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弑父夺母”,唐太宗收编兄嫂弟媳,为何隋唐皇室如此混乱?
心儿开始歌唱
两朝皇族皆有鲜卑蛮族基因,并不以弑父夺母蒸嫂为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胡族皆如此。
heyaqingg
隋唐的历史非常有意思,隋炀帝和唐高祖是亲姨家表兄弟。独孤信有两个女儿,一个许配给李昞生下李渊,另一个嫁给杨坚生下杨广,而且他们都出身关陇贵族集团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但他们建立的王朝天壤之别,隋朝紧步秦朝的后尘二世而亡,唐朝开创华夏民族的盛世。
历史已经有定论,隋朝亡于隋炀帝的暴虐无道。隋炀帝好大喜功,征用数十万民夫,或是大兴土木开凿运河,或是对周围附属国连年用兵。至于隋炀帝的后宫生活则更加丰富无比,尤其是他杀兄弑父后,又把父妃兄嫂弟媳一概收归己有,其中最有名的是宣华夫人。
隋炀帝与宣华夫人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隋炀帝立刻行动起来。前往宫中侍奉左右。此时,宣华夫人已经二十八岁,在古代已经属于大龄妇女,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四十岁。隋炀帝尚未正式登基,仍然保持正人君子的模样,对宣华夫人非常敬重。
等隋文帝驾崩后,隋炀帝马上把宣华夫人据为己有。隋炀帝与宣华夫人故事流传千年,不仅是道德层面上备受谴责,更是无道昏君的负面教材。
这种事在宋朝以后无异于十级强震,足以把江山社稷给震塌,但在隋唐两朝屡见不鲜,根本没有现在想象的那么严重。隋炀帝干过这种事,唐太宗也曾把兄嫂弟媳纳为嫔妃,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曾经是太宗的才人,类似的事情在唐朝不绝史书。
唐朝收继习俗公元626年,李世民带着私人部曲冲进玄武门,把自己的同母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干掉,再逼迫唐高宗李渊下诏书,自愿退位做太上皇,把皇帝的位子让给自己。
李世民的族兄庐江王李瑗因为支持李建成,被李世民除掉。他有个爱妾叫玳姬,天生貌美,艳名远播。李世民早就听说过玳姬长得漂亮。在李瑗兵败身死后,玳姬被纳入李世民的后宫。
李家兄弟真不白给,李元吉的王妃杨氏长得更漂亮,她是隋炀帝的小女儿,12岁左右隋朝灭亡,杨氏被李元吉霸占立为王妃。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支持大哥李建成失败。李世民丝毫不顾及手足之情,把李元吉和五个儿子斩草除根,只留下王妃杨氏一人。
李世民常借慰问弟媳为由头,前去探视杨氏。不久,李世民决定好人做到家,把杨氏立为杨淑妃,二人还曾生下曹王李明。李世民对杨淑妃实在太喜爱,多次表明想要立杨淑妃为皇后的想法,结果遭到魏征的强烈反对,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历史,更加光明正大。唐史中记载,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出家感业寺,美其名曰怀念先帝。高宗李治经常假借给先帝上香之名,多次前往看望武则天。
虽然大臣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如此往复三年,李治想让武则天还俗回宫,大臣听到后立刻不干了。李治不顾群臣的建议,硬是把武则天带回宫中,先封昭仪再立为皇后。
隋唐的收继习俗有历史渊源为什么隋唐两朝收编父妃兄嫂弟媳的事层出不穷呢。绝不是隋唐的君主都有特殊爱好,只因他们不是纯正的汉人。准确地说,他们是鲜卑化的汉人或汉化的鲜卑人。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浓厚的鲜卑血统,自然崇尚鲜卑游牧文化的习俗。
这种习俗类似“收继婚”制,即先王或兄长去世后,作为部落继承人必须娶继母寡嫂为妻,这种收继婚制度曾经盛行于匈奴部落,比如王昭君曾先后嫁给呼韩邪、复株累若鞮单于祖孙三代人。鲜卑族属于东胡系统,东胡因为居住在匈奴的东边,因此而得名。所以,同为游牧民族的鲜卑族与匈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隋唐王朝建立后,杨氏和李氏皇室的鲜卑遗风浓厚,遵循旧制收继孤母寡嫂为妻妾也在情理之中。新唐书•太宗诸子传中记载: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
巢王是李元吉,巢王妃就是杨淑妃。唐太宗想立死对头的遗孀为皇后,这种事在汉朝、宋朝、明朝绝对不可能出现。朱熹在朱子语类里说: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熹通过考证发现,原来隋唐都是夷狄,不是根正苗红的华夏族人,他们经常做出一些有悖礼法的事,也没有必要奇怪。再者说,隋唐这种收继习俗,也不像后人想象的那样混乱不堪,比如隋炀帝宠幸的宣华夫人,在宣华夫人病逝后,隋炀帝作神伤赋以此悼念她。足以见得,收继婚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Who cares
隋炀帝杨广“弑父夺母”,唐太宗李世民杀弟夺妻,唐高宗李治迎娶父妃,唐玄宗李隆基强娶儿媳……在极为重视孝道和讲究伦理的古代,隋唐两朝显然是个特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隋唐皇室如此混乱?
隋唐两朝皇室极为混乱,尤其是婚姻关系相对混乱自周朝以来,古代王朝历来重礼,尤其是孝道和伦理,在古代礼仪中占据了极大的分量,然而隋唐两朝却堪称奇葩,违背孝道和伦理观念的现象时有发生。
1、隋炀帝弑父(存疑)夺母。杨广本为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皇位继承人本是其胞兄杨勇,但杨广却极善伪装,通过讨好独孤皇后,进而从杨勇手中夺取了太子之位。然而,当隋文帝杨坚于仁寿四年(604年)重病之际,杨广却暴露本性调戏宣华夫人,令杨坚大怒,然而杨坚却于当日离奇病逝仁寿宫,至于杨广是否弑父篡位,目前尚无定论。隋文帝杨坚病逝后,杨广即位,登上权力巅峰的他开始本性暴露无遗,光明正大的将按制出居仙都宫的宣华夫人陈氏纳入后宫,且与容华夫人蔡氏保有不正当关系(存疑)。
2、唐太宗杀弟夺妻。李世民本为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建立之后其兄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日益紧张,最终李世民率先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又将两人的十个儿子全部处死,两人的妃嫔、女儿则被幽禁于掖庭。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则有一段时间被太宗李世民所宠幸,两人不仅育有一子李明,李世民甚至一度想要立杨氏为后,后因魏征劝谏才作罢。结果,李世民最终未将杨氏纳入后宫,两人仅保持着姘居关系,就连儿子李明也最终过继给了李元吉。
3、唐高宗迎娶父妃。武则天本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后因父亲去世,而母女两人又遭到堂兄等人落井下石,无奈只得迁居长安。武则天十四岁时,李世民因听说其“容止美”而将其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不过,武则天入宫十二载,却始终未能得到李世民宠爱,结果当李世民病重之际,因太子李治时常入宫探望,结果两人之间暗生情愫。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按制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与李治却始终藕断丝连,后经王皇后建议,武则天再度入宫成为唐高宗李治妃子,并迅速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宠冠后宫,不仅最终得以封后,而且在唐高宗李治因病无法理政的情况下开始参政,最终建立武周,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承认的女帝。
4、唐玄宗强娶儿媳。杨玉环出身弘农杨氏,早年随做官的父亲在蜀州生活,10岁时因父亲去世而被寄养于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杨玉环因参加唐玄宗女儿咸宜公主的婚礼而被寿王李瑁看中,在宠妃武惠妃的请求下,唐玄宗于当年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并于不久后成婚。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因最为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李隆基日夜郁郁寡欢,这时有人为其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李隆基于是将杨玉环召入宫中。不过,强娶儿媳毕竟有违伦理,为了明目张胆的将杨玉环充入后宫,李隆基先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而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令杨玉环出家,又于天宝四年(745年)将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进而将杨玉环册为贵妃,从而光明正大的将杨玉环纳入了后宫。
如上,隋唐时期的皇室可谓极为混乱,尤其是在婚姻关系方面,虽说南宋理学盛行以前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对于女子的束缚并不算强,但像隋唐两朝这样完全不顾伦理观念,娶母夺媳的事件仍然堪称奇葩。
隋唐皇室为何如此混乱?或与血统和文化影响有关隋唐时期皇室的婚姻关系之所以如此混乱,有人认为主要源于隋唐两代皇室的血统影响,个人认为除了此点之外,还与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
1、隋唐两代的少数民族血统。如果从血统方面来讲,隋唐两代皇室的确并非纯正的汉族血统,而是蕴含有一定的鲜卑血统,这主要源于隋唐两代皇室在北周时期,与北周豪门独孤家族的联姻,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和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元贞皇后,皆是北周柱国独孤信的女儿;而李世民的生母窦氏,则有北周皇室血统。而无论是独孤信,还是北周皇室,皆为正儿八经的鲜卑族。
而在当时的少数民族,出于财产保护和部族延续的需要,“收继婚制”极为流行。所谓“收继婚”,又被称为收继婚、转房婚,西方则称为利未婚,一般指丈夫去世之后,其妻妾改嫁给亡夫的叔、伯、儿子(亲生子除外)、侄、甥等婚俗形式。
鉴于隋唐两代皇室具有鲜卑族血统,自然有可能保有“收继婚”的风俗,但个人认为这并非唯一原因,毕竟即使是在“收继婚”流行的少数民族,像李隆基这样强娶儿媳的现象,也极少发生。
2、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文化影响。自两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便不断迁入中原,尤其是三国以来由于中原饱经战乱,曹魏和西晋更是极为鼓励少数民族内迁,结果导致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增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朝廷动荡,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叛乱,史称“五胡乱华”,进而引发了持续两百余年的动荡分裂。
在这场持续长达两百多年的动乱之中,北方曾出现过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政权,这极大的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而在这种融合之中,在少数民族接受汉化的同时,中原文化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促使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开放。
前文说过,南宋理学盛行之前,思想文化整体本就比较开放,再加上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大融合,导致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极度开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传统伦理的态度,这同样是隋唐时期皇室婚姻关系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随着王朝的稳定,朝廷为了统治稳固,中原文化再度迅速兴起,传统的伦理观念再度被广泛接纳,因而唐中期以后这类混乱现象便逐渐消失了,但透过胡床、胡凳、胡舞等已经被社会各界接受的现象,我们仍然能够找到被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的影子。
haru哈露
觉得隋唐混乱的,完全是受了后世“礼学”的思想影响。事实上在宋朝以前,婚姻关系一直是比较开放的。
晋文公在做国君之前,曾流亡十九年。这期间,他与跟随自己的重臣赵衰,分别娶了一对姐妹。他俩的关系是连襟。回国之后,晋文公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衰(《赵氏孤儿》的故事原型),二人又成了翁婿。
秦始皇的身世问题是千古之谜。我们不能确定赢政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但是他的母亲赵姬先是吕不韦的姬妾,后来做了秦公子异人的姬妾,再后来又做了太后,这是不争的事实。
汉朝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是二婚,汉景帝的皇后、汉武帝的母亲王氏也是二婚。王皇后在民间生有一女,武帝长大后还找回了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封了个爵位。
这是中原地区。到了少数民族呢,别说儿子娶继母、小叔子娶嫂子了,一妻多夫、走婚等婚姻也有,到现在都有,而且还不少,以至于形成了制度。你说这叫混乱吗?
文化背景与生活风俗不同。如此而已。
mandyxujin
岂止隋唐如此?
很多东西,仅仅只是我们不熟悉,或者历史记录被掩盖而已。皇族历来是藏污纳垢的,你也别认为只中原王朝如此,欧洲皇室中这些事同样不少。
日本更多。
埃及少吗?
卜卜头
隋唐时期的文化, 还是受鲜卑文化影响较久. 在鲜卑文化里面, 有"俗妻后母,报寡嫂,死者归其故夫"的习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女子丧夫之后,可以嫁给亡夫的兄弟。如果儿子的父亲死后,可以娶后母.
我们知道, 在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中原建立过多个政权, 统治了中原北方地区100多年.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鲜卑建立的政权, 随后被隋取代. 而后面的隋唐帝国, 虽然都是汉人政权, 但是在初期的时候, 还是受鲜卑文化影响较久. 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与唐朝的建立者李渊, 实际上是亲戚. 他们两位开国者的老婆, 都是西魏大将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信和杨坚/李渊的父亲都是北周八柱国之一, 他们都是在鲜卑族政权下长大, 当然会从小接受鲜卑族的文化教育. 鲜卑族自古就是一个游牧民族, 崇尚武力, 只崇拜强者,对于汉族的儒家文化里面的各种伦理习俗并没有完全接受. 所以, 隋炀帝弑父夺母, 李世民杀兄夺权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