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祺简介
尹睿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 汪曾祺的父亲多才多艺。汪曾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
父亲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汪曾祺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较深。
晚年作品渐趋平实。提倡“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但又主张现实主义要容纳各种流派,民族传统要能吸收一切外来影响。汪曾祺的小说乍看似乎不讲究章法结构,然而那是“苦心经营的随便”,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散文化”小说。
扩展资料: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父亲汪菊生(1897-1959),字淡如,多才多艺。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告急。汪曾祺勉强读完中学。后战事日紧,汪曾祺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描写过这个小庵。
大学期间,汪曾祺与同学创办校内的文聚杂志,并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
参考资料来源:
Eunice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