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确实很不错,特别是黑暗森林法则的提出,让很多人耳目一新。可以说他是中国科幻巅峰之一,因为还有像卫斯理小灵通漫游时光等众多优秀科幻作品!
已完结科幻小说大神巅峰之作
[作品]Many Moons
Princess Lenore is ill from eating too many raspberry tarts. She believes that possessing the moon i...
[作品]Rocket Man
Grammy winner for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from Disney's 1994 blockbuster movie "The Lion Ki...
Rain_珂
绝对是巅峰!
就文中所展现出来的想象力,可以说把过去和未来都写死了。
在科幻小说历史上,老刘算是一座丰碑了。
现在科幻界有个说法:“前面的作家已经完蛋,未来的作家还玩个蛋”
布丁的糖果屋
感谢阅读,遛溜仔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体》三部曲确实是中国科幻里程碑,凭借这本书中国科幻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作为科幻小说的亮点比对之前世界主导的西方科幻文学,《三体》具备一下几个亮点。
1.中国人的眼光主导整个作品,但又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而不是单纯的某个人种拯救世界。
2.硬科幻,虽然文笔稍显粗糙,但故事性,严密性,合理性都非常优秀。
3.创造出各种突破脑洞的新颖设定,例如水滴、二向箔、归零者等等,看完后就是感觉爽。
作为科幻小说的突破1.故事格局变大
比单纯的预言未来人类的科幻,三体做到了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集,从人与人到文明与文明,逼格一下就提升了很多。
2.参杂人文感情
不论是面壁计划,还是石碑上“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标语等等,大刘在多处地方参杂了复杂的人文感情。这种感情有利有弊,所以显得人物有血有肉,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3.渗透哲学思想
没有思想的著作等于没有灵魂。《三体》三部曲充分说明了思想对一部作品的重要性。
不论是人性的两面性解读,还是宇宙社会学的延申推论。都是一个大写的服。
比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推导的黑暗森林法则,还有最后一部的书名——只有死者才能永生的辩证法,都是沁人心脾的哲学思维。
综上所述,只有读过三体,才能感受到它的优秀,把中国的思想,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内核融入到科幻的作品里,供世界科幻爱好者阅读,我由衷的感到自豪。
再者说,读一遍发现,哦,科幻小说;读两遍发现,TMD,是人性小说;读三遍发现,卧槽,哲学小说。哈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
PS:
三体经典语句。
1、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2、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3、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4、我爱你,与你有何相干?毁灭你,又与你有何相干?
5、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6、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灯塔,不管你驶向何方,最终都会朝它转向。一切都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7、那孩子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大人说,不是。孩子又问,他们是敌人吗?大人也说不是。孩子再问,那他们是什么?大人说,他们是历史!
8、我是你的破壁人
9、现在,我们是同志了。
10、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11、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12、主不在乎。
13、太阳已经从东方露出一角,把金辉撒向这个从毁灭中幸存的世界。那只蚂蚁已经爬到了墓碑顶端,骄傲地对着初升的太阳挥舞两只触须,对于刚才发生的事,仅就地球生命而言,它是唯一的目击者。
14、—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everkid
《三体》作为中国科幻的巅峰作品,它之所以能火,原因不仅仅在于得过世界诸多的作品奖,最重要的还是作品的硬核和内容的精彩。
《三体》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的巅峰级作品呢?
1.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大部分科幻作品里面的科学细节和设定大部分都是一种科学理论的扩展和想象,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大刘的小说中科普环节做得很好,无论的科普插入还是理论扩展完美的衔接在小说之中。能够让读者觉得这一段枯燥的科普很有意思,像霍金的《时间简史》一样,能够让大多数人读懂。
2.
大刘小说对剧情的把握很关键,不然怎么能够让这么多的读者读完后纷纷夸赞。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读者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既享受了精彩的剧情,也懂了很多高端物理的原因。
3.
《三体》小说中大刘对人物的刻画也很老辣,虽然大刘笔下的普通人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光环色彩,同时每一个普通角色和配角都没有降智,读起来现实色彩十足。让读者能够非常轻松的接受《三体》中的理论知识。
4.
《三体》小说中的场面感十足,剧情世界非常宏伟,炸掉星球,毁灭一个星系,二向箔的降维打击,大刘可以把这些情节写得活灵活现,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概括,而是大量的文字和理论将这些宏伟的场面再进行升华,达到一个新的巅峰,让读者犹如其境。
全利利
应该是前几年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的《深渊上的火》,弗诺 文奇著,后来的单行本好像更出名一些,但是的确之前是在译文版上刊登过,分上下两期,你说的是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就是几条狗儿用心灵感应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数量越多智力就越高,好像哪个的飞船掉到他们那个星球上去了,我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但是可以确定你说的就是这个。。
79219989
应该是巅峰,作为中国的一部科幻小说,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背景的介绍,血淋淋的事件描述,让读者甚至都不觉得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并没有把重点落在科技先进的力量,而是将人性作为重点,在灰暗世界中让人性发光,通过黑森林法则,最终战胜了强大的三体文明。
可可猫
应该是前几年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的《深渊上的火》,弗诺 文奇著,后来的单行本好像更出名一些,但是的确之前是在译文版上刊登过,分上下两期,你说的是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就是几条狗儿用心灵感应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数量越多智力就越高,好像哪个的飞船掉到他们那个星球上去了,我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但是可以确定你说的就是这个。。
瓦尔佶莉
是的。引人深思。拓展了人们的想象边界,也映射出人类文明的不进取。小富即安,人类文明正在失去探索精神,连不同族群与国家间竞然仍在延续粗糙的、建立在生物性的占有资源,损人利己的原始文明阶段。
大量资源、财富用于了维持霸权上面。连最简单的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也办不到,还在争争吵吵,还在地球上抢来抢去。
人类,如果自以为有智慧,应该整体提升道德水平。应该谋求合作,而非争斗不休。
如果,人类读此小说,能发现地球只是文明的摇篮,那么该做的事会非常多。而不是你抢我、我防你的无休止内耗中。人类文明被急功近利与短视的个别“聪明”的群体带偏了。那个群体还在利用群体、族群间的矛盾渔利。这是可笑和可悲的。
人类没发现。人类社会总是在破坏、重建、再破坏、再重建中不断循环吗?
如果象小说写的那样。某天高一级的外星文明来抢夺地球。人类,你还能这样浪费你们的时间吗?
所以,小说《三体》确实优秀。
春天在哪里
也许因为现实太饱满,中国很少科幻题材的音乐,外国当然是有的。尤其六十年代的英国,在美苏太空竞赛、美国登月等消息的刺激下,文艺的英国人以艺术的形式加入这一伟大的人类理想主义实验中。大导演寇比力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则把这一科幻热潮推向顶峰,先是许多英国年青诗人写作科幻题材的诗,他们被称为“火星派”,同时流行音乐中的迷幻音乐流派迅速向科幻题材靠拢,本来它们就有神秘主义倾向。
结果是诞生了所谓“太空摇滚”一脉,代表音乐人有大卫. 鲍伊David Bowie和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和迷墙(The Wall,1979)是深刻的反乌托邦科幻作品,而大卫. 鲍伊更是对大众和时尚都有广泛的影响,因为他呼应的是当代的心理。
大卫. 鲍伊的科幻名曲,除了《Starman》,更著名的是Space Oddity,貌似是搭宇宙热顺风车的时尚作品,深处却呼应了冷战时代个人为集体所摆弄的孤独感。直到1976年,鲍伊在作品中“杀死”了自己最有名的分身:外星人“Ziggy”,他的科幻时代才暂停。
中国当代也有一支临时的科幻乐队,叫做“火星纪事乐队”阵容都是怪兽级别的音乐天才:魔岩三杰之张楚,摇滚古筝圣手王勇丶实验大师王凡等中国音乐传说人物,主脑则是香港音乐家李劲松,这支概念乐队只在香港艺术节演出过一次。
胤
经济学科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也一直在寻求与此有关的(包括所有以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为基础的)科幻构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于帝国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经济学,而海因莱因的《银河系公民》也渗透了这一点,
但这些都比较肤浅,只体现了市场经济或经济对社会的作用这些比较浅显的议题。
而以经济学中的概率论为主体的科幻小说可就多了,如橱窗里的荷兰赌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科幻。
虽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还没有真正以经济学为主体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一定会被写到的主题,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提出一些构想嘛。
PS:很高兴有人能对科幻的创新作这么有创见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问题本原说一说吧。我想你应该十分关注科幻的“预见”这一功能吧。如果说预见金融危机,太多的书都或多或少地提到过(反乌托邦小说中设想的各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崩溃;各类经济学书籍中对未来经济危机的预测),不过“预见”只是科幻的一个功能,而非特征,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预见”都不是针对于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对未来社会走向的构想自然推理而成的产物,而后真正发生危机时,人们将小说中的描写一套,发现很像,不过是证明了小说在科学推理上的严谨性于在幻想上的切实性罢了。预见的真正目的在于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几年一定会有以科幻小说为形式的描写金融危机的书问世,因为此时的人们,太需要警示。
jiating1216
末世特种兵 幻境城主
介绍: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当灭世天火降临,引发生命物种的变异,大量死亡的人重新站起,变成丧尸,开始袭击自己曾经的同类,瞬间掉入食物链最底层的人类,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出路?
面对凶猛的变异兽,诡异的生化植物以及无穷无尽的丧尸潮,人性的黑暗面彻底的暴露,良知、道德、律法,与被遗弃的尸体一起腐烂,人类的文明还能够延续多久?欧阳风——一个末世之前的特种兵,将手持“天启之刃”,带领你重整地球秩序,寻找制造这场灾难的幕后敌人……
叁月
我想好好的谈谈我的感受,最近疫情的影响,再一次翻开这本书,还是有不一样的体会。 《三体》这个系列我是在大学时看完的,一直沉醉在其中,说是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也是可以的。我一直在思考作者刘慈欣所建立的这个浩大的世界观,构建这样的复杂结构,他给我们带来中不一样的未来和全新的思考,其实与其说他的地位,不如说这部作品的影响,当然也正是它的影响才是的它足以称为中国科幻巅峰。
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的科幻,但是大多是电影题材,当然还有很多的美剧。但是似乎中国的科幻电影确实不多,可能大家有点疑问,我们再说三体书,和影视作品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有很大的关系,流浪地球电影的强势出现,让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而也就是三体这样的好的作品它能冲破现有的中国的科幻现状。我看过很多的科幻美剧,例如西部世界、苍穹浩瀚、穹顶之下等等,也非常的期望中国也可以出现像这样硬核的科幻,我也一直期盼三体能够拍摄称为影视题材。
说到这里,其实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三体的巅峰,也正是它的宏大世界未来的构建这是的剧本的改编显得非常的难。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给我们带来希望,同样三体这本书,它同样打开了我们中国人对未来的幻想和期望,我相信这本书且不说承上但是给我们中国科幻作家也会有启下的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三体》这样的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影响到了我们所有的人,而我们中国的作家也必将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这样的巅峰也是越来越多,而不是局限于对名著的反复改变和无限的过去穿越。其他就不说了,武汉加油,哪有生命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谢谢你们!
miaoyingqi_
如果你真的想看中国的好科幻,推荐你看创造宇宙说明书,这本书前身是宇宙通鉴。好科幻不一定出名,现在不出名不代表以后不出名。好科幻要看内容,看内涵,看思想,系统的去看。看这本书在系统地讲什么,看他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很多喷子,没有看完全书就开喷的,多得是。只有通读完全书,才有资格评论。
Realface_童
任意飞行的小放
qypu
淑女嗯嗯
原贴:科幻小说硬科幻是指什?
晃晃荡荡
sir_s
oylovexys
这个吧,在某一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也许还有更多没发现的。也许未来会有更好的,毕竟这个东西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又或者跟曾经的实际环境有关。
steve76
我认为是的!这部《三体》的科幻巅峰之作,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三体》我原本对这类题材不感冒,但读完之后为之震撼,真值得大家一读!
震撼于作者天文知识的丰富,大爆炸,反物质,曲率驱动,黑域,四维,三维向二维塌陷等等;震撼于作者的想象力,阶梯计划推送大脑到外太空,面壁计划,智子封锁,水滴,三体的乱世纪恒世纪,黑暗森林法则等等;震撼于作者的思维缜密,知识渊博,从过去到未来,从太阳系到银河系,从文革到宇宙终点,在这样大的时间空间跨度上描绘出一个个社会形态,宗教,专制,民主,民生,还要刻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罗辑,史强,程心,托马斯.维德等等,综合了哲学,文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化,文明,基础科学,物理学,天文学,军事学等等知识,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全书大至浩瀚宇宙小到生命个体,虚幻的现实的融为一体,每一个生物,都是浩瀚宇宙中极其微小的一份子,生物转变为生命是环境的孕育,有了生命的发展,也就有了文明。
书中各种人物的穿插衔接,描述入木三分,令人目不暇接、沉浸其中。
就人物而言最欣赏主人公罗辑:犹记得一句很不错的话是在面对三体危机时“世界虚晃一枪,而你扭头就跑”。
看完《三体》,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同了;另外,规律从来不是常态。
在当前肆虐的新型冠状肺炎把我们圈养在室内,我都有点分不清书中世界和现实生活,再宏观的世界都有到头的那一天,那么就希望这肺炎早点到头吧。
一直在寻找
《三体》的成功主要还是黑暗森林法则的提出,因为它和丛林法则的相似,大多数读者都愿意接受!
而面对黑暗森林法则,人类的应对明显的笨拙,缺乏对宇宙的深刻理解,观念始终局限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三体人说人类是虫子,不仅是指人类的科技能力,实际上还有思想上的虫子思维!故步自封,如同盲人摸象般的认知高等文明,浪费了几次逃生的机会,最终灭亡。
而人类的延续都是计划外的逃亡,这是我认为《三体》最宝贵的启示,就是人类的开拓进取,冒险精神!人类必须勇敢的走向宇宙,永远没有万全的准备,冒险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样重要,哥伦布出发时,他的准备万全吗?这个是我觉得《三体》是颠峰的理由!至于对人性的描述,除了章北海,其他的总觉得有些极端理想化了
施真珠
我认为目前来说,《三体》称得上是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文中虽文笔一般,但构思新颖,场面宏大,其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以及对宇宙的猜想都令人拍手称绝,虽无法论证其真假,却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兴趣与深思,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未来出现更多优秀的科幻小说。
丁小叮Alice
巅峰之作? 三体对 整个 人类 文明 进步,有啥 作用么? 能 当 饭 吃 么? 只是 一本 基于 科学 加上 自己 想象的 科幻书 而已!三体 就是 本 科幻书,仅此而已! 三体 只是 书里的 虚拟 想象 世界,回归 现实 吧! 科幻 小说 在 好,在 出名,也 只是 本书!
rainylike
《三体》给我的感觉还是很震撼的,刘慈欣是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构架他的作品,这是我看别的科幻小说没有的。从他的《三体》里也让我得到了很多思考,我觉得他在三体一里描述的技术有些在本世纪应该有可能实现。
特别是他对人类搬到地下以后连杯子都是屏幕的描述,从现在看,是越来越快了。十年前我也曾经在阿里巴巴论坛写了我对屏幕技术的想法,我也一直以为屏幕的柔性技术会促进屏幕的泛化使用,还有虚拟技术的发展,在《三体》里我都看到了生动的描述。
我觉得《三体》对中国科幻小说应该是跨时代的,如果说巅峰也可以算是中国今天这个时代的科幻小说巅峰,或许未来会有超越《三体》的作品。再从《三体》的社会影响力来看,说是巅峰之作也是说的过去的。
前几年在网上看《三体》的介绍时,我已经有很多年没看科幻小说了,看了《三体》后给我的思考还是很多的。2013年的时候还写了看《三体》的读后感,开篇还写了一首自以为是、自以为韵的诗,今把这篇读后感和大家分享!
人生辛苦几零丁,万千维系可相逢。
洪荒宇宙谁知己,大千世界我文明。
穷知格物明天问,惟物恍惚先混成。
和心晓命立道统,生民有爱开太平。
对于人类来说,到底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宇宙?人类的技术还可以突破几个维度的时空?很多终极问题人类该怎样思考?
从人类的早期文明来看,各文明之间都在深刻思考着宇宙和人的关系。这点在中国和印度文明更加突出。中国的天有九重概念和印度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在我看来都是对多维时空的探索。三体这部小说在多维甚至高维时空这些方面又给了我更多思考。从霍金的《时间简史》看到他的《大设计》,多维甚至高维时空已经在他的思考当中,有其他的《大设计》更让我看到了东方文明的影子
为此我也写过感悟的文章。三体虽然只是一部科幻小说,却可以让人以更宏大的尺度去思考宇宙人生。这是我头一次看科幻小说有这种感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于宇宙对于文明做了他自己的思考。也正象孔子说的那样:虽小术,亦有可观也。
作者已经跳出了星级文明的樊篱,站在宇宙文明的宏大尺度观察人类文明。无论他所虚构的三体文明是否存在,都给人们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地球文明;也无论他的黑暗森林是否能得到未来理论支持,他的宇宙社会学却让我和他有了共鸣。在十七八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谈及宇宙、生命,我总在想生命难道只有地球这一种形态吗?文明难道也只有地球这一种形态吗?作者所说的三体文明还是在写着类地行星的文明,我有时候在想难道象木星这样的炁体行星就没有生命吗?有没有存在于炁体行星智慧生命所创造的文明吗?虽然这种想法只是异想天开,在他的黑暗森林理论中我还是看到地球近代冷战的影子,我也在想难道宇宙间就只能维系在这样毁灭性的恐怖平衡上吗?!后来在作者的故事中看到人们对于黑暗森林理论的怀疑,在三体文明毁灭的时候,那个提出黑暗森林概念的罗辑又提出了宇宙安全声明,看来作者和我一样,不管宇宙多么黑暗,却始终怀着宇宙和平的心!
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我喜欢作者用宇宙社会来作为他作品的框架,可是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少文明,这些文明又在几维的时空中存在,是否有高维度空间文明存在,都是我看这小说的感觉!
在作者的文字中我还是看到作者那残存的上帝感觉,可是宇宙难道真存在一个所谓的上帝来控制着这个世界吗?!不过我对他提出的生命和行星是互相影响的倒是深有同感,可是智慧生命掌握的强大技术是不是也是毁灭行星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呢?!在这两天的参考消息上看到火星曾经有过水,而且还很深,这是不是给现代地球人反思反思呢!虽然没有象三体人那样的入侵,可是地球人本身的贪念却是人类赖以依存的家园最大的危害。
我一直以为如果真有高于人类的智慧生命,那他们的文化也高于人类。甚至有时觉得这些高智慧生命看到地球人的时候,是否也跟我们去动物园看动物一样呢?!人类应该认真思考人类文明和地球的关系了,现在的人类还没有小说里的人类所掌握的太空技术,这样的技术多长时间能掌握,也是未知!可是人类的工业甚至再工业文明对于地球生态所产生的问题却是人类所要面临的问题,虽然我也认为人类的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微小,可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却是性命攸关!
这一点我倒是很喜欢作者在某一个章节写到的地球生态的恢复。所以如何让人类和地球更好的和谐存在,是现在好好要想想的了!
我一直觉得东方文明的补充是恢复生态文明的最好出路,在参考消息也看到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对于生态的作用!我上面所谓的这首诗也是跟《道德经》有关的。
真希望人类文明能和谐和平的发展!
jcxczl0084
原贴:科幻类小说,已完结的
cathy002
科幻写作和科幻小说概念比较相近,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科幻写作,或者写作科幻,覆盖的面比较大,包括很多种题材,比如科普读物,其中带有一些对未来展望的成分,也叫科幻。
而从题材上区分的话,科幻写作大体可以分为科普文学,科幻漫画,科幻小说,科幻剧本等等,小说只是其中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而已。
科普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有延伸性的幻想,重点放在“科“上的幻想文学,必须有严谨的科学基础,缜密的逻辑,却未必需要剧情,像时间简史,未来简史,人类简史,与机器赛跑,生命3.0等书籍,就属于这一类。
而科幻漫画,类似漫威,高达,甚至奥特曼,机器猫这种,都属于假科学之名,讲一个好故事的类型,重点在于“幻“,它的主要目的是夸大和好看,至于像戴个竹蜻蜓就能飞,脖子受不受得了这种问题,千万别深究。
科幻小说,则介于二者之间,它必须有精彩的故事,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虽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夸大,深挖,甚至虚构,但至少得从形式上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用我常爱说的一句话评价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就是一本正经地胡扯。
这就是科幻小说的两大必备元素,一本正经,还要够胡扯。
首先,你得一本正经,不管多么离奇的故事和设定,你得假装它就是真的,并且让读者相信它是确实可能发生的情况。
比如著名科幻小说三体,虽然漏洞诸多,但至少作者勾画出了一个表面上可信的故事世界,不深究的话,它是可以逻辑自洽的,毕竟读者是来欣赏一个精彩的故事的,不是来专门挑刺儿的。
其次就是要胡扯,科幻小说之间比较的就是看谁脑洞够大,构思出来的剧情更离奇,而如果你能让读者相信这种离奇,你就成功了。