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国产手机的成功“逆袭” 预示着什么
国产手机的成功“逆袭” 预示着什么
最新跟帖
momo尼嗒
眼下,不少行业大佬还为化解过剩产能“焦头烂额”,国产手机厂商“小米”却在为如何扩大产能费尽“心思”。近期举办的“米粉节”上,“小米”的当家人对外透露,正在加速扩大产能。 今年3月份,“小米”手机销售量高达580万部。有预测认为,若产能和物流不拖“后腿”,该手机今年能卖出6000万部。 “小米”手机的今天,只是国产手机成功“逆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全球手机行业大洗牌中,过去被很多人瞧不上眼的“小米”、“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手机企业,成为“疾风劲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产销量跻身全球前列,一些知名品牌甚至频现“一机难求”。 据报道,中兴生产的“小牛二代”努比亚手机,自2013年上市以来就一直很紧俏,基本是每天产多少卖多少。 找准了市场、对准了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过“硬”的产品,是国产手机成功的根本原因。 找准市场,说的是国产品牌手机企业抓住信息消费机遇,快速实现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型;对准需求,讲的是瞄准了受众数量庞大的中低端手机市场;质量过“硬”,指的是国产手机产品的档次不低,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国产手机,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功能设计,都不逊色于国际上的同类大牌机,价格却低一大截。 现在4G时代到来,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在技术和标准方面还走在了国际前列。从国产手机的“逆袭”中,至少可以收获三点启示:一是勇于创新才能把握先机。在不少企业还在纠结于“创新找死,不创新等死”的时候,国产手机用辉煌“战绩”告诉我们,机遇总是垂青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 有人或许觉得,国产手机多是“攒机”,与创新不搭界。但事实上,没有理念的突破,国产手机就不会放下功能机市场率先转型;没有功能研发和产业化的突破创新,国产手机就无法实现集成组合和成本降低;没有营销方式的流程再造,国产手机也不会一下子“声名鹊起”。 创新是个多层次的东西,原始开发是创新、集成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也是创新;核心技术创新是创新,外观设计创新是创新,管理创新也是创新。 展望未来,面对第三次产业革命汹涌来袭,国产手机能不能继续挺立潮头,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创新能力;“中国制造”能不能继续风靡全球,也要看能否真正走上创新驱动之路。 二是适应市场才能占有市场。什么是好的产品?国产手机的实践表明,把合适的产品在对的时间卖给对的人,就是好的产品。 这话简单且深刻。昔日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所拥有的技术不可谓不先进,但由于它没搞清楚市场需要什么,在关键时点未能用新技术创造出让消费者兴奋的新产品,故而“一步错、步步错”。 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才能占有市场。当下,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很严重,企业生产的大量产品卖不掉,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没有看市场眼色“下菜碟”。 三是充分竞争才能提升竞争力。 回首国产手机发展这些年,与彩电业非常类似,发展环境宽松、市场规则公平,政府没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使得这个行当竞争非常激烈,有的品牌只是“昙花一现”,有的甚至直接“胎死腹中”,但“大浪淘沙”赢得的却是“优胜劣汰”。 反观其他一些行业,或被过度保护,或被多方掣肘,导致企业竞争力退化,不善于创新,不乐于提高服务质量,甚至无视客户的需求。 竞争才是市场的天然基因。只有放开手脚,让企业充分竞争,才能锻造出真正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也才能真正培育出良性循环的健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