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最近没消息了,难道是被软禁了吗
SNAKE_BVG
出生在何地?一直以来存在两种说法, 正史中记载的是浙江人,祖居奉化溪口。但是,国内有一些学者则说是河南人。的身世真是一个难解之谜。。大量事实考证说明,出生在河南许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倒是真有几分可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萧鲁阳、副研究员唐金培及河南大学史学学刊原副主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史专家王晓华等人的考证说明,出生在许昌,原本姓郑,的确叫郑三发。过去,在不少野史中谈到的出生地时,都说姓郑,叫“郑三发子”,尤其是唐人先生的金陵春梦更是影响极大。该书有较为详细的叙述:清光绪(年),许州一带闹开了大灾荒,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为了活命,郑氏农民与妻子各带一个孩子去逃荒。的母亲带着六岁的“三发子”要饭到了开封,后经人介绍,给一位姓蒋的盐商家当庸人,乃至做了填,又一起回到浙江奉化溪口镇。唐人在《关于金陵春梦及其他》一文中谈到这些资料来源时说:“年冬天,有一位的真正的侍卫官退休来港……他用‘八行签’写下了一些有关蒋的情况,内中有5页是记载抗战时他奉蒋之命,在重庆监视蒋的长兄郑绍发的经过……”有个亲哥到重庆寻他作家张仲鲁出版的家世一书中说:年,正是战争的艰苦年头。因国事正焦头烂额,这时,在重庆校场口附近的河南同乡会内,从河南许昌来了一位叫郑绍发的老汉,他逢人便吆喝是“蒋委员长的亲哥”……看其背像,与十分相仿。他的身段动作,也有许多地方酷似。而且他为人忠厚老实,不像浮夸虚冒、招摇撞骗之流。许多人都确信他是的胞兄。萧鲁阳说,“知道此事的还有军统特务少将沈醉。”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写道:当时在重庆许多人都听到过的一件新闻:的亲哥哥郑绍发从河南到重庆找,而不认亲哥的丑事,便是由戴笠一手替他处理的。随母下堂到蒋家当“拖油瓶”之前,他母亲所生的大儿子仍然留在河南郑家。几十年后,他的大哥弄清这一底细,想到重庆见见这位当了委员长的弟弟,叙一下骨肉之情。哪肯承认有一个异姓的乡下土老帽儿是自己的亲哥哥……“沈醉写到,他多次去看过这个老头,老头总是滔滔不绝地叫冤,说不承认就算了,快点让他回家去。”唐金培说,“此后,郑绍发先后在军统会馆、磁器口缫丝厂、息烽3地软禁了4年。抗战胜利后,还是把他送回去了。两封信见证与郑发互动王晓华介绍说,在位于南京的不姓蒋实里保存了一宗档案,即当年郑绍发写给要求其接见的两封信。一封信是年12月,寄自南京河南会馆;一封信是年5月(当时郑绍发已岁)。这两封信都有职员登记签章,收文还有编。两封信相同的内容是说,他本人原籍河南许昌灵沟镇郑庄,光绪二十五年(年)曾于开封与蒋同学。别后数十年未见一面。第二封信中写到第一封信后蒋曾派吴鼎昌召见。第一封信落款的“民人”,时隔两年多,第二封信的落款已经是步兵少校郑绍发了。这大概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能令人信服的结论了。随母逃荒开封,郑三发原来是个拖油瓶据史学人员李耕五等人的考证,清光绪十年(年),郑发(即郑绍发)出生在许昌县灵沟镇后郑庄(今许昌县河街乡南岸村)。父亲郑福安,母亲王采玉,哥哥郑大发早年夭折,弟弟小名合成,又名三发子,生于光绪十三年(年)农历九月。郑发生前讲述,光绪十七年(年),许昌大旱,庄稼基本绝收。到了秋天,郑发一家决定外出逃荒要饭,因郑福安体弱多病,便留家看守门户,王氏带着两个儿子去当时的省城开封逃荒谋生。他们走后不久,郑福安去世。在开封城内有一家益泰盐行,老板姓蒋,是浙江省奉化的一个盐商。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采玉成为蒋老板家中的保姆。当时,蒋老板有个长子叫蒋锡侯,和郑发以及弟弟三发子是好伙伴。郑发一家三口到蒋府一年多以后,蒋老板原配夫人去世,不久便与王采玉成婚。由于郑发不如弟弟合成聪明机灵,在家中很受冷落,于光绪二十一年(年)春节过后离开蒋家自己谋生。郑发曾干过学徒、巡警,后在部队中又从士兵逐步提拔为副班长、班长、特务长、掌旗官、排长、副官、连长。年部队被冯玉祥缩编,郑发解甲归田。其间在年,郑发曾去开封蒋府,可惜已是人去空,连过去的仆人也不见了。经询问得知,蒋家已在他离开不久返回浙江奉化。街坊邻居一说他的弟弟改成蒋姓,跟随母亲去了奉化;还有一说是蒋老板只把三发子带走了,把他的母亲留在了开封,两个月后其母亲病死。从此,郑发再没能见到母亲和弟弟。郑发四次南下寻弟郑发回到许昌老家后以种田为生。年元宵节,郑发带着儿子郑双喜到许昌城观灯,在许昌专署衙门前,他发现大门口挂着两幅人物照,一位是国父孙中山,另一位虽然不知其名,却与自己长得出奇的像。郑发问卫兵,卫兵告诉他这一个人叫,是当今最高领导委员长。他问卫兵蒋是哪里的人?卫兵答是浙江奉化人。他怎么和我长得这么像,又是奉化人,他是不是跟随母亲到奉化的弟弟?从此,郑发有了去南京认亲的想法。李耕五先生在《蒋氏身世新探》一书中,详细记载了郑发四次寻亲的经过。年秋,郑发乘火车到达浦口后,刚下火车,便被宪兵搜出了邬挺生写给的信。宪兵硬说郑发认亲是假,而一阵审讯下来没有什么结果便没收了他的路费,装进北上的闷罐车让他回河南。年,郑发一路跋山涉水去重庆第二次寻亲。到重庆后,郑发来到位于大阳沟的河南同乡会,由郜子举、姚廷芳、李肖庭等人帮忙给写了一份求见申请。又过了些时日,国民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把郑发接到他家中,许以现大洋重金,打发他回许昌。郑发谢绝。之后,宋美龄接见了郑发。劝他回河南,但郑发不答应。见宋美龄、戴季陶都不能将郑发劝回,在郜子举等人的呈文上批了个“戴笠处理”四个字。既没有承认是真,也没有说是假,该怎么处理,让戴笠看着办。计谋多端的戴笠经过权衡,把郑发软禁在了白。年春节刚过,重庆方面以“国民内政部”的名义,给郑发的家人寄去了元钱,并让许昌县通知其全家举迁重庆。之后,郑发妻子魏氏带着14岁的女儿喜云入川。为找认亲,郑发在重庆一住就是3年。看到妻子女儿的到来,他喜出望外。随后,军统局总务处处长沈醉奉戴笠之命,特意为喜云安排了一名女家庭教师,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村妞,转眼变成了身着旗袍、脚穿黑皮鞋的“公主”。一天,郑发酒后失言,向外界泄露了寻亲被关押在乐山中美合作所的机密,引起蒋大怒。戴笠立即命令把他和妻子女儿转移到了中美合作所的另一处监狱——贵州息烽集中营。在监狱里,郑发结识了“疯子”韩子栋(《红岩》中华子良原型),以及“小萝卜头”宋振中。年,寻亲无果的郑发带着妻子女儿“衣锦还乡”。年12月,郑发南下南京寻亲无果,次年夏天,郑发返回河南,郑家受到当地厚待。年5月,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郑发再次到南京寻亲。和前三次一样,不见。8月中旬,失望的郑发返回许昌。年4月23日,占领南京,逃往。年2月20日,郑发在家中去世,终年89岁,寻亲愿望破灭。年5月,时任贵阳委副书记兼政协主席的韩子栋(年越狱成功得到郑发帮助),带着女儿以及“小萝卜头”的两个哥哥,再次来到许昌,看望郑发(已去世)家人,并和郑发的儿子郑双喜、女儿喜云合影留念(如图,中为韩子栋,左一为郑双喜,左二为郑喜云)。据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河南一位擅长画梅花的画家受邀访问台北,蒋纬国在接见他时明确说“我们是河南老乡”。还有证明,将自己的名字取自易经里的【豫】卦(二阴: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这显然不是巧合,自己心里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