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短评名人
guoxianghua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1-7]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个人作品
小说集
《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杂文集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在这些全集中对这些文章总集所取名目颇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所取名为准。
fish_peng
读廖开顺先生的文章,沿着时光的长廊,走过老县城的街道、医院、学校、勾起的是不忘县城依恋感,逛逛中国的前街后街,感受下极富特色的中国式的商业街道消费文化,如若这些不尽兴,还可以游一游九阜山的水,观险崖峭岩戏流水,赏枫香红叶谛泉音。好奇的还能去探探谜一样的古城,领略一番湘西文化的诡谲、神秘。再不然,还有闽中仙境,雨雾白水村也不失为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好去处。去品读这些文字,你会感觉自己在展开一段精神文化寻根之旅,你会发现廖先生就像一个且行且吟的行者,他吟诵那些不为世人而知的美丽食物,他也慨叹被岁月大潮蚕食的精神之根。于是乎,很多的时候,沿着廖先生的文字踪迹,总是陷入一种深深的惆怅中,他就像一个智者,带领着你,去思索人类如今的精神还有何处可扎根,去寻找生命的皈依。
中国的县城是这样多,很多人都爱某一个县城或者不会忘记某一个县城,而廖开顺先生独独对老县城情有独钟,在不忘县城里,循着廖先生的记忆,雄浑阳刚的古龙标城,滔滔大河环绕高耸的古城楼,钟鼓楼、点兵场星罗其间,多少英雄豪气的诗篇在这里撰写。而城里的参错的小巷杨柳,文庙、书院翠竹掩映,古园林、望江楼,这里又掩藏了多少风华雪月的故事。一个老县城,是多少代人的历史和记忆,一个老县城,又演绎了多少的悲欢离合。过去那小小的县城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却是人情弥漫,而今的都市人潮济济,但活在当中的我们,却越来越像一个孤寂的过客了,我们的归属在那里?是不是还在那个生养你的某个偏远的小县城里?而悲哀又无奈的是,中国的县城不再是像汪洋中的孤岛了!是啊,作者也意识到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会以县城的巨变来宣告实现。于是兴奋之余便总是牵挂广袤乡野、闭塞山区里的县城了。为什么呢?如此的矛盾,我们不知道当那一个一个生养我们的小县城巨变之后,我们还去哪里寻找我们生命的归属,寻找我们精神的家园?我们精神的根还能在何处扎根呢?当故园已不在成为故园,我们真的只能成为精神的流浪儿了吗?k
如果说,中国的县城要巨变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那么我们便总要期待,总得有那么一些地方能够侥幸逃脱吧。那些隐没在大山里的古老的城,成为谜一样的古城,我们倒宁愿这样了,我想廖先生也是这样想的吧。廖先生笔下的黄丝桥古城,是一个谜一样的的古城,它掩在大山之中,如同一个世外桃源一般,城内有人家数十户,屋舍纵横街道交织,炊烟袅袅升腾,绿树花草处处交辉,阡陌交通,菜畦掩映,鸡犬牛羊喧叫吵闹。而这样的桃源之城就隐在中外闻名的凤凰古城身后的大山里,这怎不是一个侥幸,这怎不是一个奇迹,这谜一样的古城,或许就是上帝怜悯人类而赏赐的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精神净土了。我倒宁愿这桃源般的黄丝桥城就在湘西的大山里,一直成为一个美丽的迷了。
alicezlp
元明清时代的文学风光,已经让给了戏剧、小说。这些作品的体量都很大,就像是一重重山丘,不管是攀越它们还是环绕它们,都要花不少时间。而且远远看去,在攀越和环绕的人已经很多,我们还要加入进去吗?
我不反对年轻朋友攀缘和环绕这些作品,但不赞成沉陷在里边。因此,作为一个攀缘和环绕过很多次的过来人,要在山口的坡台上提示几句,让他们从容地进去,从容地出来。
这种提示,不是讲解,不是导游,因此越简短越好。记得我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课程时,与各系学生有一个“闪问闪答”的环节,学生的提问和我的回答,都像闪电一样快速简短。后来,根据讲课记录整理出版的《北大授课》,不管是海内外的哪一种版本,最受读者欢迎的总是“闪问闪答”部分。
很想以“闪问闪答”的风格来对付长篇作品。但由于那些作品包含的问题很复杂,几经试验都难于“闪答”,而只能“短答”。
这种“短答”,会被很多专家看到,因此要短而准确,短而在行,短而胜长,很不容易。
那就试试吧,请了五位年轻朋友设计了“短问”。
短问:中国四部古典小说,产生的时间顺序如何排列?文化的等级顺序又如何排列?
短答:时间顺序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很巧,文化的等级顺序也这样排列,一阶阶由低到高。
短问:那就先问第一台阶,《三国演义》。您认为这部历史小说的文化价值何在?
短答:第一次以长篇故事和鲜明人物,强烈地普及了最正宗的“中国观念”,即大奸、大义、大智。大奸是曹操,大义是关羽,大智是诸葛亮。这种普及,社会影响巨大。
短问:那么《水浒传》呢?
短答:与正宗观念反着来了,“流寇”被看作了英雄,认为他们是在“替天行道”,这就颠覆了天理和道统。英雄人物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写得很生动。宋江则是一个在“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之间的徘徊者。
短问:金圣叹为什么把聚义之后的情节砍了?
短答:砍得好。英雄们上山了,施耐庵就下不了山了。一个总体行动已经结束,他无法继续,只能硬拖。
短问:您觉得英雄上山后,小说还能写下去吗?
短答:能。更换一个方位,加上悲剧意识和宗教意识。我有过几个具体设想,这儿就不说了。
短问:难道闹闹腾腾的《西游记》也算上了一个台阶?
短答:对。《西游记》出现了一种寓言式的象征结构,这在小说中很是难得。鲁迅说它“实出于游戏”,我不同意。
短问:有哪些象征?
短答:第一象征是,自由本性,纵横天地,必受禁锢;第二象征是,八十一难,大同小异,终能战胜;第三象征是,师徒四人,黄金搭配,处处可见。
短问:终于要面对《红楼梦》了。我们耳边,有红学家们的万千声浪,您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小说的意涵吗?
短答:这部小说通过写实和象征,探寻了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
短问:在小说艺术上您最赞叹它哪一个方面?
短答:以极为恢弘的大结构,写出了五百多个人物,其中宝玉、黛玉、王熙凤、晴雯可谓千古绝笔。这么多人物又分别印证了大结构的大走向,那就是大幻灭。
短问:红学家们对作者曹雪芹的家族有大量研究,您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两句吗?
短答:在清代“康雍乾盛世”中,曹家在康熙初年发达,雍正初年被查,乾隆初年破落。曹雪芹过了十三年的贵族生活后,辛苦流离。三十八岁开始写这本书,四十八岁就去世了。
短问:有些红学家对高鹗续书评价极低,您认为呢?
短答:这不公平。高鹗当然比不上曹雪芹,但他保持了全书的悲剧走向,写出了黛玉之死和宝玉婚礼的重叠情节,都难能可贵。见过几种续书,他的最好。没有续书,很难流传。
短问:您曾多次论述,这四部小说不能并列,因为《红楼梦》高出太多,是吗?
短答:是的。
短问: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影响也很大,《聊斋志异》。这本书内容很杂,又荒诞不经,为什么会这么出名?
短答:《聊斋》的各种故事中,有一抹最亮眼的异色,那就是狐仙和人的恋爱。很多读者都把这些狐仙看作了幻想中的恋人,因为她们生气勃勃,非常主动,机智任性,无视规矩,这是人世间的女友很难具备的。
nashliu
元明清时代的文学风光,已经让给了戏剧、小说。这些作品的体量都很大,就像是一重重山丘,不管是攀越它们还是环绕它们,都要花不少时间。而且远远看去,在攀越和环绕的人已经很多,我们还要加入进去吗?
我不反对年轻朋友攀缘和环绕这些作品,但不赞成沉陷在里边。因此,作为一个攀缘和环绕过很多次的过来人,要在山口的坡台上提示几句,让他们从容地进去,从容地出来。
这种提示,不是讲解,不是导游,因此越简短越好。记得我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课程时,与各系学生有一个“闪问闪答”的环节,学生的提问和我的回答,都像闪电一样快速简短。后来,根据讲课记录整理出版的《北大授课》,不管是海内外的哪一种版本,最受读者欢迎的总是“闪问闪答”部分。
很想以“闪问闪答”的风格来对付长篇作品。但由于那些作品包含的问题很复杂,几经试验都难于“闪答”,而只能“短答”。
这种“短答”,会被很多专家看到,因此要短而准确,短而在行,短而胜长,很不容易。
那就试试吧,请了五位年轻朋友设计了“短问”。
短问:中国四部古典小说,产生的时间顺序如何排列?文化的等级顺序又如何排列?
短答:时间顺序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很巧,文化的等级顺序也这样排列,一阶阶由低到高。
短问:那就先问第一台阶,《三国演义》。您认为这部历史小说的文化价值何在?
短答:第一次以长篇故事和鲜明人物,强烈地普及了最正宗的“中国观念”,即大奸、大义、大智。大奸是曹操,大义是关羽,大智是诸葛亮。这种普及,社会影响巨大。
短问:那么《水浒传》呢?
短答:与正宗观念反着来了,“流寇”被看作了英雄,认为他们是在“替天行道”,这就颠覆了天理和道统。英雄人物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写得很生动。宋江则是一个在“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之间的徘徊者。
短问:金圣叹为什么把聚义之后的情节砍了?
短答:砍得好。英雄们上山了,施耐庵就下不了山了。一个总体行动已经结束,他无法继续,只能硬拖。
短问:您觉得英雄上山后,小说还能写下去吗?
短答:能。更换一个方位,加上悲剧意识和宗教意识。我有过几个具体设想,这儿就不说了。
短问:难道闹闹腾腾的《西游记》也算上了一个台阶?
短答:对。《西游记》出现了一种寓言式的象征结构,这在小说中很是难得。鲁迅说它“实出于游戏”,我不同意。
短问:有哪些象征?
短答:第一象征是,自由本性,纵横天地,必受禁锢;第二象征是,八十一难,大同小异,终能战胜;第三象征是,师徒四人,黄金搭配,处处可见。
短问:终于要面对《红楼梦》了。我们耳边,有红学家们的万千声浪,您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小说的意涵吗?
短答:这部小说通过写实和象征,探寻了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
短问:在小说艺术上您最赞叹它哪一个方面?
短答:以极为恢弘的大结构,写出了五百多个人物,其中宝玉、黛玉、王熙凤、晴雯可谓千古绝笔。这么多人物又分别印证了大结构的大走向,那就是大幻灭。
短问:红学家们对作者曹雪芹的家族有大量研究,您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两句吗?
短答:在清代“康雍乾盛世”中,曹家在康熙初年发达,雍正初年被查,乾隆初年破落。曹雪芹过了十三年的贵族生活后,辛苦流离。三十八岁开始写这本书,四十八岁就去世了。
短问:有些红学家对高鹗续书评价极低,您认为呢?
短答:这不公平。高鹗当然比不上曹雪芹,但他保持了全书的悲剧走向,写出了黛玉之死和宝玉婚礼的重叠情节,都难能可贵。见过几种续书,他的最好。没有续书,很难流传。
短问:您曾多次论述,这四部小说不能并列,因为《红楼梦》高出太多,是吗?
短答:是的。
短问: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影响也很大,《聊斋志异》。这本书内容很杂,又荒诞不经,为什么会这么出名?
短答:《聊斋》的各种故事中,有一抹最亮眼的异色,那就是狐仙和人的恋爱。很多读者都把这些狐仙看作了幻想中的恋人,因为她们生气勃勃,非常主动,机智任性,无视规矩,这是人世间的女友很难具备的。
小予yulo
wawa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