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军事荀攸是个怎样的人?

如题,曹操的军事荀攸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后汉纪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

袁宏

最新跟帖
心灵之旅

心灵之旅

旬攸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早年因刺杀董卓被囚禁,董卓死,放出后投奔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献计偷袭乌巢,烧了袁绍粮草,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他一生跟随曹操,并得以善终。

wydsandy

wydsandy

提起荀攸,总会有人拿他与荀彧比较,而且还会很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也就是同族了,同是曹操的幕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荀攸是个聪敏过人,足智多谋的人,不然,以曹操一代枭雄的实力,是不会轻易用一个酒囊饭袋的,没有一定的能力,是不会得到曹操的重用的。

荀攸从早期就开始追随曹操打天下了,也可以说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地辅佐曹操了,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的功劳,献上了很多的计策。有的战事,因为曹操不听荀攸计谋而惨遭失败,所以曹操也就愈发重视荀攸,视荀攸为自己的“谋主”,这就足以见得曹操对荀攸的器重程度,而且荀攸也是用尽一生,甚至在曹操晋加封为魏王时,他也是尽力支持的。

可是,荀攸的祖上也是汉朝的官吏,他本人也算是食汉禄的,可是在曹操有不轨行为的时候,他并没有像荀彧的那样,甚至不惜与曹操闹翻,也要让世人看到他的一颗对汉朝宗室忠心。

起码在这一点来说,荀攸和荀彧的政治观点是不同的,至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这个真是不好评论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对人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

总体而言,荀攸这个人是一个有谋略,能忠心一主的人,从客观角度来评论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也上算得一位推动历史正向发展的人。

yixing11

yixing11

荀攸年少出名,刺杀董卓未成,转而投靠曹操,用智谋征服曹操,为曹操官渡之战取胜立下汗马功劳。是曹操非常信任的谋士,被曹操称为“谋主”。

荀攸出身颖川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加上天资聪慧,眼光独特,小小年纪就声名在外。

董卓进京惑乱天下的时候,荀攸密谋刺杀董卓,但未遂被抓,其他人都畏罪自杀了,唯独荀攸镇定自若,待董卓死后,荀攸被释放。

因为曹操也刺杀过董卓,所以荀攸选择投靠曹操,曹操欣赏荀攸有勇有谋遂收其为心腹。当时曹操正准备正面强攻张绣,荀攸劝告曹操不要直接进攻,应该围而不攻,使得刘表无法支援。然而曹操没有听从荀攸的计谋,直接出兵强攻,结果引来刘表支援,张绣与刘表里应外合,曹操大败,自此曹操对荀攸言听计从。

后来荀攸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不朽功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官渡之战。当时袁绍的实力远在曹操之上,很多人都不看好曹操胜出,但是荀攸智计百出算无遗策,很好的为曹操谋划了整个作战的策略,定下了声东击西、攻其不备的方针。

在荀攸的帮助下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一举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和威望,所以曹操非常感动,亲自上表为荀攸求官进爵。

尽管荀攸功勋卓著,但为人非常低调,从不与人争执,很好的保全了自己与家人,得到了善终的结局。

new_play

new_play

许攸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三国志》中陈寿称他为“王佐之才”,许攸作为文人来说,博览群书,智慧超群。官渡之战中,献袭乌巢之计,帮忙曹操打败袁绍。

但是许攸很贪财,狂妄自大,贪功。

许攸还是不断对别人说“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复出此门也”之后被人举报,正中下曹操下怀,曹操便将许攸收杀了。

作为三国谋士,历史上对许攸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

性宽谨,多奇谋,富韬略,有逸才,军中智囊,操之子房,功勋卓著,国士无双!

好奇世界的骑士

好奇世界的骑士

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但出于尊刘贬曹的需要,曹操麾下的谋士多遭贬抑。这其中,荀彧作为曹操麾下首席谋士,其锋芒被掩抑了许多,尽管他着实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1、名门骄子荀彧(163-212年)出身官宦名门,世居颍川,乃荀子之后,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年少即以才华著称,南阳名士何颙称之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公元189年,26岁的荀彧举孝廉,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董卓入朝掌权后,荀彧预感到形势不妙,乃弃官还乡,并劝同乡们说:“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这番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荀彧只得迁宗族北上投奔袁绍。不久,董卓所部西凉兵虏略各地,颍川乡人多数死于战乱。荀彧投奔袁绍后,尽管袁绍待之为上宾,但荀彧却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三国志·魏书·荀彧传),遂于公元191年弃袁绍投奔曹操,开始了他与曹操长达二十一年的准君臣生涯。2、王佐之才对于荀彧的到来,曹操大喜,称:“吾之子房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任之为司马,这一年荀彧二十九岁。此后,荀彧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逐渐崭露头角。尽管荀彧很少随曹操出征,更多地“居中持重”,调度筹划军国大事。但其为曹操所做的三大决策(建立稳定的根据地,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实乃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建议。其一,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公元194年,曹操东征徐州陶谦。张邈、陈宫乘机反曹,勾结吕布袭取了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危急时刻,荀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兖州剩余的三座城池,为曹操保住了反攻的根基。陶谦病死后,曹操又要进取徐州。在这个关键时刻,荀彧为曹操正确分析了形势:“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从这段话中,可见荀彧极具长远战略目光,对形势判断十分准确。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积蓄实力,“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不久,曹操击败吕布,恢复兖州,终于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相比于刘备,曹操较早地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显然是其成功的基础。其二,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对曹操最大的贡献则在于为其制定了统一北方的基本策略,即劝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讨伐诸侯,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公元196年汉献帝从长安东返洛阳,在要不要逢迎献帝一事上,曹操手下各谋士产生分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认为“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则对曹操说:“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三,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这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当时,袁绍兵精粮足,以兵十万、马万匹,南下进抵官渡,企图一举灭曹。鉴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曹操部下很多人畏惧袁军势大,认为根本无法取胜。荀彧再一次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必弱”,同时又为曹操逐一点评袁绍的谋臣战将,“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于是曹操以二万精兵亲自出征,同时派荀彧坐镇许昌,留守后方,这充分体现了曹操对的荀彧高度信任与倚重。而荀彧也不负重托,为曹操稳固后方立下大功。战至当年九月,曹操军粮吃紧,形势愈加危急,曹操本人也萌生退兵的想法。又是荀彧在曹操犹豫不决之际,为其正确分析了形势:“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公今划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坚定了曹操坚持待变的决心。不久,许攸投降,使官渡之战战局逆转,最终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官渡之战中出现的“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等,与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致。3、举贤荐才荀彧善于举荐人才,曹操身边著名的谋士多为其举荐,“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锺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后汉书·荀彧传)。这些人除了戏志才早逝,其余皆为曹操身边出色的谋臣,而锺繇、陈群、司马懿等更是成为曹丕当政时的骨干大臣,可见荀彧善于识才。4、荀彧之死荀彧虽然事曹,但其个人政治理想仍是维护汉室,匡扶天子。公元212年,大权在握、志得意满的曹操欲进爵魏公、加封九锡,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预示着曹操已经开始为曹氏代汉做准备。出于对自身政治理想的坚持,荀彧上书曹操:“(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由此惹怒了曹操。同年,荀彧离世。关于他的死,袁宏《后汉纪》、陈寿《三国志》的记载是“以忧薨”, 裴注引魏氏春秋记为“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范晔后汉书·荀彧传也持这一说法。荀彧之死,又为中国史书增添了传统知识分子认死理、不要命的范例。历史真的很无趣,一旦还原了真相,真就不如小说好看。但历史就是历史,小说就是小说。只有那些惯看秋月春风的渔樵,才能在一壶浊酒中品味出无尽的沧桑与感慨。

rossio

rossio

曹操:①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②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②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③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④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⑤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⑥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钟繇: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袁宏:①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谭,故以大存名节。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抑亦文若之谓。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且哲,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契。相与弘道,岂不远哉!②公达潜朗,思同蓍蔡。运用无方,动摄群会。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愔愔幕里,算无不经。亹亹通韵,迹不暂停。虽怀尺璧,顾哂连城。智能极物,愚足全生。

傅玄: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太祖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

王俭:子房之遇汉后,公达之逢魏君,史籍以为美谈,君子称其高义。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杨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马伏波来游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则贾诩、荀攸,在周则太颠闳夭。

严从:公达慷慨,总角耀奇,恶奸臣之擅命,想桓文之高举,群雄竞起,汉历寝微,翻然回虑,吐词魏幕。原其所以然者,岂不以桑榆之晖,非鲁阳可止;沟渎之节,岂仲尼所嘉?是以摄管仲之高踪,攀魏武之遐辙,全生之理,其亦远乎!

武三思:志同鱼水,契若盐梅,如魏武之得荀攸,似汉光之逢邓禹。

郑艺:运筹决胜,荀攸可比於良平。仗钺祓威,谢艾足同於方召。

司马光:攸深密有智防,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在吴,则周瑜、鲁肃之俦入为腹心,出为股肱,甘宁、凌统之徒奋其威,黄盖、蒋钦之属宣其力;在蜀,则诸葛孔明之长于治国,费祎、董允之志虑忠纯,向宠之性行均淑,皆一时之人杰也。

洪迈: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 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

陈亮:攸隐于智者也,可以为智矣。攸不能安董卓之祸,汉魏之际,岂其心哉?以文若之力,因事以导之,而卒不能正也。攸于是以智隐矣。

范浚:汉高祖以陈平为腹心,或计秘,世莫得闻。荀攸从魏武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古之君臣,于机事慎密;如此其至,是以决策举亊,鲜不有成。今庙堂之上,沈机秘画,必如汉髙之与陈平,魏武之与荀攸;则何攻之不克?何战之不胜?何敌之不摧?何宼之不灭哉!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郝经:①攸亦智计之士,彧之次也。……钟繇称彧为颜子,操称攸为颜子。夫颜子,与禹稷未易地尔,岂以谲计教人簒窃者邪?故二荀之颜子,曹操之周文,曹丕之舜禹,皆以盗贼自名圣贤,欺天下之甚者也。②公达贡筹,保身之哲。③当是之时,魏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为之谋,吴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运其筹。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而士之长于略者,相踵而兴。孟德智有所穷,则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

罗贯中:汉末荀公达,当时号大贤。知能过宁武,德可配颜渊。功振三分国,才成二十篇。曹丕曾下拜,声迹尚昭然!

可米盖

可米盖

曹操麾下人才济济,重要的谋士有所谓的“二荀一嘉”。“二荀”指的是荀彧和荀攸两叔侄。荀彧通常坐镇后方,而荀攸更多的是跟随曹操征战四方。

作为军师,荀攸为曹操运筹帷幄,设奇谋,建良策,功绩显著。

见微知著的大才

荀攸,字公达,出自世家大族。很小的时候,荀攸的父母便过世了,跟随祖父一起生活。

荀攸十三岁时,祖父去世。有个荀家以前的下人叫张权,主动要求守墓,荀攸对叔父说:“这人神色不对,像是做过什么坏事似的。”经过仔细盘问,果然发现张权是因为杀了人,才逃到荀家来避难的!荀攸因此名气大增。

荀攸长大后,在洛阳做过黄门侍郎,后来做任城相,都不得志。董卓乱政迁都长安后,荀攸与人谋划刺杀董卓,还没行动便被抓进了监狱。同伴恐惧自杀了,荀攸却神情自若、一点也不担心。不久,董卓被杀,荀攸竟然捡回了性命。

担任曹操的军师,运筹帷幄,屡建奇策

曹操迎献帝到许都后,荀攸先做了汝南太守,后来入朝为尚书。由于智计不凡,荀攸很快被曹操任命为军师。曹操曾对手下人说:“荀公达不同寻常,有他为我出谋划策,天下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荀攸果然没有辜负曹操的信任,为他屡出奇谋良计,取得了无数的胜利。

在攻打下邳的吕布时,曹军连战不胜,士气低落。见久攻不下,曹操准备退兵。荀攸阻止道:“明公,现在吕布、陈宫他们也很困难,只要我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吕布一定会被我们消灭的。”郭嘉也同意荀攸的意见。曹操便不再犹豫,加紧了对吕布的攻势,很快就生擒了吕布,清除了这一威胁。

建安八年(203年),袁尚、袁谭两兄弟为争夺继承权发生大战,袁谭不敌向曹操求救。当时,曹操屯兵西平准备攻打刘表。接到袁谭的求救信后,曹操让手下人讨论此事。大部分人认为二袁不足为虑,平定刘表才是当务之急。

荀攸却对曹操说:“刘表坐守江汉,胸无大志。袁氏则不同,甲士数十万,如果二袁和好,共守袁绍基业的话,消灭他们就困难了。现在他们内斗,真是天赐良机!”

曹操听从了荀攸的计谋,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便占领了冀州、幽州等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在为荀攸论功封赏时说:“军师荀攸,辅佐有功,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为人师表,去世后曹操为其流泪

荀攸虽然深受曹操重用,位高权重,但他说话行事却十分谨慎。

在攻打冀州前,有个亲戚向他打听消息,荀攸回答说:“王师自往讨平冀州,我怎么会知道呢!”此后,再也没有人向他打听军国大事了。

荀攸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曹操谋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自己却觉得很平常,总是不愿意在事后再多说什么。

曹操曾嘱咐曹丕说:“荀攸为人师表,你应当尽礼敬崇他。”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跟曹军征伐孙权的途中病逝,享年五十八岁。曹操一想起他,总会流泪痛惜。

女人要心智成熟

女人要心智成熟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