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700字以上

如题,读后感700字以上
提到的作品

[作品]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旅途中拍摄的照片;第二部分是是随笔,第三部分是作者的《三重门》, 《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这三本小说的片段摘录。

韩寒

[作品]

性格内向从不张扬的张咪,每次亮相总会给我们一种很强的震撼力,这让我们读懂了一份叫魅力的东西,原来魅力是从骨子里流露的美,这是任何华丽的衣衫都无法装饰出来的。继男友出版《我的性感女友张咪》之后,张咪推出...

张咪

[作品]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唐俊乔笛子演奏专辑》主要内容:唐俊乔,著名青年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笛子首席,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笛子特聘教师。自幼随父亲学习笛子,少年时代便屡次荣获青少年器乐大赛金奖、一等奖。1986年考...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品]

《食 品生产企业实战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结合食品、冷冻饮品和酒类生产企业的实际,用详细的说明、案例和审核提示帮助读者理解GB/T19001-2000等三个标准,并提供质量、环境和职业健...

[作品]

《琴:中华千古文人的养性怡情(图文版)》主要内容:剑、菊、琴、棋、酒一中华千古文人的特定符号,承载着中华文人们千年的希冀,千年的无奈,千年的洒脱……古琴,我国最早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以其...

殷伟

[作品]

《棋:中华千古文人的官场宦海(图文版)》主要内容:剑、菊、琴、棋、酒——中华千古文人的特定符号,承载着中华文人们千年的希冀,千年的无奈,千年的洒脱…… 一卷诗、一杯酒、一盏茶、一局棋,中国古代文人于宦...

殷伟

[言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古代,任她空有一身高超的医术,却治不好自己的病. 被遗弃在祖宅中,一副孱弱的身子,带着两个小拖油瓶. 假如生命只剩下两年,她怎样才能在大归前为一双儿女谋...

雨久花

最新跟帖
aero4400

aero4400

每次读周锐的新作,我总是想起十多年前,我们一帮人在一起创作中国版芝麻街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见周锐,他比我想象的还高,以至于我觉得走近我的是一匹非常高大的马,而且很有王者之气。尽管周锐后来也经历了一场大的病痛,可是这似乎丝毫不损他的内在力度和气势,每每读到他的那些文字我都感慨它们的存在和超越,他的小说这些年似乎更加幽默洒脱,童话也更是汪洋恣肆,让我对他个人和他的写作怀有更深的敬意了。

周锐是那种对写作极其认真执着的作家,他谈起写作的那种飞扬忘我,充满了沉醉和孩子气。我想这是他写得好的原因,一个人可以这么心无旁骛地在写作中浸泡,与其说是多么难得,不如说是一种天生的幸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周锐无论到哪里,你都能看见他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他能像拧自来水龙头一样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写作灵感,这让人真是无比羡慕。去年的一次儿童文学会,周锐因为听错了时间而早到了会场半个小时,而那一天他又刚好没带笔记本电脑,他真是不无惋惜地说,要知道这样,我晚来半个小时,还可以写几百字呢。我在一旁听见他的说法真感到骇异和惭愧,为他的无边才气和勤奋,也为我自己的懵懂和疏懒。也就是在这次会的间隙,我们又一次聊到关于民族化创作的一些问题,记得我们谈到目前我们的原创儿童文学中一种民族化因素的关注,我们都觉得很需要找到一种民族性的东西来支撑作品,而这样的尝试或者说探索是值得作家们去实践的。我也说到我的忧虑,也就是我们书写的文字和口头民间文化的符号在创作上的矛盾和融合问题。周锐当时听了深有感触,他非常高兴地说起他手头正在进行中的写作计划和构想,那是个庞大的写作系列,也可以说是周锐想要栽种的一棵有野心有抱负的童话大树——而此刻我现在面前摊开的书《》和《》,就已经就是这写作树上的果实了,虽然这只是这个计划的一小部分,可你不能不佩服周锐的神速,而读到他的前言,你也能更多地了解到他那宏大童话树的构想了——

我设想有个学校,分文班和武班,开设各种跟文化、武功有关的课程。社会上的公司白领、警察、记者、医生、厨师……各行各业都有这个学校的校友,由他们在我的故事中各擅其长,轮番演出。中国文化中常被提起的琴棋书画,可以各编一本故事。既有故事,又包涵知识信息。

这套书的总书名叫大侠周锐写中国。确实有人叫我“大侠”,虽然我不会武功,如同大侠金庸也不会武功。金大侠给我的启发是,武侠故事的灵魂是想像力,在豆腐和火腿之间能展现绝顶功力,未必需要刀光剑影。在画里,少女丘弹冰可以抛掷花瓣在蛛网上作画。在《》里,大师梅疏影在茶碗里表演“梅花三弄”——弄冰,弄雪,弄风。(这个细节跟我的朋友梅子涵教授有关,他每次去KTV都要唱《梅花三弄》。)在《》里,辨才塔的一层守塔僧自创的“跳跳棍”,是我从海南岛黎族竹竿舞移植来的。我笔下的各种武功,其实是一些幻想体操,这些体操运动着读者和我自己的想像力。

在我看来那是周锐的中国式童话世界,集合武侠的精神,幽默谐趣的气质,狂放游戏的幻想等等特质的童话,那是周锐式的穿越和搞怪,而这其中也充分显示了周锐古典文学的修养和功底。对现代的孩子来说史料和典故是有可能比较隔膜和沉重的,而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时尚的俚语甚至网络语汇用得不好又会显得相对轻飘。如何将之结合,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在周锐以往的类似作品中我觉得幽默聊斋是周锐把握得最好的,而目前创作的《》和《》也是相当有想象力的,其中不乏神来之笔。《》的舒展叙述,《》的悬疑潇洒,都颇得武侠的神韵。尤其是后面的附录,那里面有很多典故,非常值得一看的,有书中书、书外书的感觉,结构上是有新意的,同时又不露痕迹。这是很见功夫的。作品中你常常能感觉那汩汩的灵感之水,就像作品里说的“举轻若重功”,那真是周氏的笔法,这让我想起周锐很多年前就说过关于儿童文学的理论,“是从高处向低处的攀登”,他的这句话因为太形象和太深刻,我不止一处地引用。

另外这些书很值得一提的,是周锐的写作方式和状态,他采用了一种非常现代的“网络连载法”,这就好比自己跟自己的故事接龙,再加上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这样的参与使得一种新的故事得到诞生和延续,我将它称为一种“文字工作坊”,它类似目前戏剧界流行的工作坊的集体创作形式,而在这里,作家成为了导演和控局的人,于是周锐身上的那种顽童的游戏心得到充分施展——

读者会问:接下来您会再写什么?我说:如果大家喜欢的话,也许还会写其他跟中国文化有关的故事,像《》啦,《》啦,《》啦,《》啦,《》啦……有个读者问:能不能写《》?我想了想,这也确实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写“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李后主被宋太宗毒死,用的“牵机药”即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和脚缩在一起……但我不喜欢阴冷的写作。不过我没有肯定地表示我不会写《》。也许能找到一个不阴冷的角度,比如说以毒攻毒,不就能获得喜剧效果?

“喜剧效果”这四个字恰恰道出了周锐这些年一直追求的写作状态和境界,那是一种大侠的精神,也是一双顽童的翅膀,更是童话大王周锐作品中最闪耀的、独具魅力的地方。

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帮到你

grubbygu

grubbygu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