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思维建构新型两性关系要把握哪几个方面?

如题,以和谐思维建构新型两性关系要把握哪几个方面?
最新跟帖
白兔子和猪

白兔子和猪

和谐思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和思想精髓。以和谐思维建构新型两性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把握。

第一,把握整体性、系统性。男性、女性是组成社会的主体要素,性别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重要的关系,两性关系状态不仅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协调,而且影响着社会系统整体的和谐。把握整体性、系统性就是要处理好两性发展的关系,实现女性、男性、社会协调发展。首先是两性的平衡发展。两性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的、相互依赖的、相互促进的。如果女性得不到发展,男性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反之也是如此。只有两性都得到发展,即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系统的和谐与发展。二是实现两性和谐发展,即一个性别的发展不仅不会阻碍,而且会促进另一性别的发展。因此,两性和谐发展不仅仅促进女性或男性的发展,也不是以牺牲男性或女性的发展为代价,更不是以女性取代男性成为权力的中心形成新的不和谐,而是要改变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性别分工,共同营造两性平等、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只有实现了两性的和谐共进,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形态才有可能实现。三是从社会整体和谐与发展的高度来考虑自身的目标。男女两性不再局限于从自身权益出发和各自的性别视角来看待两性关系,而应当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系统的和谐与发展。只有整个社会系统进步与和谐,两性的和谐发展才具备坚实的基础,女性、男性、社会和谐共进、协调发展的局面才有实现的可能。

第二,摒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西方自笛卡儿以来确立的主体与客体、知者与所知之间的二元划分,在启蒙时代进一步泛化为整个世界的二元图式。这种二元的结构规定了世界对立、差异的秩序,如心灵与肉体、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情感、文化与自然,并将它们与性别的两分相对应。赋予前者以更高的价值且与男性相联系,赋予后者以更低的价值并与女性相联系。中国传统的性别观念虽然把男女关系一直视为阴阳协调互补的关系,看起来与西方人视两性关系为斗争关系有很大不同。但是,这并没有使中国人摆脱性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立场,仍然把某些特征如理性的、勇猛的、独立的、擅长抽象分析的等归为男性特征,而把感情的、温柔的、依赖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等归为女性特征,并相应推论出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等歧视女性的观念。文化观念上这种对两性的刻板印象,直接诱导人们对一种生物决定论的认肯,认为男女两性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差异的基础,就在于其生理上的差别。二元对立的结果使差别变成等级关系,致使平等、和谐完全不可设想。摒弃二元对立观念,改变基于权力的关系和等级结构,用更具合作性的相互协作方式来取代那种宣扬支配和控制的文化伦理,树立公正、互补、合作、共赢、共享与共进的和谐思维,这是构建和谐两性关系的先决条件。

第三,公正才能和谐。公正首先是一种平等关系,这种平等包括人格上的平等、权利上的平等和财富上的相对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体现了性别公正这一价值追求。性别公正建立在包括男女的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平等的基础上,并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作出权衡和判断,有合理、好、应该如此的含义。公正的权衡和判断在不同的社会领域有不同的公正观。在劳动力市场上,多一点男女机会平等、优胜劣汰是公正的;在公共福利领域,多一点结果平等是公正的;在妇女参政等领域,考虑到历史所造就的差距现状,在一定时期给女性适当的政策性支持,以改变不平等状况是公正的;在社会分工方面,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和共担家务的责任平等是公正的;社会根据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经历和需要,给予女性一些特殊的保护,对女性的历史付出和女性因生育导致对女性发展的影响,给予女性合理的补偿是公正的。其次,公正体现自由,这种关系应该使每个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标。因此,康德、斯宾塞等人认为与正义相联系的最高价值就是自由。在两性发展的问题上,在旧有的性别分工和性别制度下,男人被定位在社会上,女人被局限在家庭中,导致两性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根据自己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处于被束缚、被奴役、丧失自由的状态,严重影响男女两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消除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中陈腐的、反科学的刻板印象,打破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更好地发挥两性的潜能,使两性在和谐共处基础上争取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性别公正题中应有之义。三是公正是一种合理、平衡、和谐的关系。女性的问题大多源自于歧视女性的性别文化、性别制度导致的女性社会资源和权能的缺乏,性别公正需要消除歧视女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偏见、性别角色定型和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以社会和国家的名义赋权于女性,增能于女性,促进两性在社会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平衡,从而帮助女性自立、自强,缩小与男性间的发展差距,建立平等相待、和谐共处、良性互动、责任共担的两性关系。

第四,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是以差异的存在为“在”,“和”的前提是多样性的存在。和谐的状态是“和而不同”,和,即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个是目的,但“不同”是实现的条件。和谐就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成的多样性一致,差异面的统一。在两性关系中,男人和女人构成和谐的对立面,正是两性差异的存在,成为两性和谐的基础和两性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前提。差异并不是缺点,它体现人的独立和完整,是两性本位属性的外在显现。尊重性别差异,应当不以优劣好坏来评价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及气质差异,不以一种性别气质来否定另一种性别气质,而是通过两性差异的共存、比较和交融,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气质,男女两性的生命价值正是从两性差异、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表现出来。尊重差异应凸显两性本位属性,两性之间不是“我”同化“你”,或者“你”同化“我”,而是以“你”的存在凸显“我”。男女平等是在承认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下女性与男性的具体的平等,这种平等不是女性进入男性领域,用男性标准来要求女性的权益和衡量女性的解放,而是女性以其自身为标准努力做好女人,并从众多不同的方式中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获得解放。因此,“和谐”是包容了“异”的“和谐”,而不是排斥“异”的“同一”。和谐思维是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思维。

第五,缔造和谐。两性关系应是一种和谐互动关系,加强对话沟通对于形成和谐的两性关系尤为重要。对话是男女两性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对话的主体是独立的,对话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的关系。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克服主体在自己民族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偏见。只有相互尊重与对话,才能促使双方心灵世界相互敞开和相互接纳,才能激起双方内心的共鸣,才有利于信任的建立和有效沟通的形成,和谐思维要求我们处置两性关系时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对话沟通主体,构建密集的沟通互动网络,增加社会信任资本,促进两性合作,为形成和谐互动的两性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第六,遵循互补合作原则。卢梭认为,大自然在塑造男女两性时也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两性之间的互补。世界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两性在人类生存结构中的关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正是差异形成的互补效应才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历史。两性关系的和谐思维就是要发挥两性各自特长,通过两性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这也是人们处理两性矛盾、对待性别差异的正确选择。因此,两性的互补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遵循互补合作原则,在理解两性相关特质的个体差异基础上,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充分认识男女性别角色和关系的互补本质,充分发挥男女两性各自的优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携手共进,才能实现两性关系向伙伴关系模式转变。

第七,树立“共赢”、“共享”的理念。“共赢”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它以平等的交往主体间的互利合作为基本前提,是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公正态度。共赢作为正义原则,这种和谐互动关系决定了处两性关系的原则。在这种实践思维方式下,实践不再是一种单向度的一个性别对另一性别的征服、支配和占有关系,而是更多地从两性面对的共同利益、共同发展角度来思考。“共赢”思维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女性与男性间的现实发展差距,确保女性的合法权益,努力消除制约两性和谐共进的一切障碍,在相互理解与支持、相互尊重与信任、差异互补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女性、男性、社会共赢共进,和谐发展。“共享”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和谐思维的重要内容。共享本质上是对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平等拥有权利的要求,是一种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共享美好生活的公共性情怀。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就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A总之,参与、合作、交往、互利、共享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的几个特征所在。女性构成社会主体的一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每一位女性的基本权利,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权益保障不容乐观,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与男性尚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女性的发展与两性和谐。共享是保护女性积极性、开发女性潜能、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两性和谐共进的前提。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中贯彻落实平等共享理念,消除歧视与偏见,使女性和男性能平等受益是构建和谐两性关系的必然要求。

第八,承认矛盾,正确处理矛盾。形成和确立和谐思维,首先必须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和谐思维并不回避矛盾,而是把“和谐”作为处理矛盾、化解矛盾的一种方法,寻求对立面的协调和平衡,促进双方彼此互动、理解、信任,营造矛盾同一性(和谐)的实现条件。当今社会仍然大量充斥着歧视女性的父权文化偏见,性别和谐赖以形成的环境尚未具备,在许多领域性别关系呈现不同程度不平等和对立矛盾现象。正视性别矛盾的客观存在,主动转变观念,以先进性别文化武装头脑,积极营造有利于化解性别矛盾、缔造两性和谐的环境,这无疑是文明社会男女两性正确的抉择。和谐思维并不是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和谐与斗争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采取哪种形式或以哪种形式为主,主要依据矛盾本身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在一种条件下,矛盾解决的和谐形式是主要的,在另一种情况下,矛盾解决的斗争形式是主要的。性别矛盾的解决一般以和谐形式为主,但对传统的歧视女性的父权文化、制度残余及其社会现象不排除用斗争的形式。但无论以和谐的手段还是以斗争的手段,都是为了达到化不和谐为新的、更高起点和谐的目标。矛盾既是和谐产生的条件,也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正因为两性间矛盾的存在,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从不和谐—和谐—新的不和谐,再到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和谐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动态地实现的。因此,和谐思维是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实现女性、男性、社会共同发展的动态和谐,体现了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第九,主体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首先应该是实践的主体——女性与男性自身及其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强调主体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思维的灵魂。主体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为主体自我的和谐,包括自我身心的和谐、主体能力发展与创造力的发挥、自我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等。首先是提升道德人格,促进身心和谐。道德人格是人的自我统一,是人的自我身心和谐的表现,是社会主体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健全的道德人格包括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宽容意识。两性对社会的和谐负有同等的道德责任,这种责任包括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及对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道德责任。长期落后的社会性别分工模式,导致女性在公共领域参与和发展的不足,女性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淡薄。因此,营造有利于女性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的环境,唤醒妇女作为社会主体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一切领域,自觉、自信而勇敢地进入与男子平等的主体角色,承担同等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健全两性的道德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自律精神是道德的精髓。培养并形成人们心灵内在的秩序与和谐,强化作为公民主体的法治意识,遵守法律并勇于维护法律正义与尊严成为男女两性健全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宽容意识作为一种美德,是健全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思想的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化,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越来越大,加上两性固有的和历史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两性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差异,包容他者,让多样的个性、丰富的性别气质共存,在社会互动交往过程中相互激发,从而形成两性之间、人与人之间差异互补、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关系。二是主体能力发展与创造力的发挥。在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普遍满足的现代社会,人的更重要、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以确认自身的存在和社会价值,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加全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有效提升社会主体的素质与能力,充分开发和发挥社会主体的劳动能力、管理才能、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是实现社会主体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历史的原因,女性相对男性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还很不够,女性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还未充分开发。开发人类另一半女性人力资源,提高女性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体和谐与发展的前提。三是主体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和谐思维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侧重点,是和谐思维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标准。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一切为了人,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最终状态是人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可见,以人为本是和谐发展的本质属性,是两性关系和谐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之,在性别关系问题上,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不同的主体行为和不一样的关系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对当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提出进一步调整的要求。跳出传统的认识误区和思维定势,以和谐思维替代对立的思维,树立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差异互补和共赢共享共进的价值理念,这无疑是新时期处理两性关系正确的抉择,也是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本质理解和最佳贯彻。

记者小脚丫

记者小脚丫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