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出一篇古诗?

如题,怎么写出一篇古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精品,曾被昭明太子萧统收入《文选》,并为历代称颂。它千古常青的魅力究竟何在?本书重新解读《古诗十九首》,文章赏读与书法欣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作品]诗经

(风雅颂三卷册,全彩插图)

骆玉明 解注

[作品]诗品

本书为我社“大学经典”丛书之一种,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

钟嵘;古直笺

[作品]唐诗三百首详析

本书是《唐诗三百首》的注释本,初版于1948年,书中对诗人生平事迹和创作特点等均有简要介绍,注释简明浅显,不作过多征引和考证,着重于揭示诗的主题,剖析作者的艺术构思、结构章法、创作特点等,有助于读者鉴...

喻守真

[作品]声律启蒙

《手工折叠小巧手:神奇交通工具(3-6岁)》是一套集知识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丛书。它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训练手脑协调能力,增强孩子的耐性。本系列丛书更是益智类的儿童教具,包括恐龙、日常生活、交...

博森艺术策划工作室

[作品]艺概

中国近代诗文评论集。著者清代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 。《艺概》是作者平时论文谈艺的汇编,成书于晚年。全书分为《文概》、《诗...

刘熙载

最新跟帖
曾经

曾经

铁汁授你八句话:“小资喝花酒,老兵坐床头。知青咏古自助游,皇上宫中愁。剩女宅家里,萝莉嫁王侯。名媛丈夫死得早,美眉在青楼”

tgzl

tgzl

你得有相当雄厚的文学基础才有可能去题古诗,或者你得有这个天赋。我给你举个例子

记梦 浮游子

书残狸老旧灯台,病树长衰花未开。

明月清风不曾识,如何身向梦中来。

pikahu

pikahu

古诗难写,首先要大量诵读古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要做到腹有诗书,模仿参照;其次要有感而发,要真正感觉有所触动才会有写诗的冲动;要有写古诗的常识,比如押韵对仗,再次要先易后难,先写四言绝句,再写七律。总之古诗难写,要经常磨炼,反复修改,反复吟诵,博览群书,才能出口成章,口吐珠矶而有所成,谢谢!

seaofstars

seaofstars

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导语: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一诗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诚如苏轼所说,一个人饱读诗书、学有所成的话,自然是才华横溢的,内在的气质也会显露出来。

鲁迅先生在上学时,他的老师寿镜吾就说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话。在平凡的生活中,认真地去领悟诗书的真谛和所蕴含的道理,才会获得深长的滋味,有诗书相伴,人生会更加有意义。由此可见,诗书的重要性,诗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形象。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首,孔子也曾评论《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歌源远流长,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以其格律特点和意境优美,成为传诵几千年而不衰的一种文学作品。

古诗释义

回到楼主的提问,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诗的含义,其实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种诗歌准确的名字应该叫近体诗,大致产生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到唐初已经发展成熟,唐代以后的基本上都属于近体诗。而像《诗经》、《古诗十九首》、先秦诗歌、汉乐府就属于古体诗。

我们在欣赏古诗,咏诵古诗的同时,有一个问题摆在了眼前,今天的我们还能写出来古诗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那么我们该怎们样写出一篇古诗(近体诗)呢?换句话说,我们在创作一首近体诗(格律诗)的时候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换句话说,也就是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点:注意押韵对仗

我认为我们今天要写一篇古诗,最好写近体诗风格的格律诗,就像唐诗、宋诗(宋诗以其格律出名)等,格律诗对押韵对仗、平仄有严格的要求。

押韵和对仗是创作格律诗的入门,也相对简单。《声律启蒙》和《幼学琼林》是这方面的参考书籍,也是入门级别的书籍。格律诗的创作不但讲究押韵和对仗,还对遣词造句时字词的搭配、词语的音调和整体结构的谐美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在掌握了《声律启蒙》和《幼学琼林》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参考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钟嵘著述的《诗品》,明代临江仙作者杨慎著述的词品,吕天成著述的《曲品》,清代刘熙载著述的《艺概》,其中艺概·卷二专门是对诗的论述。阅读这些书籍可以进一步积淀对诗歌的认知,提高诗歌素养。

如果进入到这个环节,关于诗歌方面的论著是非常多的。当代就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沈祖棻先生对格律诗的研究著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再反复地阅读领悟,这样的话,就对格律诗的押韵规律有了初步的地了解,这样的话,就可以尝试着往出来写诗句了。


第二点:平仄

平仄就是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因为咱们的汉语是声调语言,所以学写古诗就要了解古汉语的声调。

汉语的声调就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其中高低和升降这两个因素是比较重要的。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上声是一个低升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其实在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现代汉语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汉语中的四个声调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后来分化为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上声有一部分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去声;去声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一样;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在掌握了四声的基础上,平仄就很容易理解了。平仄虽然是诗词格律的一个专业术语,简单地说就是把四声分为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

为什么这样划分呢?因为平声的特点实没有升降的,而且发音较长;而上、去、入三个声调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发音相对较短。基于这样的特点,就把四个声调划分为平仄两大类。

如果让这两大类声调在诗中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语言就显得丰富而多样了,韵律感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单调而枯燥的感觉会随之消失,语言的美(诗歌韵律)也就显现了出来,而不至于单调。

诗歌中所谓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就是这个道理,平仄的排列组合虽然有许多规则和讲究,但是谐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喻守真编著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是值得一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喻守真编写的这本书是一本诗歌鉴赏的书籍,有对所选入的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唐诗的详尽解读,最值得推荐或者说值得一提的就是:作者为每首诗都标上了平仄韵律的解说。这是作者非常用心的编著,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你学唐诗。

如果阅读感到枯燥或者读不下去的时候,换一个方法调节一下——可以选择背诵一些节奏感和韵律感都很好的诗歌篇章,不断感受和领悟其韵律规则,然后再回过头来阅读诗歌鉴赏的书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会为接下来的写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点:创作时要注意的事宜

俗话说得好,一步一个脚印。学写诗歌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深入或者提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习方法——循序渐渐,在诗歌的学写中,也应该遵循这个道理。


如果在掌握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了。其实创作一首诗歌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诗歌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文学形式,让诗歌回归到生活本身上,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获取灵感,观察感悟生活的所得就是诗歌创作的蓝图。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丽,不要刻意地堆砌词句,诗句的通顺、自然、流畅是最重要的。

模仿格律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不失为这个阶段的一个好方法,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仿照其格式韵律依句填字,就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第一首古诗了,这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情。

我记得王安石在一首诗中曾说过这样的话“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其实王安石所指的“寻常”不仅包括观察事物、解读人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这两句话也可以看成是诗歌创作的规律,可以用在诗歌的创作上,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果你一开始创作出来的诗歌来源于生活,诗歌言之有物,即使格律不是很严谨,亦不失为一首好诗。写着写着,自然就熟能生巧了,创作的灵感也就源源不断了。话说回来,这个阶段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摸索的阶段,需要一定时间和经验的积淀。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说的确实不错,诗歌的创作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在这里,我打个比方,如果把押韵对仗和平仄比作诗歌创作的基本功的话,那么诗歌创作的技巧就属于你的内容、才华、才情了。

分享心得

说了这么多,也是我自己在学写诗歌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吧。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能触动的灵感的事物,也会随手用诗把它们记录下来。在此,我愿把我写的一些诗摘录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首是七律·观书偶得,是我在去年秋天的一个深夜里读书时写下的。诗如下:

寒江渐冷菊初黄,蝶梦庄生醒苍茫。

月妙喜得人赏玉,秋深自有影扶墙。

拈花难笑心传印,锥针何堪发上梁。

释世两厢皆道理,禅天对半属寻常

第二首诗无题诗,模仿李商隐的无题格律和诗意写下的。诗如下:

冷屏难辨夜昼天,云起风逐秋月圆。

煮酒不邀无义客,挥毫常书有情缘。

鹤鸣九皋多奇士,松笑荒坟几俊贤。

唯恨平生诗里醉,总将心语轻易传。

第三首是七律·包饺子,今年除夕夜,和家人一起包饺子,馅是韭黄和鳞虾米,包好的饺子鲜香味美,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如下:

西风昨夜荡绒花,宵旰馋思美饺奢。

奇货常忧豚肉贵,岁寒时令韭黄芽。

挥手扬起尺三雪,落案抟成白玉葩。

开动巧心和万物,鲜膄须靠炙鳞虾。

结语

鉴于篇幅,我只列出了自己写的三首小诗。在正文中,我结合自己学写古诗的经历,大致把一些要点都写出来了。要想真正写好一首古诗,就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假以时日,一定会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的。

感谢作者的提问,以诗会友,其乐无穷。

发财小驴

发财小驴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