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的典故是什么?重耳是如何回到晋国当国君的?第一个问题:“志在四方”的典故是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两个地方出现过这个词,一是语出《
左传》:子有四方之志。是说齐国公主姜氏劝晋国逃亡公子重耳的事。另一个是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儒服,是记录孔子后世子孙居家和交流言论的书。因为《
左传》成书时间早,所以说“志在四方”这个典故出自《
左传》。“四方”一词的意思表意指天下各地;也有人引申为儒家人生目标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二个问题:重耳能回到晋国当国君,老温个人认为是第一他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之功;第二才是他个人的能力;第三则是他的政见迎合了当时列国形势的需要。这样说可能很多春秋研究专家们和一些西瓜群众会喷。但还是请让老温把理由陈述一下再说吧一、主要是他手下一帮文武之力清朝才子袁枚,最早看到这一点。他在《
随园诗话》里开篇就说: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这公子重耳也是个浪荡纨绔人物,晋国内乱,太子被杀,作为老二的他逃亡出去,第一站到翟国,娶了俩媳妇生子若干个,一呆就是十二年,有什么狗屁雄心壮志?后来不得不混蛋,逃到卫国,卫国不待见他,再逃到齐国,这一下又得意了,东海边的齐国正值齐桓公在位,称霸不久最怕别人说他不尊重贤才,这二公子重耳素有贤名,晋国又是西北方大国,于是礼遇非常,把公主许配给他,重耳一呆又是六年,乐不思晋,绝对没有回国的打算。他的一帮文武是跟随他建功立业的,这样大家都不干了,于是商量劫持他回国,好在齐公主姜氏是个懂大理的人,瞒着他父亲支持晋国群贤,把这个死活不愿意离开齐国温柔乡的晋公子灌醉硬是带走,结果重耳醒来眼看温柔乡回不去了,还抓一根长矛要杀主谋狐偃(他的舅父)。被人拿大道理劝阻住还咬牙切齿地说:将来能回晋国做了君主还则罢了,不然“必食舅氏之肉”。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公子重耳并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物,而是一个和大多数公子哥一样的浪荡纨绔子弟。在一众贤臣的劫持下,重耳公子总算是又踏了逃亡之路了。众所周知,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其实受苦受罪也就是一年。因为在翟国12年在齐国6年都是享福的。这就18年了。2.那帮贤臣为什么一定要扶保这样一个浪荡纨绔的公子重耳呢?首先应该是晋国对百姓的恩德还没有消磨尽,因此这些能臣虽然遭遇国之大乱巨变,没有谁想成为奸雄想自立为王。他们所想的就是扶保老国君晋献公的一个儿子继续做晋国的国君而已。其次就是重耳”素有贤名”,晋献公九个儿子,太子申生被谋杀了,余下就数这二个公子好点,瘸子里面选将军,即使再差劲一些却也只能保他。正如后来介子推说的:”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于是晋国才俊在大乱后都跑出去跟随重耳,致使朝堂为之一空。老三夷吾相比之下就差多了,出来跟他混的只有两个人。二、他个人能力的反应逃亡前期的重耳个人能力如何,这个史书没有记载,只是笼统地说他素有贤名,却没有具体的例证。逃亡中的重耳在曹国受辱却能正确处理不辱国格;在楚国被楚成王言语挤兑却能自如应对,没有留下把柄,以后的晋楚交兵中不因此被制约。这些都是有大才具的人才能做到的。这说明逃亡生涯锻炼了重耳,使他越来越历练成熟。三、当时列国形势的需要综合重耳在列国逃亡中所受到的不同待遇,我可以知道什么是大国之风。在齐国、宋国、楚国和秦国,都把重耳当成上宾对待;卫国、曹国、郑国等二流国家却是都不怎么待见他,给他明里暗里的轻慢。一起联想这事不由让人感叹不已:为什么这些国家历经西周东周七八百年,依然还是个二流国家?甚至是由原来的公爵、侯爵反面混得不如人家男爵子爵?和这些国君的气度、眼光、见识有着莫大的关系啊。重耳在翟国呆十二年,因为那是他母亲的国家,是他的第二祖国,外甥是姥娘门前的狗打也打不走。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倒没有显现出什么特别礼遇来。卫国不待见不招待也罢了。郑国,这个春秋初始时的第一强国,国君竟然说:那么多亡公子,我招待得完吗?那意思竟是舍不得那几顿酒饭!一国之君这样的胸襟真是让人叹惋啊。最脑残的首推曹国,曹国国君曹共公倒是招待了重耳,但他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偷看重耳洗澡。因为他听说这位晋公子骈肋重瞳,重瞳是俩眼珠子,他对面能看到。而骈肋是肋骨连在一起没有不分开,象一个大宽排骨一样,曹共公对面看不到,但他的猎奇心实在是太强了,控制不住,就因此招待了重耳。后来果然在重耳洗澡时硬闯进去猥亵了晋公子。最后给他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重耳归国为君的第三年就是拿他的曹国开刀,打破曹国的都城俘虏了这个猥亵的老男人。大国为什么会成为大国?小国为什么只是小国?一句话国体国格不同,君主的见识不同而已。重耳是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帮助下才回到晋国做上君主的。秦穆公最先扶持的是老三夷吾,秦穆公和他的大臣们商量帮助晋国的哪位公子回国为君好,大家一致认为二公子重耳贤能,应该帮重耳。但秦穆公耍了个小聪明,他说老二贤能老三笨蛋,秦国和晋国是邻国,邻国有个笨蛋当国君我们岂不是更有利吗?于是力排众议帮助老三夷吾归国坐上了晋君的宝座,这就是晋惠公。但这晋惠公不按套路出牌,原先为了能当上国君对秦穆公大口许诺,真当上了却感觉当初的诺言是被逼迫可以不作数,于是全部否认。而且晋惠公还公然恩将仇报,趁秦国灾年发动侵略战争打秦国。被玩了后的秦国人同仇敌忾,在战争中打败他并俘虏了他。秦国一看不成,这些人无法一起玩,做人的差距太大了,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没法对话啊。还是和重耳玩吧。于是秦国无奈地选择帮助重耳归国为君,重耳就是春秋第二位霸主的晋文公。看来啊,国与国之间的握手和交手都是要找相互匹敌的对手啊。英雄共同驰骋沙场才有趣,让英雄的晋文公去和曹共公之类的猥亵男战斗会是特别乏味的,因为毫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