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姜子牙封神,商朝有些敌人为何也可以被封神?

abbeysstar
人无完人,并不是站在大周这边的才一定是有能力的好人。商朝那边也有很多有能力的人,或许在战场上他们是对立的,但是除了纣王残暴不仁,那些带兵打仗的不定也是这样残暴的人,他们甚至是更加忠君爱国之辈。电视刚开始的时候就说到,纣王因为亵渎女娲娘娘而招来大祸,在面对这样的帝王他们并没有选择离开或是去选择一条更理想的路走,这样的精神更值得表扬,而封神封的不就是愿为天下付出,那些正直的有能力的善良的,忠君爱国之人

徐沐阳Cyrus
老子元始通天共立封神榜的时候大家各自都明白,死了上榜。名单也是订好的。大多数都是截教门人,为什么通天那个时候没有反对?原因只有一个……他本来就想让自己的门人上榜。
这里肯定有人要说通天不是提醒自己弟子不要下山不要去招惹姜子牙,不然就要上榜送死吗?
我想说,通天这是在演戏呢……榜上有名,
怎样都是死路一条,通天当然要做个好教主的姿态,全心全意为弟子着想。
可惜啊,截教弟子都挺叛逆,果真把师父的话当耳边风,一批一批的去送死。
十绝阵那些小号的就算了,赵公明,云霄这类级别高的,佥榜时在场的都去送了。
这几个修为可比金仙高多了,他们死的时候,爱徒的通天在哪呢?

shion
这个问题原著早已给出答案。虽然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就有问题。我觉得提问者的本意应该是为什么一直忠于残暴的商纣王统治的商王朝的那些人,有些无恶不作,比如费仲和尤浑,也有愚忠的太师闻仲,还有包括纣王自己,他们为什么死后还能封神?
以来,我们接受的观念是世间有善良正义,也有邪恶不公。善良的人应该受到尊敬,而邪恶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就如西方观念,人死后好人进天堂,坏人入地狱。这也符合人们长久以来的善恶观念。
可是在《封神榜》中却出现了偏颇?究竟的作者许琳故意为之?还是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很多事情拥有了包容海纳之心,善恶分明取舍不在十分对立?所谓人们认为事情不再是非黑即白?
这些原因都不是,其实这个问题要想好好理解,只需要仔细看一下《封神演义》原文关于封神榜的由来的描述就一目了然。
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世间就有一千五百年一次的劫数,很多散仙和游仙就要犯劫渡厄。那么这一次劫数到来,又赶上天地之间商周两代王朝更替。同时为了维持天庭秩序和编制,能维护人、神、鬼三界的正常运转,所以才有阐教和截教、人道三教封神一事。
而所封之神,《封神演义》第七十二回中,通天教主就讲过,所谓“三教共议封神,其中有忠臣义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
那么我们就不奇怪了为什么会有辅助殷商逆天而为的人会封神。而且在最后封神的时候,执掌封神榜的姜子牙为众人解释了谁该封神的原因。比如关于商朝太师闻仲死后被封为雷部正神,统领二十四天君,行使催云布雨之职。申公豹为非作歹,助纣为掠,虽然身体被元始天尊处罚填补北海海眼,但还是封为分水将军,执掌东海。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商纣王。他被封为天喜星,和他的两个臣子费仲和尤浑。可以说他们在《封神演义》中算是典型的“反派”。但最终他们都得以在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中获得了神位,但其神位都是比较低微的一种。属于斗部正神金灵圣母管理的斗部群星之一。
总之,就是禅、截、人道三教共议的封神之事,早已确定人选,就相当于是天机,或者说是天命运数。选定的标准就是渡劫度厄的神仙,或者是尽忠职守的凡人。不管这些人犯下任何过错,已经被官方认定是之后封神的对象。

大头叮当
都是各为其主。纣王荒淫无道天欲灭之,但作为商朝的一些忠臣,比如商容、比干、闻仲等他们世受皇恩,誓死捍卫成汤王朝风雨飘摇的六百年基业不倒,本质上是在助纣为虐,与天意抗衡,把他们简单定义为敌人是不妥的。
三教共立封神榜的背景之所以有封神榜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昊天上帝。昊天上帝主政天庭时,人员凋敝,百废待兴,这里透出的信息应该是天庭经历了一场浩劫,有可能是昊天上帝发动了一场夺权大战,否则的话怎么解释天庭怎么会沦落到连基本的工作人员都缺少的地步呢?闲言少叙,昊天上帝急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担任神职,他首先看中了阐教教主元始天尊那十二个金仙弟子,希望这十二仙首称臣,到天庭任职。元始天尊自然不同意,因为到天庭只能修成神道无法修成仙道,当时十二仙首已经是金仙级别了,而且又犯了一千五百年的杀劫,需要度过杀劫后修为才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于是利用昊天招人的机遇,元始天尊炮制了一份封神榜,把截教的通天教主、人教的老子都拉了进来,经封神世界最高领袖鸿钧道人批准并主持,三方在截教总部碧游宫进行了封神榜的签字仪式。
三方会商后一致决定上榜人员三教弟子都有份,凡是榜上有名者必须要到昊天手下任职以成其神道。鸿钧道人拍板同意,是之为天意。
元始天尊搞封神榜的目的一是帮助自己的徒弟完成杀劫,二是彻底剿灭竞争对手截教。最后经过封神大战元始天尊成功完成了这一目标。
小结:回答刚才的话题,商朝有些敌人为什么也可以封神?因为封神大战可以说泾渭分明,阐教保的是西周政权、截教保的是商纣王。也就是说商朝这些所谓的敌人实际上都是截教门人弟子。他们上榜是三教共立封神榜时早就定好的。

fanqiunan
《封神榜》是俗称。起始叫《封神演义》,相传为明代许仲琳创作的长篇小说,大约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这本书版本名字很多,曾称之为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
《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是书中重点讲述的举足轻重的主要人物。
姜子牙,名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世称姜太公。在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修道40年,后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封神。他先辅佐周武王,安抚百姓,讨伐商纣王,以推翻商朝,崛起周代八百年基业。
姜子牙是册封使者。他一共册封了365位正神,八百位副神。在封神榜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作恶多端的坏人在封神榜之中。例如:商纣王的臣子费仲、尤浑之流,逆臣飞廉,还有申公豹、吕岳这些人做了许多坏事的人等等。最令读者不解的是,商纣王也在封神榜单之中。为什么?这些周武王的敌人,姜子牙的敌人,为什么会被姜子牙列入封神榜单之中呢?
其实在《封神榜》中,并没有硬性规定只有好人才能被封神,那些坏蛋只要够坏,死后也能被封神,但是,这个神的概念与读者想象的相差甚远。
比如说,像商纣王的臣子费仲、尤浑之流都被封神,像飞廉这些逆臣也一样被封神,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生前也都是商朝的一方诸侯,会被封神很正常。
像什么申公豹、吕岳这些人他们都做过很多坏事,但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仙人一列的,并且一个是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一个是截教通天教主门下,属于那种要背景有背景,有身份有身份的人,被封神也很正常。
再说了,被封神的人都是死人,没有活着被封神的。
姜子牙封神,是受元始天尊派遣下山去做的事情。具体什么情况?姜子牙心中很有数。就是去帮助周武王消灭商纣王,然后,把这些恶人化为神升天,在天庭,由昊天大帝摆布,同时也救助保全了自己的弟子十二金仙,这是元始天尊的真正目的,姜子牙已了如指掌了!更何况这封神榜是元始天尊内定的,其目很清楚!
也许《封神榜》姜子牙把商朝中的恶人坏人封神的用意,是告诉读者,那些在世间活着时趾高气扬,霸凌欺人,高高在上的人,死后也会得到报应的,那些坏人恶人会在阴间偿还逆债的!这个封神的“神”的含义,读者看看《封神榜》这本书,就会领悟姜子牙封的这些人为“神”的用意了。

一年的一天
因为三教共签封神榜,让那些根基浅,运气差,难以修成正果的仙人走另一条路修成神位。

cc198612
因为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临罚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说白了,就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商量出了一份名单,从天上天下所有的人和仙中,选出三百六十五位神,依各自的根行进行册封。这个名单就是“封神榜”。封神榜上的人只有在死了之后才能进行册封。

沙戈
《封神榜》姜子牙封神,为何敌人也可封神?
这个问题要弄清楚封神的来历:
一、封神安排:按照《封神演义》来看,封神活动是因为昊天大帝也就是后来的玉皇大帝要组建天庭,先进行组织机构设计,共设计了8个部门,365个职位。
组织机构设置好以后,需要有神人来当差,因为需要的神人蛮多的,365位呢。昊天大帝就把眼光看向天上人间各路仙人和凡人,首先看好了阐教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昊天大帝想直接把这12位仙首挖过来。元始天尊当然不同意,就打起了官司。
官司打到鸿钧老祖那里,鸿钧老祖决定安排一个封神活动,帮助昊天大帝招聘人才。便命令阐教、截教和人教,三教掌门到截教教主通天的官邸碧游宫共同商量,确定封神名单后形成封神榜,然后交由元始天尊主持封神大业。
而元始天尊将具体的封神事务交给自己的徒弟姜子牙来执行,并最后代表元始天尊进行封神活动。
二、如何封神:封神榜上的名单是根据三山五岳、十岛仙洲的各路仙人、散仙、人间的一些有名望的文臣、武将或特殊人群的特长而确定的。
确定名单以后,这些仙人或散仙,以及人间的这些人才,都必须先死亡,灵魂封神。因为这些仙人、散仙以及凡人,因修炼不到家,肉身无法到天庭供职,所以只能舍弃躯体,而用灵魂封神。
而要获取他们的灵魂,必须先让他们死亡。那么,如何让他们死亡?
第一种方法是直接杀死。这种方法最省事,也最直接,凡人可能没办法,只能接受。但是仙人都有一定法力,如果直接杀死,势必一腔怨恨,封神了也不会好好工作。所以直接杀死行不通。
第二种方法就是借助一个活动,让仙人、散仙和凡人分成两个阵营打起来,然后让封神榜有名的人或仙,在战斗中被杀死。这样你因技不如人而被杀,怨不得别人。并且死了之后还能封神,不用去轮回,对他们也是安慰。所以这种封神的方法比较容易让大家接受。
元始天尊选定的两个阵营大战的活动就是“兴周灭商”,让这些准备封神的仙人、散仙和凡人分别置身于商、周两大阵营中。当两大阵营打起来时,自然该死的就会死掉,不该死的死了也能救活。
死了一道灵魂奔封神台去了,封神后,这些灵魂神人就是一家人了,都是昊天大帝的臣下,大家也不用再争了。
三、仙人为什么不愿意死后封神?仙人要封神,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死后封神,另一条路是肉身成圣。
《封神演义》中,共有李靖、杨戬、金吒、木吒、哪吒、韦护、雷震子七人是肉身成圣,其它封神榜上的365位正神都是死后封神。
仙人不愿意死后封神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死后封神的,灵魂被封神台所拘,封神后被天庭所拘,只能踏踏实实地给天庭打工,没有自由度。
而肉身成圣的,不仅天庭给予正式编制,而且管理松散,愿意上班就来当值,不愿意上班的就听调不听宣,甚至停薪留职都行。
另外,死后封神的,能力基本固定。而肉身成圣的,好好修为,境界就会不断提高,突破大罗金仙,成为圣人都有可能。所以十二仙首不愿意到天庭当差,主要是想继续修行。
三教签押封神榜以后,名单是保密的,但事情都给三教门人宣布了。三教门人都知道,参与“兴周灭商”活动的都有可能被打死封神。所以,封神与阵营没有关系,能否封神,就看封神榜是否有你大名。
想封神的,积极参与“兴周灭商”大战,万一战死了,就有机会封神。
不想封神的,就老实在洞府呆着,修身养性,等封神活动结束再出来。
三教掌门都提前和门人打过招呼了,特别是通天教主,在碧游宫前贴出了一副对联:“紧闭洞门,静颂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就是让门人注意自律,不要以身犯险。
但是元始天尊不会让截教门人如愿的,运用诡计,惹得截人门人如飞蛾扑火一样投身西土,大部分都进了封神台。甚至像云霄、碧宵、琼霄以及赵公明这样的大罗金仙都投身西土,最后惨死封神。
而阐教门下,虽然十二仙首没有封神,但也有不少三代弟子在灭商大战中捐躯。像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洪、殷郊等,也算对通天教主一个交代吧。

林子
封神类似于人才选拔,主要是为了给玉皇大帝选拔人才,由三教联合发起的一次运动,自然朝戈的一些大将也在封神之列

Cami
那是因为你对神的定义或理解 出问题了

nopowerwoo
敌人不就是等着被打死吗?不死咋封神!

minniezhang
应邀谐答。“神”是一种人物个性。说神有“神通”,是说这个神在这个个性方面是“专业户”,办这类事情敬他拜他,他就会给你帮助,使你实现愿望。所以对敌方的“专业户”也得封神。封神演义不是分清是非对错的故事。是借一个朝代变迁的历史,表达一种“万物受神仙管辖”的思想意识。《封神榜》作者是许仲琳是明代人。封神演义是传统文化思想的杂揉。
这是“多神论文化”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也一样,有雷神、火神、太阳神、风神、海神、酒神、爱神、歌神、死神,都是“专业户”,宙斯也就是神的总管家,各类专业户的活,专业户自己干去。宙斯不包办。但古希腊人的神话是公元前五六百年与孔子同一个时代,思想家们从神话走出了宿命论,走向了探究世界本源终极原因的探寻。
中国的玉皇大帝也一样,也是众多神仙的总管,有各种各样的神仙,山神,河神、土地神、南极仙翁、北斗七星,玉皇大帝的御驾、王母娘娘的侍奉;四海龙王,雷公电母、七个仙女,托塔天王,各司其职,玉皇大帝也不包办各神份内的事、但都不能违背玉皇大帝的意愿。反正人间有什么样分工和职务,天上神仙都一个不缺。距今五百年前许仲琳时代,还是深信不疑。《封神榜》让人思想意识,达到了永久的“天人合一”。
但是这也不妨碍《封神榜》在明代小说中占一席之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拿历史事件讲故事,各自讲故事的风格不同。

鲍鲍想旅游
妖族灭亡之后,周天星辰无人管理。昊天受鸿钧老祖之命任天帝,但天庭又无守卫者,于是传下封神榜。
天地之数,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留一线生机。阐教元始天尊联合老子、西方教二圣来对抗截教通天教主,圣人共约,圣人子弟入封神榜,散修则魂飞魄散。
被封神未必是好事,天界是以实力说话的地方,修行者又重因果,可是封神后与天庭依依相关,因果结大了,修行就慢了,实力就低了,反而不利修行,自然不如自由自在的修行好了,所以封神之事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封神榜涉及到阐教和截教之间的争斗。其下门人都是仙,但那时候由于是创世之初,所以得道成仙的仙数量十分有限。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就要广纳非仙的种族。
但是直接从人或妖中招纳,又会降低整体实力。所以就利用封神榜,把一些有本事的,他们看中的人或妖封为神,再纳入自己门下,又阐教截教之斗以截教之败告终,于是就都进了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