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是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行者*长风
为什么《红楼梦》能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由她的价值决定的。
一
《红楼梦》是中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一部手抄小说,作者写的是写实小说,揭示当时社会中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政治真实现状。因为当时的文字狱的酷刑,作者不得不借住神话故事和梦幻之说,掩饰他真实的表达心声。虽然有着神话故事模糊故事情节,读者也从文字之中读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我最初读《红楼梦》是看到同学父亲高大的书橱上一排排的书籍,真气派,打心里佩服喜欢读书的人。当时我初中,喜欢的是唐诗宋词。看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觉得特别好。当然,《红楼梦》已经深入人心,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存在。墙上的壁画、画册以及家具或者日用品上,多处贴着《红楼梦》中有关人物的画。
后来一下子喜欢《红楼梦》是看越剧《红楼梦》,王文娟主演的那部,哭得我稀里哗啦,简直痛彻心扉。从那以后到如今,听到越剧的旋律,心里就有种悱恻忧伤之感,已经浸入骨头了。
二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断断续续的阅读了好多遍《红楼梦》,由于年龄的增长,每次阅读的感受都不一样。这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让人一旦喜欢就像在心里种下蛊,再也无法舍去。有几年我学着写小说,看着自己拙劣的文字时,阅读着《红楼梦》,就像无法攀登的高峰,让几代文人望其颈背。当然,《红楼梦》也给喜欢她的文人们提供了难得的素养。
《红楼梦》的伟大,有人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说明她的成就,比如设计的行业繁杂,高度的艺术性或者高度的思想性。包括对饮食、服装、建筑、医药、绘画、音乐以及书中那些精美的诗词。这些当然也是作者伟大的了不起的地方。我觉得最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作者用现实的笔给我们描绘出曾经生活在某一时代某一些人的真实生活状况。让后人,无论过了几百年,再阅读,仍然感到他们活生生的就犹如活在我们身边,伸手可及。
世界是万物的,人又是万物中的具有灵性的。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化发展,作为每一个单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和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代替不了谁的存在。所以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无法复制。而一代又一代人,生老病死,最终化成一缕青烟,消失在宇宙之中。每个生命个体的感受和认知,是短暂的也是绵远的。
三
《红楼梦》就用看似不留痕迹的实在高超的手法,给展示了一段生活在那个时光中的一群人,他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上至皇帝王爷,下至妓女乞丐。提出了对人性生命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皇权制度下生活人们,性命就是权力下的工具和牺牲品。
《红楼梦》的伟大的地方就是书中的宗旨,不只是作者控诉“家亡血史”,更重要的是揭露当时社会本质。用现实的手法,描绘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命运社会缩影。个体的命运的主宰不只是自己能够把握的,家族和个人的未来,主要的在最高权力皇帝的手中。
《红楼梦》最伟大的地方,是第一次把尊重女性,重视女性的主题,成为小说的主旨。在它之前的小说中,这是从来没有的。《红楼梦》的高度不只是百科全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女性意识。

泠
谢邀,试着说一点,见笑。
中国自三皇五帝走到清代,好几千年,在人伦关系中,所有的文化观念都指向″男尊女卑"。中国的地域决定了中国的文化土壤一大部分就是小富即安,防御守旧,自视王土,农业立国,所以诸子百家最后以孔儒独占鳌头,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何见女性地位?但是,我们是从母系社会来的,我们民族的童年记忆到那里。当我们走了几千年,回望童年,那是何等的激动,羞涩,自责?曹雪芹恰好代我们民族回忆了母亲的伟大与苦难。
《红楼梦》说的是儿子对母亲的赞歌,试问天下谁不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所以它成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一点也不意外。
还有莫言的丰乳肥臂是民间式的《红楼》,若说它对待女性的态度是粗口式的赞美,那么《红楼梦》应该是深沉高雅,文质彬彬。红学研究有无数文章,大多只在细节枝末徘徊,。《红楼梦》是高峰,成就它高峰的还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童年记忆,它写的是民族童年。
不知拙见,可入老兄法眼?

manmanm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a微笑的太阳a
《红楼梦》为什么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那得先分析一下在《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大体达到了什么水平,在这之上巅峰之作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代表《水浒传》,神魔小说代表《西游记》,世情小说代表《金瓶梅》,这些作品深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民群众认识社会的主要文学样式。但是为什么说《红楼梦》才是巅峰之作呢?
一.主题,当时写风月题材小说是很流行的一种趋势,但是人文思想没有升华,始终围绕着男欢女爱,离不开“风情”二字,但是《红楼梦》不同,它把感情提升到抛开物质,超脱一切的爱情,并且把亲情,友情等一切感情描绘到极致,而且恰恰是符合人类思想感情,与人类大众的心里有最高的契合度,小说的最后,是把主题升华到人类悟性的最高点-看破红尘,之前的小说并不是没有写过,但止于轻描淡写,其思想内涵与《红楼梦》无法同日而语。所以《红楼梦》会成为巅峰之作,一大原因是因为思想主旨的高度无法超越。
二.各种细节描写的综合,《红楼梦》无论在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都极尽真实状态,而且将各种描写搭配的得当又恰当,不缺乏也不累赘,所以给读者的感觉没有短缺的失落感,也没有唠叨的絮烦感,每一段描写都脍炙人口,津津有味,而且适当地多设埋伏,让人永远有看下去的欲望。这种描写手法也能最大程度的还原当时的社会状态。所以《红楼梦》能够成为巅峰之作的第二大原因就真的是笔法如有神了。
三.由于当时是清乾隆年间,文字狱盛行的时代,《红楼梦》又实实在在隐含着清朝官场的权利倾轧,明争暗斗的事实,以至于影响家族起落的现象,所以曹雪芹先生不敢公开描写,部分采用了神话的手法,遮盖社会真实想象丑陋的同时,又赋予《红楼梦》神话,迷一样的色彩,更加给整部小说笼罩了异样的光环,所以,《红楼梦》成为巅峰之作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设置了最大的悬疑,令读者无限遐想。所以数百年来读者都会在神仙境界内去探索《红楼梦》里所隐藏的真实。

不速之客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它象征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它的普及之广,渗透之深,没有任何著作可以与之相比。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一定知道中国有部书叫《红楼梦》,不知道《红楼梦》,你就不配做中国人。
可是,《红楼梦》在明清两朝却被作为禁书对待,不准出版。民间只能以手抄本进行传看。如若发现,还要治罪。
直到乾隆十八,十九年,乾隆皇帝命令纪晓岚,和坤编篡《四库全书》时,和坤向乾隆推荐了《红楼梦》(还有四个名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据说,乾隆拿到书后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喜出望外,一气读完。命令和坤把《红楼梦》编入《四库全书》。从此,一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得见天日。《红楼梦》的问世,和坤当然有功,但首功当推乾隆皇帝。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日常生活,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刻划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众多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封建家族悲剧和儿女爱情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描述和揭示了封建阶级衰败的过程。
《红楼梦》问世几百年来,就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红学热,有倾其一生专门研究它的红学家,并产生了各种观点的红学流派。就各人的不同眼光,给出各种不同的解读。经学家看‘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斗争,好事者看闺阁秘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
但主流观点认为小说:大旨言情,实录其事,摆脱旧小说写作俗套,依据事物发展规律,以全新的技巧,最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以最精美的语言,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毛主席的评价: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鲁迅先生的评价: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真闻。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红楼梦》不但中国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很早就传到了外国。1793年传到日夲,1842年有了英译本。《红楼梦》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海外亿万读者。
英国人评论:《红楼梦》这部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写就,全书中出现400多个人物,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百多个人员为线索,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俄国作家瓦西里耶夫评道:写得如此美妙,如此有趣,以致非得多少模仿者出现。
《红楼梦》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的。
最后,感谢七珠先生的盛邀。草草成文,请斧正。
刚学设置图片,有点乱,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