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魏延的军事思想,能打败司马懿吗?

如题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eugeneyuy

eugeneyuy

司马懿深通兵法深谋远虑为智将!

魏延精通兵法久经战阵,勇略兼备!大将之才!临敌对阵司马懿不及!


tailow

tailow

魏延身份有些特殊,特殊到连我也分不清他究竟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

他有名声,并不属于默默无闻的历史过客,但他也算不上是一个主角,他能被世人所记住,只因为他和诸葛亮有关系。诸葛亮是谁?恐怕不会没有人知道,在中国,不,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他实在是太有名了。再被一部名叫《三国演义》的历史小说烘托一下,有名到近乎被妖魔化。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的大,许多人把书中的角色和历史人物混淆了,就连这一章所写的历史人物也没能例外……

还是不知道他是谁?有这一号人物吗?好吧,没关系,接着往下看。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里,对君主的忠诚最能苍天可鉴并以此名扬天下的人,非关羽莫属。他的义绝也是无人不晓,哪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不知道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那又是谁,因为“背叛”君主而遗臭于历史之中?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他是谁了,也许你还是不知道这个人。

其实“背叛”写着有点牵强,既然书中这么记载,我姑且也只好暂时这样写下来了。

他有勇武,能纵马上战场且箭术奇佳,却不是因为这个而出名。他有将才,能独当一面指挥千军,却也不是因为这个而出名。他有战绩,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却也不是因为这个而出名。他的名声只和一个热词紧紧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反骨”。看到这个词,你应该猜出来是谁吧?

如今上千年都过去了,多少历史人物尘归岁月被世人遗忘。但提到这个热词,任谁都能想起他。

他是谁?你也许已经知道了,这个人,就是这一章所采访的历史人物——魏延。

他可是被“反骨”这仍然焕发着强大生命力的两个字折磨了上千年,如同枷锁死死扼制住,却无处诉苦,甚至还要承受后人无数的非议,世人对他早已盖棺定论,他也早就是反叛的典型。这公平吗?这是真相吗?没人能说得清,但历史是位任性的小姑娘,迟迟不肯作出应有的表态。一筹莫展的我不好欺负这位小姑娘,只能在已有些岁月的文字中,去寻找被埋藏已久的真相,什么为虚?什么为实?尽在这一章。

在正式开篇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虽然是同一背景,却是不同性质。所以,魏延这个人也有两种不同版本的人生历程,在对比之下大致上是相同,然而在细节方面则相差十万八千里。基于这次要正经严谨地写文,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正史里来自魏延的简短人生说明: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为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深受刘备的器重。在《三国志》这部正史里,他是作为一名部曲跟随刘备入川,并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在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里,以有限的兵力抵御曹魏的进攻,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北伐期间魏延多次请求诸葛亮分配他一万精兵,让他率军另走一路攻入关中,最后再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一直不允许,魏延暗叹孔明懦弱,认为自己不能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因为与长史杨仪不和,在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最后魏延败逃,被马岱领兵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这样的人生说明是不是看着特别没意思……简直是乏味到掉渣……但没办法,正史就是这样。

而在《三国演义》一书中,魏延被写成了一个脑后生反骨天生要造反的人。同样,在《三国演义》里,他的形象也因此变得颇为吸人注目,而且还有着他在投奔刘备之前的精彩故事。

首先他是在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第一次露脸。可不要看魏延第一次上台,那时的他就表现得不同凡响,大有抢主角风光的势头。章节中的刘备当时在曹操大军追击之下,带领大批百姓,撤离樊城,来到襄阳城门下,打算和刘琮一起合力抵御曹操。蔡瑁、张允得知刘备唤门,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带领数百人径上城楼,要来杀蔡瑁张允。而这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将领就是魏延。他大呼曰:“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说完抡刀砍死守门将,遂开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以讨国贼!’”但是刘备怕惊扰百姓不愿乘机入城,转走江陵,而魏延和文聘交战数合,因为寡不敌众,也只得逃离襄阳,投奔长沙的韩玄。

在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是魏延第二次出场。赤壁之战后,刘备率军进攻南郡,当时的关羽率军进攻长沙,并与黄忠阵前交战,长沙太守韩玄因为黄忠不肯拉弓放箭射死关羽而下令将他斩首,眼看蜀汉未来五虎上将之一的黄汉升就要死翘翘了,魏延因为韩玄不重用他,不得志而积怨,没能夺得阵前先锋和关羽对阵的戏份正憋了一肚子火,另一方面激于守城大将受屈的义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又是挺身而出,挥刀杀入,砍散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者便来!”救了黄忠之后,他露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人,然后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

魏延这两次关键时刻的“亮相”,形象都十分正面,让人印象深刻。在第一次出场中虽然没能让刘备进城主导荆州局势而自己也不得不奔逃长沙。却也能看出他爱憎分明的一面,以及信念所向,要知道魏延这种举动可不仅仅是见义勇为就能解释的,但凡威胁生命和地位的举动,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做,刘备死就死喽,关老子屁事。但魏延不愿意看到刘备这位名声远扬的仁主就这样命丧黄泉,更不看不惯蔡瑁张允的小人嘴脸!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还是分得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他也明白。

而在第二次出场已经到了五十三回,时隔十二回,依旧没有淡化魏延的磅礴正气,为了刘备,为了长沙,他再次做出惊人的举动,率领官吏百姓攻杀韩玄。这一次的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爱憎分明,他的磅礴正气,让魏延得以在长沙城中一呼百应率领吏民,难道这不是人心所向吗?如果说第一次只是心血来潮,那么同样的举动来了第二次,就不得不说是魏延那远超常人的见识与胆略,换作是你,让你上,你上?

纵观历史场合里的每个历史人物,能拥有远超常人的见识与胆略,在比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相貌不俗,魏延自然也不例外,在《三国演义》里面,还专门描述了魏延的相貌——“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生得如同关羽模样,而红脸在中国戏曲艺术表现中象征忠义,正直和勇敢。不仅如此,魏延这个人长得相貌堂堂,武艺也是独魁,策马就能耍刀拈箭,以勇猛作战著称于军中!

按说这样一个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可不是随便就有的,有一个算一个,哪怕没有国宝级,也有一级保护的档次。按照剧情发展,魏延在军中应该是平步青云,然后在某战中立下不朽的战功供世人传颂。只是情况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般,从后面的故事来看,他的经历却远不如关羽顺畅,地位也远不如关羽显赫,更不像关羽那样深受后人尊崇。他为蜀汉南征北战二十三年,直至双鬓露白,都没能像黄忠那样留下“忠勇老将”的美誉,一辈子都是在打仗战功累累,进入五虎上将之列都不过分,最后却被自己人冠于“反贼”之名身首异处。

xiaomao800

xiaomao800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