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残雪十大经典作品?


baoylshine
残雪的代表作品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等。
1985年—1986年,是残雪创作的第一阶段:
代表作品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特点是人间烟火的味道较重,外部世界的干扰削弱了小说在灵魂内部的展开。残雪早期作品的另一个内容是表现人性,“表达对人性的看法”,偏重展示人在各种关系——血缘关系、夫妻关系、情人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的纠葛中本色表演,展露连他们自身都无法意识到的最本质的东西。
1987年—1990年,是残雪创作的第二阶段:
代表作有种在走廊上的苹果树、《苍老的浮云》以及当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突围表演》,作品是从外向里挖掘,像旋风一样层层深入的旋到内部(灵魂最深处)去。
1991年—2001年,是残雪创作的第三阶段:
代表作有《痕》,作品专门集中在一种深层次的东西上,以艺术家本身的创作为题材,拷问艺术的本质,达到“纯文学”最理想的境界。
2002年之后,残雪创作的第四阶段:
跟以前又有不同,主要表现在风格的转换上,《松明老师》等是这个时候的代表作,风格变得明朗朴素,但所探求的东西仍然是一贯的。残雪后期作品的结构是自由的,它是精神流动的固态形状,犹如火山爆发时岩浆四处崩散后形成的状态,变幻莫测,无规律可寻。她的作品的所谓深层结构,即作家本人精神流动自然形成的结构,没有出口和入口,所以若想置身其中,必然会感受无法进入的苦恼和它的排斥力量。
残雪后期创作有许多精美的短篇。《归途》是一个有趣的短篇,文本中的“我”,可将读者带到一座迷宫中,不知道会在这座迷宫里遇到什么,被引发出好奇心。在“我”“误闯”小黑房后,有关以前房主人的故事每天都会被讲述,而且每天故事都会有改变,最后连“我”也加入了讲述,变得不那么急于找到“归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