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为什么有很强烈的真实感,而且读来让人真正的感受到

感受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内心,她的很多小说真的读起来非常悲,而且这种悲太现实,太真实。她是怎么做到的?如何学习她的这一优点?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own5464

own5464

要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只有她本人才可能有正确答案啊。

我推测如果想要别人感受到书中主人公的内心,作者首先得感受到主人公的一切,她的相貌,她的打扮,她眼中的别人是什么样的,她对发生在她周围或者她身上的事情的感受是什么。所有这些细节再加上对人物心理的深究,这是我最欣赏张爱玲作品的地方。

张爱玲本身出身于那样的大家族,我觉得她写得最好的七巧可能在她的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就好像红楼梦这样的书,不是曹雪芹这种出身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我觉得作为观察者了解别人其实是很难的,需要大量相处的时间仔细的观察并且具备一定的洞察力才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了解自己倒相对容易些,只要你允许自己不带偏见不去压抑的觉知自己的情绪和感情,觉知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或者说深层的心理,还是可以做到的。体会到感受在自己身上的流动可以更好的同别人共情吧。

几米

几米

(我的个人感受)这与她的家庭有很大关系,跟父母亲的关系都不是特别亲近,尤其是父亲对她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她对人情有些冷漠,无论和谁她都保持着距离,所以她的生活观多少有些悲观,但是却也让她很客观地看事物。她曾经一度对生活有很大憧憬,特别是她期待一份美好的感情,但是胡兰成让她太绝望。 学习她的优点可以先从客观看身边的人和事情开始。 这是我的见解,见笑了
发现风景

发现风景

因为张本身的事情吧 童年就早早的成熟了 她是确实是读了很多很多书 然后在生活中写东西中才能一针见血 我也很喜欢她
MAK

MAK

个人认为除了五四遗事这部讽刺性的小说外,张爱玲的小说中都称不上是happy ending。即使是《倾城之恋》,用了“那么多苍凉的故事,不提也罢”式的结尾,也真的称不上是喜剧的终了。每个人的小说,都好像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作者都要去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不仅张爱玲,其他作家也是如此的。张爱玲的悲伤,主要是源于她的家庭,她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把自己的想法渗入主人公的心中。如《心经》,她自己都说是自己对于父亲的依恋感的一种写照。这种悲伤很真实,因为她本来就称不上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吧!父母离异,与继母不和,离家出走,母亲的冷淡,就连姑姑的关心,也称不上是发自内心的。经历这些的人,写出的东西怎样可以不悲哀?我
快乐单细胞

快乐单细胞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