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说《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和巧珍的感情悲剧?

读罢路遥所著的小说《人生》久久不能平静,主人公高加林风流倜傥才华出众,起初怀才不遇,与农村姑娘巧珍相爱,而后又因工作进城,与巧珍断绝了关系并和高中同学亚萍重燃旧情,最后又因为被人检举揭发与亚萍分开回到农村,起起落落令人唏嘘。
提到的作品

[作品]人生

《人生》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代表作,激励万千读者的文学经典。《人生》改变了马云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了陈忠实、贾樟柯等人的创作。 《人生》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知识青年高加林回到家乡又离开家...

路遥

最新跟帖
edmond_hooi

edmond_hooi

人生如戏!

人生》这部小说是以感情作为主线的,是描写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之间的感情故事作为书中的灵魂,透出了人生就像一场戏,而且是一场悲惨的戏,看过之后,醒了,剩下的就是眼泪了,这就是《人生

首先,高加林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他的梦中情人标准很高,是和他有共同语言的知性女子,可是,那时候的他没有能力实现,所以他一直是个村里的教师,碌碌无为,尽管如此,村里的姑娘还是喜欢上了他,不为其他,只为欣赏他身上的才气,刚开始高加林还不愿接受这份突如其来的感情,后来在刘巧珍的坚持下,高加林开始慢慢接受这份感情,也愿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这便是高加林人生的一个转折

后来,高加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学黄亚萍,高加林在黄亚萍的暗中帮助下进入了城市机关,并且凭自己的才能逐渐有了自己的地位和成就,慢慢地高加林就开始不满意他和刘巧珍的感情,他认为他和刘巧珍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他谈论的都是一些政治、有文化的事情,而刘巧珍则整天说一些,阿猪、阿狗、喂鸡的问题,所以他开始认为他和刘巧珍是没有爱情的,以前都是他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已,起码他是这样告诉自己的

他喜欢的像黄亚萍这样的知性女子,而黄亚萍也对他有意思,为此他在苦恼当中,他认为刘巧珍在自己落魄的时候选择了自己,而自己现在有了一点机遇就抛弃刘巧珍就显得忘恩负义了,而他又怕刘巧珍受到伤害,因为刘巧珍是真的爱着自己,可是黄亚萍又对自己示意了,黄亚萍又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最后,他左右衡量了一下,他选择了黄亚萍

这是第二个转折

事后不久,事违人愿,他在黄亚萍帮助才进入国际机关的事情被人举报了,他被赶了回来,回到了农村,与此同时,他发现他以前心爱的姑娘嫁人了,突然他感觉他是个失败者,一无所有,黄亚萍尽管爱他,可是不可能陪他来农村。

这便是第三个选择。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

他爱或不爱刘巧珍,都是他的事

他选或不选刘巧珍,都是他的事

小说的结局是这样的,高加林在农村这片土地嚎啕大哭起来,因为他知道了刘巧珍是以自己答应别人的求婚做条件才帮助了高加林重新做老师。

或许最后,高加林才发现他爱的是刘巧珍

但是事情已经无法回头了

最后向路遥先生致敬!

罗马那一米阳光

罗马那一米阳光

其实没有读过路遥的小说人生。不过看了描述和前几位作者的回答,悲伤流泪。想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绝非偶然,而是存在太多的必然性。提到爱情,我们不妨来想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是一方对另一方无条件付出。也就是人生中所描述的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情。我认为真正的爱情就是两个人心灵相通,灵魂同步。是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很显然,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只具备其中的一个条件:只有肉体的结合,而没有灵魂的同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加林是一个有才能、文化水平高的人。代表着那个年代农村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理想、有追求,向往城市美好的生活,不满足于现状,他是那个年代农民眼中的“异类。”在农村忍受着肉体的劳累,也忍受着精神的痛苦。所以他需要一点来自外界的安慰,跟巧珍的结合便是顺理成章。不存在任何欺骗性,因为在农村根本就遇不到亚萍,只有稍作安慰的巧珍。

高加林在当时农村来可以说是肉体和精神被捆绑的知识分子。所以他需要寻找自由,去城里追求高中同学亚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他想要肉体和灵魂的双自由。而巧珍却代表着那个年代纯朴、善良的中国普普通通的中国标准式农民的形象。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知道养一些鸡鸭,在物质上没有太多的追求,思想很单纯。也无太多的理想和更多的精神追求。和所以说两个人之间存在着差距的。这种差距也就是当时那个年代的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巧珍只能满足高加林肉体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他灵魂的需要。这也是导致两个人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追求理想化的生活和精神的自由并没有什么过错,错就错在他高加林脱离了现实生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灵魂上去追随亚萍,把肉体交给巧珍。做到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统一,这样既不受现实的束缚和道德的谴责,也不会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痛哭流涕,不胜唏嘘的下场。面对现实不抛弃巧珍,然后还可以继续和高中女同学亚萍保持联系,因为他们有谈不完的话题。虽然巧珍和他没有共同语言,但毕竟善良、纯朴,可以相伴一生。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知识有限,点评粗浅。欢迎友友们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嘻哈红萝卜干儿

嘻哈红萝卜干儿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结局,不知让多少人扼腕长叹,刘巧珍的痴情、善良,为爱付出一切甚至愿意付出生命,可最后还落了个被抛弃的下场。

刘巧珍善良、美丽,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充满激情而又炽热炽烈。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是这个世上最亲最爱的人。而高加林对刘巧珍的爱似乎是在他失意时精神上的慰籍。

当机遇再次降临到高加林身上时,他选择了既有美貌又有文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

高加林与黄亚萍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共同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的感情已经陷入进退两难之中。高加林隐隐地有这种想法时,又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可是,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心里确起了微妙变化。

黄亚萍在高加林对刘巧珍感情微妙变化其间,狂热的追求高加林,她追求的手法狂野而又现代,加快了高加林的心理变化。

很快,高加林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无情地抛弃了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刘巧珍没有责怪高加林,反而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

高加林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不单单是他俩的文化鸿沟造成的,我认为高加林对待感情极不负责,从一开始勉强接受到后来真爱刘巧珍,再到后来抛弃刘巧珍,整个过程都那么随意。

刘巧珍爱的专一,但又是一个自尊自爱、现实、理智的人,她没有在分手现场纠缠高加林,尽管十分痛苦,但还是非常大度……这个场景让人至今回味起来都心疼不已。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在于高加林的不珍惜,把一块金子随手就扔了。

gwh_zw

gwh_zw

真正的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它要求男女双方在思想、情感、性格等方面能够产生共鸣与和谐。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一方面接受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学校又得到了现代文化的洗礼。


这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心理使得他在面对“像流水一样柔情”的乡村姑娘刘巧珍时,感到矛盾:选择了又失落,失落了又选择,时刻处于一种两难的境界。

高加林与刘巧珍之间很难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他们之间上演的实际上是一曲假爱悲歌。

我将以此为主题,从高家林的爱情选择出发,回答问题。


01 巧珍是高加林生活失意时的唯一选择

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孤独,没有交流者,他内心的种种情愫得不到宣泄郁结在心,是个莫大的痛苦。


高加林民办教师的位置被顶替了,这是他在高考落榜后再次遭到现实的摧残与嘲弄,他潜意识里流露着对权贵们的憎恨,可父辈们的一味委曲求全的奴性行为使他只得把仇恨往肚里咽。


但他不愿意就这样倒下,渴望做官的叔父能帮自己一把,而这个梦被正直的叔父打碎了。

对现代城市生活涌起的自卑和在地里劳动所表现的自尊让他备受煎熬,他渴盼着有一种激情来使它压抑的本我(人格中的原始欲望)得到释放。


刘巧珍在这里成为唯一可能的人选。在这个封闭的山村里,高加林成为她梦想中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对他的仰慕达到了疯狂发痴的地步。


高加林的两次打击对她而言都是欢欣的,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制造一切机会,县城卖馍最终使两个怀着不同目的的心灵走到了一起。


然而在他们都为彼此感动时,高加林眼前出现了一幅俄罗斯的油画:

“一片绿色的庄稼地,地面的一条小路上,一个苗条美丽的、头发上拢着一条鲜红的头巾,一边走,一边正向远方望去。”

因此这使得巧珍在高加林的眼里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虚幻出的一个无私、具有叛逆精神的载体,这就暗示了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巧珍对于高加林来说,更多的是人生失意后的情感慰藉。

正是巧珍的温柔轻轻地抚慰了他心灵的创伤,巧珍的爱像无声的春雨洒落在他那焦躁的心田上,把他骚动不安的心变成了风平浪静的湖水。

但是在高加林的潜意识里,现代的理性并没有平息。

当进村的现实震醒了瞬间的激情后,他懊悔了,认为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

他对乡村落后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文明的极度匮乏感到痛苦和悲哀。

当他听到全村人都在议论他们的爱“不正经”时,他感到沉重和悲愤,强烈呼唤现代文明的风吹到这个闭塞的地方。

这种潜在的孤独需要巧珍,而巧珍的柔情根本不可能冲刷掉他心中的惆怅和孤独,即使在他们缠绵时他也感到像吞了一口难咽的中药,这种精神文化的差距是他们悲剧存在的潜在原因。

02 高家林境遇改变时的爱情选择

高玉智的转业使高加林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马占胜利用不正之风为他谋得的职位。凭着超人的才干,他很快地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与魅力,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少女的爱慕,他融人到现代文明的生活中,对自己作了重新的估价。


在县城的现代文明环境里,高加林的奋斗精神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个人欲望无限膨胀,黄亚萍的浪漫与热情使他陶醉,农村对他来说很快就变得淡漠了。


但在感情上他又与传统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亚萍与刘巧珍,他选择前者就不得不背叛传统伦理道德;选择后者就意味着终身难以摆脱农村的生存困境。

在这两种情感冲突中,他在潜意识里经常谴责自己:

“你是一个混蛋!你已经不要良心了,还想良心干什么?”

他对巧珍的伤害让他感到内疚和不安,但又迷恋于与黄亚萍的激情。最终他把所有的责难全部否定:

“为了远大的前程,必须做出牺牲!有时对自己也要残酷些。”


此时,人生的含义终于被他误解,他的自私与冷酷使得他把社会看作了一座动物化的竞技场!


与巧珍的分手标志着他与乡村生活的决裂,可是在黄亚萍那里他寻到的是真的爱情吗?


黄亚萍接受的是现代文明的教育,具有独立意识,时刻宣称“我是我自己的”,她不仅不愿意绝对服从高加林,还要支配他,这种感觉是在巧珍那里没有的,这让高加林感到他就像烈性酒一样,既头痛,又陶醉!

但这种选择依旧是他自私虚荣的表现,因为县城仅仅是他既定人生的驿站,他渴望到风光秀丽的南京和杭州,甚至发出“联合国都敢去”的豪言壮语。

他与黄亚萍之间似乎天然地隔了一层什么,然而,奋斗激情使他看不清这一障碍!

在高加林春风得意时,走后门进城的事被揭发,它的城市梦这次被彻底粉碎,面对他的不是选择的选择——心手皆空地回到农村!

他此时才意识到跟黄亚萍在一起不会有真的幸福,因为他敢保证巧珍会永远爱他,却不相信黄亚萍!

真正的爱情需要双方都忠诚专一,他敢保证永远爱巧珍吗?从他的选择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03 高家林作爱情选择时的两难境地

高加林在选择爱情时,一方面是由他的潜意识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他所在的群体决定。

在群体中,个体的特定习性被淹没,要融于某个群体中必须相应地消失一定的个性,他不再是他自己,而是作为一个不再受他意志所指导的自动装置,这就决定了高加林的选择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当高加林第一次求学到城市时,那时他还是一个乡村孩子,在城市面前表现的胆怯而惶恐,几年城市生活后,他渐渐地把自己的情感与城市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而农村对他来说犹如生活舞台上的一道布景。

高考的失败,城市毫不留情地抛弃了他,再加上民办教师的位置又被别人顶了,这更是雪上加霜,他不愿受命运的摆布,可当时的形势决定他只能回到农村!

当农民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当时社会肌体的腐败,选拔人才制度的不健全,很难使高加林作为一个农家子弟,遵循正常的社会规范进入到政治文化机关,他无法逃脱环境的制约走出悲剧命运的怪圈!

高加林为了让农民这个群体接纳自己,不仅从装束上打扮成农民,而且从体力思想上也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农民。

他一投入劳动,就展示出一种疯狂的拼命姿态,不惜用手上的鲜血把锄把染红,这种自虐性的行为,既是痛苦心理的宣泄,也是以强悍的形象在村人面前证明自己完全具有一个庄稼人应有的吃苦精神!

城市让他时刻感到落水凤凰不如鸡的悲愤与凄凉,面对巧珍的激情坦白,他感到灵魂的复活。

因为在当时的群体中,一个数一数二的好姑娘能够主动向他表白爱意,是一种生活的激励,更是男人虚荣心的满足,这种选择使他更好地融人到农村当中,成为一个不再受他意志支配的自动装置!

可当我们为主人公的“爱情”祝福时,高加林意外地由农民变成了一个城市干部。

群体环境的改变,农民的淳朴、善良的性格被城市人的虚伪与贪婪淹没了。

受过现代教育的他,在爱情方面渴望有共同的人生观支配下的心的交流,黄亚萍的出现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因为即使黄亚萍不出现,高加林还是会选择另外一个城市姑娘。


他与巧珍的悲剧是双方在精神文化上的差距,是乡村在面对城市的挑战时所必然遭遇的失败。

在城市的群体中,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他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吗?

高加林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时刻受到黄亚萍开心的践踏,这种浪漫多情的恋爱让他陶醉,但更多的是无奈与苦恼。

上帝总是与我们的主人公开玩笑,正当高加林向往着一个更广的环境时,他再次被抛回了农村,这时他想到了被他抛弃过的巧珍,忍不住喊出了“我的亲人哪”,


这一发自内心的呼声,充满着由衷的忏悔,同时也包含着在艰难人世中所体验的苦涩与无奈!

在高加林追求的情感中,选择是由他的潜意识与环境决定的,是以他实现个人价值为基准,他爱的是刘巧珍与黄亚萍的结合体。


可叹,他的自私最终让他一无所有,他对人生交了一张饱经沧桑的白卷,也为自己与巧珍谱写了一曲假爱悲歌!


注:文中配图均来自《人生》同名电视剧剧照,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Mr.Alrighrt

Mr.Alrighrt

高加林和巧珍的感情悲剧和时代洪流的裹挟有很大的关系。高加林始终认为自己是有才华的,不凡的,起初,他觉得山村里炙手可热的代课老师的职位和他文化人的身份是匹配的,奈何越是偏远的小地方,权和钱越被放大,他的代课老师的身份被顶替、被剥夺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对一个人一生轨迹的定位,文人的清高终抵不过生活的粗砾,为了活着,他必须憋红了脸去市集叫卖馒头,去地里顶着熟练劳动力对他弱不禁风的嘲笑干农活。这个时候,他一边倔强的干着农活,一边沿袭着与众不同的做派,向周围证明,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别人都嗤之以鼻,而村里最漂亮最招人爱慕的巧珍也是这样认为的,她热情,善良,能干,毫无保留的和高加林站在了一边,如果生活一直如此延续,巧珍是高加林的最佳选择了,在这么一个闭塞,让他郁郁不得志的环境里,有这么美好的一个姑娘热烈的爱着他,他也甘于回馈。

然而高加林在远方多年不见的干部叔叔突然回家省亲,看望老实巴交的哥哥一家。周围的人群躁动了,小村镇的当权者认为:领导的亲戚必须有地方施展才华。高加林心中的暗黑生活忽然被撕扯掉了,前途一片光明,这是比被剥夺走的代课老师身份更耀眼的前途,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欢脱和义无反顾。
他不再生活在那个和巧珍一起的封闭山村了。他像出笼的鸟儿一样欢畅,肆意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欢快,恰好有老同学欣赏他,爱慕他且和他有谈资,还能给他带来更光明的前途,此时的他认为,巧珍虽好,但精神世界里和他是不匹配的,不会再有共同语言了。而巧珍,也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加林了,觉得分开是对高加林的一种成全。

谁知好景不长,远方的叔叔知道了侄子由于自己的原因被安排了工作,不问青红皂白,不了解高加林的能力,执意要求把高加林退回农村。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彻底让高加林清醒了,也绝望了,他开始从心的角度审视爱情,发现对老同学感情随着坍塌的理想生活一起消逝了,而他爱的,还是巧珍。可是巧珍嫁人了,因为高加林当初的抉择,他们彻底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巧珍终究是和高加林站在一边的,她始终坚信高加林的才华,帮助他最终有了代课老师的身份,而高加林,最后才终于看清楚了巧珍那颗金子般可贵的心。

往事随风

往事随风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