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创言情小说的社会文化心理有哪些?
毛毛&L.K.
“主角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与前几种交叉的。言情之所以为言情,在于它强调爱情对人的支配作用。大多数言情小说中,嫁给意中人或许就是女主角的最大价值。但在一些小说中,绝对的主角只有女主,描述的是女主的成长史。结尾处女主通常会收获很多,而男主是其中最大的一项。宫斗、宅斗和女性修仙等升级流最为典型,几年前兴起的重生文也一样,主人公的最终目的是站在金字塔尖,爱情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已。
沉烟
无论是细水长流的温馨爱情,还是家长里短的琐碎婚姻,都充满生活细节。有一定阅历的读者看这类小说,会从其中找到共鸣。人生的大半,都需要跟爱人一起渡过。找到能跟你共同面对操蛋的生活的人,其实是件非常难的事儿。当主人公收获坚贞的感情、获得共度一生的伴侣时,无疑会给读者增添信心。这也就是这类小说的意图——“坚贞可靠,伴随一生的伴侣关系”。不过很遗憾,虽然它们生活化,但离生活还是很远。结局圆满的前提是男主角专一可靠,而生活中渣男遍地。小说,终究是提供慰藉而已。
muyetu
网络言情的核心,在于创造脱离世俗的幻境。因为现实中很难有人宠你捧你护你,所以才幻想能有理想化的爱人。因为现实中的爱情大多是平淡的重复,相爱、分手,所以才向往刻骨铭心的感情。因为现实中的婚姻避不开家境、工作、婆媳,所以才渴望坚贞的人生伴侣。
张滨Ben
作者满足自己的心灵快感地同时还可以获得粉丝。这类作者往往有颗中二的心,如果中二得程度更深的话,有可能还会用“虐待”主人公的情节。为了“名”,这样的作者是有点带“跟风”性质的,他们的着重点会不自觉落在粉丝身上,关心有多少人看、会不会有人喷、大家喜欢哪种情节等。也许他们自己还没发现这个问题。和商业化有点类似,会迎合粉丝胃口来创作。
靈鳡Designer
书龄六年,自己也尝试过创作,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想法的。网络言情的作者和读者绝大部分是女性,这是前提。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女性对于爱情的各种幻想。“理想中的爱人”,我认为是所有网络言情的共同追求。这概念是针对读者的,而非作者。作者笔下的男主角不一定是她本人的理想型,但一定是为读者的某种口味量身打造。与此同时,很多读者喜欢看虐文,尤其是女主角对男主角一往情深,这种类型的男主角仍是“理想形象”,不同的是,相对于前一种被保护的满足感,这类作者和读者寻求的,更多是自我奉献的满足感,和对爱慕成真的向往。
经常晃晃悠悠
言情小说的社会文化没有特殊之处。
这种社会文化,已经存在几千年了。
中国古典文学里,最常见的女性形象有三种:
1,妖艳荡妇:潘金莲、苏妲己、潘巧云、
2,贤妻良母:西夏公主、王宝钏、七仙女
3,完美女神:《聊斋》里的娇娜、小倩
对应到言情小说中,就是最常见的男主角:
1,邪魅美男:帅得天崩地裂,随时能发情,口头禅是“你这磨人的小妖精”。
2,温柔暖男:以"何以琛“为代表,温柔贴贴,老婆最大,默默在老婆背后奉献。
3,完美男神:有钱、有颜、有才华,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男神。
这六种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很少见。TA们不是“真实的角色”只是”审美意义上的角色”,真不真不重要,够美就行,
古代,男性掌握话语权,小说和影视剧中遍布这三种扭曲的女性形象,大众习以为常。
当女性开始写作,也会乐意描述“女性审美”意义下的男性。
女作者喜爱的男主角,注定让男读者感到不适。
就像几千年来,烈女传、《莺莺传》、《废都》让女性读者感到不适一样。
我还记得初中借阅《天龙八部》,西夏公主被天山童姥带到虚竹房中,两人发生关系,从此之后公主就用布裹住自己的脸和身体,不让任何人看,连父母、亲近的侍女都不能。
像不像极端宗教国家的女性?
书页上,有读者的批注:
”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也!”
而我在心里小小声地喊:“你们喜欢这种女人么?可是,我做不到呀!我做不到的话,就不是好女人了吗?”
性别歧视让男女隔离开,男人轻视女人,女人敌视男人。男人喜欢美貌贤惠、从一而终的西夏公主,女人喜欢颜好腿长、无限包容的何以琛。
可是,我总相信,真正的文学不该只有西夏公主和何以琛,还应该有真实存在的女人和男人。TA不绝色、不贤惠、不完美,只是一个真真切切、普普通通的渴爱的人。TA也有一颗平凡而浩瀚、值得写作之人用心书写的心。
Yiruma.
ivy001
包昀浩
东方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