。直到十二年后,丁奉才因病去世,此时距离东吴灭亡只剩下9年时间。
所以说,丁奉的一生,从孙氏入主江东开始到至西晋初年结束,又侍奉孙吴四位君主,算是亲眼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可谓军功卓著。只可惜丁奉死后,皇帝孙皓记恨他的骄矜行为,又追究他当年出兵谷阳无功的责任,杀害了他的儿子丁温,并把他的家属流放到江西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