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你,看过哪些想起来羞于启齿的小说?
banbanban
那时候只知道没有郭敬明,饶雪漫的。只有霸道总裁,冷酷小王爷。那时候真的迷的不行不行的。
我记得我的第一本言情小说是我妈的口袋书,里面还非常黄,她放在房间里面,我小学时候又无聊,然后就拿来看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她也有几本香港言情,被我反复看了好多遍。
我们初中管的比较严,小说都不能看,只能偷偷在上课,或者午睡的时候看。那时候10块钱可以买一本语文书这样子大的言情小说,里面有几个故事,也有3块钱一本字典一样大的口袋书。里面也有很多不可描述的。哈哈哈,这就是我对男女之事的启蒙啊!
还有一次在晚读的时候,我正在看小说,嗯就是那种,然后看的入迷被英语老师收了。啊啊啊啊啊啊,关键那本书我都没有看到一半。那时候没觉得丢脸,现在想想,老师怎么想的,一个女生天天看这种书。丢脸!
老猪自在飞
好吧,提起青春期,对于这个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名词,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仿佛如昨。
看过很多小说,即便现在想来也并不羞于启齿,毕竟那是过去的回忆,见证了我的成长。恐怕在那个时候天天看新闻联播,现在才羞于启齿吧。
郭敬明的小说没有看太多,只看了一部,韩寒的倒是看了好几部,即便到现在也不觉得他的那些想法有多么过时,只是觉得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现在也依然如此,拍电影也每一部都用心打造,发挥自己的特长。
当然对于很多人也包括自己,最喜欢韩寒的一部小说,就是他最初的三重门,因为里面的主人公很像自己。
因为是如此的平凡,你其实没有做什么事情,但是就是那样每一天的度日,有一些所谓的学校的事情,感情的纠葛,但是那些都太皮毛了。经过了三年又三年,才发现自己就在那样的日子当中长大了。
当然在那个时候也看过金瓶梅,不过因为是古文写的实在是没有兴趣读下去,看了两下就结束了。
据说明年三重门要开拍了,韩寒18年前的一部作品,现在热血重燃!
vwautos
从题主的描述看,羞于启齿的不是指内容带色带彩的,而是水平低劣、内容肤浅的小说。这样的小说,我在青春前期(10-13岁)有看过,而且还不少。
在我小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文学名著,周围也没有懂文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要看书,多半是去街上那种退休老人以木架子和木板箱为货架和柜台的书摊上看。木架子上拉了很多条铁丝,用来挂连环画,木板箱里装的是武侠和言情小说。
大约在7、8岁左右时,我开始瞒着大人偷偷到书摊上去借阅,武侠言情都看,言情是琼瑶,看了近二十本,一开始很佩服她写得细腻,大半年后就瞧不上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应该还是受了影响,小小年纪脑子里转的都是“海枯石烂”“天荒地老”,成天逢花洒泪见月长吁,写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词。
从那时到13、4岁的5、6年间,能够读到的书主要还是武侠小说,有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宫白羽、王度庐的,也有萧逸、卧龙生、柳残阳、云中岳、陈青云、诸葛青云的(这些名字居然全部能打词组,我靠!)。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这些书,填补了我的空虚和寂寞,让我在这惨淡的人世间还有一点点幻想和寄托。
然而我不是一个像周围无数人那样,可以一辈子在知识和学问上停滞不前的庸人,早在11、2岁时,我就在日记里发出了“武侠非文学,弊远大于利”的感慨,却囿于现实环境的粗鄙与愚昧,无法接触到更高级的作品。
这些低劣的武侠小说,绝大多数只相当于现今的网文,武侠小说的意淫和娱乐本质,注定了它的上限不高,即使是新派武侠三“大师”,那也只是相对而言,以下举栗:
1、他们的认识太浅他们备受粉丝称赞的家国情怀和正邪之分,不过是古代评书的遗绪,连老农民都知道的粗浅道理,对人类的生活与精神状态与所面临的困境毫无展示,这一点几乎所有武侠小说家皆概莫能外。
2、他们的知识水平太低。对各种历史、人文、地理、艺术……诸方面的学习、理解,他们都远远不够,或许囿于历史条件,功课都做得不足。
比如明教总坛的光明顶,历史上是在黄山(光明顶这座山峰就是黄山的),金庸却把它搬到了新疆昆仑山,搬到新疆也就算了,但波斯总教来整顿中国明教,放着中古时期被波斯和阿拉伯商人走烂了的葱岭不走,偏要乘坐海船绕到东海去,他们在环游地球?再比如,被金庸夸上了天的超级才女黄蓉,她跟大理国状元兼宰相朱子柳比拼学问,对的对联都是世代流传的民间段子不说,还张口就吟出了下一个朝代的曲子山坡羊,这是玩穿越吗?还比如,他被很多人认为是武学大家,但实际上对于格斗、体育学、物理学和力学知之甚少,比如人物飞越水面,为了跳得更远,弄出左脚踏右脚以借力的荒诞情景,比如谢逊扔冰块二十丈就吓坏了张翠山,因为张还扔不到十丈,这是连普通人都不如的水平,比如黄药师的旋风扫叶腿,一腿为轴一腿横扫数周,这是打陀螺吗?金庸是个酷爱卖弄知识以“媚雅”的作者,但他的学问只是道听途说的水平,越卖弄越露马脚。
梁羽生爱写新疆和天山,可看起来他完全没到过新疆,没见过雪山,他笔下的冰川居然可以划船上去。另外他还挺有“现代意识”地对登山有着浓厚的兴趣,几本清初天山系列的书都有人去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问题是,珠穆朗玛这个名字是1952年才由政府更名的,之前在那些小说人物生活的年代是叫朱母郎马阿林(1717年),而珠峰世界第一高峰的确认,已经是近代(1852年)由印度测量局测量并首次确认的,之前的世界第一高峰是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干城章嘉。诸如此类实在不胜枚举。
3、他们的才气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故事编不完整,情节生搬硬凑,人物脸谱化过重和对历史、政治、人生等的认识过于肤浅片面等方面。
梁羽生是三“大家”中才气较弱的,他除了爱用蹩脚的原创诗词来秀一把传统文人的优越感之外,没有什么关于才气的展示。他的小说左派意识太浓,人物脸谱化、类型化,黑白正邪壁垒分明。他的题材多是无产阶级抢班夺权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历史和天下大势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教科书式的图解上面,对于人性的刻画基本停留在民间故事的二分法上,虽然他偶尔也有个别主角(厉胜男)、配角(铁镜心)打破了常规,但远不足以改变读者对他的整体观感。
在艺术处理上,梁羽生堪称实在和笨拙,完全缺乏艺术的想象和留白,尤其是他总把读者当半文盲,不但任何事情都写得极为详尽,处处交代和解释,甚至还加括弧注释。此外,比起金庸来,他还是个不注重检查、校对和修改的坏作者,他的小说到处都是错漏: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朝代出现、前面死了的人后面又出来、同一个人前后名字身份不统一、老年人把年轻人熬死了(鸠盘婆和张丹枫)等等,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作品的品质。
金庸虽然备受推崇,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情节推动全靠不解释,有隐情我耍横,有委屈我兜着,任凭你们来误解、歪曲和攻击,一切看似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大悲剧和大变革,都是由于误会造成的,这些“不解释”的受害者,虽然不是悲剧的根源,却是悲剧的强力催化剂。
但就算是这种蛮横不讲理的情节推动法,也难以进行下去,更不能保证它不滑出轨道。比如《天龙八部》,萧峰和慕容复的悲剧,基本上是他们的爹害的,萧远山这个无能的复仇者,三十年前能轻易吊打二十多个中原一流高手,悲剧发生时报仇不彻底,事后怀着满腔怨毒潜入少林寺偷学武功,这一躲就是三十年,既不报仇也不养儿,练来练去结果打两个仇人的水平都没了。无能倒也罢了,他还有意在自己儿子的敌对民族身份暴露后开始搞事情,一次次做出与武林与天下为敌的事,还每一次都严丝合缝地嫁祸给自己的儿子。慕容博这个史上最蹩脚的政治家和阴谋家,世代以光复燕国为己任,担着这么大的抱负,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结果只杀掉了一个不会武功的女人(萧峰之母),而且为了这事也装死躲进少林三十年,对自己的家庭、儿子和事业不管不顾,当儿子成年后,他也像萧远山一样,用家传武功到处去杀人树敌,嫁祸给儿子。这样两个损人害己的家伙,最后又一同遁入空门,任凭儿子去死去发疯,这不是顿悟,这是搞笑。
4、他们的小说注水太严重。我一直对“新派武侠小说”这个说法嗤之以鼻,因为这些所谓的新派小说无论是作品主题、思想内容、结构方式,都还脱不了传统武侠甚至评书的窠臼。在主题和篇幅上追求长、大,做不到以小见大,只能以大见大,必须在纵横六合、驰骋八荒,以天下为局的棋盘上才展得开自己的拙笔。这种大格局的构思往往是散点透视的,不容易抓住主线,而这些大部头的武侠小说尤以金梁为主,写得都十分松垮,没有严格的中心情节和主题,多半是想到哪写到哪,由着主人公的性子来,更由着偶然出现的事件来。当然通俗读物的读者就喜欢注水,网络小说越长越有收益,电视剧越长越卖座。实际上金庸梁羽生最好的小说,都不是那些动辄百万字的大长篇,而是结构精巧的《雪山飞狐》和《还剑奇情录》,虽然这两部都是模仿之作。
至于古龙,我读得较晚,只读了两三本,没有太多印象,就不说了。可以说,从童年到少年,是我的武侠时光,也是我阅读生涯中最低级最丢脸的时期。
宁宁小猪猪
实名反对说看郭敬明老师很羞耻的答案!
作为一个小时候用过郭老师处女抄“你是冰雪的王爵,你是末世的苍雪”装过逼的人,对郭老师作品还算得上了解,所以:
那哪是羞耻啊,那根本就是辣眼睛好么!
本着“无图无真相,没证据不BB”的原则,我翻出了三本《小时代》。。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欢迎光临大型辣眼睛现场~
一、花样报菜名
1.“我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就有宝马车接送而喜欢你,我也不是因为你的 LV 包包而喜欢你,我更不是因为你送了我 D&G 的靴子而喜欢你。就算你没有一分钱,我也喜欢你。”
2.我说,我饿了。于是她从刚买的巨大 PRADA 拎包里拿出一个用高级环保纸包装好的烟熏枪鱼三明治,包装纸上面全都是法文。
3.她那巴掌小脸,有三分之二都被墨镜遮住了,剩下一张涂着 ANNA SUI 夏日杏花果冻唇彩的嘴。
4.而这个时候,穿着 Armani 黑色套装的顾里冲进我的房间,无耻的袭击了手无寸铁、没有意识的我。她拿着一瓶获得法国最高医学奖的、刚刚上市就在全上海卖断了货的、号称「细胞水」的喷雾,朝着正张着嘴的我,无情的喷洒,丝毫也不心疼,仿佛在用每立方米 1.33 元的上海自来水浇花。
5.她大姨婆死了——穿着那套现在已经无法再买到的 Chanel 套装。按照她姨婆死前的遗愿,当她被推进焚化炉的时候,她必须穿着这套 Chanel。这对于顾里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出于对艺术瑰宝的保护和拯救,我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怎么能够眼看着这种人间惨剧发生!」
6.我心中百分百肯定这件 Chanel 衬衣就是 Neil 的,因为内地还买不到 Chanel 的男装,Neil上次去巴黎玩儿回来之后,穿着这件全球只有两件的衬衣在我面前显摆了好几天,他甚至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他连着两天穿了这件衬衣。
二:城市套路深
1.我告诉你,小孩子很简单的,难道你还不清楚吗?一个两岁的小孩,需要的仅仅是一条温暖的爱马仕毛毯,然后再塞一个LV的钱包到他手里,就行了。实在不行,你再给他挂上一条梵克雅宝的项链,喷一点娇兰的帝王之水,这两管猛药一下去,就算是孟姜女投胎,他也立刻闭嘴不哭。
2.OK,亲爱的,虽然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没关系。不过我们的谈话就到这儿,你知道,我有点儿不太善于跟服务人员聊天……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说完回过头冲 Neil,「我以为她是想问我这个喷雾是什么牌子,我把 LA MER 的标志递给她看,结果她噼里啪啦说了一堆什么玩意儿我完全没听懂,听得我头疼。
4.唐宛如送了顾里妈一件小外套,林衣兰特别开心,她在晚餐上激动地说:“你知道,我一直穿丝绸和羊毛,从来没有感受过人造化纤织物的质感,我一定要试一下!”
5.怎么说呢,我一般不太参与这种穷人的度假。你要知道上次顾源带我去日本泡温泉,我回来一个月也没给他好脸色看,所以,就别提南京了。
6.是的啊,而且她们还有一种东西叫做秋裤!我没办法形容,大概就是一条……怎么说呢亲爱的,你想象一下,一种粗棉质地的,穿在内裤外面、外裤里面的一种东西……我知道你没办法想象,亲爱的,我理解,要不是我亲眼见过,我也无法相信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东西,你知道吗,满大街都是穿着秋裤跑来跑去的人,还有女人就这么堂而皇之地穿着它直接走进了银泰中心一层的爱马仕店里,店员竟然还在热烈地迎接她们!太可怕了,我发誓这是我1998年看完《午夜凶铃》之后看过的最恐怖的画面。
7.话说回来,七星滑雪场在哪儿?闵行么?好恶心……
“不,在闵行外面,七宝!”我非常同情顾里,她每次坐车只要出了中环,就会呕吐。
“谢谢你把我弄得更加恶心了。七宝?你要出远门怎么不告诉我呀,我可以让公司帮你订折扣低的机票!”她愤怒地挂断了这个来自上海外环郊区的电话。
三:所谓淡(神)定(经)优(病)雅(吧)
1.逗号和句号可以表现出我们的冷静和有条不紊,任何时候我们都被设定成这样!所以你只能优雅的说“宫先生,地震了,请现在离开办公室”,而绝对不能说“快跑啊!地震啦!”
2.她像是美国总统一样,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哪怕是世贸双子被炸平了,她也依然是镇定冷静的。
3.唯独顾里依然淡定自若。从这一点上来说,作为一个未来的注册会计师,她非常成功,估计再假以时日,她可以去参加美国政界竞选。
四:强行装逼,最易猝死
1.因为他们面对的宫洺,是在顾里顾源还在高中悄悄提前学习大学的高等函数时,就已经在普林斯顿里递交金融危机下的曲线小圆面积理论论文的少男了。
(金融危机下的曲线小圆面积理论是什么不知道吧我也不知道哈哈哈)
2.他们俩可以用经济学术语持续聊一个多小时。听上去就像是两个金融学院的高材生在讨论华尔街格局的变化导致的最新国际形态改变一样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聊湖南卫视最近播放的电视剧有多么雷动人心,他们来自同一个星球,他们沟通的很顺利。
(湖南卫视?对不起郭老师您这逼格可是雪崩式下降啊!)
五:字数不够,强行扩写
1.撩头发
顾里盯着那个结冰的湖泊,非常清醒地撩了撩她刚刚找沙宣来上海讲课的外国顶级造型师剪的刘海。
2.顾里朝我们走来
我回过头,看见提着 LV 包包、踩着 Gucci 小短靴的顾里朝我们走过来。她随手把一杯只喝了一小半的奶茶丢进路边的垃圾桶里。
3.我把绣球花放在了他的床头
.我照常地把买给他的、他最喜欢的白色绣球花(天知道这是多么贵族的东西,我以前只在电影里的结婚镜头上看过,新娘总是拿着这样的花束走在红毯上)放在他的床头。
幽游yoyo000
这问题有趣……回忆当年模式开启……
我青春期时读过郭敬明的!!!!
天爷,放现在简直无法想象……
可是吧,话又说回来,一个人,一件事物,别人说得太多了,总忍不住有好奇心,我还算好奇心来得晚的,郭出了好几本书,我才去看了。
印象中看了两本,一本《幻城》,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当时看的话,应该算不上多烂,毕竟我自己那会也就那水平。
我还看过安妮宝贝额。只记得白色棉布裙子,光脚穿球鞋……不过我通通没尝试过,脚丫子,不臭么……
然后!看过安意如,这个大概是我最不能之二了,这人的脸皮之厚也是超乎我的想象。
青春期时我经常看小说,言情和武侠。没办法,个人觉悟不够高,也没人引导,要看书就只会瞎挑。神奇的是,我看了那么多言情和武侠,居然没想过去看一下琼瑶和金庸的?!
现在当然不可能去看了。所以跟人吐槽某些东西时,底气不足,因为没怎么仔细看过。
好处也不全然没有,比如我从不信什么公主和王子,也不羡慕霸道总栽,早早就看清现实和yy的差距了。第二,阅读速度飞起来了,看多了真的可以找到某些诀窍。现在依然受用。
结束这种现状的是什么呢?
张爱玲。
青春期尾巴的时候我去搜了搜书,我觉得文艺范不能靠安妮宝贝和郭敬明来得到,别人给我推荐了三个人,一个亦舒,一个张小娴,一个张爱玲,我都看了,然后觉得张爱玲的最对我胃口,相对的哈相对的。
我也谈不上多喜欢张爱玲,只是换了一个路数觉得更好,那会还因为羊脂球看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
之后,遇见福克纳,那扇门彻底打开,青春期结束了!
liushan
有点没看懂题主的意思。这个羞于启齿是指小说内容很羞羞,还是说小说太肤浅,以致想起来觉得有点羞愧?
如果是前者,我想说我看的书偏早熟,《废都》《白鹿原》《欢喜冤家》《金瓶梅》《八段锦》,还有李渔的书,国外的也有一些,比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包法利夫人》,萨德的小说等。还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抄本读物,不多说了。
记得读小学时,看过一本《青春期必读》,都是同学偷偷传阅,其实只是一些青春期性知识的普及,但不知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内容不可言说。同期收到过一位阿姨的礼物,是一本外国百科全书,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我妈把男性、女性词条全部撕掉了,因为上面有男女裸体的直观图片。记得这么深,实在是因为还没有看够,同时也很心疼书。老妈行动迅速,实在是没办法!
如果是后者,我想说青春期看的幼稚的书相当多,基本上当时能找到的琼瑶的爱情小说,都读过了。还有席娟、岑凯伦什么的。另外,三毛的书(基本不是小说啦)也都看过不少,现在想起来,觉得也蛮幼稚的,不过三毛那种洒脱个性还是很欣赏。当然年龄渐长,觉得她也是被符号化了的一个人。
总的来说,青春期有这些书的陪伴,还是蛮快乐的,对人生多少也有一些影响吧。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通过手机阅读,很多小说也都是电子版的,触摸不到纸质书籍(尤其是父母相对比较禁忌的读物)的质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wendyyao
高中时候....
被我闺蜜拉着一起....
最后成功入坑的....
大型长篇现代都市霸道总裁虐恋言情文...
它的名字叫做....
少奶奶的九十九次出逃…………
bluenergy
青春期的时候,想找羞于启齿的小说,一时之间没找到。于是专门去找明清小说来看,那里面好多篇章都是带有擦边球的描述的,现在想想没什么,那会儿看着可是让我耳红面赤好久。比如说二刻拍案惊奇,初刻拍案惊奇等小说。那会儿还是在初中的时候。
等到上了高中,那会儿初步接触了张小娴,村上春树,还有王小波等人。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书中到最后有一段描写,我就不详述了,反正画面感很强,王小波的小说那会儿纯粹是看不懂,我是按照不可描述的小说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