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明明属于文学领域,为什么历史领域创作者也喜欢讨论这个?

狐女青青
1、文学领域和历史领域,虽然表面来看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有时候却没有明显的界限。文学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历史。这就造成了很多文学作品里,其实就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同样的,历史知识里,也涵盖了很多文学作品。它们俩在没有明显分割出来的情况下,是没有突出的界限的。
2、《三国演义》为一本历史演义小说。从小说上来说,它是文学领域,但是从三国历史来上看,它又属于历史领域。因为虽然它只是演义小说,但是毕竟来源还是三国。虽然有些地方对真实的历史有着大量的改动。但是毕竟在大的方面还是符合历史的。
以上为界限问题,所以,很多文化领域的问题上,其实也包含了历史的标签。同理,有些历史领域的问题,也包含了文化的标签。
1、《三国演义》的有些问题既是文学领域,又是历史领域。
2、《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包括衍生影视剧影响很广,热度高,也可谓讨论起来一直经久不衰。有人看,就有人分析,有人提问,就有人愿意回答。属于热门话题。
3、《三国演义》的问题,门槛相对较低。同样的,也是因为家喻户晓的原因。不管什么问题,只要不是太偏,谁都能回答几句,发几句自己的意见。所以无论文化领域好,还是历史领域的人,也都喜欢回答。主要就是门槛低。
4、三国那段历史,因《三国演义》的普及,可讨论的问题,确实也很多。更重要的是,也有人愿意看。读者是第一位的。高端的文化和历史领域,可能读者就会太少了。别忘了,悟空问题,除了解决问题,还有很多人是为了收入和上热门而来的。
5、就是历史领域的人,相对更为了解三国那段的真实历史。当真实与演义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的优势就来了。他们可以告诉你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这除了是一种优势,同时也是一种优越感。

快乐生活
这是一个只有网络时代才会有的文化现象。董太龙的回答很好,相同意见不重复。这里只谈一点,从现在网上讨论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讨论者(包括历史研究者)都没有把《三国演义》当文学来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董先生说的以外,还有一点,《百家讲坛》的《品三国》开了先例。把小说《三国演义》与历史《三国志》混在一起,用历史来剪裁小说。
应该看到,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是完全不同的。这里不可能作全面理论说明。只想说历史的价值在真实,文学的特征是虚构。没有艺术虚构,就不是文学。文学要讨论的是1,艺术虚构的故事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生动感人。2,通过艺术虚构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特征是否鲜明,性格发展是否合理,性格形成与其生活历程是否吻合。3,故事与人物形象体现的社会意义一一作者的思想倾向。4,文学语言和艺术手法等。
以《三国演义》为例,讨论诸葛亮这一形象,不是探究“空城计"的历史真实与否,也不是讨论当时的实力对比,评论其该不该六出祁山。而应讨论这一形象是如何塑造。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一形象塑造是否成功,这一形象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广我们可以说得再具体一点,比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是为了塑造一个理想化的贤相一一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梦。作者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徐庶走马荐诸葛起,到刘玄德三顾茅庐,从环境描写,到人物烘托,吊足了胃口。隆中对,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令人惊讶。然后是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神机妙算,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终于确立三足鼎立局面。然后,再写其作为蜀相,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八阵图,空城计,前后《出师表》,终于秋风五丈原,含恨而逝。应该说正是那些虚构的故事,才使得这一形象更丰满,性格特征更突出。没有空城计,就无法显示其谨慎与大胆的统一。没有六出祁山,无法突出其躹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诚与献身精神。
文学所要研究的是诸葛亮这一形象是如何诞生以及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对中国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后再说几句,有些人总拿某些史书的一些所谓史实片断来批评小说。我们不想说这些所谓史实也不一定就是真实,君不见历史本来就是在不断修改中。研究历史的人更应该研究同一事件在不同时代是如何被反复书写的。其中的差异体现着怎样的时代精神。当然,这很难。要比指出文学中的虚构难多了。我们要说文学本来就是虚构的。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文学为什么这样虚构,这恐怕也很难吧!

luciawen
文史不分家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为什么历史领域里的创作者老去讨论?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历来文史都不分家吗!
(一)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这一点是事实,但它又是一部反映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据说,罗贯中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虚构,才创作出《三国演义》的。没有《三国志》可能就不会有《三国演义》。所以,《三国演义》也可算一部历史书。
(二)
《三国演义》中加入了文学的元素,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比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这些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至于这些故事的真假,人们并不过多去追究。有人质疑说,罗贯中写“空城计”是把后人的故事,安在了诸葛亮身上,是为了美化诸葛亮,甚至神化诸葛亮。实际上,诸葛亮根本没有搞过“空城计”。这一点,因历史久远,我们一般读者难以搞清,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研究吧!
(三)
随着影视业的发展,《三国演义》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后,更是家喻户晓。我是一名作文老师,属于教育领域的创作者,我对《三国演义》也是情有独钟,一提《三国演义》也想议论一番。就连我教的三年级的学生,说起《三国演义》来,都是滔滔不绝。原来孩子们是通过小人书、动画片等,也掌握了不少“三国”故事。
(四)
这样看来,历史领域的创作者也讨论《三国演义》,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哎呀,我既不是历史领域的创作者,也不是文学领域的创作者,还是赶快闭嘴吧!
闫老师简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余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与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

秋秋
因为相比于三国志或者其他同类史书,三国演义更具有戏剧性,而且更通俗易懂,虽然不是史实,但是民众的接受度更好些

Leo-狮子1990
谢邀:三国演义是古代巨著确信无疑,并且达到了无可攀比的颠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不是一个概念。三国志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用文学的形式记载了西汉未年到灭亡的一段历史,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段泣鬼神,惊天地的社会变革史。三国演义则用文学再创作的形式,对这段历史和人物进行了艺术性地描写和刻画,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和历史学者都有极为鉴尝价值。

海岛乐乐
只说一点T曹操夹天子以令诸候,占地百分之七十,刘备借地会哭,只占西南一部,厚黑至极,仁义代表,而曹阿瞒为奸雄。东吳杀关羽投降曹操。以历史为主线進行文艺创做。可读性普汲性好。比红楼有看头。靠红楼谋生人很多,研究个遍,发现多少新东西。国外名著很多好,其知名程度超过红楼才孑隹人,现代人如果都哪样只有喝西北风去。

小纽扣
没有什么别的书,可研究讨论的,只有,四大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