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自己最满意的小说
WXDPER
赤雪情殇上 赤雪情焰 下
男主角 暗冥 女主角 骆冰彤 古色古香,破镜重圆
作者:小渝
只因她的爱太过自私,无法忍受与其他女人[分享]一个男人,而她又怕自己太过疯狂。所以,即使在他霸道的说「不行、不准、不可以」时,她仍断然撕碎衣袖,用死来表达他坚决离去的心意。但是,或许是因为她的双手曾沾满血腥,老天才不愿让她称心如意,硬是用一条小生命绊住了她,让她活下来,独自缝补破碎的身、撕裂的心。
她本以为今生今世,她再也不可能见到他这个狠心冷酷的薄情郎君,一心只想守着她那可怜又苦命的夭寿孩子,走完最后的人生,没想到命运却爱作弄人,硬是将她带回到他的身边,让她亲眼目睹他伟大的王朝、他美丽的妃子、他另一个子嗣,害她那一颗早已破碎的心再次受创,她只能选择从此不恨他,却也……不再爱他。
谁知,这反倒激起了他暗藏在心底的嗜血因子与狂暴性格,为了填补她心口的破洞,抚平她身上的瘢疤,赶走她的无动于衷,他决定唤醒她对他的爱——他不惜自残,以身上的鲜血遍染她的四肢百骸,企图”以痛制痛”,弥补她曾受的苦,她心中的痛,她身上的每一处伤口!并扬言”你心中有谁,我就杀谁”,即使必须弑子,他也在所不惜!
逼得她只好任他对她予取予求,可濒临高潮的那一刻,他居然呐喊”我爱你”,只是,在她早已失去一切之后,她真的能相信他吗?他可能……爱她吗……不!她宁愿留下美好的回忆,不再贪求,她回到当初与他恩断义绝的伤心所在,再一次对他说:”撒哟那拉”时,结局怎么跟她愈想的差这么多多多……
恬妈丁丁
金庸小说大多有历史背景的,如果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说,自然是后期的比前期的写得成熟。但如果真的说哪部好看的话就难了,因为他的作品每一部风格都不相同,各有各的侧重点,就说“射雕三部曲”的三部作品就是风格各异,何况是其他的十几部了。
按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来说,最好的有六部,有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杰作《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六部是金庸作品当中成就最高的了,但其他的小作品也非常值得看,像中篇《白马啸西风》《雪山飞狐》,小长篇《连城诀》《飞狐外传》等等也各具特色。作为一个喜爱金庸小说的读者是建议都读一下的。
好看是个人的感觉,因人而异,没有绝对!但金庸最好的小说是有的,官方评价。《鹿鼎记》!
金庸自己说的。
原贴:金庸最好看的小说
W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副包含了金庸十四部小说,读起来却浑然天成的对联大概要数70年代人念得最顺口。
十四部小说分别为: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熟读金庸小说的人们很容易知道,这幅对联,是用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连缀而成的。事实上,这幅对联非常具有比喻意味,可以概括金庸、巴金、鲁迅的某些共点。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最有名的小说是什么
子書小雨
其中,娱乐性最强的是鹿鼎记吧,对于政治和社会反映和影响最大的也应该是鹿鼎记,用韦小宝的“妓院哲学”来衡量社会,写的非常深入,在文学性上来说应该是很高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颇有《官场现形记》的风采
射雕三部曲是对情感对侠义这样的个人的情感、善恶问题探讨比较深入,其中射雕神雕详细讨论了什么是侠义,从为国为民到为父报仇,还有行侠仗义,各种不同的侠义,在其他小说中是比较少见的;神雕对爱情的探讨是金庸小说中最深刻最全面的,超越时空;倚天塑造的则是一个身边的张无忌,性格非常真实,在人物描写上是一个突破
天龙八部是具有一定佛学思想的小说,笑傲江湖则是一部对于权利和自由的探讨的小说,这两部结构都有点散中有序,在文学上来说应该比较高
连诚决则是一个异端,描写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我个人觉得和雷雨这样的名作有的一比。将人性的丑陋一点一点展现的你面前,就是那么直接,非常深刻,而且描写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恶人形象——血刀老祖。并且和雷雨一样,不是一个纯粹的批判,还有狄云,这样一个和周冲一样作用的人,代表着一种光明,一种希望,绝望中的希望,连诚决是金庸最出彩的小说之一。
其实,每一部金庸的小说都有很多可以交谈和讨论的,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在不同阶段的解读有着不同的理解,非常有意思~~
原贴:金庸最好看的小说
sunshine橙
总觉得,拍成影视的金庸武侠剧远没有小说写的情节精彩!总觉得,拍成影视的金庸武侠剧只有金庸武侠小说百分之70左右的精彩!总觉得,两者之间,武侠片少了点什么!究竟少了点什么呢???
Anywhere
原贴:金庸最好看的小说
西西里_Amy
多数影视剧我是觉得不如原著的,但我也能理解编剧的不容易。对原著的改编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二:
1.完全按原著来演对演员要求太高:
金庸和古龙的小说里面,人物的形象是很多面的,人物的情感是丰富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因素都不是通过语言/动作/行为这些观众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果要完全遵循原著,对演员的演技考验非常高,而且即使是演员完美地演绎出来,观众也不一定能接收到信息。所以大多数编剧都更愿意改编原著,用一种直白不转弯的方式来展示人物情感:
先说古龙,随便摘了一段西门吹雪出场的:
他们并没有看见这个人的脸,事实上,他们根本从来也没有见过西门吹雪,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他们已感觉到这个人一定就是西门吹雪!
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剑。
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西门吹雪!
这段在读小说的时候非常好理解,可是换到演员身上,得多用力表演才能演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敬畏,赞叹……”?古龙里面类似的描写不少。
而金庸呢,其实也好不了太多,虽然风格不一样,但仍旧有很多感情演员不好表现:
成吉思汗道:“我把华筝给你,从明天起,你是我的金刀驸马。”众将轰然欢呼,纷纷向郭靖道贺,大呼:“金刀驸马,好,好,好!”拖雷更是高兴,一把搂住了义弟不放。郭靖却呆在当地,做声不得。他向来把华筝当作亲妹子一般,实无半点儿女私情,数年来全心全意的练武,心不旁骛,哪里有过丝毫绮念?
。
黄蓉听郭靖说养了两头白雕,好生羡慕,说道:“我正不知到哪里去好,这么说,明儿我就
上蒙古,也去捉两只小白雕玩玩。”郭靖道:“那可不容易碰上。”黄蓉道:“怎么你又碰
上呢?”郭靖无言可答,只好笑笑,心想蒙古苦寒,朔风猛烈,他身子单薄,只怕禁受不
住,问道:“你家在哪里?干么不回家?”
这种“内心戏”在小说里面十几个字就能写明白了,但要换成演员去演,得多费劲?而且演员要演绎不好,还会造成误会,比如让人以为郭靖听说华筝被许配给自己是高兴懵了,比如让人以为郭靖不希望黄蓉去蒙古……于是影视剧通常会改编一下剧情,把主角的内心戏用一种比较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
2.满足观众对小说人物的YY:
还是先说古龙吧。其实古龙小说里面有不少内容都比较重口,广电审核能不能过这个先不考虑,就考虑拍出来的观感,很多往往就不会太好。不客气地说,大众的审美还是比较狭隘的,很多时候接受不了太多元的东西。
比如最近新拍的新萧十一郎,剧情都改到天边去了……但是有时候我会想,这好像也可以理解。毕竟原著里萧十一郎是个胡子浓密的大汉,风四娘已经三十三岁,沈壁君是个人妻……这样的人设放出来有多少年轻人能接受得了?所以就按观众喜欢改,改成俊男美女,改成小鲜肉少男少女……
再说金庸吧。一般占据重要社会资源,权倾一时的角色会被进一步美化,这很明显也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胃口。其中被改得比较厉害的也就是杨康,东方不败之类的吧。
比如杨康,他长得极为帅气,身份又是小王爷,智商又很高,这些都是观众喜欢的元素,所以不少电视剧往往还给他加上些对身份感到两难的无奈的情节,引得观众同情。但其实按小说原著,杨康在身世两难还没出现之前,就已经暴露了许多RP问题了。只是怎么拍会更吸引观众?是按原著拍拍出一个让人讨厌的高富帅,还是改编下改成个观众垂泪怜悯的高富帅?编剧选择后者并不奇怪。
比如东方不败,权倾江湖,武功天下第一,而且对杨莲亭还颇为深情,所以电视剧把他改成了个帅哥或者美女(?!),也算是照顾观众的YY。如果按小说来拍,东方不败是个中年才自宫,保留了男子外貌却要做女子打扮的人,基本上不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拍出来可能还吓倒一片人,所以很多版的东方不败都进行了美化。
对武侠剧进行大规模改编,大概便是以上两种原因了。
mpdkiller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Mr.Right
不少的读者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的《倚天屠龙记》,似乎与前两部并无多大关系,可以说是完全独立的另一部小说,又何以一定要说是“射雕三部曲”中的一部呢?---一来,这部书中的故事发生于前两部书中故事的近百年之后,可以说已是时代久远、人事皆非;二来是这部书中的主要人物与前两部书中人物并无什么了不得的关系,不象《神雕侠侣》中的大侠杨过乃是前一部书中人物杨铁心及杨康之后人,是大侠郭靖的义侄;且《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人物如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改为南僧)、北丐、裘千仞、周伯通等等,在《神雕侠侣》一书中都还存在并且构成《神雕侠侣》的重要情节及人物关系网络。而相比之下,在《倚天屠龙记》中,则完全没有这样的“传承关系”。唯独有一位郭襄在《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口中晃了一晃又“神龙见首不见尾” 了。而在小说《神雕侠侣》中最末一回出现的一个十多岁的少林小厮张君宝,可以说是个完全不被人注意的,是一位可有可无的人物。固然,这一张君宝便是《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代武学大宗师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小说主人公张无忌的师爷张三丰,在这部小说中,他已是百岁有余矣!按说这也算不上有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关系”。正如《飞狐外传》中就有《书剑恩仇录》中的人物如“红花会群雄”等等,但《飞狐外传》却并不是《书剑恩仇录》的“后传”,并不是它的“外传”;三来,这三部曲的前两部之中不仅时代相接、人物相因相继,且其书名中都有一个“雕”字,而其小说中亦都有雕的出现(固然“神雕”非“射雕”之雕)而在《倚天屠龙记》中却并没有将“雕”列入书名,小说里亦没有雕影。
其实,要说这三部曲之成立,不仅是可以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充足的理由。只不过,这三部曲的名称最好不叫做“射雕三部曲”,而叫做“英雄三部曲”。---第一部《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因是写郭靖等英雄生于大漠,集于华山;生于江湖,功在社稷的故事;而其第二部《神雕侠侣》则是写神雕侠杨过等英雄成长的经历。同样生于江湖而功于社稷,生于苦难而成于华山之巅;第三部《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等英雄人物亦同样是可以“屠龙”,并且“倚天”,行侠于江湖、救民于水火的侠之大者。---“侠之大者”正是这“英雄三部曲”最为相似之处。明眼人都或许会看到,在此“英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完成之后,金庸笔下的人物固然还有侠与非侠、义与不义之分别,然而却已没有了那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纯粹的英雄风范。《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与段誉等人亦可称得上是大侠,却已不再是如此“英雄三部曲”中的主人公那样是一些理想的英雄,而是着重在其英雄人物的悲剧的命运及其不幸的人生。从而,我们不难证明,若论纯粹的英雄、纯粹的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则非此“英雄三部曲” 的三位主人公莫属。进而,我们既然可以将之称为“英雄三部曲”
而称之为“射雕三部曲”亦无不可了。射雕的固是英雄、携雕的亦是英雄,而不射雕亦不携雕的张无忌同样也是英雄。正是“英雄何必尽射雕”?因此,论及“血缘关系”,这三部小说自是最为接近。称之为“射雕三部曲”或者“英雄三部曲”的真正原因亦正在此:三部小说塑造的都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大侠客大英雄。当然,他们并不是同一模式的英雄,而恰恰是三种不同的英雄,或者说是英雄的三种不同的典型模式:郭靖是一种、杨过是一种,张无忌则又是一种。---而这,则亦正是金庸写此三部曲,亦是此三部小说成为“三部曲”的最好的理由了。
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生动性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之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
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个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已无法干预了。
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作了,最后也必定失败……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
也许问题正在这里。上述张无忌与郭靖、杨过三人性格上的不同,实际上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的不同,而是在“性质上”的根本的不同。即,郭靖实际上是一位“正格” 的人物,是一位理念的英雄---他是“大巧若拙”这一人格理想的化身---从而《射雕英雄传》较少有人间气息,多半是“英雄神曲”般的理念故事;而杨过的性格中带了三分风流血气,看似已近人间,然而一来他的爱人本是“天上”小龙女下凡,二来他自己于深山大海中练武也渐渐脱离了烟火之气而成了神话般的“神雕侠”,算起来也是理念英雄,只不过是“改邪归正”的大英雄罢啦,而《神雕侠侣》便也成了“半部天上半部人间”的小说。
相比之下,张无忌的经历虽然或许比之郭靖与杨过更加传奇、更加曲折,然而就其形象本身而言,他已经“人间化”了。他既不是一位“先天理性、大巧若拙”的化身,也不是一位“由邪入正,改邪归正”的典型,而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性格复杂的大活人。而《倚天屠龙记》中的故事,虽看上去依然是神兮兮的传奇色彩浓厚,然而它的“气味”已是人间烟火气。
总之,或许有人认为“射雕三部曲”中以《射雕英雄传》最为“正宗”,因而最好;或许另一些人则会认为《神雕侠侣》比《射雕英雄传》写得更为奇绝深沉,风光宜人,因而最妙;而或许亦会有人更爱看《倚天屠龙记》……。不管如何,我们应该承认这三部小说各有千秋。而其各有千秋的真正原因乃在于作者在不断地求新求变,而不是将一个故事拖长,将一干成型的人物不断地敷衍铺展。这就比我们许多“系列小说”或“三部曲”之类要高明得多了。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值得一看
deanfinal
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小说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大,有充分的时间拓展思维,也就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小说情节去同化,于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想法,而影视剧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演员还是场景都和每个人的想象不一样。比如很多人就可能不认同演员的演技。
二是,导演组的水平太差,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情节设置,甚至布置场景都不能贴近原著精益求精,拍摄的表现不出来原著的精髓。
三是资本运作的干涉,资本为了捧红某些演员,选用了垃圾演员,碰到垃圾导演,结果,一切就不言而喻了。
看看屡次三番的拍摄同一部剧就应该明白,要么是米虫,浪费人力财力,要么就是资本为了洗钱。真正优质的导演和演员还是能拍的很好的。
磕磕碰碰果果
得看楼主喜欢什么类型的.《鹿鼎记》是封山之作,颠覆传统武侠模式,刻画了一个反大侠的人物形象。其他的作品,都是比较传统模式的武侠小说。个人觉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很经典,还有《天龙八部〉,里面有不少佛学哲思,同时写主人公萧峰的感情也非常感人。强烈推荐!因为不欣赏〈倚天屠龙记〉里面张无忌对感情的态度,所以不大喜欢这本书。几乎金庸的所有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过。比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等
原贴:金庸的小说哪部最好看?
阿花~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金庸自己认为最好看的是《鹿鼎记》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狂热份子
是《鹿鼎记》。
具体的金庸原话我不找了,楼主自己找吧,大意是《鹿鼎记》是他最喜欢的作品,因为在《鹿鼎记》里,韦小宝不是传统意义上很正直很侠气的“大侠”,他圆滑痞气,才把“侠”的意思回到了大众身上,大侠不再是神
金庸有篇文章叫韦小宝这个小家伙
韦小宝这小家伙
--------------------------------------------------------------------------------
金庸
一
人的性格很复杂。
平常所说的人性,民族性,阶级性,好人,坏人,等等,都是极笼统的说法。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秉受同样遗传,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即使在小之时,性格已有极大分别。这是许多人共同的经验。
我个人的看法,小说主要是写人物,写感情,故事与环境只是表现人物与感情的手段,感情较有共同性,欢乐,悲哀,愤怒,惆怅,爱恋,憎恨等等,虽然强度,深度,层次,转换,千变万化,但中外古今,大致上是差不多的。
人的性格却每个人都不同,这就是所谓个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泊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他们深挚与热烈的爱情区别并不大,然而罗密欧,梁山泊,贾宝玉三个人之间,朱丽叶,祝英台,林黛玉三个人之间,性格上的差异简直千言万语也说不完。
西洋戏剧的研究者分析,戏剧与小说的情节,基本上只有36种。
也可以说,人生的戏剧很难越得出这36种变型。然而过去已有千千万万种戏剧和小说写了出来,今后仍会有千千万万的戏剧上演,有千千万万种小说发表。人们并不会因情节的重复而感到厌倦。
因为戏剧和小说中人物并不相同。当然,作者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也各不相同。作者的风格,是作者个性的一部分。
二
小说反映作者的个性与想象。有些作者以写自己的经验为主,包括对旁人的观察;有些以写自己的想像为主,但也终有一些直接与间接的经验。武侠小说主要依赖想象,其中的人情世故,性格感情却总与经验与观察有关。
诗人与音乐家中有很多神童,他们主要抒写自己的感情,不一定需要经历与观察。小说家与画家通常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当然,像屈原,杜甫那样感情深厚,内容丰富的诗篇,神童是决计写不出的。
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通常与他自己有关,或者,写的是他最熟悉的事物。到了后期,生活的经历复杂了,小说的内容也会复杂起来。
我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写的是我小时候在故乡听熟了的传说--乾隆皇帝是汉人的儿子。陈家洛这样的性格,知识分子中很多。杭州与海宁是我的故乡。《鹿鼎记》是我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部小说,所写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妓院,皇宫,朝廷,荒岛,人物也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韦小宝这样的小流氓,我一生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半个。扬州我从来没有到过。我一定是将观察到,体验到的许许多多的人的性格,融在韦小宝身上了。
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适应环境,讲义气。
三
中国的自然条件并不好。耕地缺乏而人口极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等古代伟大的民族消失了。中国人在极艰苦的生存竞争中挣扎下来,至今仍保持着充分活力,而且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当然是有重大原因的。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的理论来看,大概主要是由于我们最善于适应环境。
最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不一定是道德最高尚的人。遗憾的很,高尚的人在生存,在竞争中往往是失败的。
中国历史上充满高尚者被卑鄙者杀害的记载,这使人读来很不愉快。然而事实是这样,尽管,写历史的人早已将胜利者尽可能写得不怎么卑鄙。历史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是好人得到最后胜利。
宋高宗与秦桧杀了岳飞,而不是岳飞杀了秦桧。有些大人物很了不起,但他们取得胜利的手法却不怎么高尚。例如唐太宗杀了哥哥,弟弟而取得帝位,虽然,他的哥哥,弟弟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其它国家的历史其实也差不多。英国,俄国,法国等等不用说了。在美国,印地安人的道德不知比美国白人高多少。
从国家民族的立场来说,凡是有利于本国民族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事。但人类一致公认的公义和是非毕竟还是有的。
值得安慰的是,人类在进步,政治斗争的手段越来越文明,卑鄙的程度总体来说是在减小。大众传播媒介在发挥集体的道德制裁作用。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今日的人类远比过去高尚,比较不那么残忍,不那么不择手段。
四
道德是文明的产物,野蛮人之间没有道德。
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妓院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后来他进了皇宫,皇宫以是最不证明道德的地方。在教养上,他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人。为了求生存和取得胜利,对于他是没有什么不可做的,偷抢拐骗,吹牛拍马,什么都干。做这些坏事,做来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蛮人,决不会以为吃人肉有什么不该。
韦小宝不识字,孔子与孟子所教导的道德,他从来没有听见过。
然而孔孟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或者,孔子与孟子是归纳与提炼了中国人思想中美好的部分,有系统的说了出来。韦小宝生活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即使是市井和皇宫中的野蛮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会接受中国社会中所公认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天地会后,接受了中国江湖人物的道德观念。不过这些道德规范与士大夫,读书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
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极少,但只要信替,通常不敢违反。江湖唯一重视的道德是义气,“义气”两字,从春秋战国以来,任何在社会上做事的人没有一个敢勿视。
中国社会中另一项普遍受重视的是情,人情的情。
五
注重“人情”和“义气”是中国传统社会特点,尤其是在民间与下层社会中。
统治者讲究“原则”。“忠”是服从和爱戴统治者的原则;“孝”是确定家长权威的原则。“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原则;“法”是执行统治者所定规律的原则。对于统治阶层,忠孝礼法的原则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是国家的化身,“忠君”与“爱国”之间可以划上等号。
“孝”本来是敬爱父母的天性,但统治者过分重视提倡,使之成为固定社会秩序的权威象征,在自然之爱上,附加了许多僵硬的规条。“孝道”与“礼法”结合,变成敬畏多于爱慕。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母爱的甚多而写父爱的极少。称自己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甚至正式称呼中,也确定父严母慈是应有的品格,似乎直到朱自清写出《背影》,我们才有一篇描述父爱的动人作品。“忠孝”两字并称之后,“孝”的德行被统治者过分强调,被剥夺了其中若干可亲的成分。汉朝以“孝”与“廉”两种德行选拔人才,直到清末,举人仍被称为“孝廉”。
在民间的观念中,“无法无天”可以忍受,甚至于,“无法无天”,是蔑视权威与规律,往往有一些英雄好汉的含义。但“无情无义”绝对没有,被摒绝于社会之外。
甚至于,“无赖无耻”的人也有朋友,只要他讲义气。
“法”是政治规律,“天”是自然规律,“无法无天”是不遵守是不遵守政治规律与自然规律;“无赖无耻”是不遵守社会规律。
但在中国社会中,“情义”是最重要的社会规律,“无情无义”的人是最大的坏人。
传统的中国人不太重视原则,而十分重视情义。
六
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
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倒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古今中外的哲人中,孔子是最反对教条,最重视实际的。所谓“圣之时者也”就是善于适应环境,不拘泥教条的圣人。孔子是充分体现中国人性格的伟大人物。孔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仁”,那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对待别人,由此而求得一切大小团体(家庭,乡里,邦里)中的和谐与与团结,“人情”是“仁”的一部分。孟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义”。那是一切行动以“合理”为目标,合理是对得住自己,也对得住别人。对得住自己午容易,要旨于不能对不起别人,尤其不能对不起朋友。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支柱。所以“朋友”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并列,是“五伦”之一,是五大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西方社会,波斯,印度社会并没有将朋友的关系提到这样高折地位,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神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讲爱,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采取合理的方式来与之适应。这样的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之时,自然无往不利,历久而常胜。古代无数勇武强悍,组织紧密,纪律森严,刻苦奋发的民族所以一个个在历史上消失,从此影踪不见,主要是他们的社会缺乏弹性。在社会教条或宗教教条下僵化了。没有弹性的社会,变成了僵尸的社会。再凶猛剽悍的僵尸,终究会倒下去的。
七
中国的古典小说基本上是反教条反权威的。
《红楼梦》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父母之命的婚姻,颂扬自由恋爱,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叛逆。《水浒》中的英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虽然最后招安,但整部书写的是杀官造反,反抗朝廷。《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玉皇大帝。《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故事,然而基本主题是“义气”而不是“正统”。
《封神榜》作为小说并不重要,但对民间的思想风俗影响极大,写的是武王伐纣,“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也”,最精彩部分是写哪吒反抗父亲的权威。《金瓶梅》描写人性中的丑恶(孙述宇先生精辟的分析指出,主要是刻画人性的基本贪,嗔,痴三毒),与“人之初,性本善”的正统思想相反。《三侠五义》中最精彩的人物是朝廷时期白玉堂,而不是为官府服务的御猫展昭。
武侠小说基本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武侠小说所以受到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原因之一是,其中根本的道德,是中国大众所普遍同意的。武侠小说又称侠义小说。“侠”是对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尤其是指为了平反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西方人重视争取自己的权力,这并不是中国人意义中的“侠”。“义”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具有牺牲自己的含义。“武”则是以暴力来反抗不正义的暴力。中国人向平喜欢小说中重视义气的人物。在正史上,关羽的品格,才能与诸葛亮相差极远,然而在民间,关羽是到处受人膜拜的“正神”,“大帝”,诸葛亮中是智慧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义气比智慧重要得多。《水浒》中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既粗暴,又残忍,破坏一切规范,那不要紧,他们讲义气,所以是英雄。许多评论家常常表示不明白,宋江不文不武,猥琐小吏,为什么众家英雄敬之服之,推之为领袖。
其实理由很简单,宋江讲义气。
“义气”在中国人道德观念中非常重要。不忠于皇帝朝廷,造反起义,那是可以的,因为中国人的反叛性很强。打僧谤佛,咒道骂尼,那是可以的,因为中国人不太重视宗教。偷窥,抢劫,谋杀,通奸,残暴等等罪行,中国民间对之憎厌的程度,一般不及外国社会中之强烈。但不孝父母绝对不可以,出卖朋友也绝对不可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孝道”对繁衍种族,维持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义气”对忠诚团结,进行生存竞争有重大作用。“人情”对消除内部矛盾,缓和内部冲突有重要作用。
同样是描写帮会的小说,西洋小说中的《教父》,《天使的愤怒》等等中,黑手党的领袖,可以毫无顾忌的残杀自己同党兄弟,这在中国的小说中决计不会出现,因为中国人讲义气,绝对不能接受。法国小说家雨果《悲惨世界》中那个只重法律而不顾人情的警察,中国人也绝对不能接受。
士大夫也并非不重视义气。《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中记载了不少朋友之间重义气的史实,予以歌颂赞美。
西汉吕后当政时,诸吕想篡夺刘氏的权位,陈平与周勃谋平诸吕之乱。那时吕禄掌握兵权,他的好朋友郦寄骗他出游而解除兵权,终于尽诛诸吕。诛灭诸吕是天下人心大快的事,犹如今日的扑灭“四人帮”,但当时大多数人竟然责备郦寄出卖朋友(《汉书》:“天灭郦寄为卖友。”)这种责备显然并不公平,将朋友交情放在“政治大义”之上。不过“朋友决不可出卖”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确是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至于为了父母而违犯国法,传统上更认为天经地义。儒家有一个有名的论题:舜的父亲如果犯了重罪,大法官皋陶依法行事,要处以极刑,身居帝位的舜怎么办?标准答案是:舜应当弃了帝位,背负父亲逃走。
“大义灭亲”这句话只是说说好听的。向来极重视亲情人情的中国人很少真的照做。倒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情理法律兼顾”的话说更加振振有词。说是“兼顾”,实质是重情不重法。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情”总比“法”重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虽得人称道,但如他不挥泪,评价就大大不同了,重点似乎是在“挥泪”而不在“斩”。八一个民族的自下而上与兴旺,真正基本毕竟在于生产。中华民族所以历久常存,基础建立在极大多数人民勤劳节俭,能自己生产足够的生活资料。一个民族不可能依靠掠夺别人的生产成果而长期保持生存,更不可能由此而伟大。许多掠夺性的民族所以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生产能力不强是根本原因。
民族的生存竞争道德是在自己能养活自己,其次才是抵御外来的侵犯。
生产是长期性的,没有什么戏剧意味的事,虽然是自下而上的基本,却不适宜于作为小说的题材,尤其不能作武侠小说的题材。
少数人无法无天不要紧,但如整个社会都无法无天,一切规范律则全部破坏,这个社会决不可能长期存在。然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情景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材。正如男婚女嫁,养儿育女的正常家庭生活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材。(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写的是不幸的家庭。)但如全世界的男人都如罗密欧,全世界的女人都如林黛玉,人类就绝种了。
小说中所写的,通常是特异的、不正常的事件与人物。武侠小说尤其是这样。
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决不是故意与中国传统道德唱反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出于侧隐之心;除暴安良,锄奸诛恶,是出于公义之心;气节凛然,有所不为,是出于羞恶之心;挺身赴难以德报怨,是出于是非之心。武侠小说中的道德观,通常是反正统,而不是反传统。
正统是只有统治者才重视的观念,不一定与人民大众的传统观念相符。韩非指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指责儒家号召仁爱与人情,搞乱了严峻的统治,侠者以暴力为手段,侵犯了当局的镇压手段。
古典小说的传统,也即是武侠小说所接受的传统,主要是民间的,常常与官府处于对立地位。
九
武侠小说的背景都是古代社会。
拳脚刀剑在机关枪、手枪之前毫无用处,这固然是主要原因。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利益,是要求法律与秩序,而不是破坏法律与秩序。
武侠小说中英雄的各种行动--个人以暴力来执行“法律正义”,杀死官吏,组织非法帮会,劫狱,绑架,抢劫等等,在现代是反社会的,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这等于是恐怖分子的活动,极少有人会予同情,除非是心智不正常的人。因为现代正常的国家中,人民与政府是一体,至少理论上是如此,事实上当然不一定。
古代社会中侠盗罗宾汉、梁山泊好汉的行径对人民大众有利,施之于现代社会中却对人民大众不利。除非是为了反抗外族侵略者的占领,或者是反对极端暴虐、不人道、与大多数人民为敌的专制统治者。
幸好,人们阅读武侠小说,只是精神上有一种“维护正义”的感情,从来没有哪一个天真的读者去模仿小说中英雄的具体行动。
说读了武侠小说的孩子会入山拜师练武,这种廉洁或事迹,也几十年没听见了。大概,现代的孩子们都聪明了,知道就算练成了武功,也敌不过一支手枪,也不必这样的辛苦的到深山中去拜师了。
十
我没有企图在《鹿鼎记》中描写中国人的一切性格,非但没有这样的才能,事实上也决不可能。只是在韦小宝身上,重点的突出了他善于适应环境与讲义气两个特点。
这两个特点,一般外国人没有这们显著。
关于适应环境,在生存竞上是优点,在道德上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就韦小宝而言,他大多数行动决不能值得赞扬,不过,在清初那样的社会中,这种行动对他很有利。
如果换了一个不同环境,假如说是在现代的瑞士、芬兰、瑞典、挪威这些国家,法律相当公正严明,社会的制裁力量很强,投机取巧的结果通常是很糟糕,规规矩矩远比为非作歹有利,韦小宝那样的人移民过去,相信他为了适应环境,会选择规规矩矩的生活。虽然,很难想象韦小宝居然会规规矩矩。
在某一个社会中,如果贪污、作弊、行骗、犯法的结果比洁身自爱更有利,应当改造的是这个社会和制度。小说中如果描写这样的故事,谴责的也主要是社会与制度。就像《官场现形记》等等小说一样。
十一
中国人的重视人情与义气,使我们生活中凭添不少温暖。在艰难和贫穷的环境中,如果在家再互相敌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充满了冷酷与憎恨,这样的生活很难过得下去。
在物质条件丰裕的城市可以不讲人情、不讲义气,生活当然无聊乏味,然而还得活下去。在贫乏的农业社会中,人情是必要的。
在风波险恶的江湖上,义气是至高无上的道德要求。
然而人情与义气讲到了不顾原则,许多恶习气相应而生。中国政治的一直不能上轨道,与中国人太讲人情义气有直接关系。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不重才能而重亲谊故乡、走后门、不讲公德、枉法舞弊、隐瞒亲友的过失,合理的人情义气固然要讲,不合理的损害公益的人情义气也讲。结果是一团乌烟瘴气,“韦小宝作风”笼罩了整个社会。
对于中国的处境,“韦小宝作风”还是少一点为妙。
然而像西方社会中那样,连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也没有多大人情好讲,一切公事公办,丝毫不能通融,只有法律,没有人情;只讲原则,不顾义气,是不是又太冷酷了一点呢?韦小宝如果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包龙图,又有什么好玩呢。
小说的任务并不是为任何问题提供答案,只是叙述在那样的社会中,有那样的人物,你们怎样行动,怎样思想,怎样悲哀与欢喜。
以上是我在想韦小宝这小家伙时的一些拉杂感想。
坦白说,在我写作《鹿鼎记》时,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在最初写作的几个月中,甚至韦小宝是什么性格也没有定型,他是慢慢、慢慢地自己成长的。
在我的经验中,每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初写时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模糊的影子,故事渐渐开展,人物也渐渐明朗起来。
我事先一点也没有想到,要在《鹿鼎记》中着力刻画韦小宝关于(不择手段地)适应环境和注重义气这两个特点,不知怎样,这两种主要性格在这个小流氓身上显现出来了。
朋友们喜欢谈韦小宝。在台北一次座谈会中,本意是讨论“金庸小说”,结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来辩论韦小宝的性格。不少读者问到我的意见,于是我自己也来想想,试图分析一下。
这里的分析半点也没有“权威性”,因为这是事后的感想,与写作时的计划与心情全然无关。我写小说,除了布局、史实的研究和描写之外,主要是纯感情性的,与理智的分析没有多大的关系。
因为我从来不想在哪一部小说中,故意表现怎么样一个主题。如果读者觉得其中有什么主题,那是不知不觉间自然形成的。相信读者自己所作的结论,互相间也不太相同。
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这十几部小说中,我感到关切的只是人物与感情。韦小宝并不是感情深切的人。《鹿鼎记》并不是一部重感情的书。其中所写的比较特殊的感情,是康熙与韦小宝之间君臣的情谊,既有矛盾冲突、又有情谊友爱的复杂感情。这在别的小说中似乎没有人写过。
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但韦小宝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典型。民族性是一种广泛的观念,而韦小宝是独特的、具有个性的一个人。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阿Q、林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国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典型。
中国人的性格太复杂了,一万部小说也写不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都不是人,但他们身上也有中国人的某些特征,因为写这些“妖精”的人是中国人。
这些意见,本来简单的写在《鹿鼎记》的后记中,但后来觉得作者不该多谈自己的作品,这徒然妨碍读者自己的判断的乐趣,所以写好后又删掉了。何况作者对于自己所创造的人物,总有偏爱。
“癞痢头儿子自家好”,不可能有比较理性的分析。事实上,我写《鹿鼎记》写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韦小宝这小家伙当作了好朋友,多所纵容,颇加袒护,中国人重情不重理的坏习气发作了。因编者索稿,而写好了的文字又不大舍得抛弃,于是略加增益,以供谈助。
匆匆成篇,想得并不周到
很长。
基本写了他自己对于韦小宝的偏爱。
《鹿鼎记》又是他的封笔之作。金庸大传里引用金庸的话说:写完《鹿鼎记》,他的武侠作品已经到了最高峰,再也不能超越了
所以金庸先生自己认为《鹿鼎记》最好
当然我最喜欢《天龙八部》啊,呵呵~~~~
鱼儿摆摆~~
读小说可以有无尽的想象,而电视剧就会给出一个人设,或者是演员的演技等各方面因素让原本有丰富想象的小说人物,失去了活力。这就是书中的人物要比电视剧中更加精彩的原因吧!
不过看了,肯定没坏处。
因为很多现在写手都是看着金庸的作品长大的,对写作和文笔方面肯定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有时间,还是看看吧。
虽然算不上什么世界名著,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值得一看
牛牛安
具体为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成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原贴:金庸最有名的小说
戴陆昕
金庸因这部小说而开始名扬天下!
是他的成名作
其他的也都很有名 不过一说起金庸的小说
不管是不是金庸迷 都知道 射雕英雄传
我记得我父辈们年轻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
为了看 射雕英雄传 跑到4里外的乡政府去看
半夜回来没有船 都是游回来的!!
原贴:金庸最有名的小说是什么
caijyu
金庸老师十四部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都很不错的
其实想要看比较爽的话,鹿鼎记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想看郁闷点的,连城诀会让你郁闷死
不过我还是推荐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呵呵
nange
他的作品中成就最高的是《天龙八部》,也是佛家思想浓厚的一部超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反对民族沙文主义的小说。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了战争的阴暗,被专业人士称做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书剑恩仇录》是他的第一部小说,成就不高。
射雕三步曲,情节引人入胜。
上面说的是我曾经阅读过的。
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和推荐《天龙八部》,给人一种庞大的气魄。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case3013
各人有各自的喜好,有人喜欢杨过小龙女生死相寻的爱情,喜欢郭靖的傻黄蓉的聪明,喜欢段誉乔峰虚竹之间的兄弟情义,喜欢赵敏的个性,不过本人最喜欢的就是伟小宝的三教九流痞子气概.所以投其所好个人认为最经典
不知道各位是否所见略同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经典?
淡、 _笑
金庸
老师十四部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都很不错的
其实想要看比较爽的话,
鹿鼎记
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想看郁闷点的,
连城诀
会让你郁闷死
不过我还是推荐
射雕英雄传
和
神雕侠侣
。。。。。呵呵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ngellie
推荐以下几本小说:
1、 《射雕英雄传》。它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至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本小说以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2、 《倚天屠龙记》。它是现代小说家金庸1961年所著的长篇小说,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时间前后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纷起和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讲述了一场以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薇eric
段公子是大理人,萧大侠是契丹人,而虚竹是汉人,他们能够成为结拜兄弟,正是应了最后萧大侠的话:“管他什么契丹人还是汉人,不都是苍生吗!”他最后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人民免除生灵涂炭。这是我非常欣赏的!
他的小说并非14部。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经典?
bunkhiun
原贴:金庸最好看的小说
香橙优酸乳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
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们分别是
《飞狐外传》(1960年)、
《雪山飞狐》(1959年)、
《连城诀》(1963年)、
《天龙八部》(1963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
《鹿鼎记》(1969年)、
《笑傲江湖》(1967年)、
《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雕侠侣》(1959年)、
《侠客行》(1965年)、
《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血剑》(1956年)、
《鸳鸯刀》(1961年)、
《越女剑》(1970年)。
金庸的小说向来大气,若是真论起来,还真说不上哪部最为好看,有人评论金庸的小说虽是让人起荡气回肠之意,却不如古龙的文笔精致,入髓。但终究怎样,也只有读后方能体会。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Tina想要去旅行。
哈哈力
《倚天屠龙记》 除张无忌外,书中还着力刻画了许多性情各异的武林人物,如金毛狮王谢逊,紫衫龙王金花婆婆,汝阳王郡主赵敏及蛛儿、小昭、周芷若等,无不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是福是祸,均自性情而生,非正邪是非所能一言以蔽。通过对这些人物各自生活历程及命运的抒写,作者寄寓了与其历史背景同样宏大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各家精髓不露痕迹地化入笔下的人生情事,不动声色地衍生开去,自然而从容地表现出古老文化的现代滋力。全书语言流畅、练达,结构宏大而又精细,情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故事发展往往出人意表而又从容不迫,实为新派武侠小说的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合称为“射雕三部曲。”
不少的读者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的《倚天屠龙记》,似乎与前两部并无多大关系,可以说是完全独立的另一部小说,又何以一定要说是“射雕三部曲”中的一部呢?---一来,这部书中的故事发生于前两部书中故事的近百年之后,可以说已是时代久远、人事皆非;二来是这部书中的主要人物与前两部书中人物并无什么了不得的关系,不象《神雕侠侣》中的大侠杨过乃是前一部书中人物杨铁心及杨康之后人,是大侠郭靖的义侄;且《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人物如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改为南僧)、北丐、裘千仞、周伯通等等,在《神雕侠侣》一书中都还存在并且构成《神雕侠侣》的重要情节及人物关系网络。而相比之下,在《倚天屠龙记》中,则完全没有这样的“传承关系”。唯独有一位郭襄在《倚天屠龙记》的第一口中晃了一晃又“神龙见首不见尾” 了。而在小说《神雕侠侣》中最末一回出现的一个十多岁的少林小厮张君宝,可以说是个完全不被人注意的,是一位可有可无的人物。固然,这一张君宝便是《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代武学大宗师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小说主人公张无忌的师爷张三丰,在这部小说中,他已是百岁有余矣!按说这也算不上有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关系”。正如《飞狐外传》中就有《书剑恩仇录》中的人物如“红花会群雄”等等,但《飞狐外传》却并不是《书剑恩仇录》的“后传”,并不是它的“外传”;三来,这三部曲的前两部之中不仅时代相接、人物相因相继,且其书名中都有一个“雕”字,而其小说中亦都有雕的出现(固然“神雕”非“射雕”之雕)而在《倚天屠龙记》中却并没有将“雕”列入书名,小说里亦没有雕影。
其实,要说这三部曲之成立,不仅是可以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充足的理由。只不过,这三部曲的名称最好不叫做“射雕三部曲”,而叫做“英雄三部曲”。---第一部《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因是写郭靖等英雄生于大漠,集于华山;生于江湖,功在社稷的故事;而其第二部《神雕侠侣》则是写神雕侠杨过等英雄成长的经历。同样生于江湖而功于社稷,生于苦难而成于华山之巅;第三部《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等英雄人物亦同样是可以“屠龙”,并且“倚天”,行侠于江湖、救民于水火的侠之大者。---“侠之大者”正是这“英雄三部曲”最为相似之处。明眼人都或许会看到,在此“英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完成之后,金庸笔下的人物固然还有侠与非侠、义与不义之分别,然而却已没有了那种“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纯粹的英雄风范。《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与段誉等人亦可称得上是大侠,却已不再是如此“英雄三部曲”中的主人公那样是一些理想的英雄,而是着重在其英雄人物的悲剧的命运及其不幸的人生。从而,我们不难证明,若论纯粹的英雄、纯粹的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则非此“英雄三部曲” 的三位主人公莫属。进而,我们既然可以将之称为“英雄三部曲”
而称之为“射雕三部曲”亦无不可了。射雕的固是英雄、携雕的亦是英雄,而不射雕亦不携雕的张无忌同样也是英雄。正是“英雄何必尽射雕”?因此,论及“血缘关系”,这三部小说自是最为接近。称之为“射雕三部曲”或者“英雄三部曲”的真正原因亦正在此:三部小说塑造的都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大侠客大英雄。当然,他们并不是同一模式的英雄,而恰恰是三种不同的英雄,或者说是英雄的三种不同的典型模式:郭靖是一种、杨过是一种,张无忌则又是一种。---而这,则亦正是金庸写此三部曲,亦是此三部小说成为“三部曲”的最好的理由了。
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生动性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之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
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个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已无法干预了。
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不想做,就算勉强作了,最后也必定失败……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
也许问题正在这里。上述张无忌与郭靖、杨过三人性格上的不同,实际上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的不同,而是在“性质上”的根本的不同。即,郭靖实际上是一位“正格” 的人物,是一位理念的英雄---他是“大巧若拙”这一人格理想的化身---从而《射雕英雄传》较少有人间气息,多半是“英雄神曲”般的理念故事;而杨过的性格中带了三分风流血气,看似已近人间,然而一来他的爱人本是“天上”小龙女下凡,二来他自己于深山大海中练武也渐渐脱离了烟火之气而成了神话般的“神雕侠”,算起来也是理念英雄,只不过是“改邪归正”的大英雄罢啦,而《神雕侠侣》便也成了“半部天上半部人间”的小说。
相比之下,张无忌的经历虽然或许比之郭靖与杨过更加传奇、更加曲折,然而就其形象本身而言,他已经“人间化”了。他既不是一位“先天理性、大巧若拙”的化身,也不是一位“由邪入正,改邪归正”的典型,而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性格复杂的大活人。而《倚天屠龙记》中的故事,虽看上去依然是神兮兮的传奇色彩浓厚,然而它的“气味”已是人间烟火气。
总之,或许有人认为“射雕三部曲”中以《射雕英雄传》最为“正宗”,因而最好;或许另一些人则会认为《神雕侠侣》比《射雕英雄传》写得更为奇绝深沉,风光宜人,因而最妙;而或许亦会有人更爱看《倚天屠龙记》……。不管如何,我们应该承认这三部小说各有千秋。而其各有千秋的真正原因乃在于作者在不断地求新求变,而不是将一个故事拖长,将一干成型的人物不断地敷衍铺展。这就比我们许多“系列小说”或“三部曲”之类要高明得多了。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值得一看
小红帽爱蓝精灵
原贴:金庸最好看的小说
蚂蚁冲锋象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
早期作品汉民族精神较强,如《书剑恩仇录》《碧血剑》,晚期作品不仅寻求民族大同,而且对男女情爱也不再执着为两两相守,其封笔之作《鹿鼎记》最具代表。
若论侠之大者,莫过《天龙八部》中之乔峰,次则《雪山飞狐》中的胡一刀。《雪山飞狐》短,而《飞狐外传》长,但《雪山飞狐》中无论胡一刀夫妇还是苗人凤,俱形象鲜明。《飞狐外传》则让人印象模糊的多,好在有个程灵素,也不知胡斐是那根筋不对,不爱程灵素,偏偏爱上那个莫名其妙的袁紫衣。这部书唯一能让人记住的倒是钟四婶剖儿腹的惨烈场景。
我看得次数最多的是《书剑恩仇录》,倒不是这本书多好看,实在是小时候没书可看,逮着这本书看个没完。可见侠之大者竟是金老爷子,区区一部二流作品,就能让我等如醉如痴。此书中最无趣的人物是陈家洛和香香公主,印象最深的是翠羽黄衫霍青铜和骆冰的白马。
最不喜欢的是《碧血剑》,里面的人好像都变态,不过唯有九儿(被崇祯斩去一臂的公主)和何铁手稍微像点人,可惜最后都没有好下场:一个黯然出家;一个所爱非属,又被袁承志这个无趣的师傅取个何惕守的烂名,泯灭人性
原贴:金庸最有名的小说
大猫笑眯眯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5年11月正式出版,(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雪压冬云
小说跟金庸影视剧可是两回事,不知道你在看影视剧时是否看到过这么一段话,本剧是根据某某金庸小说改编,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句话不仅仅告诉大家影片没有侵权,同时也告诉大家这并不是跟小说一模一样的,必然会做出相应的改动。
小说是金庸老先生理想化的世界,若放在现实社会里面,有很多场面是明令禁止的,如果拍摄出来,到了广电总局审核时肯定会被毙掉的,不知道有多少电视剧就是因为剧情或多或少触碰了规则底线,而被一直雪藏,大家只看到了开机大吉,却很久很久都未出现在荧屏上。所以说现今的金庸剧,会尽量满足原著党的口味,尽量避免被原著党喷个不停。
与此同时,大方向还是得要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这个才是主要的,为了满足这一点,其他任何困难都要让步,也就导致影视后期制作这块儿改了又改,把初衷都给改了,得罪原著党事小,过了审核事大,最终很多剧情就跟原著大相径庭了!有时候我作为金庸迷也是很无奈,尤其是看了很多翻拍剧后,那真是叫我无语了。这里主要涉及这么几部金庸作品,一部是《射雕英雄传》,一部是《天龙八部》,一部是《天龙八部》,一部是《笑傲江湖》,各种演员各种拍,拍来拍去拍到骂声连连,越来越差,看新剧不如回看老剧。
据说《飞狐外传》开拍了,我觉得原著党跟追剧迷肯定会吵个不停,加上水军的参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常小玥儿
个人的感觉事鹿鼎记事最经典的了。首先鹿鼎记与历史结合的非常巧妙,再有就是人物都写得十分丰满,特色鲜明,还有就是这部小说事不一样的武侠,不是大侠的故事,是小混混的故事。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经典?
joyrice
按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来说,最好的有六部,有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杰作《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六部是金庸作品当中成就最高的了,但其他的小作品也非常值得看,像中篇《白马啸西风》《雪山飞狐》,小长篇《连城诀》《飞狐外传》等等也各具特色。作为一个喜爱金庸小说的读者是建议都读一下的。
好看是个人的感觉,因人而异,没有绝对!但金庸最好的小说是有的,官方评价。《鹿鼎记》!
金庸自己说的。
原贴:金庸最好看的小说
瞌睡虫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笔法成熟老到,不过有点不像武侠了。
要是看武侠的话 最好的当然是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一部典型的武侠小说 同时也是一部写得最好的政治寓言 虽然全书的年代都需推理 但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是政场的一种典型 不但故事性强,跌宕起伏,而且可以从中看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强烈推荐!!!
三部曲也不错,但毕竟不够成熟 尤其神雕的结局 大概由于商业需求的缘故,破坏了艺术性
不过总的来说,比较有名的作品都写得不错
原贴:金庸最好看的小说
shimeng
推荐以下几本小说:
1、 《射雕英雄传》。它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至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本小说以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2、 《倚天屠龙记》。它是现代小说家金庸1961年所著的长篇小说,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时间前后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纷起和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讲述了一场以
原贴:金庸的哪部小说最好看
怪物S
原贴:为什么金庸的小说最好看?
小可豆豆
原贴:为什么金庸的小说最好看?
walla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