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幸福

900字有文采新颖
提到的作品

[作品]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平津冬春》以详尽的史料全面的讲述了平津战役的战况,过程,生动地描绘了战役的历史背景、作战经过以及历史地位和意义,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与宣传意义。主要内容包括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中的N种可能...

刘晶林

最新跟帖
leepei

leepei

1。



一支笔,刚画完前唐的雁落平沙,又滴淌着晚清的紫廖渔歌……一杆桅,刚降下暮春的轻烟残月,又升起了霜秋的白荻劲风……岁月在轮回,人生在飘逝,我们驾一叶扁舟于江渚之上,寻觅所谓的幸福。  茫茫中华史,从未忘记幸福的存在。有过去、有现在、还有未来。  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失去了;李氏宗族是痛苦的,因为它遭弃了;李白是痛苦的,因为朝野乱了,于是,时间在追问历史:“何为幸福?”我追着时间在后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于自己的心!”世界万象,无所不有。    幸福,只有用心而且懂得去接受的人才能幸福。有些事,就像哈哈镜与玉面镜的结合,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丑死了。给一个选择的机会,你是选好看的一面还是丑的一面?幸福在于自己的把握,或者,你对着丑的一面时万般痛苦,忘记了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隔若汪洋。    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这样的镜子会翻看不同的一面,于是,幸福属于了他们。贝多芬就是一位懂得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他说:“没有,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六分之一!”除了耳、(?)我们还眼、鼻、嘴、手、脚、(?)六分之一,这就是贝多芬幸福的概念。    幸福,只是“塞翁失马”,要懂“焉知非福”的道理。求幸福,就要有阿Q的精神。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极具讽刺意义的人。然而,今天的我们,为求幸福,把阿Q作为一种榜样。  原来,阿Q也是幸福的。面对已知的死亡,我们是恐惧,还是坦然?尼克松在知晓自己得癌症以后,他对死的定义是:酒吧打烂时我就离开!这也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  所以,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不能定义,幸福与快乐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千年的余辉摇曳那些花季,飘落那些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  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瞬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2。  



曾听说过一个渔夫的故事,这个渔夫整天躲在海边晒太阳,一个旅游者问他为什么不去追求荣华富贵,他说只要他现实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很快了。  大概这就是这位渔夫幸福的底线。



对于渔夫的认识和行为,我不敢苟同。与其说这是她幸福的底线,还不如说是他懒惰的借口。  一个整日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还宣扬什么“我快乐,所以我幸福” 的人难道不令人唾弃和鄙视吗?他享受了今天的幸福,那么明天呢?后天呢?下半辈子呢?子孙后代呢?——者幸福的底线恰恰是无尽的灾难痛苦的根源!



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奋斗。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取。  当你缺少了这一精神品质,你生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生命的意义都不存在了那有什么幸福可言。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身居帝王之尊仍不停地奋斗,于是才有了“贞观之治”时普天下臣民的幸福;鲁迅奋斗一生,弥留之际仍握笔不辍,于是才有了文学作品和精神思想流传不朽的幸福;贝多芬身残志坚,为艺术奋斗终生,于是才有了《命运交响曲》在世界各地长响不止的幸福;居里夫人孜孜不倦奋斗于科学第一线,对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是才有了“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恒久幸福。    



幸福不是满足,不是放松,不是停滞,而是追求,是奋斗,是生命价值的完美展现。现实的安逸固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那绝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短暂快乐的背后是空虚,快乐的前面是痛苦;偶尔的成功固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那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那种成功意味着终止,终止的生命便失去了活力。    一个人如果仅仅存有灵魂的躯壳当然不会有永久的幸福。



可怜的渔夫!幸福的沐浴在日光里是否曾想过,今后的衣食哪里来?幸福的源泉又是什么?如果不清醒、不理智的思考一下的话,那就任他的思想在温暖的阳光下钝化吧!就任他的白发和皱纹在庸庸碌碌中滋生吧!就让岁月的快车检验一下他幸福的底线究竟能负载多久。    



幸福无底线,幸福无极限。站直身体把握自己的命运,向它抗争,向它宣战!奋斗无止境,追求无止境,在奋斗与追求中去创造、享受真正的幸福吧!



——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3。  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所以我们很难说贫困的人就不幸福,也不能说物质丰富的人就幸福。  我想现在的人怎么差,物质上恐怕比一千年前最富的人好多了。所以你能给予别人财富,但不能给予幸福。  可一旦一个人有了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很飘渺,但是那是幸福的根源。

幸福也没有一个标准,有些人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对幸福的追求就不同,有人与成就为幸福的标准,有人以获得金钱为幸福的标准,而有的人以地位为幸福的标准。    。。。。更高尚的人就是以他人的幸福做为自己幸福的标准。但这样的人是很少的。

关于知识和幸福是否有直接的联系,我看未必,在古代很多人是没有知识,但是我们不能排除他们就不幸福。  相反现在我们有了很多知识,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问题越多麻烦也越多,只有那些以解决问题为幸福的人才能感觉到无比的幸福。  

所以在对待别人的幸福上我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如果她是个看到花落也要伤心的人,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如果她是个面对死亡都坦然的人,那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自己的幸福只有靠自己编织,编织幸福的方法首先有个幸福的信仰,从古到今,这个所谓幸福的信仰大多是被宗教信仰所取代的,宗教作为飘渺的东西能这么长久的存在,正因为现实中的人很难找到信仰,所以只有到虚幻中寻找。    从而满足自己的幸福感。

阔大视野去看,贫困,困难,灾难,死亡。。。。。。都是培育幸福的肥沃土壤,只有懂得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幸福,也只有知道痛苦的人才能品味快乐。而对待这些磨难似乎只有宽容,而不是吝悯。  。。。    [/color][/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4][color=#0000ff][color=purple]后记:古墨的议论文很差的,原因是论证的不够.自己又不想去找资料,这就当大家讨论的话题了.讨论下什么叫幸福了







寂寞寂寞就好小屋

寂寞寂寞就好小屋

幸福

什么才是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怀抱着幸福的梦想,吞下了长生不老丹,飞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  可独守着寒冷的广寒宫,她是否会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马蒂尔德,在戴上项链做着幸福的梦的同时,却没有想到这幸福是那样地短暂,她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嗜财如命的葛朗台,拥有如山的金币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当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轮椅上盯着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时,这样的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  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当中国的封建学子们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且为之奋斗终身时,吴敬梓则用他的笔给我们绘出一个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幸福就是如此吗?我怀疑了。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  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  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幸福。

楊babababa

楊bababab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