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小说的概念是什么
锐仔
新生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生代小说把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中许多被压抑、被省略、被遮蔽、被牺牲的叙事因素重新开发、呈现出来,这既使得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叙事变得更为丰满、更为完整,同时也使得中国文学在处理国家民族现代性、人的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关系时不再那么机械、呆板,而是具有了更为从容、更为理性的模式。也正是这个意义上,新生代小说从审美现代性层面上对于历史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就不再仅仅是道德理想主义式的理念说教,而是更为人性化与生活化。新生代小说所呈现的新的审美经验、艺术经验和“现实模式”,不再是前期先锋小说那种靠阅读或想象而来的与历史现代性完全割裂的“审美现代性”,而是从历史现代性中孕育又超越历史现代性的,充分展示了生活的“可能性”和艺术的“可能性”的与历史现代性水乳交融的审美现代性。
再次,新生代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文学史的意义。新生代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在叙事艺术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重要阶段,新生代小说的叙事是一种具有高度现代性的叙事,这种叙事融合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叙事艺术的成果,又克服了80年代先锋小说对西方叙事技术表演性的生硬“复制”所带来的局限。他们的文本远离极端呈现出更为健康的形态,不仅“技术”的欧化痕迹消退, 不再晦涩难懂,而且叙事已经完全“中国化”、本土化和个人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新生代作家的艺术智慧与艺术自信,他们已经有能力把现代性的叙述建构在返朴归真的叙事形态上,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叙事的回归,而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东、西方叙事有血有肉的融合过程。新生代作家由此显示了其风格的成熟,显示了艺术“可能性”和“个人性”的统一。
最后,新生代小说对文学的“自由”与“个人”品格的追求,既切合了文学的审美本性,又是对于中国文学痼疾的某种矫正。新生代小说建构的是一种纯粹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个人欲望的尊重,对个人伦理的强调,都是新生代小说个人化风格的基础。从个人视角出发,他们对于世界“自由”而无所顾忌的表达,对于私人空间的迷恋,对于公共领域的漠视,对于集体禁忌、意识形态禁忌、文化禁忌、道德伦理禁忌的打破,都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学的“自由”性格,而这种性格是中国文学在集体主义时代、意识形态时代和文化一统化时代所难以想象的,它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性的诞生。
唯1親親
从“新生代”这个概念诞生之日起,很多人就质疑其合法性。这种质疑包含下述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新生代”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与空洞性,“新”与“旧”是相对的,在文学的领地里,“新”与“旧”的区分尤其没有意义;二是从“代”的角度来谈论文学也是非常冒险和不负责任的说法,更何况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这个所谓的“新生代”实际上包括了50年代生、60年代生、70年代生、80年代生的不同类型的作家,因此,从“代”的角度总结的“新生代”的特征其实是根本不可信的;三是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学界渐趋多元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作家的个性与自由应是文学首先注重的目标,“新生代”这个概念实际是一种简单化的偷懒的命名方式,它延续的是中国文学界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命名惯性,实际上是以对年轻作家个性的遮蔽为代价换取自身话语的合法性;四是批评界这些年来对“新生代”这个概念符号化的使用,实际上证明了批评界对新生代作家个体阐释能力的缺乏,它某种程度上是多年来中国批评界务虚不务实以及热衷命名的不良倾向的一种体现。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种对“新生代”概念的质疑是完全合理的。但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活动,离开了理论和命名,不仅文学批评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甚至文学批评能否展开就是一个问题。中国古代金圣叹、脂砚斋式的“评点”固然有其魅力,但它毕竟不同于现代的文学批评。事实上,现代批评如果离开了理论、概念和命名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尽管各种理论、概念和命名有其明显的局限,但批评对其的依赖却日益加强。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没必要对各种概念和命名取绝对化的态度,而应该既不迷信,也不苛求,从相对性的意义上来对待它、认同它。对于“新生代”这个概念,我觉得也应该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