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关于科举的问题

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
他们分别每隔多少年考一次?
当考生成为举人,贡生,进士时大约几岁了?
答的好有加分!
最新跟帖
yukiqueen

yukiqueen

乡试3年一次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考 殿试与会试同年


当然还有例如“恩科”这种不寻常例比较特别的



3场考试头魁分称解,会,状三元 自科举制度肇始直至灭亡 只有13人连中3元


唐2 宋6 金1 元1 明1 清2 ----题外话



当考生成为举人,贡生,进士时大约几岁了?


====================


历代考生年龄不一 小到11、2岁 大到上百

,现举白发生的几个例子



宋代,梁颢 82岁中进士后 咏到: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数老成。



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广东人黄章 100岁参加考试 其曾孙提灯开路,灯上书“百岁观场”四字。同样百岁的还有江西李炜,乾隆三十六年(1771)百岁参加会试。他们还不是最老的,道光六年(1826年)广东举人陆云,以104岁高龄参加会试,可惜没考中。道光赐他“国子监司业”。道光二十年(1840)同样104岁的长沙监生余会来参加乡试未中,道光赐举人。



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例:乡试80以上者94人 次年会试90+ 4人 ,80+ 73人


嘉庆6年(1801),80+ 251人 次年会试70-90岁举人 180人 95+ 6人





以上种种 ,可见一斑

michelleli

michelleli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
多瑞思

多瑞思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
Lavis_Kwan

Lavis_Kwan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