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大马路)
南京路曾经被几代人称作“大马路”,今天在80后、90后这一代,知道南京路称作“大马路”的可能是屈指可数了。
南京路为何被称作“大马路”呢?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从此英、法、美等国纷纷进入上海,划定租界,规划市政建设,修筑马路。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瑞麟洋行大班霍格等人在上海组织跑马总会,最先在五圣庙处(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一带)辟作花园设“抛球场”,又围绕花园筑跑马道。次年,由外滩新筑通往花园的小道,名为花园弄。跑马场开张后,地皮价格上涨,瑞麟洋行的跑马总会遂将这一跑马场的土地变卖获利,供商人经营开市。这就形成最早的南京路。
九江路(二马路)
九江路,俗称“二马路”。由于靠近黄浦江纤道,最初名为“打绳路”、“纤道路”。东起外滩,西至南京西路黄河路口。
汉口路(旧名三马路)
汉口路东起外滩,西至西藏路,长1593米。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一条街道。历史上居于上海公共租界中区,俗称三马路。1846年开辟外滩到河南路一段,名为海关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中国长江中游港口汉口的名称正式命名为汉口路。东端为海关,中段山东路口一带,曾为全中国新闻业中心,新闻报和《申报》报社都设在此处。
福州路(四马路)
是上海外滩以西的一条支马路,原是上海公共租界中区的一条著名街道,俗称四马路。福州路一头东连外滩,另一头西接人民广场,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长1544 米,宽11.6~21.7 米。其东面兴建、崛起于19 世纪中叶,曾是上海近代公共租界的行政中心,现代上海的标志性起点。与此同时,其西面则以“跑马厅”的面目呈现于世人面前。东段近外滩为金融贸易区,江西路口一带有工部局、总巡捕房等机构。百年易过,马蹄声渐消,人民广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取而代之,上海又从另一个向度,开始了现代化旅程。
广东路(旧名五马路)
广东路旧称五马路,也叫宝善街。其中间一段又名正丰街,原来正丰是家酱园招牌,用这家酱园作为街名罢了。上海之有电话,始于清光绪十九年六月(1882年)。沿南北两局,南局在十六铺,北局便在正丰街,后因经费不足而停业。过了一年,才由徐家汇教堂通线至英、法、美租界,以报风雨寒暑。从此各界人士渐渐感觉电话的便利。当时电话称德律风”。
有需要写旧上海的作者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