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是古代最高的行政长官的通称,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古代官员的最高追求。
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结束,丞相作为高级官员,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人物。
十大丞相
十大丞相
1、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元勋,辅佐成汤打败夏桀,灭亡夏王朝,开创了商朝六百年江山的基业。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丞相),辅佐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治理天下,为商朝的发展作下了重大贡献。
伊尹从公元前1649年出生到公元前1550年去世,就是活了100岁,死后以天子之礼陪葬,被奉祀为“商元圣”。
2、姜尚
姜尚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以70岁高龄辅佐周文王富强西周,辅佐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王,灭亡殷商,开创周朝。
周朝建立后,武王姬发大封诸侯,姜尚第一个被封到齐地营丘建立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尚虽然成为齐王,仍是在周朝担任太师,后续辅佐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在此期间,姜家父子一直是周王朝的忠实追随者,曾平定叛乱,安定周室。
姜太公比伊尹活的更久,活了139岁。在后世一直对姜太公极为推崇,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在唐朝时期,姜太公被封为武成王,建立武庙拜祭。
3、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强势消灭谭国、遂国,屈服鲁、宋、陈、蔡、卫、郑等国,使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随后又辅佐齐桓公征讨狄人,结盟楚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使齐桓公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征讨四方。
齐国在管仲的一系列政治、外交、军事政策下,国势大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参加,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至此,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管仲因为他的能力和贤明被后世推崇,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4、李斯
李斯是秦朝丞相,为秦国统一六国,统一后的制定制度立下了重大功劳。
李斯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佐秦王嬴政,派人离间六国君臣,提出“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在韩国人郑国前往秦国修建郑国渠消耗秦国力量的阴谋暴露后,秦王嬴政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是楚国人也在驱逐之列,关键时刻,李斯上谏逐客书使秦王嬴政取消了逐客令,为秦国留下了人才。
秦朝一统天下后,李斯提出废分封,建立郡县,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后世两千年。此外,李斯还提出推广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萧何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西汉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
刘邦在沛县起义,萧何是最早跟随的人之一,跟随刘邦进入咸阳,灭亡秦朝,收藏了大量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对日后的发展到了巨大的作用。萧何还为刘邦推荐了“兵仙”韩信,韩信一路平灭诸侯为刘邦夺取大半天下,这也离不开萧何的慧眼识人才,不然韩信早跑路了。
相比张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韩信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萧何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事迹,但却也是最不可或缺的。萧何一直留守后方,为刘邦稳固了后方,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军士,为前线提供了保障。
刘邦建立汉朝后,定萧何为首功,食邑也是最多。随后,萧何又规划建造都城长安,辅助吕后诛杀韩信,主张无为而治。在萧何去世后,他的主张仍然被后来的丞相曹参沿用,被人称为“萧规曹随”。
6、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辅佐刘备、刘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隆中决策为刘备分析当前天下局势,提出三分天下。赤壁之战出使东吴游说孙权,联合对抗曹操,大败曹操,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辅佐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攻下成都,平汉中,使得刘备拥有荆州、益州。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任于危难竭力辅佐刘禅,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叛乱,先后五次北伐匡扶汉室,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关于诸葛亮确实有被《三国演义》神化,但是他确实有着很强的能力,同时期的贾诩、孙权、司马懿、刘烨、司马炎等人都对他十分称赞。
7、魏徵
魏徵是唐朝的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四位,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下“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
魏徵早年跟随李密在瓦岗起义,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魏徵跟随李密一起投靠了李唐,随后被窦建德击败被俘虏,等到李世民击败窦建德,魏徵再次回到唐朝,被太子李建成重用。魏徵跟随李建成时期,尽心尽力,多次要李建成驱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魏徵被李世民擒获,李世民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重用。
魏徵最出名的就是直言不讳,敢于犯颜直谏,一生进言无数。等到魏徵死后,李世民十分伤感,感叹以人为镜,可以看清得失,魏徵去世后,我少了一面镜子。
8、王安石
王安石在北宋宋神宗时期拜相,推行新法,主持改革。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为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想要富国强兵,但是因为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司马光、苏轼、程颢等人都是坚决反对者,加上太皇太后、太后的天天叨叨,宋神宗终于罢免了王安石。再之后,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得不到支持,新法难以推行,王安石辞去宰相。
王安石是一个孤独的改革家,等到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担任宰相,全面废除了变法,而对于王安石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
苏轼曾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让王安石很是愤怒,苏轼自请出京。等到乌台诗案苏轼遭到弹劾,朝中众人非要置苏轼于死地,退居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场大案因为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被从轻发落。后来,被贬的苏轼拜见退居的王安石,放下变法之争,两位文坛领袖多次出游作诗唱和。
9、耶律楚才
耶律楚才是金朝人,蒙古攻破金国后,先后辅佐成吉思汗铁木真、窝阔台两位大汗,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才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征讨西夏,立下了很多大功。窝阔台即位后,耶律楚才更受重用,被任为中书令,主张“以儒治国”,提倡礼制、法制,建议轻徭薄赋,反对把中原变为牧场,反对屠戮,保全了汴京100多万生灵的性命。
在文化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恢复科举取士,请求设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使得中原文化得以发展。在人才上,极力劝阻屠城,保全了金国、吐蕃、大理、南宋的各类人才。
在耶律楚才的一系列主张中,社会秩序渐渐安定,使中原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蒙古帝国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等到耶律楚才去世,许多蒙古人都痛哭,汉族的士大夫也是流泪凭吊。
10、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了“万历新政”,富国利民数十年。
明神宗即位后,张居正担任首辅,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弊端,开始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
在政治上实行考成法,考核官员;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守边关,修筑明长城加固增设城防;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兴修水利,抑制黄河泛滥;裁减冗官、冗费等等。
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使得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但是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再加上弊端太深难以改变。张居正在世还可以凭借权势压下一切阻碍,等到他去世,反对派疯狂清算,改革失败。
张居正有着天使与恶魔两面,他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
在张居正去世之后,明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剧烈,而明朝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大明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